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大理府志.明.李元陽修.明嘉靖四十二年刊本.國立北平縮微.pdf/115

本页已校对

峯無為寺之上,廣三百步,不生草木,世傳唐三藏晒經處。

卓錫泉。在城北三十五里喜州大慈寺。昔有神僧卓錫得泉。

石馬泉。在城西,水味甘冽,源出西天竺,楊慎刻禹碑於上。

救疫泉。在城西北蘭峯半,泉品最高,汲飲療疫。

羅扇井。在城西大紙坊。羅扇童子從中出,事具《仙釋》師利達多語中。

逆水浮板。在城中東南隅大悲寺,磨末有一木板在南門溪流逆水浮三[1]里許,人異之,取視。板上有觀音像,繪彩如新,因立寺奉之,成化間,雪深七尺,城中烟火幾盡,人于寺中香篆得火,今于像前占卦尤驗,名大悲卦。

石馬井。井在府治後。日亭午時,則見井中有石如馬。

玉帶雲。蒼山十九峯,峯腰有白雲如帶,連亘不斷百里截然不毿大流,世傳觀音雲,此雲現時是菩薩臨降。

無渡雲。在玉局峯上,此雲現時,海浪泊空,人不可見[2]

羅刹石封。在城北三十里上陽溪,谷口有方石口如樓,建寺其上。世傳觀音大士閉羅刹于此。

南詔城。一在河尾里,一在關邑里,一在太和村,一在北國,一在蟠溪里,一在塔橋,一在摩用,皆為備吐蕃而設。

金剛城。在佛頂峯麓,南詔雲南王築。

觀音石蹟。在城西北三塔寺之南,石上有楊輔八分書志之。

風孔。一名風輪孔,在三陽峯蔑原之上,風從地孔出,予嘗夏月遊此谷,忽經風孔,肌骨如冰,令膂力人探視之,風力之勁卒莫能斯須立也,郡之多風以此耶?

大軍封丘。在一塔寺後。傅友德取大理時,歛亡卒骸骨為京觀,近寺欲其𡨋資。

赤城塚。段赤城誅蟒除害,後人德之,於其塚上建塔以標之,事具《鄉賢》語中。

日課岩。在洱河東北,青巔山下有飛石下嵓一步,石面可三尺許,昔有僧慈濟日于石上課百拜,以為觀心

  1. 「三」,底本模糊不清,據萬曆《雲南通志》卷二補。
  2. 「人不可見」,底本模糊不清,據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局翻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