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隋史遺文
◀上一回 第三十九回 王薄倡眾亂山東 須陀一日破四賊 下一回▶

  詩曰:

    白狼千里插旌旗,疲敝中原事遠夷。

    苦役無民耕草野,乘虛有盜起潢池。

    憑山猛類向隅虎,嘯澤凶同當路蛇。

    勒石燕山竟何似?卻教百姓困流離。

  我朝陳眉公道:「勤王之師,不可輕易,恐他易聚而難散,必變為盜賊。」蓋因如今的兵,不似古時兵,就在農夫中間,都是招來的游手游食之徒。不然,不是大豪傑大忠義人,如何肯捨身家,萬里橫戈?所以遇著不善撫馭的,不曾出兵,先是逃了。有大兵必有大役,這些搬運糧餉器械的民夫,當值不過的也思躲避。這兩項人,逃躲到何處去?何處資生?不到為盜賊不了。有了些人開端,又有一項略有些智略才勇的,就思乘機圖事,這亂就不可止也。這干人所謂圖天下不足,亂天下有餘。他當日原散在四方,你卻聚他一處,使他作亂。

  隋帝只為征遼,把江、淮、川、陝這干亡命之徒,都聚集在山東、河北地面。又加搬運糧餉器械,到登、萊、涿郡的人夫,交納不得,與回家不得的,初時逃軍逃民,都躲在山澤中,還怕人去搜捉他。到了日久,日聚得多,千百成群,他便不怕事。推出幾個了得的做頭,便來邀截過往行商以為衣食。漸漸到行商知覺,不敢過往,不得不在鄉村小試行道。這些府州縣官,知他是亡命之徒,若去擒拿,拿得倒罷了,拿不倒激出事來,小則罷官,大則喪命。不若且挨過,丟開不敢下手,任他胡行。所以附近窮民,見做強盜的,有吃有用,沒人惹他,也便入他伙內,勢自日大了。

    小民非好亂,守令自無良。

    單騎詘群盜,令我思張綱。

  首先一個起事的,姓王名薄,本貫鄒平人氏。生得長身白面,鳳目虯鬚,少年也讀些詩書,略識文理。擁眾據住長白山,就山勢築了營壘,自稱為知世郎,自撰一個叫做《無向遼東浪死歌》。

    莫向遼東去,迢迢去路長。

    老親倚閭望,少婦守空房。

    有田不得耕,有事誰相將。

    一去不知何日返,日上龍堆憶故鄉。

  又

    莫向遼東去,從來行路難。

    長河渡無舟,高山接雲端。

    清霜衣苦薄,大雪骨欲剜。

    日落寒山行不息,蔭冰臥雨摧心肝。

  又

    莫向遼東去,夷兵似虎豺。

    長劍碎我身,利鏃穿我腮。

    性命只須臾,節俠誰悲哀。

    功成大將受上賞,我獨何為死蒿萊!

  漢時楚歌吹散,這個歌卻吹聚,不半年有眾數萬,他把濟北郡所轄盧縣、范縣、陽穀、東阿、平陰、長清、濟北、壽張、肥城,這各縣分,不分附郭遠方,剽掠一空。金帛糧米,年少婦女,都搶入寨中。

  此後平原有個劉霸道,他家原是仕宦人家,住在豆子䴚地面,前帶大河,北臨大海,乃形勝地方。他為人喜的是濟弱扶傾,散財結客。只因平原知縣,知他家事富厚,坐他出牛車五十輛往遼東,詐了他二百金,不與全免。又送一個妾,之兄要他一百,方除。霸道不聽,他就申呈上司,道他有誤軍機,要行處斬。劉霸道惱了,就作起反來。家中有的是銀米,所以招徠群盜,有眾十餘萬。聲言要拿知縣祭旗。知縣急了,出了角病重,乞賜回籍。調理文書,把印交與縣丞,自己與家眷逃去了。

    無才定亂偏生亂,一煞貪婪起禍芽。

    事急惟知逃一死,卻教郡邑亂如麻。

  大凡天下沒有一個起手作亂的便罷,有了幾個創始的,自然日生出來。漳南有一個名喚竇建德,此人極有膽力,只為他好友孫安世,被僉點征遼。他為家遭水漂,不肯去,漳南知縣將他打了三十警眾,督他立時起程。孫安世一時怒起,刺殺縣令,逃在建德家中。後來緝捕得緊,建德助他些資糧,叫他招集百餘無賴少年,據住高雞泊地方劫掠。這孫安世原把建德做個恩主時常贐送的了。又有隃縣張金稱在河曲聚眾,□縣高士達在清河為盜,向來都與竇建德交往。所以漳南知縣悄地領兵圍住他家,將他父母妻子,殺得一空。單只走了建德,在高士達處入伙。此後又有:

  孟讓在齊郡、 郭方預在北海、 郝孝德在平原、 格謙在河間(稱燕王為世充所誅)、 孫宣雅在渤海、 宋子賢在唐縣、 桑門向海明、 (在扶風稱帝,改元白烏,為太僕楊義臣所破)、 李弘之(在扶風稱唐王)、 劉迦論(在延安自稱皇王,建元大世,屈突通討平之)、 胡人劉苗王(在離石稱天子)、 王德仁(在汲郡林慮山)、 彭孝子(在東海)、 左孝友(在齊郡蹲狗山)、 盧明月(在涿郡掠河南至淮北,稱無上王,為王世充所誅)、 王須拔(在上谷稱漫天王)、 魏刁兒(在燕稱歷山飛)、 母端兒(在龍門為李淵所破)、 李子通(在東海起長白山)、 朱粲(在城父,初稱可達寒賊,後稱迦樓羅王)、 敬盤陀(在絳郡)、 孫華(在馮翊)、 趙萬海(在恒山寇高陽)、 翟讓(韋城人起瓦崗)、 操師乞(在鄱陽稱元興王,建元,陷豫章)、 林士弘(在鄱陽敗治書侍御史劉子翊,殺之,稱楚帝,建元太平)、 高開道(在勃海,掠燕地)、 劉元進(起餘杭,為王世充敗死)、 朱燮(在吳郡,稱天子,為王世充敗死)、 管崇(在晉陵,為吐萬緒所誅)、 杜伏威(章丘人)、 輔公佑(臨濟人)、 彭孝才(起東海,為隋董張所擒)、 徐國朗(在魯郡,陷東平)、 梁師都(朔方鷹揚郎將,殺郡丞唐世宗反,受突厥封,為解事天子,改元永隆)、 劉武周(馬邑人,殺太守王仁恭反,受突厥封定揚天子)、 郭子和(蒲城人,殺榆林郡丞反,受突厥封定揚天子)、 薛舉(汾陽人,劫金城令,稱西秦霸王)、 李軌(武威鷹揚司馬,反,稱大梁王)、 翟甄兒(歷山飛別將,殺將軍潘長文)、 蕭銑(羅川縣令,反,稱梁王)

  這干也有原係隋朝官員,也有百姓卒伍,勢大的擁眾可二三十萬,小的也有四五萬、五七萬。敗而復起,散而復聚,沒一塊地方沒賊。偏是山東最多,雖是齊郡丞張須陀驍雄猛勇,當不得眾賊之眾,正是:

    洪流難把抔土塞,大廈怎將一木支。

  喜得叔寶聞知山東賊盜橫行,星夜回家。到了家中,參見母親與妻子,羅士信也出來接見。叔寶訴說在朝鮮立有大功,後邊宇文述挾仇相害,得來總管相救,原以功敕授鷹揚郎將。如今來總管牒署鷹揚府事,現在齊郡做官了。只是聞得盜賊甚多,母親村居,不免受驚,所以日夜掛懷。羅士信道:「憑著兄弟本領,前日有幾個毛賊來劫掠,被我打得稀爛。張郡丞聞我名,幾次要我去做親隨。我念家中,不敢輕去。」秦叔寶道:「與賢弟相別年餘,年才十四,卻如成人。我今與張郡丞職分文武,同以剿捕盜賊為事。目下擇日到任,將家眷移入城中衙內,與張郡丞商議,與賢弟盡剿這干盜賊,同立功名。」兩個呵:

    意氣同蘭蕙,恩情似鶺鴒。

    合謀憂國恤,麟閣欲圖形。

  次日入城拜了郡守,拜張郡丞。郡丞當叔寶不在家時,時來餽送他母親,問候。叔寶俱謝了。坐間敘自己朝鮮戰功,敘來總管活他性命,周總管神於料事。知山東有亂,因問以郡丞忠勇,緣何使盜賊充斥?張郡丞歎息道:「朝廷把天下一干窮民游手,都招集到遼上。遼上不去的,都逃在山林為盜。初時這些縣官,也不去覺察,後邊知道,也還蒙蔽。直到勢大,劫掠村坊,殺人放火,才方申文。黨與成了,先調些縣尉武官,前往剿捕。未見賊望風先逃了,沒人去敵得。下官只得親行,也曾大破他幾陣,斬幾個賊首。曾奈他彼此應援,散而復聚。況到目下,征遼回軍,前日來時都行糧安家,如今回去,略與犒賞,盤費不敷,俱逃入賊中,勢越張大。下官也不惜身命以報國,但須得一二同心,庶不誤國事。」叔寶道:「秦某荷郡丞國士之知,況同有守土之責,便當戮力同謀,上報知己,下救桑梓。」張郡丞道:「若得足下如此,誓同掃清齊魯,拯救生民。」

