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濯纓先生文集
卷二
作者:金馹孫
1925年
卷三

编辑

贈上人雲峯序 编辑

余無以異於人者。自齠齔時。獨不喜浮屠氏。於不喜之中。猶有取焉。非取其道取其人焉。取其解外膠棲高山。遯世而無悶也。世之招舟子於通津。鬪車風於要路。爭趨而競進者。吾悲山林之無人也。就浮屠之中。雖羈迹於山林。不形役於市朝者又鮮矣。今之住持名山者。釋家爵也。而猶世之刺史縣令也。世之人。有棄刺史縣令而不爲者乎。棄刺史縣令而不爲。吾於釋家。見上人也。上人。歲十八時。擧道科上選席。其得己早矣。廿八時。又得住持。其達又不爲晩矣。因此而馴至。其不至一寺而已者也。棄之而不爲。築一庵於故山之麓以老焉。今且半百有餘矣。時時下抵鄕之士人家而扣焉。與之酒。則卒爵而不辭。與之棋。則當局而呼盧。唱以詩。則把筆而和之無難。調以語言。則括舌而答之無礙。問以釋法。則曰。我不知也。人詰之以不作住持。則曰。吾書有不親近大臣勢家。噫。吾儒。讀書出而有能不背其書之所言乎。使上人不早迷溺於佛氏之學。則其爲儒士。雖出而仕。吾知其能棄刺史縣令者也。於上人。雖不合謂之遯世無悶。然有悶則必不能安於山林矣。能安於山林者。遯世而無悶也。吾見今世之士。有悶者皆是。而何獨於佛者。乃有一人能無悶耶。吾見上人。宿三月糧。抱孔方兄。造京師。求所謂勢家者而親近焉。有悶則必爲之矣。其不爲親近勢家。而從古人親近。可尙也已。一日。袖一軸詩。造余而請續焉。仍求序以張其志。攬其軸而視之。前有圖後有詩。作者頗有世名公焉。又有其師無本所賜號與其韻語焉。始知上人之淵源也。無本。俗所謂闊口者。而吾童子時。聞先君稱詩僧闊口。而審其一時之遊戲者。吾嘗意其隱君子者。托浮屠而玩世者也。上人從而師之。則其所得不旣多乎。惜乎。吾不及見其人也。吾力旣不能人其人廬其居。而以不及見闊口僧爲歎。而有取於上人者。其亦可歎也已。果不知山川之氣。感於蜿蟺。扶輿磅礴。鬱積而生。獨在於二僧耶。因爲上人勉焉。昔宋元嘉中。有沙門慧琳者權侔宰相。時號黑衣宰相。上人亦厭今世之黑衣宰相乎。今日就浮屠之中。可加黑衣之號者。不知其幾也。上人。其終安於雲峯之號。而不負其師。足矣。嗚呼。棲雲於高峯之上。僧之事畢矣。余亦將理謝屐而一訪焉。

送柳評事序 编辑

儒而不知兵。非眞儒也。訓詁之儒陋。詞章之儒華。文學之儒誇。眞儒則實。射御書數。在其分內。而錢穀甲兵凡世務。無一不用其極。吾黨之誦此言也久矣。然徒誦此言。而無此才力。則有所不能任矣。誦此言充此言。又有此才力。而能以身任者。居今之世。吾智翁一人耳。此朝廷所以再屈君於評事也。夫評事。古之書記也。談笑靑油。職卑而望閒。初不待文武具備而處也。然佐節度。入幕府。運籌策於一軍之務。無所不當預。不但弄毛錐子而已。今國家以評事爲名。其意可知也。評一幕之事。陳利病。料成敗。商確今古。使節帥。小者專行。大者特達。從容樽俎。不惟節帥之從。而惟吾學之展。如此而止。乃評事之能事。若夫烽火少警。奮長槍。仗利劍。躬擐甲冑。隨節帥爲士卒。先彎百斤射百步。振作三軍。不謂書生之無勇。而下馬草檄。橫槊吐虹。登山勒銘。迎其時而行其事。沛然而有餘。此則古之人若唐之韓愈杜牧。能之或不能也。而君無所不能焉。所以朝廷夙夜之士。咸惜君之去。而重君之行也。朝廷於四方邊閫之寄。無一不致其愼重。而北東西尤劇。一將生釁。萬民荼毒。西北又劇於東北。年年聘介之往還。其民之困。最苦於他方。東北之事。君所曾莅也。西事則君所初管。於兵民之際。尤宜留念。吾聞主人公。賢君子也。能用君所學。從此吾見西方兵務辦而生民遂也。宋大韓小范。經略陝西。邊上興謠。莫非儒者之用也。吾將屬耳以聽。君其行矣。第大夫人在堂。有遠違之色。道其思以慰之。

