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7 (1700-1725).djvu/51

此页尚未校对

曰孝德皇

濟北惠王壽 以永元二年封,分泰山郡之盧蛇、丘成、剛東郡之茌平五縣為國。和帝遵肅宗故事,兄弟皆留京師,及帝崩,乃就國。卒,子節王登立。永寧元年,封登弟五人為鄉侯,皆別食太山邑。登卒,子哀王多立,卒無子。永和四年,立鄆鄉侯安國為濟北王,是為釐王。卒,子孝王次立。次九歲喪父。至孝建和元年,增次封五千戶,「廣其土宇,以慰孝勞。」 卒,子鸞立。卒,子政立,無子,國除。

城陽懷王淑 ,以永元二年封,分濟陰為國。立五年,卒於京師。無子,國除,還并濟陰。

「平原懷王勝 ,和帝長子,少有痼疾,延平元年封。卒,葬於京師。無子。鄧太后立樂安彝王寵子得為平原王,奉勝後,是為哀王。卒,無子。太后又立河間王開子都鄉侯翼為平原王嗣。安帝廢之,國除。」 按范蔚宗《東漢書》敘諸王止於和帝,蓋自孝和以後,殤、沖、質三帝皆早世,安、順、桓三帝皆無子,惟靈帝二子,一辨嗣位,為董卓廢而殺之。一協繼立,是為獻帝。獻帝六子,《二》為曹操所殺。建安十七年,封熙為濟陰王,懿為山陽王,邈為濟北王,敦為東海王,皆山東地也。然是時政在曹氏,天下三分,雖有「三分」 之名,而無所謂土地租食矣。既封後九年,魏始受禪,四王者皆降為列侯。

高密文獻王泰 ,宣帝弟。武帝受禪,封隴西王,邑三千三百戶,後改封「高密王」 ,邑萬戶。傳孝王略、恭王俊、敬王純之、恢之。宋受禪,國除。

東海孝獻王越 ,泰次子。以討楊駿功封五千戶侯,後封東海王,食六縣。長沙王乂既敗,惠帝西幸,以越為太傅,越引兵奉帝還洛陽,遂專朝政。帝崩,懷帝立,委政於越,所在寇亂,上下崩離。越以憂死,以元帝子沖嗣。越子奕徙封瑯琊王,後嗣帝位,桓溫廢之。

濟南惠王遂 ,宣帝弟。武帝受禪,封傳眈任城景王陵 ,宣帝弟。武帝受禪,封北海王,邑四千七百戶,後改封任城王。傳濟,為石勒所害。濟弟順,字子思,初封習陽亭侯,及武帝受禪,順嘆曰:「事乖唐虞,而假為禪名。」 遂悲泣,由是廢黜,徙武威姑臧縣。雖受禪,罪流放,守志不移而卒。平原王幹 ,宣帝子。武帝受禪,封邑一萬一千三百戶。世子早卒,無子。

《瑯琊武帝佃 》,宣帝子。武王受禪,封東筦郡王,邑一萬六百戶。後徙瑯琊。傳恭王覲子睿,渡江為元帝。

東安王繇 ,佃子。佃卒封,後為成都王潁所殺。傳渾無子,國除。

齊獻王攸 ,文帝子。以景帝無子,命為嗣。武帝受禪,封齊王,傳冏。趙王倫篡位,冏起兵誅倫。惠帝反正,拜大司馬。河間王顒、長沙王乂舉兵殺之。傳超柔之建之。宋受禪,國除。

「東萊王蕤 ,攸子,出繼文帝子遼東王定國,後徙封東萊。齊王冏既秉政,蕤密謀廢冏,罪死。城陽哀王肇 ,文帝子,早死,武帝踐祚,追封樂安。平王鑒 ,文帝子,武帝踐祚,封傳籍永。」 按山東郡縣,自晉元南渡之後,五扈竊據,封建侯王,無復可考。宋、齊、梁、陳,偏安南土,惟元魏、北齊時封爵冒濫,多用山東州縣之名,然亦未有胙土之實。唐制諸王亦存虛名。受封之始,內府需給,其後不過食解租於京師,不得治於其國,封建之制,廢幾盡矣。肅、代而後,田氏據魏、博、貝、相、衛、磁、洺七州,李氏據淄、青、齊、海、登、萊、沂、密、兗、鄆、曹、濮十二州,德、棣二州,則德宗以賜朱滔,亦為所據,皆今山東地也。終唐之世,卒不能復,以迄於亡,封建無可言者。宋人鑒藩鎮之禍,諸王封爵,僅止其身,子孫得以蔭仕為環衛官,廉車節鉞,以序而遷,如庶人貴官世祿之例,王爵無世襲也。未幾,國運南促,山東境土,盡被淪沒,尚何封建之足云哉!

齊王 名槫,太祖第七子。洪武初,封王青州府。薨,子賢嗣,以罪除。

魯荒王 名檀,太祖第八子。洪武初兗州府。子靖王肇煇,子惠王《泰堪》,子莊王《陽鑄》,子懷王當漎,未立,以世子追諡。子悼王《健杙》,未立,以世孫追諡。子端王觀𤊟,子恭王頤坦,子敬王壽鏳,弟憲王壽鋐,弟肅王壽鏞,子王以派,壬午薨。弟嗣王以海。

鉅野僖順王 ,名泰,墱靖王子。宣德年封。子《恭定》王《陽。鎣》「子」 《莊憲》王當「涵。」 「子」 《端肅》王健,「櫏」 「子」 「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