    朝廷養士意何如?佩紫流黃大郡居。

    飽食不除民困厄,也應清夜愧迂疏。

  張郡丞當留叔寶在衙齋痛飲,叔寶擇日到了鷹揚府任,將母妻搬入衙中。張郡丞知羅士信英勇,牒充校尉,朝夕操練士卒,立意要剪除山東一帶地方寇盜,不住差人哨探賊人聲息。

  一日章丘縣令成仁,申報長白山賊王薄,結連平原賊郝孝德、孫宣雅、裴長才,連兵二十餘萬,圖取章丘,懇乞救援。張郡丞忙請叔寶計議,叔寶道:「四賊雖云合勢,原非同心,彼眾雖云數十萬,亦是烏合,不過驅劫平民以壯威,其中堪戰者少,破其前軍,則後軍自潰。破其一賊則一賊自退,必不相救者也。況郡丞與小將部下練兵計二萬有餘,皆可以一當百,以此殺賊,無有不勝。」張郡丞道:「王薄這廝,累遭我殺敗,此賊伎倆可知。就有孫郝群賊,亦是狐鼠,明日即同往剿除便了。」

    胸中有成算,目底無全牛。

  次日兩人定議,恐章丘守備單弱,令樊虎領兵四千,入城協守,但看賊營火起,分兵出城夾擊。簡下老弱三千,著連明率領,在齊郡巡守,以防他盜。張郡丞與秦叔寶各帶精兵五千,羅士信領兵三千作先鋒。唐萬仞領兵三千作奇兵,臨時調用。樊虎這四人原叔寶相與,在齊郡也算一個豪傑,故張郡丞先時拔他領兵,仍差人不時哨探。此時山東亂極,只有賊兵,那有官兵?見張郡丞這支兵不擄掠,便道僥倖遇著這干好強盜,那個辨是官兵,故王薄等也不知道。將近章丘,哨探的回報:「王薄在章丘北門結寨,郝孝德在東門外結寨,每日往來置酒,部下都散往他處村坊搶掠。還有孫宣雅,途中訪有一富戶女子,生得標緻,就彼成親,與裴長才還未到,一到合齊攻城了。」張郡丞笑道:「這些酒色之徒,其何能為?」

    王者無淫心,賢人無逸志。

    縱饒霸業成,安免烏江死。

  便欲率兵掩擊,叔寶道:「賊兵犄角於前,孫宣雅復以生兵在後,有鼎足之勢。我當三分擊之,使不相顧。唐都頭可將本部兵,扮作孫宣雅兵,直至王薄大營。郡丞輕兵隨後,俟其開營迎接,掩其不備,不煩血刃。郝孝德處,小將親往攻打,料必克勝。王薄兵敗,必投孫宣雅合勢,以圖大舉。羅賢弟可引本部生兵,伏於林中,俟王薄兵過,不可邀擊,悄悄隨其後,直薄孫宣雅營。彼為亂軍所衝,畢竟步伍不整,且聞二賊兵潰,軍心惶惑,擊之自然必勝。」各人分兵才去。

  這日王薄在營中,有酒方醒,外邊報孫大王兵到。王薄道:「他新婚,肯起這樣早?」叫開營門,自己梳洗迎接。梳洗方了,忽聽得一片報來道:「不好了,不好了!孫大王兵一進營,便將我兵砍殺,如今看看殺進來了。」王薄驚得目瞪口呆,不知甚緣故?虧得親隨將士,挾得上馬,兵已殺至帳前。王薄也不顧積下金帛子女,放馬逃生。部下將士措手不迭,被擒斬大半。城中樊虎又見寨中火起,分兵夾攻,十萬賊兵,真是霎時掃盡。那邊郝孝德因伏路小校,探有兵來,連忙舉兵相應。部下有四個力士:一個叫出海龍錢斌,一個叫嘯風虎蘇息,一個叫摩天鵬袁健,一個叫通臂猿索賢,各提器械來拒隋兵。恰撞著叔寶,四個上前一齊夾攻,把叔寶圍在垓心。叔寶獨戰四人,了無懼怯。戰不二十餘合,一簡先打翻了錢斌,索賢會躲時,已打傷了一臂。袁健、蘇息,俱各支架不過,各人逃命。郝孝德卻在營中等捷音。時成縣令見北寨火焚,東寨軍兵擾亂,他也乘機殺入,兩下追殺。郝孝德也只顧得走,向平原逃生。賊黨被叔寶擒斬,去十之七八。

