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第249卷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二百四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二百四十九卷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二百五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

 第二百四十九卷目錄

 奇器部彙考

  奇器圖說起重第一圖說 起重第二圖說 起重第三圖說 起重第四圖說

  起重第五圖說 起重第六圖說 起重第七圖說 起重第八圖說 起重第九圖說 起

  重第十圖說 起重第十一圖說 引重第一圖說 引重第二圖說 引重第三圖說 引

  重第四圖說 轉重第一圖說 轉重第二圖說 取水第一圖說 取水第二圖說 取水

  第三圖說 取水第四圖說 取水第五圖說 取水第六圖說 取水第七圖說 取水第

  八圖說 取水第九圖說 轉磨第一圖說 轉磨第二圖說 轉磨第三圖說 轉磨第四

  圖說 轉磨第五圖說 轉磨第六圖說 轉磨第七圖說 轉磨第八圖說 轉磨第九圖

  說 轉磨第十圖說 轉磨第十一圖說 轉磨第十二圖說 轉磨第十三圖說 轉磨第

  十四圖 轉磨第十五圖 解木第一圖說 解木第二圖說 解木第三圖說 解木第四

  圖說 解石圖說 轉碓圖說 書架圖說 水日晷圖說 代耕圖說 水銃圖說 虹吸

  圖說 鶴飲圖說 輪激圖說 風磑圖說 自行磨圖說 自行車圖說 輪壺圖說 代

  耕圖說

考工典第二百四十九卷

奇器部彙考 编辑

《奇器圖說》
编辑

起重第一圖

起重第一圖

起重第一圖說 编辑

假如有石重五百斤,欲起之使高,先用立架一具,如 圍中之。次於《橫梁》之。《繫》,繫秤之索,如:《秤頭之》。 為《舉重》之索秤尾之。「為人墜之索」秤杆長十有 一尺,秤頭至為一尺秤頭過?至。為十尺。為 人力,為《石重夫》。至。既為一尺,是為一分。至。 「既為十尺」,是為「十分」,以十分而舉一分,故一人之 力可起五百斤也。

起重第二圖

起重第二圖

起重第二圖說 编辑

假如途次猝無立架,止用直木三根或四根,以索緊 縳,一頭豎之,三根作三足形,四根作四足形。以秤杆 中心繫索,繫在上端中央,以秤杆前端一尺者繫重 物,以後端十尺盡處繫人用力之索,更便也。

起重第三圖

起重第三圖

起重第三圖說 编辑

假如有石若干重,欲起之,先作三足形立架,上收下 開。上端收處平安短鐵橫梁,梁上繫滑車一具,下繫 滑車一具。緊鉗石上用索一端,從上滑車轉垂而下, 即從下滑車內轉輪而上,復過上滑車而下,或即用 人力曳之可矣。如石太重,則滑車上下各加一具,或 加二具,亦無不可。愈多愈輕,人力愈可少也。如石仍 太重難起,即於兩豎架上,安一轆轤在內,轆轤兩端 各十字相反安四樁木,用人力轉其滑車內所轉之索,更便且力甚勁也。兩法總具上圖中。

起重第四圖

起重第四圖

起重第四圖說 编辑

假如有石太重,即用「六滑車」,并十字轆轤法。仍或不 起,則以轆轤改作大輪。如上圖,用人轉輪,重可起也。

起重第五圖

起重第五圖

起重第五圖說 编辑

假如石為鉅重難起,即用「六滑車」并轆轤,改作大輪 矣。或仍不起,則從旁再置一架,平安十字大輪,用四 人遞轉,架上立安大輪,所轉之索,其力愈大,斷無不 起之理矣。

起重第六圖

起重第六圖

起重第六圖說 编辑

假如照前有四足架,上用滑車繫其重,兩旁架上各 安轆轤一具,其轉轆轤之柄,卻在架外繫重。兩索俱 從滑車上轉垂而下,分纏兩轆轤上,以人力各相轉 動,重自起矣。

起重第七圖

起重第七圖

起重第七圖說 编辑

假如作屋作牆,起運磚石泥土之物,即不大重。然或 桶或框,一人可運五六框桶。其法,「上用夜叉平架,兩 頭各安滑車一具,每滑車貫長索一根,其兩索各一 端,定縳長杆一根,將所用框桶諸物,鉤懸杆上,下用 兩轆轤,各將前垂長索一端繫定,安置架上。」如物力 不大重,不大多,則人轉轆轤足矣。倘物或太多太重, 則于兩轆轤中而更安一大輪。大輪另有索,旁繫一 轆轤上,其轆轤另是一架,一人轉此單轆轤,曳動大輪之索,則雙轆轤自轉,諸物俱運上矣。

起重第八圖

起重第八圖

起重第八圖說 编辑

用一長架,有橫桄如梯狀,兩頭各安兩立柱,下端安 一滑車樣大榾轆,上端安一轆轤。但轆轤之製,分作 四分,如南瓜瓣樣。其中相架梯長短作戽子,不拘多 少,一如水車戽子之製。戽子中實以土泥諸物,一人 用力轉動上端瓜瓣轆轤,則諸戽可以流水而上矣。

