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3 (1700-1725).djvu/5

此页尚未校对

預備倉 在縣西門。舊有貯命、耕餘二倉,今廢。迎春亭 在縣東門外,今廢。

科第、褒封之坊 ,四十有三:

貞節坊 三

孝子坊 二

肥鄉縣

縣治 在城東北隅。金天會十年洗馬趙秉良為邑宰創建。元末兵燹。明初洪武三年知縣韓淑昭重建,陳府繼之,錢朝鳳、張博古、楊時晦、李春英屢修。按《肥鄉縣志》:「元元貞間梁成之重修。天定四年楊可達重修,後漳水渰沒。天啟壬戌楊時晦再建,甲子李春英修之。」 中正廳,廳兩翼,左庫樓,右贊政廳,東西吏曹,前儀門。又前大門上建譙樓。儀門西囹圄所。東倉,又東寅賓館。廳北後堂。堂北知縣宅,左縣丞宅。後裁左之前典史宅。又前吏舍,右亦縣丞宅,後改入知縣宅。

皇清康熙元年,焦服祖改譙樓為大門,左右建譙樓。

規制較前弘廠矣。「縣丞宅」 今改「公廨」 「寅賓館」 旁為「皂壯房」 ,東土地祠。

主簿宅 後廢,改為「總練廳。」

「典史宅 」 前火藥局,後為馬廐,治東「申明亭」 、旌善亭。

察院 在縣治東

府館 在縣治西,後廢。

僧會司 在文殊寺

陰陽學醫學 :在縣治東。

南司 在縣治東,舊射圃地。

預備倉 在文殊寺西

演武場 在城西南

養濟院 在北門內

義倉 在預備倉東。按《肥鄉縣志》:「義倉一在毛演堡,一在辛安鎮,儲蓄粟豆,春放秋收出息,民甚便之。知縣李栻建,今廢。」

學士坊、丞相坊、烈士坊、「忠臣坊 」 在縣治外,為竇默、李沆、趙勝、肥義立也。

雞澤縣

縣治 初由北抬頭遷於城西南隅。元至正十年,知縣李林再遷東北隅。明初洪武三年,知縣沈仁壽遷於城正中,建今治。車棠、唐音、常世勳屢修。按《雞澤縣志》:「金天會間,治在城東三里北抬頭村。明正德十三年知縣車棠,嘉靖十一年知縣唐音,四十四年知縣常世勳,相繼修葺。」

皇清康熙元年,知縣袁鴻謨重修中正廳廳兩翼左:

庫。樓右贊政廳,東西吏曹前儀門。又前大門,上建譙樓,廳前戒石亭。儀門西寅賓館,西南囹圄所,廳北後堂。堂東西庫,吏房,又北知縣宅,左典史宅。宅北吏舍,又北馬廐右草場右之前吏舍。大門左右申明亭、旌癉亭。按《雞澤縣志》:「東西庫吏房在二堂兩旁。東西書房,在三堂兩旁。鑾駕庫在三堂東。縣丞主簿宅,裁革」 久廢。皂隸房在正堂兩旁。土地祠在儀門外東。收賦房在儀門外兩旁。榜房在大門左右。旌癉亭扁曰「旌善癉惡。」 知縣曹孔榮立。

察院 在縣治東北

府館 在縣治東北

陰陽學醫學 在縣治南,久廢。

僧會司 在道會寺。按《雞澤縣志》,「是通會寺後祠廟內又是通惠寺。」

馬廠 在縣治西南,今廢。

養濟院 在府館東

演武場 在縣城西南

預備倉 在縣治後

義倉 一在縣西,浮圖店,一在縣南小寨。且行亭 在縣南。按《雞澤縣志》,是且止亭。節愛坊 在縣治東。

澄清坊 在縣治西

科第、褒封之坊 二十有二:

鄉約所 《府志》未載。按《雞澤縣志》:「鄉約所十三:在城一,在城隍廟;在村十二:司麻堡、小寨堡、北雙塔、城隍村、黃溝村、駙馬寨、慕家堡、浮圖店、焦佐村、蓁底村、柏枝寺、吳官營。」

治水亭 《府志》未載。按《雞澤縣志》,在馮鄭村南,康熙八年鄉民創建。

廣平縣

縣治 在城西北隅。明洪武初建。正德間知縣顧璘、孫翱、李良翰,嘉靖間知縣申溪,隆慶間知縣張鵬翰屢修。中正廳。廳兩翼,左庫樓,右贊政廳,東西吏曹架閣庫,前儀門。又前大門,上建譙樓。廳前戒石亭。儀門右預備倉。囹圄所在寅賓館。館南申明亭,旌善亭。廳北後堂。堂北知縣宅,左典史宅,東草廠,南吏舍。按《廣平縣志》,「洪武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