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1 (1700-1725).djvu/7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萬人塚 」 ,在曲陽東一里許。

《燕南奇勝 》四字,刻在曲陽少容山北崖高處,每字大數尺。時代及人無考。

「浮休」 字 在曲陽水竇巖石高處,乃張鷟別號,偕東坡遊此而書焉。

藺相如墓 ,在曲陽北二十里,相如封前。邸珍墓 ,在曲陽東二里,有石衛尉,見存。甄順墓 ,在曲陽東南三里。元知中山府。其子孫浹、全、大亨、榮煥,俱附葬於此。

甄果毅墓 ,在曲陽黃山後為唐將。

關王墓 ,在曲陽西南四里,有元張鏞撰碑,其子孫思義、思鏞俱附葬於此。

楊瓊墓 ,在曲陽南二十里,為元弘農伯。有石儀衛,見存。

魏府君墓 在曲陽東南十里魏村,唐名宦魏知古父行覽,贈河陽令,葬於此。有知古《自製誌銘》,見存。

楊謙墓 在瓊墓前,為元學士其弟內宰司空諶附葬於此。

行唐縣

廣武君宅 在行唐二十里史家莊,有《李左車墓》。

洗心亭 在行唐治西北。元時邑宰創為游息之所。夏月綠陰濃郁,士人每游觀於中。有石刻元《孛木魯翀》詩。

左人亭 在《行唐》西北四十里。

中人亭 在行唐西四十里。趙襄子使新穉穆子攻翟左人,即此。

許由隱處 ,在行唐西北三十里。許由畽棄瓢巖、洗耳溪、《巢父答問碑》,俱在箕山。

玉皇降真處 ,在行唐上方村,舊傳為玉皇修真之地。宋時敕修廟宇,白石刻像。後廟毀,像存。古為「上方」 ,今訛為「土房。」

故郡城 ,在行唐北三十里。古泜州以此城聚軍為應援。舊傳城下有石獅子,石牛作妖,掘城之半,將獅牛碎之,今有城基存焉。又謂「誤軍城」 ,因應援失誤故也。未知孰是。

洗墨池 在行唐滋羊村,晉王幾之兄弟三人讀書處。鑿水為井,洗墨有池,井池俱存。今名其鄉曰「甘泉」云。此恐因王羲之訛。羲之在會稽,晉時未聞有王幾之,或古人有此,未必晉人,存疑可也。

飲馬池 在行唐東莊頭村。相傳唐尉遲敬德留守時開鑿飲馬處。今池上有鄂國公廟。玉女塘 在行唐寓處里。漢元帝時有「天淵玉女」 ,即此。

蒲氏塚 在行唐西北三十里,高陵社楊家莊西玉女山上。

許由墓 在行唐箕山上。又河南、平陽二府,皆有箕山,山上亦有由墓。

卻縠墓 ,在行唐西北四十里城寨村前有石刻「晉大夫卻氏之塋。」

邸亨墓 ,在行唐西一里許。

冀州

育縣城 ,在冀州。耿純載「木隨世祖奉迎於育」 ,即此。

信都故城 在冀州東北舊城內,漢為附郭屬縣,歷代因之。洪武六年省入州,遺址見存。扶柳城 ,在冀州西南六十里。漢縣,即劉植據以迎世祖處。其地有扶澤,澤中多柳,因名。辟陽城 ,在冀州西三十五里。漢縣,屬信都國。後漢省入信都縣。

桃城 ,在冀州西北四十五里。漢縣,屬信都國。後漢省。

武陽城

安城 在冀州。《後漢書》信都有此二城,今未詳所在。

澤城 在冀州。隋十六年,分長樂置澤城縣,大業初廢。

「思元堂 」 在冀州。金路鐸在臺諫時,言事除名,還鄉置此,今毀不存。

「養正堂 」 :在冀州治內,宋魯有開建。

「細香軒 」 在冀州。金路鐸置,有詩。

「清隱軒 」 在冀州治東,隱士張鳳翔築,學士莆田林文有詩。

百花樓 在冀州治南。《一統志》:「在東北,宋時建,高百餘尺,上置鐘鼓,壁繪百花,因名。」

「華陽亭 」 ,在冀州,稽康夜學琴於此。

辟陽亭 在冀州東南三十里。《水經注》:「漢故瀆東北經辟陽亭」 ,即此。

避暑亭 在冀州西郊,宋州守魯有開建,取河朔「避暑飲」 之義。按:漢袁紹為冀州刺史,光祿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