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大理府志.明.李元陽修.明嘉靖四十二年刊本.國立北平縮微.pdf/114

本页已校对

金橋銀路,吾當來。」果作以宴王。王歎曰:「信天婚也。」後人名其地曰轆角莊。言方牛入時角如轆轤轉誚陋巷也。

天橋。在城南三十五里。觀音大士鑿洞山骨,使洱河水下趋處也。初未鑿時,蒼洱之間水據十之七,鑿後水存十之三矣。古人謂之石河,下斷上連,絕𡎙深塹,石梁跨之,憑虛淩空,可度一人,故名天橋。橋邉激水濺珠,宛如梅𣗳,人呼曰不謝梅,亦竒觀也。橋之北有沓幛,又名一線天,水故道也。石林古色,可吹洞簫。

白虎墩。在城南十里蕩山感通寺。昔有僧在寺厨炊黍,見白虎入厨,急以甑縻擲之,繞其項而虎遁,明日見佛殿左一尊像有縻在頸,取視之,即甑縻也,寺廢存墩,名白虎墩,後人復建寶藏寺。

香嵓。在蒼山中峯之半,草石皆香,芬酷襲人,世傳釋迦文佛六年栖[1]雪山苦行之地。鵲巢灌頂,蘆芽穿膝。

放黑龍於馮河。在蒼山玉局峯頂之南。世傳黑[2]龍為患,觀音大士請佛敕放之於馮河,使冬春居雪山,夏秋居溫湯,寒益寒,熱益熱,今龍尾關西溫泉是已。夏至、冬至先後數日,雷雨大作,是其徃復時也。馮河潭圍萬步,嵓壁聳削,奇木交加,潭以版[3],皆人力為者。脩飭整整,塵埃不到,潭面清徹,其深莫測,忽有墮葉,鳥輙啣去。《漢書》謂「雲南郡西北有山,如扶風太乙之狀,上有馮河」,即此。

大石案。在城北十三里,唐永徽間,大士楊波遠為尊者迦葉,波設供之案也,長丈六,濶六尺,厚二尺許,四足皆大石,上閣此案。然案與足相依處,有時可以度一髮,謂是神力,波遠事具《仙釋》語中。

婦負石。在城南十里陽和鋪右。世傳漢兵至葉榆境上,耀兵而入,觀音化作一婦人,以稻草縻一大石,背負而行,將卒見之,相顧舌曰:「婦人膂力如此,況丈夫乎?」戒士卒勿露刃,因而市不易肆,以府地為葉榆縣,置史焉。

晒經坡。在蘭

  1. 底本模糊不清,據萬曆《雲南通志》卷二補。
  2. 底本模糊不清,據萬曆《雲南通志》卷二補。
  3. 底本模糊不清,據萬曆《雲南通志》卷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