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言別集/卷十七

卷十六 記言別集
卷之十七
作者:許穆
1772年
卷十八

丘墓文

编辑

贈左贊成金公神道碑銘

编辑

公諱俊龍。字秀夫。姓金氏。本新羅苗裔也。高麗時。有吏部尙書巨公。賜食邑原州。封原城伯。子孫遂爲原州人。原州之金始此。其世多達人顯者。入本朝。有元度公晐。五世。有節度使末孫。與朴節度英齊名爲友。當時。有擢用臺省之議。己卯諸人敗而不果。於公爲高祖。曾祖諱安祐。少有名譽。早世不成。追贈左贊成。祖諱瑛。以典設司別坐。追贈吏曹參判。父諱斗南。昭敬時名人。以治行高第貴。八十九以大年。至同中樞。母貞夫人金海金氏。潭陽都護府使諱希弼之女也。公魁偉。自爲兒戲。已不與凡兒等。見者皆期以遠大。萬曆三十六年我昭敬王四十一年。公二十三。以武科發身。爲宣傳官。又以觀武才壯元。陞訓鍊主簿。爲法聖水軍萬戶。二十八。爲馬梁僉節制使。以能陞折衝。爲仁同都護府使。二年。改榮川郡守。兼助防將。及光海廢而四方無紀。上分遣繡衣。察諸郡,縣不法。公特以治理。賜表裏。其明年。遷北道兵馬虞候。冬。移會寧都護府使。又以多績。賜表裏以賞之。仁同,會寧。皆有政淸碑。百姓追思不已。天啓八年我仁廟六年公四十三爲西海節度使。尋遞。冬。爲中和都護府使。一年。爲嶺南節度使。三年。以折衝。擢拜北道節度使。公出入北關。前後十年。威名已著。軍吏士大悅。三年。貞夫人卒。公已五十。居廬三年。哭泣幾滅性。旣除喪。爲畿輔右防禦使。仍爲湖南節度使。其冬。虜大擧攻我。入我境三日。先驅已薄國都。上急出幸南漢。大兵繼至。南漢受圍。虜勢盛強。召兵日急。公卽起營下親兵。行收郡縣兵勤王。遠斥候。整戎卒。師行有律。虜遊騎四出。亦觀望而已。不敢逼。至稷山。湖西兵在竹山。虜攻之甚急。體察從事朴遾欲先救竹山。公言勤王之急。不從也。受命十三日。至龍仁光敎山。據險而陣。諸勤王之師皆已敗沒。湖南兵獨專。薄南漢以爲聲勢。出勁兵。擊破虜遊騎。斬馘甚多。虜患之。合蒙古孔耿兵數萬。乘曉霧直前。欲一擊破之。勢若風雨。公杖劍誓衆。立矢石之所。以示必死。士皆殊死戰。虜且進且却。終日力鬪。虜以輕騎。潛踰後嶺。先據上峯。矢下如雨。公急出勇士數百。爭登曰。此正忠臣報國之秋也。薄戰士皆一當百虜有被甲執旗。立馬峯上建大旗。令衆。衆皆合聚。公指之曰。彼不殺。賊不退。督戰益力。衆砲俱發。執旗令衆者與諸酋長左右立。中丸一時。死者數人。而虜衆死者相枕藉。不可計數。我兵死者僅數十。虜大潰下山。處處積屍燒之。虜中皆哭聲。夜幾二更矣。閱軍中。砲丸已盡。軍食乏。朝日虜必大至。不可當。欲移陣休士卒。乃列炬爲疑兵。潛師夜行。至朝虜果大至。則空壘。亦畏伏不敢追。虜敗將死者白羊高羅。虜之貴將。以善鬪功高。先汗以女妻之。重於虜者也。我兵中路夜驚。軍亂大號曰。爲主將旣力戰勝之。卒有變。徒死無益。皆散去。公與麾下騎士數百。至水原。患無兵。欲南下更收兵爲後計。監司李時昉畏胡不赴亂。心內慙忌節度之有功。反辭以聞。從事遾旣心怒不從己言。亦毀於上。公當得罪。大臣李聖求,崔鳴吉極言戰捷狀曰。功多實無罪。以故時昉竄。公得免。旣事平。公常爲禦營中軍。家居數年。以病不出。客來問者。皆憂其不起。而李公溟素善。私謂其子曰。某也。豈助攻中國者也。其疾固也。時林慶業,柳琳。皆被驅從椵島錦州之役矣。崇禎十二年。我仁廟十八年。爲金海都護府使。一年。爲嶺南節度使。再任也。軍中事。復修前時約束而已。明年。疾甚。上疏乞解印綬。輿疾行十許里。客死館次。年五十七。時有大星隕於南方。議政金瑬,元斗杓在朝堂。聞訃。至驚曰。天也。南方星隕。果然失一良將。上特令一路送喪。有司致賻如儀。賜祭文。稱其功業。倚如長城云。公生於萬曆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卒於崇禎十五年十一月五日。其十二月十二日。葬陽川縣南山族葬。公沈毅多大略。謙恭愛士。能得人之死力。自二千石。以至連帥。禦軍數十年。嚴約束。信賞罰。繩墨必謹。不媚權貴。不循私枉。以官爲家。歸則居無室廬。居處服食。樸如列士時。及歿而歸。家貧。凡喪事依人以辦。人莫不賢之。光敎之捷。萬口多之。而公曰。當此之時。主辱矣。將兵之臣。不死城下罪也。他尙何說哉。其心以爲。不幸遭値傾覆。乘輿下城。爲人臣滅身不爲媿。破虜不爲多。雖受任不辭。慨然不以功業自居。以守死善道爲心。此忠臣義也。公平生。居則孝於事親。友於兄弟。出則忠於事君。與人交而信。此先大夫以行誼立名。公能守而不失如此。蓋其賢有自云。夫人林氏。籍淳昌。軍資監主簿諱繼之女也。能多識前言往行。一以無過自飭厲。門無苞苴女謁。皆夫人之賢也。公歿十六年。而孝宗九年十二月十八日。夫人七十六歿。後年二月二十七日祔葬南山。有四男一女。男敬文,漢文,仁文,炫文。壻鄭相。敬文。司宰監僉正。年八十。壽爵僉知中樞府事。生三男。春章,振遠,亨遠。有一女。壻參奉李蕰。振遠生夢協。亨遠有二女。壻申弼卿,李益休。漢文。海西節度使。生碩。義禁府都事。有二女。壻李震晟,尹首孫。碩生夢啇,夢良。夢啇。生員。夢良。訓鍊院正。有二女。壻安后宣,嚴䌖。䌖。進士。仁文。司僕寺判官。追爵吏曹判書。生德遠。刑曹判書。生夢陽。司諫院正言。有二女。壻柳憲章,韓宗範。憲章。進士。炫文。兵曹正郞。男弘遠。壻尹楷。皆進士。弘遠生夢瑞。有一女。壻成任。鄭相。通德郞。生重煕,重胤。皆進士。有一女。壻鄭奎齊。李震晟一男。尹首孫二男。弘遠又一男一女。鄭重煕二男。鄭重胤一男一女。皆未長。庶出子女六人。三子。乃文,全文,會文。三女。郡守朴廷翔,監司元萬石,監牧李益常妾。內外嫡庶子孫。至曾玄之世。幷未長者百有餘人。其銘曰。