起重第九圖

起重第九圖

起重第九圖說 编辑

長架同前。或不用戽子,止用桶相聯而轉。上用螺絲 轉法如上圖亦便。

起重第十圖

起重第十圖

起重第十圖說 编辑

先作一行輪。行輪者。人從輪中行而不止。以動他輪 者也。行輪本軸安銅輪。有齒如以轉有《齒大輪》如。 大輪,本軸則有或銅或鐵,螺絲轉如。其。《螺絲 轉》緊靠。亦是螺絲轉。如但。「螺絲」轉大于。螺絲 轉數倍為《牝而》。乃其牡耳。《螺絲轉》兩端,各繫起 重之索,如。其索各上繫于傍架《滑車如》。上端滑 車,並懸兩旁兩層,共是四個。如下端滑車,並懸兩 個。如有重石如繫置滑車,直貫至牝螺絲轉兩 端,則以一人如七,行于大輪之內,而石自起矣。

起重第十一圖

起重第十一圖

起重第十一圖說 编辑

先作一大架。如次作一十字攪輪如。上安小輪。 周有長齒如安架之一邊。於對邊架上安太平輪 周有齒。與小輪周之長齒相合。如太平輪立軸上 端,亦安小輪齒,橫安如又「於架之上、橫梁中安一 大輪。」有齒與立軸小輪橫齒相合如即於橫梁大 輪軸上,繫起重之索一端,如其一端從架上別安 滑車上,轉貫而過。如直至於《重》《如》:以人力《各攪 轉十字輪》如則重起矣。儻滑車平定。一遠架上。又 可作引重法也。

引重第一圖

引重第一圖

引重第一圖說 编辑

先為方架。如次用轆轤一人轉之。如但此轆轤 如瓜瓣樣,有六齒緊靠轆轤齒立安大輪,輪周有齒, 與轆轤之齒相合,如大輪之軸斜安鐵螺絲,轉如 緊靠此螺絲轉豎一立軸,軸下端亦平安,斜鐵螺 絲轉如。上端安小輪。有齒如「小輪緊靠有《平安》。」 大輪如。周有齒,與小輪齒相合,大輪同。軸下端有 小滑車,如轆轤狀。上《𦆑索》三迴,如以一端繫重,以 一端用一人曳之。如則重行矣。

引重第二圖

引重第二圖

引重第二圖說 编辑

先為方架。如架之前端、安立《軸》、如「中有《大輪》」如。 輪周有螺絲,轉齒如。輪上有立齒如。立軸,下 端有星輪如緊靠星輪。兩旁各有立柱。亦各安星 輪。如「兩旁星輪」上有《纏索》之榾轆如。「緊靠螺絲 轉大輪」,安立輪如。立輪之齒與大輪上立齒相合, 立輪之軸有長螺絲轉如其「長螺絲轉」緊靠有大 立輪,亦是螺絲轉齒。如立輪兩旁繫,繫重之索,如。 前端立軸,大輪之外,有螺絲轉之柄如以一人 轉之。則重行矣。凡《重》之下。有《長輥木》。如「遞輥」遞支 而前。

引重第三圖

引重第三圖

引重第三圖說 编辑

先為太平車,下有活安《長輥木》如。車前端、兩旁、安 有斜柱。上有軸。兩端各有十字木樁。如於其前再 為兩車、各如其製。如如:但其前兩空車,用時暫 柅不動,待載重之車至近,然後起而移之前也。

引重第四圖

引重第四圖

引重第四圖說 编辑

為大輪一軸,兩輪並列。軸之中繫大桶,或繫別重,以 長杆繫軸上,軸不轉而兩輪轉,一人肩杆而曳之。或 於杆頭安橫桄,一人推之,皆可行也。

為兩小輪,中有軸,繫杆木。杆之中懸大桶,或別重一 人肩而曳之,或用橫桄推之,皆可。

轉重第一圖

轉重第一圖

轉重第一圖說 编辑

先為立柱,中央作方曲拐形如立柱上下直對,要 正旁拐立枝,為手所轉處。中為小軸,外貫水筒或竹 筒,便可轉也。或於下端作輪,或於上端作輪,以為轉 他重之機,惟人所作。立柱兩端盡處,各為鐵鑽,安於 架之鐵臼中,則其轉也,無不利矣。

轉重第二圖

轉重第二圖

轉重第二圖說 编辑

先為大輪,有齒如。安兩柱中。次為轆轤。周圍有齒。 與大輪齒相合。如一人在柱外轉其柄。則重可轉 也。或人力不勝。則於轆轤一端近柱處。安飛輪一具。 如《飛輪》者,已似無用,而實能以重助他人之力者 也。故「《轆轤》轉之不足,加一飛輪,《則人力必大勝》矣。」

