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第311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三百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三百十一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三百十二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三百十一卷目錄

 經學部彙考一

  漢文帝一則 武帝建元二則 元朔一則 天漢一則 昭帝始元一則 宣帝本始一

  則 地節一則 元康一則 甘露二則 黃龍一則 元帝初元二則 成帝河平一則

  哀帝建平二則 平帝元始三則

  後漢光武帝建武四則 明帝永平二則 章帝建初三則 元和一則 和帝永元二

  則 安帝永初一則 元初一則 順帝永建一則 陽嘉二則 永和一則 質帝本初一

  則 桓帝建和一則 靈帝熹平二則

  魏明帝太和二則 景初一則 少帝甘露二則

  晉武帝泰始一則 咸寧一則 元帝太興一則

  宋文帝元嘉一則

  齊武帝永明一則

  梁武帝天監三則 普通一則

  陳宣帝太建一則

  北魏道武帝天興二則 明元帝泰常一則 太武帝神麚一則 孝文帝太和二則

  孝明帝熙平一則 神龜一則 孝武帝永熙一則 孝靜帝武定一則

  北齊文宣帝天保三則 孝昭帝皇建一則 後主天統一則

  北周武帝建德一則 宣政一則

  隋文帝開皇二則 煬帝大業二則

經籍典第三百十一卷

經學部彙考一 编辑

编辑

文帝 年始置五經博士 编辑

按《史記》《漢書、文帝本紀》皆不載。按《後漢書翟酺傳》: 「初,酺之為大匠,上言孝文皇帝始置《五經》博士。武帝 大合天下之書,而孝宣論《六經》於石渠,學者滋盛,弟 子萬數。」

武帝建元五年,始置《五經》博士。文帝時,未遑庠序之事。酺之此言,不知何據。按注雖云云然史記封禪書文帝使博士諸生中刺六經中作王制史記儒林傳申公韓生等皆孝文時為博士則酺言巳有據但本紀失載耳

按:揚子《法言學行》篇:「或曰:《書》與經同,而世不尚治之, 可乎?」

《書》謂諸傳記之書,「經」謂五經。漢文帝以《論語》《孝經》《孟子》《爾雅》皆置博士,後罷傳記博士,獨立五經博士,列學科而已,故云「世不尚。」

武帝建元元年表章六經 编辑

按《史記。武帝本紀》。不載。按《漢書武帝本紀贊》:「武帝 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

建元五年,始置《五經》博士。

按《史記武帝本紀》,不載。按《漢書武帝本紀》云云。 按《百官公卿表》: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員 多至數十人。武帝建元五年,初置五經博士。按《劉 歆傳》,「歆移太常博士《書》曰:『漢朝之儒,唯賈生而已。至 孝武皇帝,然後鄒、魯、梁、趙頗有《詩》《禮》,《春秋》先師,皆起 於建元之間。當此之時,一人不能獨盡其經,或為《雅》, 或為《頌》』」,相合而成。《泰誓》後得博士集而讀之。按《儒 林傳贊》,「自武帝立五經博士,開弟子員,設科射策,勸 以官祿。訖於元始,百有餘年,傳業者寖盛,支葉蕃滋。 一經說至百餘萬言,大師眾至千餘人,蓋祿利之路 然也。初書惟有歐陽《禮》,后易楊,《春秋》《公羊》而已。」

元朔五年六月詔令禮官經典遺逸者求而舉之 编辑

按《史記武帝本紀》,不載按《漢書武帝本紀》,元朔五 年六月詔曰:「蓋聞導民以禮,風之以樂。今禮樂崩壞, 朕甚閔焉。故詳延天下方聞之士,咸薦諸朝。其令禮 官勸學,講義洽聞,舉遺興禮,以為天下先。」

師古《儒林傳注》曰:「舉遺,謂經典遺逸者求而舉之。」

天漢四年孔安國獻經書藏於祕府 编辑

按《史記》《漢書》《武帝本紀》皆不載。按《劉歆傳》,歆《移太 常博士書》曰:「漢興已七八十年,離於全經固已遠矣。 及魯共王壞孔子宅,欲以為宮,而得古文於壞壁之 中,逸《禮》有三十九,書十六篇。天漢之後,孔安國獻之, 遭巫蠱倉卒之難,未及施行。及《春秋左氏》丘明所修, 皆古文舊書,多者二十餘通,藏於祕府,伏而未發。」