矯矯虎臣。公侯干城。忠義之積。萬夫之望。百代之名。

茂城府院君尹公神道碑銘

编辑

公諱泂。字而遠。姓尹氏。別自號曰退村。其先本茂松縣人。高麗名臣尹澤之後。而我治平相子雲之五世孫也。曾祖監察化溟。贈吏曹判書。祖校尉深。贈左贊成。父別坐彥淸。贈領議政,松陵府院君。皆以公貴故。得推恩三世。母全州李氏。別提瓚之女。贈貞敬夫人。公少受學於濯溪全致遠先生。名譽早著。昭敬九年。擢進士第一名。十九年。登大科。初授槐院權知副正字。尋補藝文檢閱。三年。爲諫院正言。轉禮曹正郞。己丑。差行臺賀聖節。仍請宗係事。帝許之而降勑。特頒降會典。旣復命。上重其功。賞奉使者。公例陞司贍寺僉正。庚寅。拜司憲府持平。先是。有鄭汝立上變事。遂爲己丑之禍。方策功。公論推官等濫受功爵忤時議。當得罪。賴成文簡公渾力言。坐罷乃止。而不復顯用也。秋。大賞會典事。賜輸忠翼謨修紀光國功臣號。特敍爲盟府都事。累轉刑曹正郞。尋罷。後用事者敗。公敍爲成均司藝。改宗簿寺正兼春坊弼善。復爲正言兼司書。時東方大亂。上西狩。公從世子至成川。大朝論諸從官以世子。輕入賊途。公亦上疏自劾。癸巳。以司成從上。還至永柔。亂稍定。道始通。乞歸見父。許之。至湖西。冬。車駕還京。拜軍器正。俄出爲南陽。大臣白上。兵器事重。選擇才能。無逾此人者。請留之。甲午。以大故去。旣卒喪。復入諫院。爲獻納兼編修官,知製敎。改宗簿正兼春坊輔德。後再爲掌令。丁酉以司諫。陞同副承旨。從吳副摠惟忠。出東路。惟忠南將。好儒雅。禮接士大夫。與公心相善。公撰吳副摠東征碑。己亥。以刑曹參議。移左副承旨。秋特陞從二品。將全給留兵圻邑事。如京師。還。封茂城君。庚子。以右尹。爲工曹參判兼同知義禁五衛副摠管。仍爲經理萬世德接伴副使。其年。有裕陵之恤。守陵三年。以善於喪禮。擢至正二品。連爲工,戶曹判書兼史局。甲辰。兼都摠管。乙巳。又兼知義禁。冬。特加崇政。爲判中樞。己酉。行京畿觀察使。庚戌。爲判義禁。其年。擧人任叔英直言對策。忤旨。當削科。公以考官。上疏自謝。仍極言不可削。又有大臣力持之。事得解。辛亥。以亂中從上勞。又加輔國。爲茂城府院君。後三年甲寅六月二日。公卒。公生於嘉靖二十八年八月二十七日。至卒之年。爲六十六歲。訃聞。爲之罷朝巷市二日。致弔賻如儀。追爵領議政。其八月某日。以禮葬于金浦縣北。筮宅不利。某年月日。改葬楊州金臺山下先壟之傍。公自居家孝友。仁及九族。至封功富貴。事親無私。貨一物。不告不敢私。母夫人病疽幾危殆。公吮疽得痊。凡奉養服勤。不以貴故使人。宗族有幼孤。爲之撫育而嫁娶之。資其生業。不問親疏。性寬厚裕如。人不見喜怒。好廉謹。恥循己干人以自飭。見義不顧利害。己丑大獄之後。人人仄目畏忌。戒一言得禍。而公當言責。論劾功爵無義。殆古之遺直。方朋黨之際。多抑厄。貴而不揚。然厚德令名。以富貴終。特上知許之深也。及光海政亂。以元功貴臣。義不可去。又不去無可爲。慨然獨歎。日與宗族故人。飮醉自遣。以全晩節云。前夫人。一善金氏。生一男。曰仁演。以門子。爲忠勳府都事。後夫人昌寧成氏。無子。仁演初娶高靈金氏。再娶德水張氏。皆無子。以族弟佑湯之子松胄爲後。丁丑江都之敗。成夫人與子婦張氏。皆自決死之。正月二十六日也。金夫人旣同穴而葬。成夫人墓。在後。松胄三子。惟一,惟中,惟新。其銘曰。

