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隋唐兩朝志傳
◀上一回 第九十一回 高麗王輿櫬出降 下一回▶

  當日帝見仁貴殺敗遼兵,大喜,遂重賞之。帝曰:「朕諸將皆老,思得新進驍勇者為之,無如卿者。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原來蓋蘇文知救兵敗亡,諸營已失,半夜棄城奔逃高麗去訖。唐兵遂得了白岩城諸寨。蘇文來見高麗王藏,言救兵戰亡,失了白岩城。王藏大怒,欲斬蘇文,蘇文曰:「臣再乞一軍,前去搦戰,必斬唐將;如不勝,願斬頭與主公階下責令。」蘇文上馬,引二萬軍離高麗,復求拒敵。

  卻說薛仁貴勸世績進兵,績言不可,仁貴曰:「某乞一軍,前去哨路。」世績即令仁貴引五千騎望安市上來,正迎蘇文,兩軍擺開,蘇文遣獨孤奇出馬,與仁貴交鋒。戰不兩合,一戟刺於馬下,蘇文自輪刀出與仁貴鬥三十合,又敗而回。帝知仁貴已敗蘇文,即時催軍,直抵安市下寨。蘇文見勢危,和眾將放火,盡燒倉庫、房屋、城郭,是夜三更,引眾開南門而走,帝令眾將追之。

  卻說蘇文正走之際,忽然一彪軍截斷去路,為首唐將李思摩,與蘇文交鋒,戰不數合,秦懷玉軍又到。蘇文勢孤,不能擋抵,奪路歸高麗國來。

  時遼兵皆被唐兵殺盡,只有一百餘騎後隨。又殺一陣,只剩得十數騎,來到高麗城下,叫開門時;唐兵至近,城上高麗王藏與眾臣見蘇文到,大罵曰:「篡國逆賊,皆汝誇強,強惹大唐人馬御駕親征,掃奪遼東社稷。今又損兵,不能退敵,要汝何用?」喝令軍士亂箭射下,蘇文回馬持刀,待取路望扶桑國而走。行不到一舍之地,樹林之中,一軍閃出,為首大將薛仁貴,攔住去路。蘇文人困馬乏,不能擋抵,回頭便走。

  忽然見一將從山坡下轉出,乃吳黑達,曰:「蘇文到此,何為不降?」蘇文尋思後有唐兵到此,別無去路,只得下馬請降,引來見帝。帝怒:「此賊毀罵朕躬,為臣不忠,後去必反,留之無益。」喝令五馬殉之,分其屍首,催兵進攻其城。

  王藏知蘇文被誅,城上豎起降旗。次日大開城門,君臣面縛,左右同扶輿櫬,出北門十里來降。唐大軍已到,見王藏君臣伏道,國人香花燈燭,迎門而接,車駕入城,帝詔安民,設宴作賀。仍令王藏為高麗之主,奉唐正朔,年年入貢,歲歲來朝,不敢侵犯。帝令薛萬徹等招諭敕勒諸部,其酋長皆喜,頓首請入朝歸服。後人有詩曰:太宗當日自親征,率領貔貅百萬兵。

    仁貴功成皆仰德,懋功誰敢與齊名。

    遼煙影裡旌旗現,麗國城中鼓樂鳴。

    自是遐方驚破膽,令人千古說英聲。

  帝將高麗一應事務,盡委王藏。長孫無忌日:「今陛下親提人馬,跨海而來,收復高麗,既以歸順,何不設官置吏,一同王藏守之。」帝以問世績,世績曰:「留外則當留兵,留兵則無所食。今留兵傷折甚多,父兄死喪,留外人而不留兵,必成禍患,不可以留人也。且高麗累有廢立之罪,自有嫌疑,留外人終不相信,今不留人,不留兵,不運糧,自然安矣。」帝曰:「卿言甚當。」遼人皆用金珠寶貨耕牛戰馬拜送,帝以資軍用,後歲進貢,終身不反。