取水第一圖

取水第一圖

取水第一圖說 编辑

先為大立輪,中藏水戽如,轉水至槽池中如。大 立輪,同軸。又有次立輪,有齒,如再為「龍尾車」三具、 以次而上。如:如:如:第一龍尾車,下端有小鼓 輪,亦有齒,如。與次立輪之齒相合,上端又有旁齒 小輪,如則於第二《龍尾車》「下端。」輪齒相合。第二《龍 尾車》上端。與第三《龍尾車》「下端。」輪齒各以次相合。則 水自上矣。

龍尾車之製,詳具《泰西水法》中。

取水第二圖

取水第二圖

取水第二圖說 编辑

先為大立輪,層累而上,為三有齒之輪,與三龍尾車 上端輪齒各相合。柱下為平輪,輪之齒各以立板作 之,外端彎曲如杓樣,向水勢衝處,水衝其杓,杓杓相 推,則大立柱自轉,而三龍尾車自然依次而上水矣。 但龍尾車各從池水槽中轉旋,恐漏水不便,故於池 中先作空筒,上下各長於槽,嚴安槽中。龍尾車自筒 中旋轉。庶不致已貯之水下漏,為微妙耳。

取水第三圖

取水第三圖

取水第三圖說 编辑

先為飛輪之架,次於飛輪軸之兩端,各安一鐵曲柄, 但一端向上,則一端向下,必使相反。故以一端繫於 恆升車取水竿頂可上可下之水,以一端用人力轉 之,則水升矣。飛輪者,助人用力之輪也。

恆升車之製,亦詳具《泰西水法》中。

取水第四圖

取水第四圖

取水第四圖說 编辑

井中水不能上,先作風車以代人畜,風車有軸,即在 井上以轉井中取水之戽者也。但此圖水戽之製,非 此中常用之戽,乃是長筒直貫井底,筒底有軸,筒中 有索,貫諸皮球如雞子樣,上下俱小,以便筒中上下, 狀若聯珠,其數不拘多少,惟視索垂井底水中,折轉 從筒中而上,直至井上池中,環連不絕為度。蓋以風 輪轉軸,軸轉皮球之索,從筒底軸遞轉而上,遞塞其 水,直從筒中遞湧而上,而後吐之井上池中也。其作 球、作筒之法,詳如圖旁散形。風車之製多端,詳後轉 磨諸圖中。

取水第五圖

取水第五圖

取水第五圖說 编辑

為長槽。前寬後窄、於其中平安一軸。其前端安一木 杓。杓上有環、繫槽前上端橫木上。槽前下端、有小長 板、如杓入水則滿,至高處,則因下端小長板所靠, 不得不倒而吐矣。

取水第六圖

取水第六圖

取水第六圖說 编辑

先為四方立架,視天平杆兩端水筒所至高處,覆水 為度。如其下于架之中央水中。用方石安鐵窠。如 中為立柱。下有鐵鑽。立柱下端安立板《大輪》如 少上安半規斜輪,一角漸次而下,一角漸次而上,如 於半規輪之上,另有樞軸,在下半規輪軸中央,如 其樞軸少上,中開長孔,橫安轉軸如乙,以貫天平 杆之中心,使之可上可下。樞軸上端,則安在架之上 梁,勿令動也。如再于天平杆兩畔,近半規輪上弦 行處,護以圓木如或護竹皮。使其滑澤無滯。其天 平杆兩盡頭處、各安戽筒。如但須于杆旁橫安小 杆、繫筒。如始無礙于杆身。而覆水槽中之為便耳。

取水第七圖

取水第七圖

取水第七圖說 编辑

先為兩立柱之架,如:立柱。上端有軸。次為大木杓。 如旁有兩耳,中貫橫木如其杓柄為水出之槽, 即貫在立柱架上,軸內可以轉旋上下。如耳中所 貫橫木,有索繫于旁立桔槔之前端,後端有垂木,中 鑿多孔,便安木柄,隨人高低可用力也。此器取水甚 多,桔槔杆另立巧法,任人意為之。

取水第八圖

取水第八圖

取水第八圖說 编辑

先為行輪人行其中如:行輪,中軸,兩端各安曲拐, 一邊曲在上,一邊曲在下。如曲拐、《方孔》之中,杆上 安滑車。如于滑車貫處為立圈,下端定在恆升車 取水杆頭,如行輪轉動,兩邊自然一低一昂,水可 遞引而上矣。