昭帝始元五年六月詔以經學未明令三輔太常舉賢良文學增博士弟子員 编辑

按:《漢書昭帝本紀》:「始元五年六月,詔曰:『朕以渺身,獲 保宗廟,戰戰栗栗,夙興夜寐,修古帝王之事,通保傅, 傳《孝經》《論語》《尚書》。未云有明。其令三輔太常舉賢良 各二人,郡國文學高第各一人』。」按《儒林傳序》:「昭帝 時舉賢良文學,增博士弟子員滿百人。」

====宣帝本始三年以授經帝師韋賢為丞相====按:《漢書宣帝本紀》,不載。按《史記孝昭以來功臣侯 者傳》:「韋賢,家在魯,通《詩》《禮》《尚書》,為博士,授魯大儒。入 為昭帝師,以為人主師。本始三年,代蔡義為丞相。」

地節三年選授皇太子經以孔霸遷詹事丙吉為太傅疏廣為少傅 编辑

按《漢書宣帝本紀》,地節三年四月戊申,立皇太子。 按《孔光傳》:「宣帝時,孔霸為大中大夫,以選授皇太子 經,遷詹事,高密相。」按《疏廣傳》,「地節三年,立皇太子, 選丙吉為太傅,廣為少傅。數月,吉遷御史大夫,廣徙 為太傅。在位五歲。皇太子年十二,通《論語》《孝經》。」

元康三年詔以張賀輔導經術功追賜諡封侯 编辑

按《漢書宣帝本紀》,元康三年詔曰:「故掖庭令張賀,輔 導朕躬,修文學經術,恩惠卓異,厥功茂焉。封賀所子 弟子侍中中郎將彭祖為陽都侯,追賜賀諡曰陽都 哀侯。」

甘露元年召五經名儒大議殿中 编辑

按《漢書宣帝本紀》,不載。按《儒林傳》:「宣帝選郎十人 從受《穀梁》。自元康中始講,至甘露元年,積十餘歲,皆 明習。迺召《五經》名儒太子太傅蕭望之等大議殿中, 平《公羊》《穀梁》同異。」

甘露三年三月詔諸儒講《五經》同異於石渠增立博 士。

按《漢書宣帝本紀》:「春三月己丑,詔諸儒講《五經》同異, 太子太傅蕭望之等平奏其議,上親稱制臨決焉。迺 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書》《穀梁春秋》博士。」按《劉向 傳》:宣帝循武帝故事,招選名儒俊材,置左右,更生等 並進對講,論五經於石渠。

師古曰:《三輔舊事》云:「石渠閣在未央大殿北,以藏祕書。」

按《劉歆傳》,「歆移太常博士書,往者,博士書有歐陽,《春 秋》《公羊》,《易》則施、《孟》,然孝宣皇帝猶復廣立《穀梁春秋》 《梁丘易》《大小夏侯尚書》,義雖相反,猶並置之。何則?與 其過而廢之也,寧過而立之。」按《薛廣德傳》,「廣德以 《魯詩》教授楚國,龔勝舍,蕭望之,薦廣德經行宜充本 朝為博士論。」石渠按,《韋元成傳》,「元成受詔與太子 太傅」蕭望之及五經諸儒雜論同異於石渠閣,條奏 其對。按《儒林施讎傳》:「讎為童子,從田王孫受《易》,與 孟喜、梁丘賀並為門人。及賀為少府,於是薦讎。詔拜 讎為博士。甘露中,與五經諸儒雜論同異於石渠閣。」

