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3 (1700-1725).djvu/101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二百六十二卷目錄

 青州府部彙考四

  青州府城池考

  青州府關梁考

  青州府封建考

職方典第二百六十二卷

青州府部彙考四

青州府城池考   通志州縣志合載

本府。益都縣附郭。

青州府城 磚城。自廣固東陽廢遷之後,北齊始築今城。南枕山麓,北帶河流,歷唐、宋、金、元、明,率皆覆土。明洪武三年,都指揮葉大旺增修樓堞,砌以磚石。周圍二十三里有奇,高三丈五尺,壕闊如之,深一丈五尺。四門:東曰「海岱」 ,南曰「雲山」 ,西曰「泰山」 ,北曰「稜霜。」 東南、北三門皆有月城重關。十一年,都指揮丁德修東陽廢城,與今城相合。門皆磚砌,雄壯精巧。工未及完,以「齊藩」 國除而止。天順元年,都指揮高源、知府徐郁、趙偉建北門敵樓三座,重修東門、南門敵樓四座,角樓四座,窩鋪二十六所。正德七年,僉事牛鸞、十年,知府朱鑑。嘉靖八年,知府江珊,相繼修葺。十三年,僉事康天爵增築西門月城。

皇清康熙七年,地震,樓《堞圮》壞,分巡青州道僉事鄭

牧民捐俸重修

顏神鎮城 在府城西南一百八十里。嘉靖三十六年,巡撫傅頤、巡按段顧言、兵備副使王世貞創建,周五百丈,為門四,內外俱甃以石。濟南李攀龍《記》。

廣縣城 ,漢齊郡屬。舊在府治西南四里瀑水澗側。

外州縣

臨淄縣城 在古齊城西南,當古城之半。元末達魯花赤李仲名改築。周圍六里,高三丈,隍深一丈,廣倍之。門四:東曰「朝陽」 ,西曰「通晝」 ,南曰「迎恩」 ,北曰「望京。」 明成化三年,知縣蔣鳳復砌四門。正德十年,知縣馬暹築月城,護以崇堤。萬曆二十三年,知縣張汝雨重修,易以磚。崇禎十六年,知縣鄒逢吉築空心敵臺十座。

博興縣城 土城,元末毛貴陷益都,遣偽丞修築,周三里二百九十步,高二丈三尺,下闊一丈五尺,上闊八尺,堞用磚計一千七百五十三。城內馬道闊一丈,外馬道闊八尺。門樓五座,東曰朝宗,西曰通濟,南曰來薰,北曰拱極,東南曰迎秀。城角樓四座,壕深七尺,闊倍之。其始建無所考。明正德五年,知縣王光增築墩臺二十,引小清河水入濠。嘉靖六年,知縣張集因水門闕,闢迎秀門,浚濠,插柳栽蓮,類河間郡。崇禎八年,知縣翁兆雲修築城樓,增置敵臺。

高苑縣城 ,明初以前無考。景泰四年,知縣蔡澄創立土城,周圍五里三十步,高三丈,為門者四,南曰「顧清」 ,北曰拱辰,東曰賓陽,西曰「望秋。」 池深一丈,廣倍之,歲久圮。正德六年,本府同知張宏因流賊之亂,大加修濬。嘉靖元年,知縣蔡翠增建樓於東門。二十年,知縣杜鏞撤縣譙樓及東門樓,於四門各建一樓,南門增築甕城。舊鐘鼓在北城,移鐘于西城樓,移鼓於東城樓,以警晨昏。二十九年,知縣葛臣增修雉堞一千四百。萬曆四年,知縣單濱增修雉堞而易以磚,始塞顧清門。

樂安縣城 土城,圍九里有三十步,高二丈五尺。成化間,知縣馬亮所加築也。門四:東曰「東作」 ,南曰「阜財」 ,西曰「西成」 ,北曰通濟。池廣二丈,深一丈。正德七年,僉事牛鸞檄知縣張宗德復補築城滋以完厚。嘉靖間圮,知縣郭中重修。萬曆初,知縣姜璧兩築厥外,陴樓咸新。六年,臺臣以星變,檄慎封守知縣崔汝孝于內增「築八尺餘,建角樓四,望堡十七。又於垣下內築馬道,外築護堤,各極高厚,遍植楊柳於池際,巍然稱保障矣。」 壽光縣城 :城北去海涯一百里,南距瀰水十五里,西距夾河十里,東距瀰水亦十里。城垣周三里半,高二丈,基闊稱之,上闊減其一。闢五門:南曰「來薰」 ,東曰「迎旭」 ,西曰「宗岱」 ,東小門曰「青陽」 ,西小門曰「瞻辰。」 正德六年,知縣張良弼重築之,增置敵樓、月城。七年,知縣劉瀾于隍外築堤護之。九年,知縣李楷繼葺其門。嘉靖十一年,署印推官李延馨又增築之。二十年,知縣許元祥復修之,於北城上,始建臺榭。萬曆九年,知縣徐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