取水第九圖

取水第九圖

取水第九圖說 编辑

先為《星輪如》。星輪者,輪周作大圓齒,間中與齒相 等。亦作圓孔,與大星光芒四射相似,故名「星輪。」星輪 之外作鼓廂,如鼓廂者,上下總一圓圈,兩旁以木 板廂之,其形似鼓,故名「鼓廂。」鼓廂下面底中開一小 孔,入水如鼓廂上面開一方孔,如方孔中安一 方屑。上方下圓方屑。兩旁各安小滑車。使方屑易上 易下也。如其安鼓廂、及安《方屑》上下之架、如于 方屑方孔之前。開孔向上。斜安孔筒。如以便出水。 先將星輪安置鼓廂之中,務使星輪兩旁與輪周齒 端圓處、緊靠鼓廂圈板為則。其星輪之軸直出兩旁。 架外有曲柄如便人運也。或另作「水轉」之輪,以轉 此星輪,亦無不可。蓋鼓廂之架安置水中,下面小孔 自然入水。乃以星輪遞轉而上,至方屑圓頭垂處,水 不能再過而前則惟有從斜孔筒中出水而已。

轉磨第一圖

轉磨第一圖

轉磨第一圖說 编辑

「為大輪」,周有齒,中有輻,條如。惟有車軸斜安,則輪 自然斜轉矣。次於斜輪兩旁立架頂上安一橫梁。如 以一人手攀其梁,而足踏輻條之上,欲上不能,而 輪則必自轉也。如:輪外另安小輪,有齒與大輪之 齒相合,小輪之軸連于轉磨之樞,齒各相得,磨則無 不轉也。用力少而人不大勞,此其一種。

轉磨第二圖

轉磨第二圖

轉磨第二圖說 编辑

「為大行輪一具。」行輪之說,己見于前。第此輪極大,可 容兩人並行耳。行輪兩旁,各安有齒,小輪遞轉樞,則 兩磨可俱轉也。一見自明,故不細贅。

轉磨第三圖

轉磨第三圖

轉磨第三圖說 编辑

磨中之樞,「下安鐵《曲拐》如。」樞下端再安十字木杆。 杆末各安鉛柁。如《樞》下安鐵,鑽入鐵窠中,如于 曲拐中安木桄,兩端各為轉環如一端轉環,安人 手曳桄上,如。其人手所曳之桄。上端安于架上立 桄亦有轉軸。如一人斜曳其手中之木,可前可後, 而樞端下面《十字鉛》於為之助力,則磨自可轉矣。倘 或磨重,于對旁再增一曲拐冉,用一人對曳如前法, 尤有餘力。

轉磨第四圖

轉磨第四圖

轉磨第四圖說 编辑

磨悉如常。惟旁有立柱。安大立轆轤。繫纏垂重之索。 如轆轤之上安平輪。周有懸齒以轉轉磨樞之立 輪。如下有十字杆,待重垂下至地,用人力推杆,則 重可復上。《如》于立柱之旁,另有立架,上橫以《梁,如》 橫梁,中開長孔,安三小滑車如。垂重之上,有小 立框,中安兩小滑車。如立柱,大轆轤所纏之索,平 轉,從旁立小架滑車之下而過。如從而上之過梁 上第一在左之滑車,折轉而下,又從小立框上一滑 車之下,折轉而上過梁上。第二在右之滑車,折轉而 下,又從小立框上一滑車而下,折轉而上過梁上。第 三在中之滑車,折轉而下,始繫定于小立框上端小 梁上。如。小立框,下端小梁有環,垂重之,上有鉤,鉤 于環內如重下則磨目轉矣。所以必用此許多小 滑車者,總令垂重遲遲而下,不易到地,其磨可多轉 耳。垂重下又加小重者,欲人視之多寡,自為增損云 爾。

轉磨第五圖

轉磨第五圖

轉磨第五圖說 编辑

蓋或人多遠行。此磨載之車上。如上圖。兩磨安於兩 頭,中安一大立柱,下安平輪。有齒如其輪軸下端, 有鐵鑽,安車中平木。中央鐵窠內輪齒兩旁,各安有 齒小輪,平轉兩邊磨中之樞。其立柱於平輪之上平 安橫木,中央開孔而上,上端安有橫梁。如橫梁兩 頭長過於車。各安下垂立柱如以馬轉兩立柱,則 兩磨可自轉也。其車行,各可載他輜重,故甚便之。

轉磨第六圖

轉磨第六圖

轉磨第六圖說 编辑

為大輪。外周安《橫桄如》內有長軸,兩端安兩立輪。 各有齒轉兩磨、立樞。燈輪之齒如「用三人手攀橫 梁,足踏輪周橫桄」,則兩磨轉矣。儻止用一磨,則一人 足矣,在人酌而為之耳。

轉磨第七圖

轉磨第七圖

轉磨第七圖說 编辑

《大輪轉兩磨燈輪之樞》如。《總用常法》。惟大輪軸為 大立柱。柱下端有鐵鑽入地臼窠中柱半身處安大 木平架。中開圓孔,柱從孔中透出上去。以轉動便利 為度。《如》柱。上半身安十字。兩層橫桄、各有立檔、如 四立檔外、各掛一大方布框、如布框可展可收, 向風吹處則自然展開,受風過則自收,遞展而遞相 受風,故兩磨可自轉也。布框每面有兩索斜繫如 者。恐風大布。力不能當。易至損耳。