慈惠周愛。仁也。敬事不愆。寅也。秉直不撓。忠也。令善自終。恭也。

鼇原君金公神道碑銘

编辑

穆衰老。母黨尊屬。皆不在世。惟鼇原君。於先妣爲內兄弟。年高無恙。穆以先妣之思。親事之。不敢忘也。今鼇原君歿。幾且二十年。當時。侍子弟之列者皆亡。穆獨後死。在世且無餘日。今鼇原君長孫弘振。歷述公終始事。請刻石墓道。穆雖甚惛耄。安敢不勉。謹敍列其事。公諱守廉。字志渾。姓金氏。糸出新羅。當麗亡。有諱稛。佐我太祖有功。封鷄林君。於公爲七世祖。曾祖諱千齡。成宗世方君子顯用。爲弘文館直提學。祖諱萬鈞。事中宗爲大司憲。皇考諱命元。相宣祖。封慶林府院君。諡忠翼。妣貞敬夫人韓氏。領議政諱效元之孫也。皇明萬曆二年二月丙辰。公生。公有二兄。皆早殀。公最少。忠翼公甚愛之。公能恭謹。亦未嘗有子弟之過。二十三。以門子。初授重林道察訪。後三年。復除靑州道察訪。四年。陞通禮院引儀兼漢城府參軍。尋爲陽德縣監。其年。忠翼公卒。旣三年。爲忠勳府都事。俄拜高陽郡守。居郡一年。貞敬夫人卒。後爲鴻山縣監。時柳希發以王后兄。方貴用。爲女求婚。公不答。以故卒陰中之罷。西宮閉時。公私嘆曰。三綱絶矣。屛跡田里且十年。仁祖世召用。名臣之世。公爲漢城府庶尹。出爲益山郡守。後爲安城。不赴。累除中樞府經歷,司贍寺副正,宗親府典籖,內贍寺濟用監正。後復爲典籖。不就。時公已六十四歲。以南漢之狩。老病不得從上。嘗自言因不出。絶意仕宦。閑居十六年。上之二十四年。會盟新舊功臣。公例陞折衝將軍僉知中樞府事。七十八歿。辛卯正月十三日。以恩例追爵議政府領議政,鼇原君。夫人成氏。籍昌寧。成均生員恂之女。主中饋。一門稱賢。六十年癸巳十一月九日。夫人歿。享年八十二。生一男一女。男南重。禮曹判書。壻沈東龜。弘文館應敎。南重初娶敦寧府都正閔有慶女。生二女。壻二人。羅星斗。海州牧使。徐正履。韓山郡守。後娶宗室礪原正世憲女。生三男一女。男弘振。戶曹佐郞。一振,必振。太學生。壻一人。鄭載岳。領議政太和之子也。又有庶出子女六人。沈東龜生四男。敞,攸,轍,儆。攸。司憲府持平。轍。義禁府都事。公壽益尊。子孫益盛。常與人謹飭益謙。人亦尊事之甚敬。每節序相慶。宗族畢集。長幼咸序。各擧觴上壽。莫不曰福祿之盛。當世罕比。公嘗歎息曰。吾家群從姊妹昆弟甚盛。今吾後死。而骨肉親愛。盡爲陳跡。或泣下。視諸姪猶子親戚歸心。銘曰。

溫而安。約而能穀。壽考維祺。以介景福。今上八年夏日長至。姨姪陽川許穆。謹撰。

芝山先生墓碣銘

编辑

公姓曹氏。諱好益。字士友。其先本昌寧人。江左世族。後世徙居江右之昌原。曾祖司饔院正致虞。祖禮曹正郞孝淵。父贈左參贊允愼。母仁同張氏。延福君末孫之孫也。明嘉靖二十四年我榮靖王元年十月庚戌。公生。八歲。始就學。聰明力學。長者不及。十六。從表叔學士周博。請受皇極經世書,朱子諸書。博以爲太早不許。時以讀書修行已著聞矣。二十三。初見陶山李先生。得聞爲學大方。二十七八時。連有父母喪。旣三年。仁順王后薨。祥而未禫。時方籍兵。都事崔滉掌其事。行至府。以名勒令。檢括閑丁。公以居喪未禫。不敢出。滉怒以爲慢令。論以豪強之律。卒有徙邊之事。配西界之江東。道里二千里。公曰。命也。夷然無怨色。居謫十七年。常讀書。凡有餽遺。非其義則不受。尙禮讓。遠近爭師之。於是立學規。聚弟子。行鄕飮酒之禮。鄕人始知禮俗之敎。滉嘗侍經筵白上曰。某以無罪得罪。臣不察。臣實有罪。請治臣罪。召用賢良。諸生亦上疏伸理。及國有倭寇。京城不守而上西狩。柳相國成龍力言公無罪狀。上特釋之。召除官。至則上曰。爾在關西。關西之人信而敬之。召募義兵。以兵付江灘守將。時江灘已不守。上去平壤。柳相國見公曰。召募事重。力爲之。國不亡在此。公行收兵。先得五百人。與士卒同甘苦。臨敵善謀。能得人之死力。往來祥原,中和門。伐賊。功力居多。柳相國聞之歎曰。某以儒士。不習弓馬。而徒以忠義激勵士卒。賢也。起兵後以掌隷司評。遷秋官正郞。尋陞折衝上護軍。明年。從天兵。助攻平壤賊。入北關。追躡淸正兵。至楊州。上賜賞物曰。自中和伐賊。克平壤。又轉鬪千里。斬獲甚多。予甚嘉悅。益加戮力。後年爲星州。與元帥不相能。卽棄官歸江東。亂中仍住關西舊謫居。公已五十。上聞之。遂有安州之命。一年。以治理賜表裏。後爲成川,定州。皆謝病歸。賊中。南方士大夫塚墓。盡爲寇所拔。公之先葬亦在此中。在道上始聞之。見星而行。一如奔喪。旣改葬。寓居永川。明年。體相李公元翼。初置沿海屯田。召公以屯田事。專屬於公。大亂之後。邊邑空虛。大召流民。務耕種。三年。邊事旣完。公六十餘。卜居永川之芝山。從山水之樂。與諸生講學不倦。爲善山南原。皆不出。諸生稱之曰芝山先生。及我昭敬王薨。當大葬。至都下。從郊外哭班。旣葬歸。後年八月丙寅卒。年六十五。葬郡南松靑西向爲封。公敦厚好禮。自居家孝悌。推至於事君敎民。尤致謹於祭祀事神之禮。謙讓自卑。好德無窮。博識多通。如天文,地理,數家,兵法,揲蓍。無所不博。常讀易。得數觀理。通消長變易之義。自兵革來。人心未定。常以南方爲憂。公曰。不然。此後憂在北方。未知國事終何如耳。有所著心經質疑,考誤家禮考證,諸書質疑,周易釋解,易象推說。摠十餘卷。又詩文雜著二卷。南方學者上疏請加褒贈。儒臣鄭經世。亦白上。追爵吏曹參判。永川,成川。皆立祠以祀之。公初娶金海許氏。在關西時。沒而無子。墳墓在江東。後娶居昌愼氏。有賢行。後公五十九。年九十五沒。祔葬一壟。又無子。以公兄子以需爲後。生輐。輐又無子。今爲後者。輐從祖兄弟之子壽昌。輐有外子孫。其長壻李翊世。無子。次壻朴廷健。子啓煥。兄弟三人。壻一人。盧世益。又次壻。李元祐。子一人。未長。有壻鄭重履。公有孫婦鄭氏。千里乞銘。今七十八歲。以老死爲言。亦可謂婦人之賢者也。其銘曰。