父母生子兮射桑弧。不知爲武兮爲儒。周歲初度兮奇弄之。雜陳弓矢兮兼詩書。隨所取兮卜文武。拊其背兮爲歡娛。及旣長而高第兮。反從事於邊隅。着儒冠兮挾兜鍪。如何今日兮以歡爲愁。三杯酒兮萬壽。西山白雪兮關塞阻脩。母曰嗟余子行役。不遑將我兮曷月廻輈。君親恩義兮有時相奪。莫臨長途兮爲私謀。天語丁寧兮汝將以。汝伯汝季兮供我所求。汝歸邊關兮望白雲。戰陣無勇兮母爲我羞。

送崔玉果序 编辑

近世人才。視古爲盛。國家取才。得於湖嶺二南爲多。湖嶺。實國家人才之府庫也。吾友崔倬卿氏。湖南人也。歲癸卯。計偕於其鄕。歌鹿鳴而來京師。文學優贍。詞藻警發。一擧通籍。歸爲親榮也。而連喪二親。痛毒六朞之餘。由館薦拜殿中。裹行隨正使朝燕。人多想望其風標。謂其還也。必踐歷臺閣。供奉侍從。爲淸朝之彥也。旣還。一夕。除目出則監玉果縣矣。崔之朋友。相唁且惜。莫知其故。故事。淸望之士出外者。非有旨特受。則親老自乞便養也。倬卿。親俱喪則非自乞也。又無中旨。宜朋友之唁且惜也。抑古之用士者。必先試於州縣。以觀其能而進之。吾烏知其宰物者。欲先試倬卿於此耶。漢循吏。以治行第一。入爲公卿者相望。又烏知倬卿此行。乃他日大授之資耶。然倬卿。豈宜以此增損其本分哉。武城絃誦者。不求當時之譽。單父鳴琴者。豈要他日之名。素其位。盡吾心焉。以臨其民可也。玉果。湖南屬邑。倬卿莅焉。其桑梓近。時得異味節物。思親之不得。將有不堪者矣。以不堪之心。臨一邑之孤獨。其政必不怨矣。其行也。設席於郭東門外。酌倬卿而告之曰。官有大小而心無大小。職有內外而心無內外。世有以大小內外。而置榮辱屈伸於其心者。非知道者也。夫宰物者之用人。如造物之賦物。流布品類。各有命焉。知造物之情。則於榮辱屈伸之來。吾有以待之。外物擧不足累吾方寸。然後能安。若命無往而不自得矣。座有人起而言曰。造物從前是多猜。小兒其情不可知。又烏用知其情而後。理吾心出治哉。余不應。遂與倬卿別。

送李評事子伯序 编辑

吾同年友鐵城李君子伯。比持服纔外除。執政者卽補子伯朔方幕僚之缺。子伯。以其大夫人在堂。餘日苦短。欲申己志自乞。而又爲其所格。鬱鬱不得志。將赴幕。覲其王母於嶺南。迤邐向東北。特蒙上許。其行也。其朋友追而送之江之滸。歎子伯之賢。宜處侍從諫爭之地。而遠屈外閫。爲公私交惜。咸刺刺焉。季雲笑而告子伯曰。以壯遊而言。弧矢無定。由性命而觀。往來有數。較事業則文武無分別。視君親則恩義有輕重。夫天下至廣。此心至大。而身繫一方。此中山川。尙未遍觀。吾焉爲匏瓜也哉。過海之句。已吟於寇忠愍未相之前。犁母之拜。已夢於胡澹庵未疏之先。浮生世事。自有前定。不可逃也。中唐騷人。莫不佐幕。盛宋眞儒。皆能談兵。射不穿札者。亦能制勝。修齋誦經者。非獨無策耳。親生我身而貢之君。君制我命而進退有義。戰陣無勇。以爲非孝。則男兒事親。豈全在晨昏堂塾之間哉。朝廷於北狄。邊圉謹嚴。主客形勢。兵民利病。揣摩籌畫。而補主帥之不逮。一面重責。君得自任矣。靑油幕下。橫槊吐虹。黃雲塞上。解甲晏眠。使朝廷無北顧之憂。然後瓜時受代。歸報倚門。翩翩綵衣。得蒼顏之一破。可矣。吾觀子伯風樹餘懷。恤恤乎苦無所適。而又有將母之諗。故序以告之。

