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大理府志.明.李元陽修.明嘉靖四十二年刊本.國立北平縮微.pdf/113

本页已校对

刻伏羲像,因作八卦䑓祀之,土人以為祭天,因名祭天䑓云。

天威逕。蜀漢南中孟獲僭稱王,誘扇諸夷,牂牁、越嶲皆應,其人素為夷漢所服,占據昆明、東川、武定,以及烏撒,霑蒙數千里,其衆數萬,諸葛亮經會川,歷三絳、弄棟、葉榆,西抵永昌,遂生擒孟獲,置獲軍中,問曰:「我軍如何?」獲對曰:「恨不相知,公易勝耳。」亮以方務在北,而南中好叛亂,宜窮其詐,乃赦獲使還,合軍更戰,凢七虜七赦,獲等心服,亮復問獲,獲對曰:「明公天威也。」四郡遂平。後名龍關以西曰天威逕。有高駢《過天威逕》詩:「豺狼坑盡却朝天,戰馬休嘶瘴嶺烟。𡚖路險戲今坦蕩,一條千里直如弦。萬里驅兵過海門,此生今日報君恩。回期只待風烟淨,不遣征衣有淚痕。」[1]左思《蜀都賦》曰:「漏江伏流潰其何,泊若腸谷之揚濤,沛若濛汜之湧波。」諸葛亮之平南中也,戰於是水之南,謂葉榆水也。

唐九徵銅柱。唐御史唐[2]九徵遵洱河尾而西,見吐蕃築城,以鐵縆[3]漾濞二水以越點蒼,徵毀縆夷城,立銅柱而去,柱今失其處矣。

五華樓。廢址在今郡城中央。唐大中十年,南詔豐券祐所建,以會西南夷十六國,方廣五里,高百尺,上可容萬人,下可建五丈旗。元世祖征大理時,駐兵樓前。至元三年嘗賜金重脩。國初兵燹始廢。

轆角莊。在城南二十里,南詔神武王有女,欲為擇配,女曰:「父王擇配非天婚也,我欲倒坐牛背,任牛所之,不問貧富貴賤,牛入之家則嫁之。」王從其請,牛至一委巷,左右側其角而入其家,老嫗走避,強之乃出,問有子否,曰:「子徃樵薪。」王女即拜老嫗為姑。頃之,其子負炭囘,見巷有騶從,亦走避,使招之入,女曰:「此吾婿也。」令報王,王大怒,遂絕其女。一日,婿問女:「首餙是何物?」曰:「金也。」婿曰:「吾樵處此物甚多。」明日載囬,皆金磚也。頃之,王怒解,女請讌王,王難之,曰:「汝能作

  1. 「萬里驅兵過海門……不遣征衣有淚痕」為高駢《南征叙懷》,非《過天威逕》。
  2. 底本模糊不清,據萬曆《雲南通志》卷二、天啓《滇志》卷三、康熙《大理府志》卷二十三補。
  3. 底本模糊不清,據萬曆《雲南通志》卷二、康熙《大理府志》卷二十三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