厄而不怨。貴而不喜。成德之美。志通崇禮。直而不伐。好德之節。

贈左承旨盧公墓表

编辑

公諱克愼。字無悔。別號厚齋。姓盧氏。本光山人。光山之盧。始顯於高麗。至國初。相嵩。諡曰敬平。其世益大。三世祖敬長。敦寧府參奉贈吏曹判書。祖珝。廣興倉守贈議政府左贊成。父鴻。活人署別提贈議政府領議政。母貞敬夫人李氏。大司憲自華之女。公實穌齋盧相國守愼之弟也。相國。文定時竄珍島。十九年。量移槐州之明年。公四十三。初筮仕。前後領邑四。恩津,衿川,陽城,金浦。官止敦寧府僉正。五十八。持太夫人喪。因患風痺病。十八年而歿。公生於嘉靖三年九月十二日。歿於萬曆二十六年五月廿六日。爲七十五。葬化寧。後有恩例追爵。承政院左承旨兼經筵參贊官。淑夫人德山李氏。淸州牧使增榮之女。七十一。光公四年歿。生二男三女。長男大河。利川都護府使。次大海。榮川郡守。爲伯父穌齋相國後。長女適左議政沈喜壽。次適郡守金潦。次適都事金命賢。子孫將數百人。公敦厚好善。居家事父兄。有至性善行。今其子孫之多。人以爲厚德之報云。

司憲府監察盧公墓碣銘

编辑

公諱景命。字正甫。姓盧氏。光州人。高麗監門衛大護軍恕。致仕左右衛大護軍亶。監察持平俊卿。本朝右議政嵩。爲四世。而又三世有同知中樞德基。五世有領議政守愼。後學所稱穌齋先生是也。公爲三世孫。祖諱大海。榮川郡守。父諱道亨。醴泉郡守贈吏曹參判。母海州崔氏。左贊成滉之女。公生七歲。父歿。公遭喪。七歲不食肉。里中至今稱之。從姊兄沈公大孚學焉。名行著聞。公兄弟三人。伯碩命。早世。仲峻命。旣以文學進。公最少。三十一。母歿。兄弟二人啜粥居廬。居喪之節。人愈益賢之。公累擧不利。年已四十。不復應擧。家居自守。友于兄弟。訓誨諸子。以爲樂。仲氏長於公十三年。其事之之禮。多人之所不及者。稱至行。仁祖十四年南漢敗後。仲氏在兩司。論江都之陷。罪狀主行大臣。仍不容於朝者十五六年。連補外。孝宗三年。復出爲安邊。二年而歿於官。公哀慼哭泣。居服舍朞年。不入私室。顯宗初年。命收用前賢之後。公五十一。始仕。爲繕工監役。再轉司憲監察。其年。爲奉化縣監。守法廉平。邑稱治。有邑豪不得恣所欲。訴繡衣罷。公爲邑四年。歸田里二年。公五十九歿。公慈仁恭敬。篤於行誼。隣里化之。里中有薄妻者。待其妻多不道。自見公敎家有禮。慙自悔。不復以不道加諸其妻。奉化時。東方大飢。公發粟賑之。必先孤寡尤無告者。有一寒乞兒無所歸者。收而衣食之。及歸。擇邑中良善而屬之。邑中稱之以盧呼焉。有死而貧無以葬者。必具棺以埋之。公嘗立別藏於故里。以資宗家祀事。令傳至遠子孫毋替也。淑人慶州金氏。己卯名人文簡公淨之後。而掌令聲發之女也。其居家敎家。皆有禮法。一門稱其賢。後公十年七十二而歿。有四男。思兼,思敏,思齊,思孝。思敏。寧陵參奉。淑人寡居。哭之十年。年七十二。疾病迨奄奄。至屬纊。思兼,思齊。刳指流血。得甦蘇。後淑人歿。思敏居哀。不勝喪而死。上之六年。有后之喪。思兼免喪才一年。除陵寢郞。不出。又有二女。其二壻。宗室花昌君沇,國子進士韓世讓。墓銘曰。

嗚呼。孝且慈。至行之世。至行之積。至行之遺。

許博士碑陰記

编辑

公諱𡩁。字宗之。姓許氏。本陽川人。大王父澣。有隱德茂行。不顯於世。王父曄。慶尙道觀察使。父篈。弘文館典翰。母宗室李氏倉守遇賓之女。萬曆十一年癸未十二月二十六日公生。三十四年丙午秋榜生員。四十三年乙卯謁聖及第第四人。忤時議。至明年。乃初授成歡道察訪。及戊午獄起。一門當禍。公謫泗川。泗川。南海窮處。去京師千里。母夫人年高。不忍離。從謫所四年歿。其二年。仁祖旣反正。大釋諸囚。公遂得釋。因客於星州。旣卒喪。除成均館博士。時公疾已劇。謝命卽歸。其年。復除比道兵馬評事。未赴歿。乙丑正月十九日。年四十三。初葬於仁同巢鶴山下。後三十六年庚子。返葬原州蘆藪王母金夫人墓西丑向之原。公雅潔疏蕩。喜笑語。不幸其家敗淪。謫海隅。無聊日飮醉自遣。大夫人歿數年。公竟客死星州。人莫不悼其窮而哀其命。嗟乎。公雖不言。知許氏必敗。早得處變之方。以故大禍不及焉。淑人全義李氏。醴泉郡守忠可之女。公歿後三十年甲午四月二十四日。淑人六十七歿。合葬於蘆藪。有二女一男。其二壻。連原道察訪李道章,士人金耀立。男徵。進士。