轉磨第八圖

轉磨第八圖

轉磨第八圖說 编辑

其下悉是常法,惟是大輪齒,不得遽及磨樞、燈輪之 齒,故各再加兩燈輪立軸上,再安有齒之輪,庶易及 磨樞耳。其上《風扇》,則為長三角,形如兩面以薄木 板為之。更易受風。其力尤大也。

轉磨第九圖

轉磨第九圖

轉磨第九圖說 编辑

餘皆同前,惟方板風扇垂在輪下,上以四斜棖撐輪, 為少異耳。

轉磨第十圖

轉磨第十圖

轉磨第十圖說 编辑

餘悉同。止是立柱平安十字,周作輪形如。於輪上 周圍以木板作方風扇。如每扇一面,各有一索繫 緊,風來則板直立受其吹而自轉。然有索繫,則又不 能前去,過風則又自然少垂,不阻風也。

轉磨第十一圖

轉磨第十一圖

轉磨第十一圖說 编辑

餘悉常法,惟是上層,周圍有牆,每面少開一方,以受 風入。如其立柱則上至屋頂,轉樞柱安十字木板, 上下長橫少弱耳。

轉磨第十二圖

轉磨第十二圖

轉磨第十二圖說 编辑

餘如常,止立柱上安《八風扇》為異,其風更大也。

轉磨第十三圖

轉磨第十三圖

轉磨第十三圖說 编辑

餘俱如常。惟於轉磨樞燈輪之立輪,安長鐵軸。於架 外作曲拐方形如於鐵軸盡處,定安十字木。兩頭 悉是鉛柁,使重而易轉,以助人力,有如飛輪。於曲拐 方形轉處,貫以鐵環,兩端各繫以索。其索一端繫木 杆中環上。《如》其杆下端則定在地上,有環可轉。如 兩人對曳其杆,一來一往,則飛輪助力磨之,轉甚 便且省力也。視人周行,磨外節勞,不啻數倍矣。

解木第一圖

解木第一圖
}}{{GJTSJC image|Imperial Encyclopaedia - Manufacture - pic1270 - 轉磨第十五圖鑒圖自明不更立說)

{{{2}}}

{{{2}}}

解木第一圖說 编辑

先為水輪並架。如水輪軸一端,出架外,連以曲拐, 如曲拐之上連有立鐵杆,兩頭有環,下端環貫曲 拐之末,上端環貫鋸之下檔木,上鋸齒居中,兩旁連 檔立柱則各上下兩立槽中如外水輪轉,則曲拐 一上一下,而鋸齒亦隨之一上一下矣,此解法也。但 能使木來就鋸,則其中尤有巧法,須細詳之。蓋木置 架上,架兩頭有四立柱之夾木,如架。又總安一長 槽。中《下有小圓棍木》數個、如木之未解左端盡處有索,繫于架下《斜齒鐵輪》之軸,如旁有長杆,尖頭 有鐵叉,以起斜齒之齒,《如》者,則又定在遠旁《大轉 木》之下端。如大轉木,上端有小杆,亦斜連于鋸下 檔之下,如鋸一上則帶轉木上端小杆亦上轉木 亦必少少斜轉而上,有鐵叉之長杆,勢必起一斜齒, 而自出其上矣。鋸一下轉,木亦必少少斜轉而下,則 叉杆又入第二齒下矣。以此起齒,即以此纏軸之索, 故木自來就鋸也。又恐斜輪齒上而復回,則又以短 叉小鐵杆緊隨而疾阻之。如此皆微機,妙不容言。

解木第二圖

解木第二圖

解木第二圖說 编辑

先為立柱架安大水輪如水輪同軸。另安有齒之 輪。如一邊齒轉燈輪。燈輪助以飛輪如。飛輪:與 燈輪同軸,軸之一端有鐵曲拐,上連曳鋸之木,如 又水輪,有齒之輪。一邊轉小燈輪同軸。又有小燈輪 遞轉。旁安有齒小輪。如有齒小輪,遞轉上小燈輪。 小燈輪同。軸有鋸齒鐵輪,如《鋸齒鐵輪》之軸,則繫 轉木就鋸之索者也。其「阻齒勿回」之叉,則以鋸上端 之木,旁轉而上下之。如其消息與第一圖略相同。

解木第三圖

解木第三圖

解木第三圖說 编辑

《安鋸置木之架》,圖自分明不細贅。惟是架中兩旁,各 有長輻條之大輪,如其輻條盡頭,須各挨入人攪 大輪之輞少許,使人攪輪上旁安之小木樁,易掛轉 也。兩輪通為一軸,軸纏轉木之索,使木來就鋸。其人 攪兩輪,亦通貫一軸,但軸之中作曲鐵拐,貫兩長鐵 杆,直貫於轉鋸上下之長橫梁上。如兩軸外各安 曲柄相對,兩人攪之,鋸自可轉。而每輪一周木樁可 轉一輻,條木亦自來就鋸也。

