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鐘惺集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一·七言律二

编辑

(時萬曆四十有六年也,過嘉靖歷一載矣。惺生於萬曆二年甲戌,感而賦詩。)

尺寸今皇教養身,叨為四十五年人。
地閑拜手書時日,官缺違心守俸薪。(予時擬部,猶支原官俸)
一夜雪分花五六,茲辰歲界接冬春。
敬推祖曆周當始,靜聽天淵聖慮新。

空山雞犬夜無驚,靜者深深獨往情。
石引長松天一笑,橋回寒瀑月三更。
雲林轉覺幽懷止,冰雪能令慧業生。
說向高人資畫理,比來漸喜夢魂清。

春遍郊原恐易終,人情爭向數朝紅。
曾經詠賞心尤戀,未接香光魂早通。
山月一更風雨後,園花半日霽陰中。
忍看歸路飛飛處,較昨來時已不同。

浮家泛宅偶逢君,各有清機副所聞。
身是今人疑已古,妻能偕隱不妨文。
墨花舊灑炎方雨,囊草新沾震澤雲。
愛爾山中雖欲到,攜來煙水暫相分。

塢邊梅信反遲遲,珍重瓶中始數枝。
為負紅顏成異種,故超素質得先期。
愁同桃李春相見,幸托冰霜晚自持。
一段神寒能立俗,豈因微豔損幽姿。

水上樓居忽有城,重來翻覺類新成。
鶯花每次逢長夏,風日無端屬乍晴。
山對層楹還自若,江添睥睨倍多情。
亂帆屢向煙邊沒,去遠參差卻漸生。

節物登高雨未成,閉門聊復愛其名。
客邊難見重陽好,郭外剛傳此日晴。
子姪漸親知老至,江山無故覺情生。
悲秋欲問秋何處,絲肉叢中一雁聲。

又乘佳日泛餘清,昨夜猶聞風雨聲。
一水恰周城內外,三春半付節陰晴。
舟經花鳥兼山趣,岸寡亭臺稱野情。
珍重磯頭千古石,今年上巳始題名。

不獨今宵可共遊,偶因清暇念淮流。
殘陽漸去方知水,美蔭非多卻在舟。
風露半更天盡月,樓臺三伏夜為秋。
一涼以外全無待,朋侶溪山得自由。

出郭千門半欲關,往遊多用此時還。
月離樓榭翻能滿,夜在郊原始覺閑。
草際螢光如曉露,葉邊蟲響作秋山。
一泓清淺滄然去,昨夕身行煙水間。

城中卻得蔣山全,始愧從前十數年。
不信遠峰平地是,有如登閣出郊然。
隔煙柳色先秋事,待雨荷香欲暮天。
取次高情生一樸,兄家園館弟家船。

(同潘景升、林子丘、茂之、譚友夏)

別有寒流四序深,清光片片化為陰。
天淵一氣何時已,風日同香不可尋。
幽岸秋堪添短筏,斜陽月久待高林。
賓朋亭閣俱無故,情事頻生靜者心。

進履今年北斗邊,國稱元老里推賢。
人欣私願尊親合,天篤公家理數專。
魚菽他鄉三黨會,桑蓬夙昔四方緣。
蒼松莫道風霜肅,處處垂陰歲歲然。

愧近君家到未能,塔燈南郭見層層。
十年驚換新兒女,再別彌知重友朋。
風味漸親朝慧水,夢魂先報夜毗陵。
時危各作山中計,此興從茲豈易乘!

去愛長橋似大堤,歸途猶未甚嚴淒。
月過晦朔方能好,日見賓朋以次齊。
豫惜晴天舟信宿,果逢清夜水東西。
寒城內外斯須遍,一棹光中意反迷。

一棹苕煙返自如,沿洄數息得幽居。
新攜登泛情無已,追味溪山話有餘。
別後欲窺人外意,到來先睹案頭書。
問君婚嫁垂終日,可許當予作父初?

入戶幽芳小徑藏,身疑歸去見沅湘。
一廳以後能留水,四壁之中別有香。
木石漸看成舊業,圖書久亦結奇光。
君家本自衡山出,楚澤風煙不可忘。

婁門雪未達明朝,到此泠然尚動搖。
竹半夕陽隨客上,岩前積氣待人消。
餘寒入臘留相護,遠色兼晴坐可邀。
想爾昨曾登望處,紛紛親見下層霄。

詩亡豈遂絕真詩,喜得其人一實之。
怒罵笑嬉良有以,興觀群怨想如斯。
禽魚鳴躍叢淵下,草木勾萌雷雨時。
巧力非天亦非我,後先機候可能思?