司僕主簿金公墓碣

编辑

公諱愼吉。字某。本光州人。始祖某。新羅國君之子。國衰逃遁。至光山隱於民伍。其子孫仕高麗。十世爲平章鄕。人號其里曰平章洞云。平章之六世。有謙光。事我世祖。位至左贊成。於公爲五世祖。高祖某。昌陵參奉。曾祖某。繕工監僉正。祖某。父某。皆早世。母新平李氏。漢城府參軍某之女。公三十七。以門地。爲集慶殿參奉。累轉宗廟署奉事。中興二年。李适敗死。賞扈從諸臣。公陞司僕寺主簿。同僚有不悅者。適有力於時。卒中之。其後悶親老家貧。欲乞官以養親。其故舊交遊。多在顯位。庶幾冀其推挽。顧其所親不與其所舊。遂棄去。流落大澤之西以沒。鳴呼。公有孝友行。其先府君病。絶斷指。流血以灌口。旣孤。事母有至誠。撫育諸弟。鄕里皆以爲善行。公以萬曆十一年癸未六月十四日生。以崇禎九年丙子五月廿五日沒。年五十四。初葬於龍仁縣柳谷。後二十七年。改葬金嶺。光金累世之葬在此。妻文化柳氏。僉知中樞諱希成之女。有淑哲懿行。公事親孝。友愛行於兄弟。亦稱婦人之賢。公沒二十七年九月二十日。柳氏沒。七十二。合葬金嶺。有二男。長重榮。孝宗召用名譽。再爲敎官。不就。次阜榮。以武科。爲長連縣監。重榮生興鼎。女三人。長適士人李鏔。二女幼。阜榮生二女。皆幼。

權安山墓表

编辑

公諱得慶。字善吉。姓權氏。其先本永嘉人。高麗太師幸之後。而我世祖功臣花川君瑊之五世孫也。花川君生監察曼衡。監察生太學生鏛。太學生生稷山縣監大鈞。縣監生監察鸞。於公爲皇考。縣監爲後於族父禮曹正郞仁杏。正郞花川君之兄弟之孫也。妣坡平尹氏。掌苑涑之女也。孝肅皇帝嘉靖四十四年二月廿三日。公生。二十四。選國子試。我宣祖三十二年。初筮仕。爲掌苑署別提。二年。轉軍資監直長。明年。遷內贍寺主簿。尋改刑曹佐郞。其年。爲平壤府判官。以治理特聞。上賜表裏以賞之。五年。不樂歸。後年。爲交河。後二年。爲工曹佐郞。尋陞正郞。連爲德川,金山。有遺愛。德川郡。有治績碑。仁祖三年。爲安山。後三年。有虜變。上出幸江都。旣與虜約成。輸貨幣。人皆以計避之。公受命卽行。亦無難色。爲郡六年而歸。公時六十六歲。老於衿陽別墅。閑暇自娛。丁丑三月八日。淑人李氏歿。其七月十六日。公歿。公與淑人。同年生。皆七十三。合葬于砥平縣治南西向原。公儀狀俊邁出衆人。善草隷。公居家。夫婦敬。相待如賓。子弟侍立戶外。不命之入。不敢入。吾聞敬。德之聚。能敬。必有德。公不大用於世。以其敎於家者。知其子孫必興。淑人。我太宗別子孝寧大君𥙷之後。掌苑應生之女也。生一男二女。男晑。女長適僉知中樞唐原君洪有煥。次適晉州判官尹左辟。晑三男。尙規,尙矩,尙準。尙規。義禁府都事。尙矩。安邊都護府使。尙準。長寢齋郞。壻四人。士人金啓聲,折衝將軍尹昌亨,士人趙涺,佐郞申圭。內外子孫甚衆。其銘曰。

式式其敬。皤皤耇造。官不稱德。宜其有子孫之報。

權副正墓表

编辑

公諱紞。字▣▣。姓權氏。高麗太師幸之後。而我太祖名臣文忠公近之八世孫也。曾大父軹。察訪贈左贊成。大父悰。郡守贈吏曹判書。父晛。參奉贈左贊成。以長男縉貴故。有三世封爵。母貞敬夫人李氏。義禁府都事希參之女。公少有仁孝性。事父母。必以父母心爲心。當兵革之世。奔竄道路。公未成童。能服勤奉養。有動人者。見者多歎息賢之。轉客湖右。闔家癘疫。公強起。供給不絶。母夫人泣持曰。兒以病。能供子職耶。時先府君歿。顏色哭泣。有不忍見者。萬曆末。初筮仕。爲繕工監役。累轉司憲監察,漢城判官,掌隷司議。皆以持法多之。尋改軍器僉正。爲大臣所拔擢。陞副正。將遷至大官。時遷官者。非私逕不得。公以簡潔不果遷。仁祖元年。爲旌善郡守。不幸遭家難。卽謝歸。絶意仕宦。常痛恨伯氏判書公抑厄於世。卒爲孼臣所賊害。足跡不出門三十年。大夫人八十八歿。公亦六十二。啜粥守塚哭三年。七十六歿。孝宗五年十一月廿三日。葬抱川族葬。以靖社原從。追爵承政院左承旨。夫人廣陵安氏。安東府判官溱之女也。夫人有婦德賢行。事姑夫人克順。庭無間言四十年。公歿。夫人已八十。猶躬執饋奠。三年不懈。謹飭有禮。祭祀必潔誠。敎家必貴義而賤貨。視子孫仁愛必均。睦宗族。疏遠不遺。長男佾連爲縣邑。夫人戒之曰。臨民必推恕。毋令老母慙愧於受養。內外不嚴者。苞苴之逕。尤不可不愼。公歿後十二年六月二十四日。夫人歿。壽九十。卜葬於抱川族山未向之原。乃合葬焉。銘曰。