解木第四圖

解木第四圖

解木第四圖說 编辑

解法:用人如常。第架上後端立兩有力之竹弓。如 則省人力多多矣。覽圖自明。無容多解。

解石圖

解石圖

解石圖說 编辑

假如有石,欲解成幾板,則有架如:于架近一頭處 安立,軸上安有齒平輪,如。《平輪轉旁燈輪如》燈 輪又轉小立輪上如。小立輪軸外有曲拐如《曲 拐》之端、貫直鐵杆。兩端有《環》如一端環貫曲拐之 末,一端之環則貫曳鋸之長木杆。下端長木杆。上端 有軸可轉。木杆立貫鋸子,兩頭活滑車搰轆中如 鋸或二或三,俱精鐵為之,第無齒耳。兩曳鋸長,木杆 下端連以鐵杆,兩端有環如「以一馬轉立軸平輪則「曲拐往來」鋸自行矣。

轉碓圖

轉碓圖

轉碓圖說 编辑

先為架安碓,或一或二,或三或四。如下各以臼承 之。如次為飛輪。中大外小共三輪如。飛輪長軸、 兩旁各出。架外安曲柄、如軸之兩旁,安小鐵樁,相 錯上下如。其鐵樁相對,每碓各有擒碓枝之桔槔 小杆,如《一碓》兩碓,一人從一旁轉輪,則碓自然上 下。如碓多,則兩旁兩人轉之自足也。

書架圖

書架圖

書架圖說 编辑

先為大輪外,形同鼓廂如。內為「有齒之輪相等」者 共九輪。八面各一,中央一輪。又於八輪之內各安相 等八小輪,俱有齒。中央輪動則八小輪自轉,而八大 輪隨之。其詳《旁有散圖》如。其書安置八大輪一旁, 軸上有座有軸,其詳。亦旁有《散圖》,如:大輪安置架 上、如欲閱某書,大輪一轉,則某書自來就人,而餘 書雖已轉過,仍各上下自如,不隨輪而顛倒也。

水日晷圖

水日晷圖

水日晷圖說 编辑

先以小缸承水,於底鑽一小孔,徐徐出水。上安小榾 轆,長轉軸出牆外。榾轆上纏以索,下端繫重木。如 然亦不必太重,上端繫小重,如:牆外、軸端、定安日 晷。如「水徐徐下,則重木亦必徐徐下,而日晷以時 轉矣。」此《省便法》也。

代耕圖

代耕圖

代耕圖說 编辑

先為兩轆轤架,如兩轆轤係兩長索,貫犁其中,如。 「兩人遞轉轆轤之索,一人扶犁往來」,自可耕也。

水銃第三圖

水銃第三圖

水銃第二圖

水銃第二圖

{{{2}}}

{{{2}}}

水銃第四圖

水銃第四圖

水銃圖說 编辑

先鑄兩銅筒。如其《容》之廣,從二寸或至十寸,任人 意為之。其高少或一尺,多或一尺有半,內容務上下 相等,其底要最堅厚,其《氣眼》如有鞴、或在旁,或在 底,或在底旁少許,但在底更便旁安管,少彎曲向上。 如各有小鞴如上又有兩總管。《如》緊壓合於 兩彎管上,無絲毫漏隙為則鞴共四個,氣眼入水處 兩個,彎管出入處兩個。另有柁二具、如其柄以鐵 為之。其柁則銅柁用兩層銅柁,周圍以滿銅筒之容為度。銅柁兩層中間用軟皮數層擠實為則。兩銅筒 俱安一銅鍋內,要極穩勿動為則。鍋底要平。如無銅 鍋堅大木桶亦可於兩銅筒之上安橫梁。如兩旁 中央安兩鐵孔。是兩柁所由上下者居。中有鐵天平 立柱。其柱頂頭有小轉軸眼。上橫安天平長木擔。於 兩柁上下處。用環連於擔上。兩端多設平木樁。以便 多人攀舉。又有直角小管。如貫於總管出水上口 之外,要最嚴密,又要可周旋轉動,使之四面八方去 也。就中有小圓槽,施以短釘,務令可轉而不可上。其 必用槽用釘者,水力最大,不則衝之去矣。此管上又 有直角管,但其嘴少長於為。其長少亦三尺,愈 長其出愈遠,但嘴必少弱於管身,為出水之勢耳。直 角長管與短管相貫處,亦必用槽用釘如前法。此管 則一人用手可轉,或上或下,或正或斜,皆可向有火 處施放之也。此器有二種,或定在一處,如第一圖。或 用船車無輪者,如第二圖。其法皆同。又有一種,其器 同,但在有輪車上,不用橫梁,止用杠子天平,如第三 圖,任人意消詳作之耳。其運水之法,排定多人,人人 可接遞皮袋之水。至於盛筒鍋內,周轉無窮,必用皮 袋運水者,視他器便,且不破壞耳。

