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7 (1700-1725).djvu/8

此页尚未校对

安達兒漢河 城東三百餘里,即山壁河、珠魯多渾河合流處,名安達兒漢河。

額黑木河 :城東南六十里。源出納木窩集,西流入混同江。

拉發河 城東南九十六里。源出納木窩集,即額虎、百辰、義實、噶魯四河合流處,名拉發河,西南流入混同江。

牙門江 城東南九十八里。源出納木窩集,西流入混同江。

佛多賀河 城東南一百十里。源出納木窩集,西流入混同江。

飛虎河 :城東南二百四十四里。源出額敦山,西流入混同江。

木欽河 城東南三百十里。源出色齊窩集,西流入混同江。

色勒河 :城東南四百十六里。源出色齊窩集,西流入混同江。

漢楚漢河 :城東南四百三十里。源出色齊窩集,東南會勒福陳河入鏡泊。

撒木西河 城東南四百四十里。源出色齊窩集,西南入混同江。

勒福陳河 :城東南五百八十里。源出勒福陳岡,東北流入鏡泊。

農額勒海闌河 :城東南五百八十七里。源出色齊窩集,西南入混同江。

打虎河 :城東南六百七十里。源出《訥秦窩集》,西北流入混同江。

五里河 :城東南七百七十里。源出訥秦窩集,北流入混同江。

吉郎吉海闌河 :城東南七百九十里。源出訥秦窩集,北流入混同江。

庚寅河 城東南八百二十七里。源出色齊窩集,南流入混同江。

英阿什庫河 :城東南九百三十七里。源出訥秦窩集,北流入混同江。

哈占河 城東南九百六十餘里。源出訥秦窩集,北流入混同江。

色渚淪河 :城東南九百九十五里。源出訥秦窩集,北流入混同江。

合克通吉河 城東南一千四十五里,源出勒福陳岡,西北流,會福爾虎河,遂併入「混同江。」 福爾虎河 ,城東南一千一百二十五里,源出額敦山,南流會合克通吉河,入混同江。

昂邦土拉庫河 城東南一千一百八十里,源出長白山,激湍奔出,瀑布千尋,俗名「土拉庫。」 北流并阿脊革土拉庫河及娘木娘庫河,即為混同江。

娘木娘庫河 :城東南一千一百八十里。源出長白山,東北流,復折而西入昂邦土拉庫河,為混同江。

阿脊革土拉庫河 城東南一千五百二十里,源出長白山,東北入昂邦土拉庫河,為混同江。「溫泉 」 ,城東南一千九百八十里,在長白山東北,熱如沸湯,煖氣上蒸如霧,西北流入昂邦土拉庫河。

混同江 城之東南,即松阿里江也。一名鴨子河,一名粟末江,一名宋瓦江,一名松花江。按《明一統志》云:「混同江在開原城北一千五百里,流出長白山,舊名粟末河,俗呼宋瓦江。北流經金故會寧府,下達五國頭城,東入於海。」 又云:「松花江在開原城東北一千里,源出長白山,北流經金故南京城,合灰扒江、混同江,東流入海」 云云。是以松花、混同為二江也。今按其地長白山,為諸水發源之地,小者為河,大者為江。江有三:西南流為鴨綠。東南流為土門。山之北,百泉奔湊。自船廠東南北流出邊,受諾尼江。折而東北,受黑龍江,南受烏蘇哩江。遂東注入海者,混同江也。按《遼史》:遼聖宗大平四年,詔改鴨子河為混同江。混同之名始見於此,而土人呼為松阿里江。《金志》有宋瓦江,則「松阿里」 音之訛也。《明一統志》「松花江」 即宋、「瓦」 字之變也。《金史·帝紀》有云:「混同江一名黑龍江。」 蓋指其下流兩江交會之處言之。而或以此江名松花,而以薩哈連江為混同,誤也。按:金太祖伐遼,將攻黃龍府,次混同江,無舟,乘赭白馬徑涉,大軍隨之,水及馬腹,後人以石砌測之,不得其底。世宗二十五年,冊混同江之神為興國應聖公,立廟致祭,其文曰:「江源出於長白。」 則此江稱混同無疑,前代冊文可據,而宋瓦松花皆隨音取字,不可為準。遠地簡冊,傳聞多誤,今為

祖宗發祥之邦、山川效靈、混同為大。故特詳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