嗚呼。德善之厚。是訓是承。宜其有壽福之報。可以勸。可以興。

權處士碣銘

编辑

公諱宗吉。字伯休。姓權氏。其先本福州人。福州之權。皆祖太師幸。爲大姓。高祖希孟。曾祖應挺。皆貴至觀察使。祖守。沙斤驛察訪。父慶男。嘉山郡守。母李氏。籍咸平。贊成瓘之女也。公以名家之世。世甚敦厚。悅人之善。恥人之不善。其居家敎子孫與人交皆然。與我同里閈。長於我十二年。我兄事之。當光海之末。見政亂。入橫川之蒼峯。不復應擧求名。耕稼以自給。六十九歿。葬縣北十五里懷眞之洞。孺人鄭氏。致仕左贊成守榮之孫。楊州牧使爚之女。孺人少於公二年。公歿後九年。七十六歿。祔葬同原。生五男四女。男𥡪,穆,稑,穡,稷。𥡪生員。穆以才能聞。官止戶曹正郞。壻尹鎛,朴成胤,金聲,李弘弼。弘弼以武科得仕。以營將出湖南。𥡪生聖行,聖中。壻李天培,柳曅,金夏貞。稑生聖時。壻趙章胤,任宇禎。稷生聖輿,聖輔。壻李斗齡。又未長者二男三女。穆,穡。無子。穆以聖中爲後。穡以聖輔爲後。尹鎛生渼,漪,湑,慶胄,濟。漪黃澗縣監。壻申拭。朴成胤生之相,之彬。之相進士。壻韓世臣,李昌美,沈周翼,李汝楫,南宮至。世臣靖陵參奉。金聲生命𧶘,命錫,命擇。壻安汝泰,朴慶來。慶來進士。李弘弼生元佐,舜佐。尹衡啇。又一女未嫁。銘曰。

厚畜於其身。以永其後人。

權正郞墓誌

编辑

君諱穆。字泰如。姓權氏。其先福州人。曾大父守。沙斤道察訪。大父慶男。嘉山郡守。父宗吉。通德郞。母八溪鄭氏。楊州牧使贈左贊成爚之女。郡守之弟平壤府判官裕男。生成均生員克吉。嗣絶。以君爲後。皇明萬曆四十二年甲寅。君生。崇禎十二年。選國子進士。我仁祖末。始筮仕。爲氷庫別檢。其年。有大喪。賞因山之役。以監役。陞爲活人署別提。明年庚寅。轉刑曹佐郞。俄改戶曹佐郞。辛卯。通德郞歿。旣除喪。復爲戶曹佐郞。一年。爲咸興府判官。有官糴積逋累千斛。君務積儲逋租充滿。悉燒其券。又長於剖決。百姓歸心。戊戌。君以疾歸。其父老刻名鑄銅曰。無以報侯之德。其年。所後母金氏歿。庚子。復爲戶曹。尋陞正郞。凡前後三入戶曹。及爲泰仁。本曹以爲經費之司。財賦所出。非此人不可。啓上特留之。其十一月。本生母鄭氏歿。明年癸卯正月君歿。年五十。嗟乎。十年之間。哭泣居憂者七年月日。禮。五十不致毀。有疾者飮酒食肉。以毀而死爲戒。然旣創鉅痛深。卒至於不勝喪而死者。使人大慼。嗟乎。命也。其四月。葬于楊州之道峯山下權氏族葬。君又無嗣。其爲後者。兄𥡪之子聖中也。嗟呼。君與我同里子。君雖少於我十九年。知君莫如我。君自少時。沈厚有氣力。恥與流俗人自比。長而益力。愛人好士。善談論。交結一時名勝。及仕於朝。致名譽。莫不曰賢。出爲郡邑。又遺愛在民。如咸父老。聞君之亡。食不肉。如悲親戚。誠非得人之深者。其能此乎。君確而肫。平生重意氣。輕財好施。慕義強仁。與人大淳。七十三歲老人孔巖許穆。著。

崔別提碣銘

编辑

公諱基鐴。字子勤。姓崔氏。本江陵人。高麗世。有三重大匡必達。是爲始祖。中世。有宗正卿漢柱。宗正卿四世。有集賢殿提學致雲。五世。有大司憲應賢。江陵皆有鄕賢之祠。大司憲於公爲四世祖。三世祖戶曹參判世節。大父文昭殿參奉壽囐。考宣敎郞景祥。爲伯父寧越郡守壽嶒後。有才譽。早歿。妣草溪鄭氏。右贊成八溪君宗榮之女。亦早歿。顯皇帝萬曆元年癸酉七月十一日公生。公旣早失父母。育於外家。外祖八溪君家。敦厚有禮。公又力學礪行。行已有方。操守堅嚴。一時士多畏憚之者。光海四年。選博士弟子。與其弟基銆。同在泮宮。其明年。有永昌獄起。太學齋生河仁浚者。承鄭造等遷大妃之論。驅大學諸生上疏。言廢大妃事。公慨然曰。人之道滅矣。兄弟二人遂去太學。皆被禁錮。自是廢擧子業。屛迹丘園。仁祖丁卯。除瓦署別提。不就。居家有法。以敎子弟。弟基銆。後登第。不樂仕宦。累官止國子司藝。公潔身五十年。以壽終。仁祖二十三年乙酉九月九日。年七十三。初葬於原州之古毛谷。宅兆不利。再遷而卜鋤谷東麓吉。乃葬夫人元氏。高麗國子進上耘谷先生天錫之七世孫。而副司直應霖之女也。慈惠仁恕。雖婢僕下賤。亦未嘗斥言其過。恒言以爲善敎子孫。恩信周盡。親戚歸心。夫人生於隆慶庚午三月十六日。歿於仁祖二十六年戊子十二月十四日。壽七十九。合葬於鋤谷申向原。生四男三女。男文澳,文活,文潑,文湜。文澳靈巖郡守。文活咸陽郡守。文湜今爲黃海道觀察使。皆以科第進。文潑生員。壻三人。金克重,洪泰承,朴昌胤。皆士人。文澳壻三人。許炯,閔之鎬,沈檽。之鎬進士。文活生東望,東老,東益。東老生員。今爲司饔參奉。爲文澳後。壻三人。權灝,宋廷軾,沈橚。又庶出男東枏。文潑生東相。壻三人。尙來周,朴灝,任斗登。灝進士。又有庶出男東樑,東楹。女二人。一人嫁李庭植。一人幼。文湜生東準。進士。壻八人。金大成,李秀漢,權瑎,曹夏亨,李藩,李養源,李一台,宗室林原君杓。瑎持平。夏亨進士。金克重生暿,𣆀。壻三人。閔壎,李恪,元震亮。洪泰承生瑞疇。壻六人。朴自懋,朴文桓,李命夏,權好經,李再,李瑞益。命夏進士。朴昌胤生之楨。壻四人。李文胄,權斗元,成壽昌,李之亮。內外子孫三世四世百餘人。銘曰。