此水銃以以滅火,可以禦火,可以防火,乃新有之器,其能力最便、最大、最奇,諸器所難比其功用者也。蓋倉卒之際,火力正勝,人不可近。但有此器,則五六人可代數百人之用。又不空費一滴之水,不拘多高多遠,皆可立到。有似大雨噴空,無處不霑,不但可滅已燄之火,仍可預阻未燃之火。況有圖有說,作此不難,工力價直,且不甚費。凡城邑村坊悉當置此二三具,其於捍患禦災最有裨也。已作小樣試之良驗。有志於仁民者,其尚廣為傳造焉。

虹吸圖

虹吸圖

虹吸圖說 编辑

「刳木為筒。筒之容,或方或圜。圜徑寸,方徑不及寸者 分之二,毋薜,毋暴,毋齘。」筒之長無定度,茲井及泉以 為度。筒之下端,橫曲尺有二寸而為之口,口迤而上, 高數寸。口之容弱於腹之容,惟阞口之內有舌,開闔 戚速,而無倚於圍。筒之上端,出井及尋,橫曲二尺有 奇,迺垂,垂四尺,奇迤而下,長及常而為之管。管視筒 之腹惟惌,筒之曲若審,惟樸屬為良。筒之圍,內以寸 緄縢之,敜以油灰之齊,腛塗其卻,毋俾針芒之或耗。 筒兩端有檠,相以施約,無甐無杌而止。管入以籥,惟 嚴假鞴鼓之度。水衝於管,遄捎其籥,則霤吐如趵突 也以終古。

薜,破裂也。暴,墳起,不堅緻也。齘,切齒怒,亦偪窄之意。竑,量也。阞,謂三分之一。八尺曰尋,倍尋曰常。惌,小孔也。審,兩木交湊處。樸,屬附著堅固也。緄,繩也。縢,約束也。敜,塞也。齊,與劑同。腛,厚也。《甐壞》,杌,動也。遄,速也。捎,除去也。泉水之上出者曰趵突。

鶴飲圖

鶴飲圖

鶴飲圖說 编辑

「為長槽,或以巨竹,或以木,其長無度,竑水淺深以為 度,尾殺於首三之一。」首施戽,惟樸屬為良。戽之容,則 以觳戽臀施木刀,如棹末之制,俾與水無忤。中其槽, 設兩耳函軸,迺於岸側,菑兩楹,高地僅尺,俾毋杌。楹 之巔,對設以軹,貫軸其中惟活。昂其尾,入之戽也。水 滿則首一昂而流之奔於槽外也,其孰禦?視桔槔之 功,挈無虛而捷也,可省夫力十之五。

《戽水》,戽,所以盛水者也。觳受一斗二升。臀謂下面。

覆處。菑,樹立也。楹,柱也。軹,小穿也。

輪激圖

輪激圖

輪激圖說 编辑

為巨輪一,徑六尺有奇,準田車樸屬微。至如其制,轊 亦準。獨牙之外施齒,或金或木,惟堅,齒殺。其末,長五 寸,間同之。轂外端施曲柄,一六分其巨輪之崇,捎三, 以為小輪之徑。厥牙少弱於巨輪,齒與間,則視巨輪 莫二。無轂無輻,惟井木施磑周函之,無杌無仄。磑盤 之側,坎其地為穴立縣巨輪其中,以半期利轉無 閡而止。巨輪齒與《磑周》,輪齒之相親也,必一一無爽, 為弔一人坐運,約省夫力十之九。

微至至地者微也輪圓乃能若是轊軸也牙讀作迓謂輪輮也或又謂之罔殺其末謂衰小之也間兩齒相離之中也捎三除去六分中之三分也仄仄側意坎陷也長圓孔也。弔精至之名。

風磑圖

風磑圖

風磑圖說 编辑

為層樓一座,上七下八,方徑各長丈有三尺。樓上層 不圍,下層三面圍牆,一面門。樓下安磑以臺,臺高三 尺,磑上扇中鑿方孔,深三寸,用安將軍柱下端。將軍 柱長丈有二尺,上端安鐵鑽,俗所謂「六角六面」是也。 其尖入上橫梁,橫梁當四方之最中處,安鐵窠,窠即 為柱。尖入處,柱下端為方枘,相磑上扇中所鑿方孔 為之。將軍柱從樓板中央貫上,直至橫梁。橫梁下尺 許以下,樓板上尺許以上,始安風扇。風扇凡四,每扇 橫長六尺,上下五尺。堅木為框,中加十字木棖一面, 用蓆障之,邊皆以索連之。框上先於將軍柱樓板上 尺許以上,橫梁下尺許以下,安夾風扇木輪二,各厚 尺許。周圍除安將軍柱外,寬仍尺許,各十字,鑿五寸 深槽,槽視風扇框厚薄為之。風扇入槽以裡,仍兩端 為孔,安上即用索緊束柱上,勿令活動,為則風扇可 卸可安。樓之製照尋常,磑亦尋常用者,無他謬巧,止 借風力,省人畜之力云耳。