按《儒林梁丘賀傳》:「賀子臨為黃門郎,甘露中奉使。」

「問諸儒於石渠。臨學精熟,專行京房法。琅邪王吉通 《五經》,聞臨說,善之。」按《儒林歐陽生傳》:「歐陽大小夏 侯氏學,皆出於兒寬。寬授歐陽生子,世世相傳,至曾 孫高子陽為博士。高孫地餘長賓,以太子中庶子授 太子,後為博士論。」石渠按:《儒林林尊傳》:「尊事歐陽 高為《博士論》。」石渠按:《儒林周堪傳》:「堪字少卿,齊人 也,與孔霸俱事大夏侯勝。霸為博士,堪譯官令論,於 《石渠經》為最高。」按《儒林張山拊傳》:「山拊事小夏侯 建,為博士,論石渠。陳留假倉,以謁者論石渠。」按《儒 林王式傳》:「山陽張長安幼君先事式。後東平唐長賓、 沛褚少孫亦來事式,問經數篇。張生、唐生、褚生皆為 博士。張生論右渠至淮陽中尉。初,薛廣德亦事式」,以 博士論石渠。按《儒林孟卿傳》:「戴聖號小戴,以博士 論石渠。」聞人通漢,以太子舍人論石渠。又傳贊,至 孝宣世,復立大、小夏侯《尚書》、大小戴《禮》、施孟梁丘《易》 《穀梁春秋》。

按《後漢書陳元傳》:「元上疏曰:『孝宣皇帝即位,為《石渠 論》,而穀梁氏興』。」

石渠閣以藏祕書,在未央殿北。宣帝甘露三年,詔諸儒韋元成、梁丘賀等講論五經於石渠也。

按《翟酺傳》:「初,酺之為大匠,上言孝文皇帝始置五經 博士。武帝大合天下之書,而孝宣論六經於石渠,學 者滋盛,弟子萬數。」

宣帝甘露三年,詔諸儒講《五經》於殿中,兼平《公羊》《穀梁》同異,上親臨決焉。時更崇《穀梁傳》,故言「六經」也。

按《玉海》:「甘露三年三月,詔諸儒講論五經同異,《易》則 施讎、梁丘臨,《書》則周堪、張山拊、林尊、歐陽地、餘假倉, 《詩》則韋元成、張生、薛廣德,《禮》則戴聖、戴德、聞人通,漢, 《穀梁》則蕭望之、劉向、尹更始。」

黃龍元年增五經博士員及博士弟子員 编辑

按《漢書。宣帝本紀》。不載按《百官公卿表》。建元五年 初置五經博士。宣帝黃龍元年稍增員十二人。按 《儒林傳序》。「昭帝時增博士弟子,員滿百人。宣帝末倍 增之。」

元帝初元二年以蕭望之導經術功賜爵關內侯 编辑

按《漢書元帝本紀》:初元二年冬,詔曰:「國之將興,尊師 而重傅。故前將軍望之傅朕八年,道以經書,厥功茂 焉。其賜爵關內侯,食邑八百戶,朝朔望。」按《蕭望之 傳》,望之為太傅,以《論語》禮服授太子。元帝即位,賜望 之爵關內侯元帝初元 年,通一經者皆復,郡國置五經百石卒 史。

按《漢書元帝本紀》,不載。按《儒林傳序》:「元帝好儒,能 通一經者皆復。數年,以用度不足,更為設員千人,郡 國置五經百石。」卒史。

成帝河平三年秋八月詔光祿大夫劉向及其子歆校經傳講六藝 编辑

按《漢書成帝本紀》:「河平三年秋八月乙卯,光祿大夫 劉向校中祕書。」按《藝文志》:成帝時,詔光祿大夫劉 向校經傳諸子詩賦。按《劉向傳》:「成帝即位,上方精 於詩書,詔向領校中五經祕書。」按《劉歆傳》:「歆字子 駿,少以通詩書,能屬文,召見,成帝待詔宦者,署為黃 門郎。河平中,受詔與父向領校祕書,講六藝傳記,諸 子詩賦」、數術方技,無所不究。