    靡靡衰草逢深雪,落落疏林遇疾風。

  叔寶見賊大潰,便傳令:「凡賊人投降,並良民被擄者,俱不許混殺。營中金帛子女,俱著成知縣搬運進城。」自己率兵與張郡丞相會。張郡丞道:「二賊雖已敗走,孫宣雅處不知何如?怕羅士信少年不諳軍務,或至有失。」叔寶道:「不難!郡丞且進城安息,小將自去策應。」言罷,仍舊上馬,向羅士信伏兵處進發。

  不期羅士信少年英勇之人,自是性急,在林子內坐地半日,正是心焦,只是外邊煙塵大起,無數亂兵逃竄,要等他絕,又等一個時辰,不能夠絕。士信技癢起來,對著這些軍士道:「看著現鐘不打去煉銅。我們且殺一個,燥一燥脾胃。」眾軍士看見這些亂軍,沒有鬥志的,大家都依令。發聲喊,一齊殺出。可是半天中起一霹靂,驚得這些賊眾亂竄。羅士信軍馬切菜一般砍去。約有五里遠近,早是孫宣雅大兵來到。這王薄被羅士信追趕得慌了,見前面有兵,只道又是伏兵攔截,叫拚命殺去。果然這些賊人,也昏的不分皂白亂殺。

    相爭成鷸蚌,益快漁人意。

  兩家正在死戰,羅士信又領兵殺至。士信英雄無敵,橫槍勒馬,直殺入軍中。王薄的兵,腹背受敵,不消說得起大敗,連孫宣雅兵也在戰疲之時,也只擁得一個新夫人逃去。比及叔寶兵到,士信已是將賊殺得盡絕,屍橫遍野。叔寶見了,心下倒覺得慘然。道:「兄弟,我你為將,還志在救人,不在殺人。以後不來迎敵,只逃竄的,也便放他些去。」羅士信道:「哥哥有所不知,我初出來的,不可不放個辣手,殺得狠,人聞名也怕,自然再不敢與我相持。」兩人合兵,一路回來。

    日影連征旗,風聲和凱歌。

  將次章丘十里遠,聽得城南征塵一片,吶喊如雷,卻是賊帥裴長才領兵二萬,續到城下。張郡丞忙點兵,要乘他營壘未定殺他。不知軍士戰勝後,已都疲敝。且多有吃酒睡覺的,一時未齊。張郡丞便只帶得樊虎、唐萬仞、又是親丁兩個,五騎馬衝出城。裴長才在打帳安營,聽得城中有人出戰,卻只得五騎馬。裴長才吩咐叫讓他進來,故意把兵一退,讓他殺人,然後四面圍住。這張郡丞全無懼怯,但只是賊眾我寡,殺到東,他圍到東。衝到西,他一齊圍到西,再不得出圍。四人各有重傷,張郡丞身上也中了三槍八箭。

    兵圍淮水幾重重,安得蒼天借大風。

    敲碎玉籠飛彩鳳,頓開金鎖走蛟龍。

  正在圍急,秦叔寶兵到,見是賊兵,又見中央圍困重重,知有隋將被圍。他與羅士信,便當先殺入,一條槍二根簡,殺開血路,便有丈餘。部下兵又一湧隨後,這裴長才二萬人馬,當得甚砍?殺到圍中,卻是張郡丞。郡丞見了叔寶到,大喜道:「秦將軍,我與你了了這些賊回去。」無不拚命死戰。裴長才這支兵可也十不存五。比及成縣令點兵出來接應時,裴長才已是散去了。這一日叔寶與張郡丞自早至晚,計敗四個賊將,二十餘萬賊兵。保全章丘,得他金帛器械,不計其數,奪回男女萬餘,從此山東盜賊,聽得提起張須陀、秦叔寶,莫不愁眉的了。

  軍中有頗、牧,聞者盡心寒。

  總評:

  昔之亂賊,似今之流賊,以才相角,勝敗未知。加之智謀,未有不克,破其一,眾自膽落。

  張郡丞羅士信恃勇,叔寶謀勇皆具,模擬俱肖其人。 

◀上一回 下一回▶
隋史遺文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