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3 (1700-1725).djvu/105

此页尚未校对

馬市 添「義民」 ,率保甲鎗手巡守。

南北二城橋 蓋邑南通於青,而北通於濟,所謂「通衢也。」 舊率架木為之,不久輒壞。李令撤舊易新,甃以磚石,堅固完美,邑人蔣奇鍾《記》。西門城橋 ,韓令重修,邑人趙德光記。

東郭石橋 居民重修。舊土石相半,今則悉以石成之。邑人陳𦶜《記》:望海橋 在縣東門外。

朝宗橋 在縣北二十里,舊名「草橋。」 明成化十六年,知縣沈清建。

東王橋 在大王橋西四十里,跨臨淄。

平政橋 在縣西北十八里。明成化十二年,知縣奚銘建,丘文莊公題扁。

利農橋 在縣北,知縣沈清建。

三角灣磚橋 舊無橋,邑人蔣奇鍾建。

壽光縣

侯鎮 ,在城東五十里,去廣陵鎮十五里,通濰縣大路,南通臨胊鹽徒之路。義民領民壯、鎗手,協同廣陵鎮巡檢兵防守。

官臺場 在縣北八十里。產鹽。義民領民壯、鎗手守之。

彭家道口 ,壽光、樂安二縣之界。鹽徒自官臺場、高家港、新鎮場,由此義民領民壯、鎗手守之。姬家橋、張家莊集 ,在縣西北三十里。鹽徒往來之路,義民領鎗手守之。

羅橋 在縣西北二十里,北夾河社。

張建橋 ,在縣東一十里,跨洱河,通登、萊稻田。石橋 ,在縣東三十里。

清河渡口 :在縣城東南八里。

張建橋渡口 在縣城正東十里。

馬畽渡口 :在縣城東南十里。

牛角渡口 :在縣城東南十五里。

寒橋渡口 :在縣城東北十五里。

王里渡口 :在縣城東北二十里。

南樓渡口 :在縣城東北三十里。

臨胊縣

穆陵關 在縣南一百五里大峴山上。據《碑記》,「元至正壬辰,命武德將軍、前益都路副達魯花赤帖公,建兵室,創戍樓,把截於此。」 明洪武三年,始設巡檢司官一員,領弓兵百餘人盤詰,今所領弓兵三十人。

「破丘 」 ,在縣西八十里,通八陡集諸路。本集居民三千家,今虧其大半,宜守黑山、略水二洞、上莊、田村莊 ,城東南十里鹽徒小路。

西庵廟 在城西十里,鹽徒往來之路。

「柳山集 」 近溢都縣,鄭母集鹽徒之路。以上各設區長防守。

白塔集 在太平嶺東南,牛沐嶺之東,即安丘縣。差義勇官領鎗手防禦,與鎮集為犄角之勢。又領兵策應,以防突來之盜。

龍泉橋 在南關。龍泉水經其下,入巨洋。雪花橋 在興隆街,滴漏泉水經其下,入巨洋。北門橋 在縣北門外。明嘉靖二十四年,知縣賈東山重修。

南門橋 在縣南門外。嘉靖二十六年,知縣王家士重修。

瀰河橋 在縣南關外一里許。

朱旺橋

鞏家橋

五龍橋 在五井集北

張良橋 在黃山社

蔣家橋

善人橋 在逢峪社

安丘縣

「東南石埠 」 與莒州管帥店相近,時有盜賊竊發,宜守此。

西南牛沐店 ,係莒州、臨胊二縣界,有山多盜,且與太平嶺相近,宜守此。

「景芝店 」 ,蓋四達之路,亦重地也。委官同區長以守此。

馬思店 在縣城北二十里,通濰縣界,巨盜竊發,宜守此。

龍灣橋 在縣南二十五里。

汶水橋 在縣西北三里。

李丈渡 在縣南六十里。

濰河渡 在縣東六十里。

諸城縣

黃草關 在縣西南一百里九仙山西。鹽徒自新泰、萊蕪、莒州、沂州來者會此,委區長防守。「錦衣衛口 」 ,在縣南一百二十里,係九仙山南口,通莒州、日照、安東、贛榆盜賊之區,委區長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