哀帝建平元年劉歆復領五經 编辑

按《漢書哀帝本紀》,不載。按《劉歆傳》,「哀帝初即位,歆 為侍中大中大夫,遷騎都尉,奉車光祿大夫,復領五 經,卒父前業。歆乃集六藝群書種別為《七略》。」

建平 年,令劉歆與《五經》博士講論經義。

按《漢書哀帝本紀》,不載。按《劉歆傳》,「歆欲建立《左氏 春秋》及《毛詩》逸禮、《古文尚書》,皆列於學官。哀帝令歆 與五經博士講論其義。」

平帝元始三年令校學置經師一人序庠置孝經師一人 编辑

按:《漢書平帝本紀》:「元始三年夏,立官稷及學官,郡國 曰學,縣、道、邑、侯國曰校,校學置經師一人。鄉曰庠,聚 曰序,序庠置《孝經》師一人。」

「元始五年正月,徵天下以五經教授者,遣詣京師」 按《漢書平帝本紀》,「元始五年春正月,徵天下通知逸 經、古記、天文、曆算、鍾律、小學、史篇、方術、本草,及以五 經、《論語》《孝經》《爾雅》教授者。在所為駕,一封軺傳,遣詣 京師,至者數千人。」按《王莽傳》,「元始四年,莽奏起明 堂、辟雍、靈臺,益博士員,經各五人,徵天下通一藝教 授十」一人以上,及有「《逸禮》《古文》《毛詩》《周官》《爾雅》、天文、 《圖讖》《鍾律》《月令》《兵法》」、史篇文字,通知其意者,皆詣公 車。網羅天下異能之士,至者前後千數,皆令記說廷 中,將令正乖謬壹異說云。本紀稱五年此稱四年者莽奏於四年至五年正月

始舉行耳

按《後漢書儒林董鈞傳》:「鈞,元始中舉明經,遷廩犧令。」

《前書》:「平帝元始五年,舉明經。」

元始 年,增立《五經》博士,置《六經》祭酒。

按《漢書元帝本紀》不載。按《儒林傳贊》:「自武帝時立 五經博士,平帝時又立《左氏春秋》《毛詩》《逸禮》《古文尚 書》。」

按《後漢書蘇竟傳》:「蘇竟,字伯況,扶風平陵人也。平帝 世,竟以明《易》為博士講書祭酒。」

王莽置《六經》祭酒,秩上卿,每經一人竟為講書祭酒。

後漢 编辑

光武帝建武元年立五經博士十有四家 编辑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不載。按《徐防傳》,「漢承亂秦, 經典廢絕,本文略存,或無章句,收拾缺遺,建立明經, 博徵儒術,開置太學。孔聖既遠,微旨將絕,故立博士 十有四家。」

《漢官儀》曰:「光武中興,恢弘稽古,《易》有施孟、梁丘賀京房,《書》有歐陽和伯、夏侯勝建,《詩》有申公、轅固、韓嬰,《春秋》有嚴彭祖、顏安樂,《禮》有戴德、戴聖,凡十四博士,太常差選有聰明威重一人為祭酒,總領綱紀也。」

《建武 年》,載「經牒祕書二千餘兩。」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不載。按《文獻通考》:「初,光武 經牒祕書載之二千餘兩,自此以後,參倍於前。 建武十九年,以桓榮、何湯入授皇太子經。駕幸太學, 會博士辯明經義。」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不載。按《桓榮傳》,建武十九 年,年六十餘,始辟大司徒府。時顯宗始立為皇太子, 選求明經,乃擢榮弟子豫章何湯。世祖從容問湯「本 師為誰,湯對曰:『事沛國桓榮』。」帝即詔桓榮拜為議郎, 入使授太子。每朝會,輒令榮於公卿前敷奏經書,帝 稱善,拜為博士。車駕幸太學,會諸博士論難於前。榮 被服儒衣,溫恭蘊藉,辨明經義,每以禮讓相厭,不以 辭長勝人,儒者莫及。特加賞賜。

建武 年徵試博士,大會群臣說經。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不載。按《儒林傳》:「戴憑,字次 仲,汝南人。年十六,郡舉明經,徵試博士,拜郎中。時詔 公卿大會,群臣皆就席,憑獨立。光武問其意,憑對曰: 『博士說經,皆不如臣,而坐居臣上,是以不得就席』。帝 即召上殿,令與諸儒難說,憑多所解釋,帝善之。」

明帝永平九年為四姓小侯置五經師 编辑

按《後漢書明帝本紀》,「永平九年四月,詔為四姓小侯 開立學校,置五經師按袁宏《漢紀》,「永平中,崇尚儒學,自皇太子、諸王侯及 功臣子弟,莫不受經。又為外戚樊氏、郭氏、陰氏、馬氏 諸子弟立學,號四姓小侯,置五經師。以非列侯,故曰 小侯。」