離淟涊以潔其身。守窮約以裕其後人。

李典籤墓碣銘

编辑

公諱守約。字而省。姓李氏。太宗賢王孫秀泉君貞恩之五世孫也。王父諱元翼。相宣祖。有功德。諡文忠。父諱義傳。以治郡高第。累陞後。襲封完善君。母貞夫人順興安氏。通仕郞諱宏之女也。公少讀書。專於應主司之文。蹭蹬不得意。選止國子生員。官不過倉守。命也。事父母有至性。能承意順適。唯恐一事不得盡於歡心。性儉率無華。簡交遊。非良善不許好。硬直平生。以辱己媚人爲恥。鄭公經世,李公埈。見而悅之。退而語人曰。善乎。相國之敎在子孫如此。次其履歷。仁祖二年。生員初仕。在元年。繕工監役,掌苑署再爲別提。掌樂院主簿,掌隷院司評,刑曹佐郞,工曹佐郞正郞,掌樂院司宰監僉正,宗親府典籤。又三爲殿中。再爲倉守。典籤時。侍輪對。上問職事。公對之甚悉。上從容問治郡縣幾。對曰。臣爲郡縣五。上心善之。在列者私相語曰。斯人者習於事者也。奏事可觀。明年。由倉守。出爲高城。爲郡縣六。延豐,抱川,陽川,龍潭,淳昌,高城。延豐,龍潭。最有聲績。延豐有遺愛碑。公從仕四十年。好廉簡。常以怠官曠職爲戒曰。世受國恩。思以服勤報上云。臨歿。淨掃室堂。婦人毋得在側。遂絶。君子以爲正終。公宣祖二十三年庚寅三月十八日生。上之九年戊申二月十六日歿。年七十九。其四月廿八日葬于衿陽秀泉君墓後。李氏衿陽之葬六世。公前娶白氏。生四女。其壻李后勉,成楚老,權以經,韓相五。相五進士。後娶徐氏。監察弼華之女。生四男。曾賢,師賢,象賢,景賢。曾賢縣監。又女一人。其壻沈之泳。銘曰。

賢善不夸。忠也。直理無華。愨也。忠而愨。良善之翼翼。

鎭川宋氏墓表

编辑

士人李象賢妻宋氏。籍鎭川。縣監興詩女。而司諫崔尙重之外孫也。十九。歸李氏。淑潔有古賢婦人之行。爲家嚴而主恩。事舅姑。必承意順適。宗族隣里仁厚大信。莫不曰賢。其舅吾妻兄李典籤守約也。其長子無嗣。屬其所後兒曰。擇兒。必先擇母。其賢行信於家。亦如此。宋氏崇禎七年七月丁亥生。上之九年十二月庚寅歿。年三十五。葬雲陰李氏族葬。生二男一女。大兒前四年殀。其一男一女。皆幼稚兒。旣葬。其夫以書乞銘曰。賢。前年葬親於雲陰。因居塚廬。有僮僕傳室婦小簡書曰。得死夢。不出今年當死。仍爲訣語。其十二月。果死。妻死而其言其行事。可以與人言。少言語。未嘗遽喜遽怒。好儉約。貧而不苟。不留細故。不失於親戚。有二姊早殀。常涕泣撫其兒。賢。偏急不能容人。勉之曰。容能恕。忍能強。恕則無慍。強則不動。橫逆之來。自返而不善。改而無慍。自返而善。守而不動。橫逆。妄耳。我何與較。賢心受其言。今其死矣。死而不沒其善。爲化者相報之義。此也。不亦善乎。一言而善。百行可信。況其行又有動人者乎。不可以不識也。銘曰。

嗚呼。家人女正。殀而無命。

李典籤墓誌

编辑

公姓李氏。諱守約。字而省。我太宗賢王孫秀泉君諱貞恩之五世孫。宣祖中興相文忠公諱元翼之孫。完善君諱義傳之長男也。母貞夫人順興安氏。通仕郞諱宏之女也。萬曆十八年三月十八日公生。文忠公甚愛之。十年始學書。博讀經史。十七。選國子初試。雖不利。皆曰能。光海時。文忠公諫而得罪。公時二十六。因廢擧。將十年。仁祖旣反正。文忠公復入爲相。公初筮仕。爲繕工監役。明年。爲掌苑署別提。其年。選國子試二等第九人。生員。後累轉司憲府監察,掌樂院主簿,掌隷院司評。戊辰。爲延豐縣監。延豐本廢縣。當復邑。初置官公。蓋選擇遺之也。果以治理名。旣歸。其人至刻石追思不已。癸酉。復爲監察。一年。遷工曹佐郞。乙亥。陞正郞。丙子。爲陽川縣令。冬。有虜變急。上幸南漢。完善君從上於圍城之中。上旣下城。完善君適嶺南。公卽解官從之。己卯。有宰相白上。拜刑曹佐郞。俄出爲龍潭縣令。乙酉。爲抱川縣監。以疾卽歸。丁亥。完善君卒。甲子。李适叛。時功臣等大懼。以內變動上意。盡殺故相奇自獻等三十七人。實謀不及三公矣。金相國諡狀曰。當誅殺三公。亦預其事。公居完善君憂。從草土上疏卞之。上卽下太常釐正之。孝宗元年。爲淳昌郡守。一年。忤上司罷。明年。配享文忠公仁祖廟庭。特除公掌苑別提。秋。陞宗親府典籤。嘗侍輪對。具奏當府弊事。上悉令變更之。仍從容問治郡縣幾。對曰。臣嘗爲郡縣五。上心善之。旣罷。在列者皆曰。斯人者。習於事者也。奏事可觀。癸巳移廣興倉守尋出爲高城郡守一年又不悅於上司罷。公自此益無意仕宦。治園林以自遣。凡五年。戊戌。爲司宰監僉正。公雖不樂。當官必盡職。不敢怠。常曰。世受國恩。庶官雖微。思以服勤報上云。上之元年。改掌樂院僉正。後年復移倉守。一年。以老遞。時公已七十三。數年因沈綿病。戊申二月十六日歿。公疾革。命淨掃室堂。令諸子不離側。婦人毋得近前。徐淑人請永訣。公不應。恬然而逝。善乎。此君子所謂正終者也。年七十九。其四月二十九日。以禮葬于秀泉君墓後。從治命也。公事親有至性。好儉素。不喜外飾。慕善如嗜欲。見不善若浼己。臨事不苟。平生以辱己媚人爲恥。李公埈稱之曰。某有先相國之風。鄭公經世。亦曰。可謂賢相國之孫也。樂觀書。有記述閑中雜錄十卷。公再娶而生四男五女。前娶白氏。籍隋城。公少年得沈綿病。幾危死者十年。白氏日夜祈天禱命。積至誠救之。疾得痊。一門稱賢。三十六歿。生四女。其壻李后勉,成楚老,權以經,韓相五。相五進士。役娶扶餘徐氏。監察弼華之女也。生四男一女。男曾賢,師賢,象賢,景賢。曾賢縣監。壻沈之泳。銘曰。