自行磨圖

自行磨圖

準自鳴鐘推作自行磨圖說 编辑

先以堅木為夾輪柱二根,厚四寸,寬六寸,高視輪為 度。輪凡四,名之甲、乙、丙、丁。甲輪之齒凡六十,乙齒四 十八,丙齒三十六,丁之齒則二十四,與磑周輪齒相 對。乙、丙、丁之軸皆有齒,數皆六,甲輪軸則獨無齒。然 有副輪,徑弱於正輪者尺有五。副輪者,貫索而垂重, 所以轉諸輪,因而轉其磨者也。而轉副輪則又另有 一機。其垂而下也,與正輪同體而下其上也,則副輪 轉,而正輪分毫無掛。且其轉上之法甚活,婦人女子可轉也。此為全體。輪架安定,旁安其磨。磨上扇周施 齒如丁輪。但與丁輪齒相間無忤,則磨行矣。凡甲輪 轉一周可磨麥一石,若索可垂深數轉,則又不止一 石而已。

自行車圖

自行車圖

準自鳴鐘推作自行車圖說 编辑

「車之行地者。輪凡四,前兩輪各自有軸,軸無齒。後兩 輪高於前輪一倍,共一軸,輪死軸上,軸中有齒六,皆 堅鐵為之,即於軸齒之上懸安催輪,凡四,名之甲、乙、 丙、丁、丁,齒二十四,丙三十六,乙四十八,甲六十。」甲軸 無齒,乙、丙、丁各軸皆有齒,齒皆六,甲輪以次相催,而 丁催軸齒,則車行矣。其甲輪之所以能動者,惟有一 機承重,愈重愈行之速,無重則反不能動也。重之力 盡,則復有一機斡之而上,儻遇不平難進之地,另有 半輪催杆催之。若所稱「流馬也」者,其機難以盡筆。總 之,無木牛之名,而有木牛之實用。或以乘人,或以運 重,人與重正其催行之機云耳。

輪壺圖

輪壺圖

輪壺圖說 编辑

以文木為櫝櫝之製,上下兩層,上層高四寸,下層高 二尺三寸。上層為活蓋,中藏更漏兩槽及各筒,用盛 鉛彈,俱有機。其蓋前面掩上二寸,內藏十二時辰小 牌,下二寸明露,容小木人於中,可自前行,應時撥動。 其牌垂時以示人也。木人之行,則機係於下層。櫝中 總輪之架,總輪之架安櫝下層中央空處,外有門二 扇,可開可闔。櫝寬長二尺六寸,側則各一尺二寸。其 中央安輪架空處,寬可一尺,兩傍各八寸,一安鐘,一 安鼓。門各從側面開閉。下層兩端留二寸作足,以三 寸作抽。「三個,即依中間一尺、兩傍各八寸為之。」其 輪架之製,先為兩鐵柱,以次遞安其輪,輪皆以精鐵 為之。首鋸齒小輪為丁,次丙輪,次乙輪,次甲輪。甲之 齒六十,乙齒四十八,丙齒三十六,乃乙丙丁三輪之 軸之齒則均用六,數不多也。甲軸獨無齒,然有索直 上貫於木人之足,而以鉛重垂而下墜,所為轉木人 之總樞也。甲動催乙,乙催丙,丙催丁,而丁之所催者, 則另有十字,分左分右之撥齒。蓋諸輪遞催,轉行甚 速,而撥齒於中,一似左推右阻,故使之遲遲其行者, 此微機也。至兩傍鼓鐘安置之法,與夫更漏遞自傳 報之法,皆有機為連絡。總之,此壺作用,全在於輪,輪 則轉動木人,木人因而自行。擊鼓報時,又能帶動諸 機。時至則擂鼓撞鐘。又能按更按點。一一自報分明。 不似昔人所為「懸羊餓馬。」不甚清楚也。

代耕圖

代耕圖

代耕圖說 编辑

以堅木作轆轤二具,各徑六寸,長尺有六寸,空其中, 兩端設軹,貫於軸,以利轉為度。軸兩端為方枘,入架 木內,期無搖動。架木前寬後窄,前高後低,每邊兩枝 則前短而後長,長則三尺有奇,短止二尺三寸,兩枝 相合,如「人」字樣。即於「人」字交合處作方孔安其軸,兩 「人」字相合,安軸兩端。又於兩「人」字兩足各橫安一棖 木,則架成矣。架之後,長盡處安橫桄桄,置兩立柱,長 八寸,上平鋪以寬板,便人坐而好用力耳。先於轆轤 兩端盡處,十字安木橛,各長一尺有奇。其十字兩頭 反以不對為妙。轆轤中纏以索,索長六丈,度六丈之 中安一小鐵環。鐵環者,所以安犁之曳鉤者也。兩轆 轤兩人對設於三丈之地,其索之兩「端各係一轆轤 中,而犁安鐵環之內。一人坐架,手挽其橛,則犁自行 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