永平十五年三月命皇太子諸王說經帝自制五經 章句令桓郁較定於宣明殿。

按《後漢書明帝本紀》,永平十五年三月,幸孔子宅,祠 仲尼及七十二弟子,御講堂,命皇太子諸王說經。 按《桓郁傳》,帝東巡過魯,幸孔子宅,祠仲尼及七十二 弟子,親御講堂,命皇太子諸王說經。帝自製《五家要 說》章句,令桓郁較定於宣明殿。其後,帝親於辟雍,自 講所制《五行章句》。已,復令郁說一篇。帝謂郁曰:「我為 孔子,卿為《子夏》,起予者,商也。」又問郁曰:「子幾人能傳 學?」郁曰:「臣子皆未能傳學,孤兄子一人學方起。」帝曰: 「努力教之。」有起者即白之。

章帝建初元年詔賈逵入講經傳於北宮白虎觀南宮雲臺 编辑

按:《後漢書章帝本紀》,不載。按《賈逵傳》:「肅宗立,降意 儒術,特好古文《尚書》。」《左氏傳》,「建初元年,詔逵入講北 宮白虎觀、南宮雲臺。帝善逵說,使出《左氏傳》大義長 於二傳者,逵於是具條奏之。書奏,帝嘉之,賜布五百 匹,衣一襲。令逵自選公羊、嚴、顏諸生高才者二十人, 教以《左氏》,與簡紙經傳各一通。」

建初四年十一月,詔諸儒詣白虎觀講五經同異。 按《後漢書章帝本紀》,建初四年十一月壬戌,詔曰:蓋 三代導人,教學為本。漢承暴秦,褒顯儒術,建立五經, 為置博士。其後學者精進,雖曰承師,亦別名家。孝宣 皇帝以為去聖久遠,學不厭博,故遂立大、小夏侯尚 書,後又立京氏《易》。至建武中,復置顏氏、嚴氏《春秋》《大 小戴禮》博士。此皆所以扶進微學,尊廣道藝也。中元 元年詔書,《五經》章句煩多,議欲減省。至永平元年,長 水校尉儵奏言:「先帝大業,當以時施行,欲使諸儒共 正經義,頗令學者得以自助。孔子曰:『學之不講,是吾 憂也』。又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於 戲,其勉之哉』!」於是下太常、將大夫、博士、議郎、郎官及 諸生諸儒會白虎觀,講議《五經》同異,使五官中郎將 魏應承制問,侍中淳于恭奏,帝親稱制臨決,如孝宣 甘露、石渠故事,作《白虎議奏》。按《楊終傳》,「終為議郎, 上言宣帝博徵群儒,論定五經於石渠閣。方今天下 少事,學者得成其業,而章句之徒破壞人體。宜如石 渠故事,永為後世則。」於是「詔諸儒於白虎觀論考同 異焉。會終坐事繫獄,博士趙博,校書郎班固、賈逵等 以終學多異聞,表請之。終又上書自訟,即日貰出,乃 得與於白虎觀焉。」按《班固傳》:「天子會諸儒講五經, 作《白虎通德論》,令固撰集其事。」按《丁鴻傳》,「建初四 年,肅宗詔鴻與廣平王羨及諸儒樓望、成封、桓郁、賈 逵等,論定五經」同異於北宮白虎觀,使五官中郎將 魏應主承制問難,侍中淳于恭奏上,帝親稱制臨決。 鴻以才高,論難最明,諸儒稱之,帝數嘆美焉。時人嘆 曰:「殿中無雙丁孝公。」數受賞賜,擢徙校書。

廣平王羨,明帝子也。《東觀記》曰:與太常樓望、少府成封、屯騎校尉桓郁、衛士令賈逵等集議也。白虎門名於門立觀,因以名之焉。《東觀記》曰:「上嘆嗟其才,號之曰『殿中無雙』。」丁孝公賜錢三十萬。《續漢書》亦同,而此書獨作,時人嘆也。

按《魯恭傳》:「肅宗集諸儒於白虎觀,恭特以明經召與 其議。」按《儒林魏應傳》:「會京師諸儒於白虎觀,講論 五經同異,使應專掌難問。侍中淳于恭奏之,帝親臨 稱制,如石渠故事。」按《儒林李育傳》:「育字元春,建初 元年拜博士,四年,詔與諸儒論五經於白虎觀。」按 《儒林傳序》:「建初中,大會諸儒於白虎觀,考詳同異,連 月乃罷。」按《儒林傳序》,肅宗親臨稱制,如石渠故事, 命史臣著為《通義》。

