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農隱先生遺稿

作者:尹馨圭
1818年
別集卷一

昔明齋先生之世。一門昆弟。崇闡儒學。以矜式家邦。而人謂季氏農隱先生之賢。不下於伯先生。語其氣像曰。伯先生似明道。季先生似伊川。當時及門之士親炙而得於心者。所見皆同。而從氏德浦先生及甥姪定齋朴公。每稱誦於人又如此云。嗚呼。伯先生之德學文章。出處大義。固已表見於當世。而山頹之後。其遺文漫筆。即爲門人所收錄。以付諸梓。以傳諸後。使百世之下衛道之士。得有以尊敬而誦法之無已。惟季先生文字。距今甲子且再周。而尙未見行于世。後生蒙蔀。何由識規矩繩準之爲大成。而布帛菽粟之爲可貴也哉。況先生平日。不好著述。人有請者輒讓于伯先生。由是巾衍之藏蓋絶鮮。而雖一二書札一二辨論。亦莫不精密簡當。辭理明白。其於伯先生文字。實與之參互而發揮處多焉。則是集之出。又不容終已也。晩後喜爲詩。蓋先生兄弟早抱屛山之痛。守道山樊。無意當世。而先生自以經綸才識。慨然懷劉少傅忠憤。冀或事會之來。一得遂其願。畢竟白首無成。則時也命也。危苦之思。屢形於戈劒諸作。按是集可見也。又伯先生屢膺旌招。而先生亦被徵召。深以兄弟具不得一謝恩命爲未安。且懼漸近不仕之名。暮景下邑。浮沈以自晦。家甚貧。晏如也。惟以日得侍伯先生。有深愛而至樂焉。遇景觸事。無不爲詩。期在陶瀉。不求藻麗。而伯先生以深得香山體制。亟許之。因爲親自籤標。以授先生孫敬庵公曰。汝祖之詩。無一句閒吟詠。皆不可湮沒。今籤標舊本。率多散佚而漫汚。無以識別。嗚呼惜哉。日先生六代孫滋一持草藁見示曰。高祖敬庵府君。蓋嘗修潤於斯。而編未就完。仍成弊篋中錯簡久矣。歲月旣深。考證無所。抱玆耿耿。屬之以大事也。馨圭生甚後。藐焉無知識。其何敢銳然前擔。重犯僭猥。然曾於敬庵文字以門內事。不獲強辭。此又一義也。僶勉而謹諾之。裒成若干卷。懍惕之深。背爲之汗也。是故於詩。則果不免擅自存删。而於文則有難於移動一字。多以全文收入。蓋詠物之興。載事之言。宜有輕重淺深之不同故耳。如是可以逃於妄率之罪否乎。嗚呼。馨圭嘗聞之。當世變罔極之後。先生平日所言。無不符驗。伯先生以先知之明。深加歎悼焉。此與伊川之言。久看方好爲近之矣。然則當日諸公之所共稱誦者。不但在於氣像之慕仰。可知已。其至矣哉。戊寅月日。族玄孫馨圭。謹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