質而無華。儉而不奢。不媚世而苟容。不辱己而爲恭。可以言。可以勸。可以聞。

贈參判金公墓銘

编辑

公本江左聞韶人。姓金氏。高麗時。太子詹事龍庇。新羅敬順王之苗裔。而於公爲十二世。明嘉靖三十六年十一月四日。公生於安東府一直縣龜尾里。公諱涌。字道源。曾祖贈承政院左承旨禮范。祖成均生員贈吏曹判書璡。父自如道察訪守一。母漢陽趙氏。司果孝芬之女也。公少讀書修行。以才學著名。二十七。父歿。三十四。登科目。補承文權知正字。尋遷藝文檢閱。冬。在直。發痘甚重。無生氣。上令中官踵問之。且謂曰。雖病。厚賦者不殀。疾果瘳。歸家未返。有倭寇急。上西幸。是昭敬王二十五年。而公三十六。賊連陷三京。道不通。公募鄕兵。會諸義兵拒守。至明年秋。始得達行在所。復入翰苑。稱良史。時帝已發遼左兵來救。連勝之。至高陽以輕騎。遇賊大敗。提督遁免。遂與連和。令軍中禁勿交兵。冬。上還京。公以奉敎。陞成均典籍。移騎省佐郞。未幾。以正言兼春坊司書。陞獻納。改副修撰兼經筵檢討官。尋以持平。爲吏曹佐郞。陞正郞。於是重於時。趙學士正立語人曰。自吾筮仕來。秉心淸直。惟見鄭景任,金道源兩人云。未久。以司諫移司成。爲執義兼春坊輔德。時昭敬王三十一年。而公四十二。賊留屯海上。聲言再擧。而帝又發南北官兵十餘萬征倭。左相李公元翼爲諸道都體察使。公爲從事。每與計事。稱強佐。方大兵至。而兵食甚急。公以校理。出爲督運御史。時柳公成龍以上相。受命危亂之際。以死自任。而上亦倚任之甚重。小人乘瑕隙。日夜沮毀百計。令憾怒上心。柳公去位。而在朝良善一一斥去。公亦被斥。不容於朝。或置散。或補外。爲善山,醴泉,尙州,洪州。方師旅之際。中外板蕩。治道大壞。公所至。一以保民興學善俗爲務。亦不得久於官。久不過一年二年。居洪州一年。太夫人年高。以親老謝歸。其明年。太夫人歿。公已五十四。居喪之節。不以衰老少變。旣除喪。爲太常正。以編修官。參修昭敬王實錄。當群小秉政。是非大乖。公正色一一正之。領相奇自獻歎息曰。明知先王時事。無善於此人者。富平有疑獄。久不決。有本道啓聞。朝廷特擇人遣之。公受命往。聽所造閱實。情僞立辨。人心大悅。莫不曰有人有人云。以太常正。例陞通政。居西班▣年。爲驪州。公已六十。方世道大亂。公益無意世事。衙罷。遊驪上蕭散而已。公有長子死。而辭以歸葬。因去歸。乘舟上北江。行李蕭然。州父老吏士送之江上。相與嗟歎政潔。良久乃散歸。公歸田里四年而歿。庚申十月十九日。年六十四。公平生寡言笑。儀狀秀雅。口不言人臧否朝政得失。樂觀書。不以事物經心。親親善善。可見行己處心之正。戒子弟。常言說讀聖賢無實踐。空言無益。吾少年志學。中間枉過半生。年老雖欲悔過。亦莫追。吾平生服膺窮不失義。達不離道八言。亦勉之。性澹然無他嗜好。以山水自娛。自號雲川。當亂世。與俗易良。韜晦以終。臨歿。屛婦人曰。禮。男子不絶於婦人之手。不言家事。恬然而化。可謂君子之善終。後年正月甲申。葬臨河申谷。淑夫人李氏。軍器寺僉正寯之女。而陶山李文純公之孫也。夫人素稱婦德。事舅姑有禮。一門稱其賢。又仁於媵妾。篤於宗族。皆曰。大賢之世。家敎有自。夫人與公同年生。公歿。夫人哀慼。哭泣三年。而六十七歿。十月九日也。葬林塘。有五男是柱,是楗,是楨,是棱,是相。是柱。己酉國子壯元。登大科。爲騎曹員外。是楨。亦同榜生員。不幸短命。先公死者四人。是柱四十三。公驪州時死而歸葬者也。是楗二十一。是楨三十四。是相二十八。是棱公歿時四十四。不勝喪。亦未練而死。公歿之後二十年己卯。長孫煕改卜宅兆。合葬於臨河枝洞。又後十三年辛卯孝廟初政。以壬辰募鄕兵拒守事有白上者。公特追爵吏曹參判。夫人爲貞夫人今來問銘者。金員外之孫。方爲孝陵齋郞金泰基也。其墓銘曰。

嗚呼。君子之邦。君子之敎。君子之人。魯無君子。斯焉取斯。信有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