即《白虎通》義是。

建初八年,詔「諸儒各選高才生受《四經》。」

按《後漢書章帝本紀》,不載。按《賈逵傳》,「建初八年,迺 詔諸儒各選高才生受《左氏》《穀梁春秋》《古文尚書》《毛 詩》。由是《四經》遂行於世。皆拜逵所選弟子及門人為 千乘王國郎,朝夕受業黃門署,學者欣欣羨慕焉。」

元和三年三月己卯上巡狩之趙引見魯丕難問經傳 编辑

按《後漢書章帝本紀》,「元和三年春正月丙申,北巡狩。三 月己卯,進幸趙。」按《魯恭傳》:「弟丕,性沉深好學,遂兼 通五經,為當時名儒。門生就學者常百餘人,關東號 之曰五經復興魯叔陵。」其後帝巡狩之趙,特被引見, 問難經傳,厚加賞賜。

和帝永元十一年召諸儒魯丕等說經特賜冠幘履襪衣一襲 编辑

按《後漢書和帝本紀》,不載。按《魯恭傳》:弟丕兼通五 經。永元十一年,復徵,再遷中散大夫。時侍中賈逵薦

丕道藝深明,宜見任用。和帝因朝會召見諸儒,丕與
考證
侍中賈逵、尚書令黃香等相說難數事,帝善丕說,罷

朝,特賜冠幘履襪衣一襲。丕因上疏曰:「臣聞說經者, 傳先聖之言,非從己出,不得相讓。相讓則道不明,若 規」矩權衡之不可枉也。

永元十四年,司空徐防以《五經》久遠,聖意難明,宜為 章句,以悟後學,上疏詔從之。

按《後漢書和帝本紀》,不載。按《徐防傳》,「永元十四年, 拜司空。防以經學久遠,聖意難明,宜為章句,以悟後 學,上疏曰:『臣聞《詩》《書》禮樂,定自孔子;發明章句,始於 子夏。其後諸家分析,各有異說。漢承嬴秦,經典廢絕, 本文略存,或無章句。收拾缺遺,建立明經,博徵儒術, 開置太學。孔聖既遠,微旨將絕,故立博士十有四家, 設甲乙之科,以勸勉學者,所以示人好惡,改敝就善 者也。伏見太學試博士弟子,皆以意說,不依章句,誠 非詔書實選本意。臣以為博士及甲乙策試,宜從其 家章句,開五十難以試之。解釋多者為上第,引文明 者為高說。若不依先師,義有相伐,皆正以為非。《五經》 各取上第六人,雖所失或久,差可矯革』。」詔書下公卿。 皆從防言。

安帝永初四年詔謁者劉珍及馬融等校定東觀五經 编辑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春二月乙亥,詔謁者劉珍及五 經博士校定東觀五經諸子傳記,百家藝術。整齊」脫 誤,是正文字。按《劉珍傳》,「永初中為謁者僕射,鄧太 后詔使與校書郎劉騊駼馬融及五經博士校定東 觀五經諸子傳記,百家藝術。整齊」脫誤,是正文字。

元初六年鄧太后詔徵和帝弟濟北河間王子鄧氏子孫為開邸第教學經書 编辑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不載。按《鄧皇后本紀》,元初六 年,太后詔徵和帝弟濟北河間王子男女年五歲以 上四十餘人,又鄧氏近親子孫三十餘人,並為開邸 第,教學書經。乃詔從兄河南尹豹、越騎校尉康等曰: 「吾所以引納群子,置之學官者,實以方今五經衰缺, 不有化導,將遂陵遲。故欲褒崇聖道,以匡失俗也。」

順帝永建四年左雄上言宜崇經術帝從之 编辑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不載。按《左雄傳》。「永建四年。雄 上言。宜崇經術。繕修太學。帝從之。」