聞名久不信同時,敢謂今朝真見之。
萬石轉丸如未動,群賢落筆即相知。
兒皆白首身無恙,意在青山夢亦隨。
豫指餘年申後晤,勞勞翻慮我愆期。

歸帆猶帶別時霜,道路無多計日長。
遊盡未殘山雪影,到遲堪待澗梅香。
念予寒夜舟何處?對此良朋水一方。
但記去來皆見月,中間陰霽亦相忘。

常年花事不曾難,今歲重來始得看。
風雨半春留好日,香光二月出深寒。
叨陪索笑遲何憾,共念攀尋滿欲殘。
幽賞先教聞見靜,澗邊步步踏松湍。

十年逵漸陸沈間,屢見時情國步艱。
如某一官何足道,惟公千里亦相關。
圖書頗愧封疆苦,花鳥微沾歲月閑。
重地安危元老在,暫容流寓不須還。

三十年前解綬還,今朝才有小東山。
四時花月寒暄裏,百里耕桑坐立間。
微祿買山言未易,佳兒扶老命維艱。
所期杖履長無恙,歲得從君一度閑。

古查覆水即巢君,流影交加荇藻如。
魚鳥不爭人事外,天淵無禁吏情初。
閑看早燕來稱賀,拙引春鳩與共廬。
俯罷鷇音何所寄?釣磯仍借一枝餘。

默然對揖已無窮,何似音書日日通。
十載形魂凡屢定,一舟情事不堪終。
別經覆雨驚濤後,見在清風朗月中。
幾欲過從托心口,君來予往亦相同。

舊帆又泊石城津,出處殊途隔歲身。
師友剛離逢病日,邦家多故羨歸人。
自來薄俗生文物,難以孤情久世塵。
一簣未成聽君去,東南後慮不遑論。

意外崎嶇命駕身,幾為白馬素車人。
雪霜路不盈千里,生死情先亂一旬。
尊酒由今思往日,篋詩自臘到新春。
重逢豈必論他故,一別如茲已愴神。

依然松外澗邊梅,十日之中兩度來。
晴雨莊嚴孤格韻,冰霜嗬護萬條枚。
容予無事頻頻看,恣爾多情緩緩開。
猶恐幽香尋未遍,翻因迷路得沿洄。

歲寒園古自蕭森,隨意煙霜水木深。
城裏慣看山四面,冬來初見月千林。
佳人文士皆幽侶,歌板禪燈各道心。
六載白門將去客,後庭密賞卻從今。

(沈刻《隱秀軒集·詩宇集·七言律二》止此)

七日途中序暗移,故鄉風物已孜孜。
園梅太早難相待,堤柳雖疏不肯垂。
除歲春生微雨夜,客舟家共一燈時。
入閩歸楚明年事,此際茫然不敢思。

山下齋頭遠漸平,春光明滅遞相生。
千峰別作空中色,萬象俱爭雪後晴。
散比輕煙微有著,懸如亂瀑但無聲。
匡君自捧全身出,免卻衝寒頂上行。

興來興止去留身,買宅潯陽卻反閩。
亭館偶然來好友,江山終自待高人。
近營謝墅鶯花穩,久識匡廬面目真。
未必君平今可得,賞文析義不無因。

幾番還往未曾留,乘暇登樓當入舟。
我愛是時偏值夜,君言此水更宜秋。
苦邀翰墨存名跡,常恐琴尊失勝流。
歲序書來成妙合,卻逢壬戌又同遊。

承事淵人屢未明,多慚夙昔善根輕。
密因每向臨時吐,大悔方從別後生。
共坐夏秋無半月,相從閩楚幾千程。
他時儻接如來水,恰是今朝報子情。

始信登臨事亦艱,入閩遙揖此溪山。
森森已自成簪導,歷歷非惟列髻鬟。
眾壑同時分早暮,一峰隨處見靈頑。
天工人巧無從說,元氣淋漓斧鑿間。

選勝高低有所因,入門魚鳥始相親。
扁舟轉見山多面,一水圍周閣數巡。
幽感亭橋先入夢,天人宮館本隨身。
浣溪夔府俱留宅,遊止蕭然意屢新。
(君有宅在廬山)