感舊遊賦後序 编辑

中國有人。外國未嘗不知之也。宋史。稱高麗使問楊龜山先生無恙否。此其驗也。今國使項背相望。而不得有聞。何耶。濂洛一派。自仁山東陽以來。雖學有淺深。固未嘗絶也。豈有之而國人之往。心有所外馳。不遑問耶。僕昔年到京師。切切求有道之士。而一解陋方之惑。卒未見。悤悤將還。因伴送劉鉞。得禮部程員外愈求學焉。程以手撰集說小學及晦翁書一帖與之。觀其序述。抑其人也。僕初不知程深淺。試質俚語。而持小學相與以付。范公勸張載中庸不許談兵之意也。然未承一日之雅。忽忽反國。小學一書。僕不自私。旋卽刊布國中。學者皆獲程惠矣。程今已遷郞中。或別爲他美官矣。君歸當問之。又得順天府學士周銓。其人循循可愛。博學善吟詩。僕解佩刀爲贈。周以數件圖書報焉。周道李翰林東陽。文望高世。欲介周而一拜焉。廻期已迫。未能焉。君當爲我尋周而謝焉。家在崇文門外。周亦不終屈者。大抵中朝之在位者。嫌於外交。在野者。非卒卒道路街市上所易尋。我雖求道之切。彼之際接甚阻。勢合然也。自古大學道德之士。多出於伊洛江浙之地。燕乃一塞之地也。宜無所見。然京師四方之都會。用於上者。必多有其人。只恨視爲鄙夫也。聖賢之道。布在方策。無內外之殊。不待人而可學。然師友淵源。豈可謂無助。前代帝王。度廓無外。四夷子弟。皆許入學。國人前後所得於中原文獻亦多。惜乎今不然也。子之此行。求道而止耳。求之以誠。必有所益。

晉陽修禊序 编辑

蘭亭修禊。謝安石,王右軍等四十二人。洛陽耆英。文彥博,司馬公等十二人。今我同禊三十餘人。多於洛會。少於蘭亭。風流文雅。德業名望。雖媿於蘭亭之群賢。洛陽之諸君子。而乘朝野之無事。趁湖山之淸遊。則固亦有焉。蓋王,謝,文,馬。初非高蹈於物外。皆有職事於當世。地勝人賢。志同趣合。相與成其美而傳諸後耳。凡禊中人。皆四方之士。或仕於朝。或分符於嶺外。或郡或縣。大而牧。卑而抱關。冷而廣文之官。不計崇庳。不論年齒。雖非晉宋之故。而相好以忘年。不至於挾貴。則自今而作古也。其間前官去而後官來。交承繼好。莫非同時也。而講信於一時。則欲久於異日。從事於宴遊。則欲保於吉凶。立其條約而錄其姓名。自不能已也。於是以晉陽爲洛陽。矗石爲蘭亭。其會也無非事者。必因簿書之期。其樂也非敢廢事。昇平多暇。亦上之賜也。而人事離合。俛仰陳迹。必不能無感於十年之後矣。牧使慶君太素主其務。而令季雲序之。

贈山人智楫序 编辑

吾同年河啓卿氏。能文章富氣槩。於物無所棄。至於異端道流。亦取其尤者而不遺焉。己酉冬。余方賦拘幽於金寧。啓卿氏。時讀書於雲岾寺。悶余之非罪。頻往相訪。一日。遣一衲來下狀。以爲解文字可與語。不減於太顚云。余信啓卿久矣。知其所與。必非常人。與之坐而叩其中所有。問其號。曰。智楫也。問其所學。曰。韓昌黎集也。余爲之起曰。楫乎。爾旣舍冠裳而爲緇髡。當就爾師。學爾苦空之妙。今學韓。將以何爲也。古今儒者。不爲不多。而平生以闢異端自任者。韓也。其論道也。必欲人其人而廬其居。其爲浮屠作詞。必欲冠其顚。楫乎爾學韓。得無戾於爾浮屠之敎乎。使爾學韓者。必出於啓卿之意。而遣爾就余者。亦心有存焉。噫。韓疏佛骨而謫潮陽。其疏也乃在其位。其謫也猶帶刺史。余林下人也。無預於世事。而又爲世網所累。抱辛酸於瘴海之犴。獨何耶。是固人事之未易料者。而吾與啓卿所共討也。楫乎。異日當抱韓稿來。古今人雖不同。而吾將以爾爲太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