陽嘉元年七月丙辰以太學新成試明經下第者補弟子左雄奏海內名儒為博士者加其俸祿及謝廉趙建年始十二各能通經拜童子郎 编辑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陽嘉元年七月丙辰,以太學新 成,試明經下第者,補弟子。增甲乙科,員各十人,除郡 國者儒九十人,補郎、舍人。」按《儒林傳序》,「順帝感翟 酺之言,迺更修黌宇,凡所造構二百四十房,千八百 五十室。試明經下第,補弟子。增甲乙之科,員各十人, 除郡國耆儒,皆補郎、舍人。」按《左雄傳》,「陽嘉元年,雄 奏徵」海內名儒為博士,使公卿子弟為諸生,有志操 者加其俸祿。及汝南謝廉、河南趙建,年始十二,各能 通經,雄並奏拜童子郎。于是負書來學,雲集京師。 陽嘉 年,拜蔡元議郎,講論《五經》異同。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不載。按《儒林蔡元傳》:「元字叔 陵,汝南南頓人也。學通五經,順帝特詔徵拜議郎,講 論五經異同,甚合帝意。」

永和元年詔伏無忌與議郎黃景校定五經 编辑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不載。按《伏湛傳》,「無忌亦傳家 學。永和元年,詔無忌與議郎黃景校中書五經諸子 百家藝術。」

質帝本初元年令郡國舉明經先能通經者各令隨家法 编辑

按《後漢書質帝本紀》:「本初元年夏四月庚辰,令郡國 舉明經年五十以上,七十以下詣太學。自大將軍至 六百石,皆遣子受業。歲滿課試,以高第五人補郎中, 次五人補太子舍人。又千石、六百石、四府掾屬、三署 郎、四姓小侯先能通經者,各令隨家法。」

桓帝建和元年以趙典博學經書徵拜議郎侍講禁內 编辑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不載。按《趙典傳》:「典博學經書, 弟子自遠方至。建和初,四府表薦,徵拜議郎,侍講禁 內。」

靈帝熹平四年詔諸儒正五經文字刻石立於太學門外 编辑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云云,按《蔡邕傳》,「邕以經籍去 聖久遠,文字多謬,俗儒穿鑿,疑誤後學,熹平四年,乃 與五官中郎將堂谿典,光祿大夫楊賜,諫議大夫馬 日磾,議郎張馴、韓說,太史令單颺等,奏求正定六經 文字,靈帝許之。邕乃自書冊於碑,使工鐫刻,立於太 學門外,於是後儒晚學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觀視 及」摹寫者,車乘日千餘兩,填塞街陌。

《洛陽記》曰:「太學在洛陽城南開陽門外,講堂長十丈,廣二丈,堂前石經四部,本碑凡四十六枚,西行《尚書》《周易》《公羊傳》十六碑存,十二碑毀,南行禮

記十五碑悉崩壞東行。《論語》三碑二碑毀《禮記》。碑上有「諫議大夫馬日磾、議郎蔡邕名。」

按《儒林傳序》:「熹平四年,靈帝迺詔諸儒正定《五經》,刊 於石碑,為古文、篆隸三體書法,以相參校,樹之學門, 使天下咸取則焉。」

古文謂孔子壁中書。篆書,秦始皇使程邈所作也。隸書亦程邈所獻也。主於徒隸,從簡易也。謝承書曰:「碑立太學門外,瓦屋覆之,四面欄障,開門於南,河南郡設吏卒視之。」楊龍驤《洛陽記》載朱超石與兄書云:「石經文都似碑,高一丈許,廣四尺,駢羅相接。」

熹平五年,令太尉劉寬講經。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不載。按《劉寬傳》,熹平五年,代 許訓為太尉。靈帝頗好學藝,每宴見寬,常令講經。寬 嘗於坐被酒睡伏,帝問:「太尉醉耶?」寬仰對曰:「臣不敢 醉,但任重責大,憂心如醉。」帝重其言。

编辑

明帝太和二年六月詔郡國貢士以經學為先 编辑

按《三國志魏明帝本紀》,「太和二年六月詔曰:『尊儒貴 學,王教之本也。自頃儒官或非其人,將何以宣明聖 道?其高選博士才任侍中常侍者,申敕郡國貢士,以 經學為先』。」