勞勞暫止意無加,忽值山亭小澗斜。
屋裏聞聲驚夜壑,牆頭飛片覓春花。
為官興盡仍求友,送客情深欲到家。
歸路漸看酬對少,身心隨處入幽遐。

九曲將終奈若何,豈應歷遍意無它?
花爭麗日誰能後,鶯惜新聲不肯多。
因想未忘知在夢,居遊難卜且留歌。
買田築室良非易,珍重機緣一度過。

(飛來峰者,峰飛來,界處靈隱、天竺間者也。內靈外樸,變幻千端;橫闊豎高,據蟠兩寺。去乘願力,如隨一錫飛來;住值機緣,曾喚雙猿使出。有石皆佛,莊嚴數過恒沙;無洞不僧,梵誦聲流燈缽。心起怖驚,詩存悲仰。)

何處中宵失此峰?風雷相送鬼神從。
隨方所止原無擇,有地誰除恰可容。
千佛身生岩面面,一燈影出洞重重。
誦餘耳往聲來際,同食難分兩寺鍾。


國步多艱敢引年?功高勞苦暫歸田。
三韓表餌臣心竭,百畝桑麻帝寵專。
屈指春秋才六十,藏胸組練尚三千。
應知雪恥分憂意,已在宵辰拊髀先。

其一

编辑

每經信宿意難諼,盡室何修住此園。
月出初冬知夜好,風來半樹覺秋存。
影移徑竹如他處,響落溪煙只一村。
予始得歸君欲去,孤燈珍重水邊言。
(時友夏將入京)

漸熟新居似宿成,到家未久幾經行。
冬留殘霽添山色,月帶初寒照水聲。
橋徑尋常開別想,亭臺隱略換佳名。
誅茅向欲分餘地,我住君來異日情。
(予欲構軒園中,來即居之)

上巳年年士女情,怪予懶出水邊行。
鶯花所在原無主,風雨相遮尚有名。
不爾良辰何草草,因之靜理亦生生。
小樓臨眺依稀處,江影山光未隔城。

歸舟無故泊金陵,欲與君言竟未能。
往事自堪留古道,微官何足累良朋!
交難絕處情為贅,名漸消時福或增。
孤直請從知己始,彈冠久恥說同升。

猶得年年一度行,嗣音幸借采茶名。
雨前揣我誠何意,天末知君亦此情。
惠水開時占損益,洞山來處辨陰晴。
獨憐僧院曾親焙,竹月依稀去歲情。
(元歎有《虎丘竹亭僧院焙茶見寄》詩)

歸途曾記到門前,君去黃山或偶然。
張麃似先逃入竹,子猷原不欲回船。
鶯花獨對仍三月,雞黍相逋又一年。
何日好懷重補卻,吳天楚水亦隨緣。

意外章江邂逅時,風吹語斷各安之。
別來覿面良非易,見後掀髯敢道遲。
驄步不殊何所避,雁行曾附又相隨。
可知字字生寒色,一日清霜借莫辭。

偶憶蓴鱸去不謀,茫然無暇問其由。
憐予未起三秋臥,幸爾猶傳數日留。
女欲結䙰慈母別,師將徹帳後賢憂。
他時節鉞重來楚,門下公卿正黑頭。

客裏朋來病起初,足音遙聽宿屙除。
長途亟亟相思友,暮景惓惓未刻書。
哀我多聞生有漏,乞君一語度無餘。
入山期定歸宜早,好共維摩丈室居。

看君諸事稱心多,歷試其如一第何。
囊璧身藏疑化石,園荊手植轉成柯。
兄兼父教收全績,母見兒歸豁積屙。
門內乘除堪悟取,讀書學道更無它。

老來相對似殘冬,親串雖存漸下舂。
喪子君猶餘碩果,為官予已見龍鍾。
鹿柴無恙經年別,雞黍依然舊日供。
但得長留衰病在,莫辭村市互過從。

寒江歲晚踏蕭森,不是懷人命駕心。
半月殘燈晨夜少,一年遠劄雁魚深。
肯將口耳虛高義,自辦肝腸領妙音。
此別敢忘霜雪裏,束書載筆特相尋。

親健家安又故園,依依帆影戀前村。
甘遲上國三年薦,喜共寒河一夕言。
遠友來逢書劍返,小童迎報菊松存。
時情遊倦初看斷,明眼閑心好閉門。

積幾宵晨過五旬,為官為客半生身。
隔年暖氣迎新歲,連日晴光作好春。
燈燭無多今夕語,主賓全是異鄉人。
尋常悲樂言朋友,此際相依始覺親。

含情茶盡問吳船,書反江南又隔年。
遙想色香今一始,俄驚薪火已三遷(歲一買茶,今三度)
收藏幸許留春後,遵養應須過雨前。
何處驗君親采焙?封題猶寄竹中煙。

(以上二十六首錄自《鍾伯敬先生遺稿》卷一)

 卷十 ↑返回頂部 卷十二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