  高麗已定,帝詔令班師,王藏率大小官員,及遼兵拜送。

  車駕離了高麗,歸至營州,詔令戰死士卒骸骨歸葬於聊城,仍令所在官司具太牢,帝自作文以祭之。及祭,放聲大哭,情動三軍,知者莫不垂淚。

  卻說前軍哨馬,報稱太子率文武百官前來迎接聖駕,今已至近。帝聽聞,乃從飛騎三千人先馳入臨渝關,路遇太子,父子二人相見,不勝喜悅。太子遂進一套新衣與帝換上。原來帝初離長安,發定州之時,親用手指御褐袍謂太子曰:「待征東回日,見汝乃換此袍耳。」故帝在遼左,雖盛暑流汗,亦不肯換。至是,太子進上新衣,帝乃換之。當日諸軍擄得高麗之民。

  一萬四千口,安集於幽州,將以賞軍。帝愍其父子夫婦離散,乃命有司平其直,悉以錢布贖之為民,於是歡呼之聲,三日不息,果然鞭敲金凳響,人唱凱歌聲。駕入長安,文武遠接一百里之外。帝歸朝,設太平筵宴,賞勞三軍,出征將士有功者,各個加封。

  當日君臣正飲酒間,忽見正西方一顆星,其大如斗,流光射人。帝大驚曰:「哀哉痛哉!其為禍也大矣。」眾官慌問其故,帝曰:「此太白星也。吾前者武德九年,太白經天,使吾兄弟相競,今又晝見,朕知其為凶兆,不知有甚驚報。」急令太史令李淳風卜之,淳風曰:「臣掌司天,但有災福,不敢不奏。此卜應在女主昌民間,乃不利之兆。更臣昔得異人傳授秘記,其中所載已往未來,陰陽禍福,無不應驗。有云大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帝曰:「陰陽果實,汝深明天文之道,預知吉凶先後遠近,盍與朕明言之。」淳風曰:「臣仰觀天象,俯察曆數,其人已在陛下宮中為宮人,不出三十年,當王天下,殺唐子孫殆盡。」帝曰:「疑似者皆殺之,如何?」淳風曰:「天之所命,人不能違也。王者不死,徒多殺無辜;且自今已往,若三十年,其人已老,庶幾頗有慈心,為禍或淺。今借使得而殺之,天或生壯者,肆其怨毒,陛下子孫無遺類矣。」帝曰:「朕有一計,不費半毫之力,使暴狠之人,不能為害。」淳風請問其計,帝曰:「臨期便見。」

  次日,設宴宮中,大會眾臣。酒行數巡,帝曰:「近者征遼,皆賴汝眾之力,雖行賞賜,竊知其中多有官品名字相同者,因被濫叨,未得盡善。今日斯宴,專為封賞而設,汝等眾臣各言小名,使朕知之,另行賞賜。」時有左武衛將軍李君羨不知是計,自言臣名「五娘」,而官稱、封邑皆有「武」字。帝大笑曰:「何物女子,乃爾勇健邪?」遂以事誅之。蓋帝疑秘記所言之故也。史官有詩云:

    秘記傳聞女主昌,太宗宵旰謹堤防。

    不知晨牝生宮掖,空殺將軍李五娘。

  原來帝有宮人武媚娘,方年十四。貞觀十一年,帝已納為才人,不知應在此人身上,只疑秘記云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之語,見聞李五娘名字,恐為後患,特令殺之。

  卻說武媚娘名,并州文水人也。都督士蒦之女。其母夢妖狐據腹而生,顏色絕美,故小字稱為媚娘。聰慧能守性,復忌克。幼年有胡僧見而異之曰:「此女他日當王天下。」父母秘愛之。年十二三,太宗選為宮人,悅其色美,數臨幸焉。及笄,升為才人,寵幸無比,冠絕後宮。

  總評:扶桑救兵敗亡,蘇文焉得不棄城而走,卻又再乞一軍以搦戰,則不識進退存亡之道矣。高麗君臣伏道而來降,不已遲哉。

  至班師而路遇太子進換新衣,其猶不忘曩日手拈褐袍之言乎。

  征遼已定,雖有太白之經天,秘記之所載,竊謂其不必疑也。

◀上一回 下一回▶
隋唐兩朝志傳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