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大理府志.明.李元陽修.明嘉靖四十二年刊本.國立北平縮微.pdf/94

本页已校对

在羅陋。

雲龍:三崇山,壁立萬仞,在州西五里,頂有三峯,高不可登,昔人行至半山,烈風雷雨,飛沙走石,遂不敢前,百姓災患禱於山麓,靈應累著。瀾滄水,在州東二里,即黑水也。《》:「華陽、黑水惟梁州」。源出雍州南吐蕃鹿石山。本名鹿滄江,後訛為瀾滄,今又訛為浪滄,自麗江經州東南流入蒙化、順寧、景東、元江、交阯,乃入南海。《水經注》:「漢武帝時,通愽南山道,渡蘭津[1],行者苦之,歌曰:『漢德廣,開不賓。渡愽南,越蘭津。渡闌倉,為他人。』」即此水也。其旁多松,故有琥珀。《宋書》:「武帝時,寧州獻琥珀枕,時方用兵以療金創,上大悅,命碎之。」即此水產也。謹按,黑水諸家說:「杜氏《通典》以『酈道元注《水經》,銳意尋討,亦不能知黑水所經之處。《輿地志》以為至僰道入江,其言與《禹貢》不同。孔、鄭通儒,莫知其所,或是年代久遠,遂至堙涸,無以詳焉。』蔡氏作《》,引《地志》:『出犍為郡南廣縣汾關山。』《水經》:『出張掖笄山,南至燉煌,過三危山,南流入於南海。』樊綽以西夷水南流入於南海者有四,曰麗水,即古之黑水也。程氏以樊綽以麗水為黑水者恐其狹小,不足為界。所稱西洱河者,卻與《漢志》葉榆澤相貫,廣處可二十里,既足以界別二州,其流又正趨南海。綽及道元皆謂此澤以榆葉所積得名,則其水

  1. 底本模糊不清,據萬曆《雲南通志》卷十四補。《水經注》原文為「漢武帝時,通博南山道,渡蘭倉津,土地絶遠,行者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