太和四年春二月壬午,詔:「郎吏學通一經,才任牧民。 博士課試,擢其高第者亟用。」

按《三國志魏明帝本紀》:「太和四年二月壬午,詔曰:世 之質文,隨教而變。兵亂以來,經學廢絕,後生進趨,不 由典謨。豈訓導未洽,將進用者不以德顯乎?其郎吏 學通一經,才任牧民,博士課試,擢其高第者,亟用;其 浮華不務本者,皆罷退之。」

景初 年詔科郎吏高才解經義者三十人分受四經三禮 编辑

按《三國志,魏明帝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景初中, 帝以高堂隆、蘇林、秦靜等老,恐無能傳業者,乃詔曰: 「今宿生巨儒,並各年高,教訓之道,孰為其繼?其科郎 吏高才解經義者三十人,從光祿勳隆散騎常侍翰 林博士靜分受《四經》《三禮》。」主者具為設課試之法。夏 侯勝昔有言:「士病經術不明。經術苟明,其取青紫如 俯」拾地芥耳。今學者能究極《經》道。則爵祿榮寵不期 而至。可不勉哉。

少帝甘露二年帝幸辟雍詔群臣修明經典 编辑

按《魏志少帝本紀》:甘露二年:「五月辛未,帝幸辟雍,詔 曰:『吾以暗昧,愛好文雅,自今以後,群臣皆當玩習古 義,修明經典,稱朕意焉』。」

少帝   年「以荀顗執經賜爵關內侯。」

按《魏志少帝本紀》,不載。按《晉書荀顗傳》,「顗累遷侍 中,為魏少帝執經,拜騎都尉,賜爵關內侯。」

编辑

武帝泰始元年詔取明經儒學為樂安王鑒燕王機師友 编辑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按《樂安王傳》,武帝踐祚,詔 曰:「樂安王鑒、燕王機並已長大,宜得輔導師友,取明 經儒學,有行義節檢,使足嚴憚。」

咸寧五年汲郡人得竹書經傳諸書 编辑

按《晉書武帝本紀》,「咸寧五年,汲郡人不準掘魏襄王 冢,得竹簡小篆古書十餘萬言,藏於祕府。」按《束晳 傳》,「太康二年,汲郡人不準盜發魏襄王墓,或言安釐 王冢,得竹書數十車。」其《易經》二篇,與《周易》上下經同。 《易𦅸陰陽卦》二篇,與《周易》略同,《𦅸辭》則異。卦下《易經》 一篇,似《說卦》而異。《公孫段》二篇,公孫段與邵陟論《易》, 《國語》三篇,言晉楚事,名三篇,似《禮記》,又似《爾雅》《論語 師春》一篇,書《左傳》諸卜筮。師春似是造書者姓名也。 本紀稱咸寧五年傳稱太康二年今從本紀

元帝太興四年置周易儀禮公羊博士 编辑

按:《晉書元帝本紀》:「太興四年三月,置《周易》《儀禮》《公羊》 博士。」

编辑

文帝元嘉 年令何尚之抄撰五經訪舉學士 编辑

按《宋書。文帝本紀》。不載按《南齊書》高逸《沈驎士傳》。 「元嘉末。文帝令尚書僕射何尚之抄撰五經。訪舉學 士。縣以驎士應選。」

编辑

武帝永明元年國學置諸經 编辑

按《南齊書武帝本紀》,不載。按《陸澄傳》,「永明元年,領 國子博士。時國學置鄭、王《易》、杜服,《春秋》何氏、《公羊》、麋 氏,《穀梁》鄭元、《孝經》。」

编辑

武帝天監元年開五館建國學總以五經教授 编辑

按《梁書武帝本紀》。不載按《陳書儒林傳序》云云。 「天監四年春正月癸卯。置五經博士各一人。」

按《梁書武帝本紀》,「天監四年春正月癸卯朔,詔曰,今 九流常選,年未三十,不通一經,不得解褐。若有才同甘、顏,勿限年次,置五經博士各一人。」按《儒林傳序》, 「天監四年詔曰:二漢登賢,莫非經術,服膺雅道,名立 行成。魏、晉浮蕩,儒教淪歇,風節罔樹,抑此之由。朕日 昃罷朝,思聞俊異,收士得人,實惟酬獎。可置五經博 士各一人,廣開館宇,招內後進。」於是以平原明山賓、 吳興沈峻、建平嚴植之、會稽賀瑒補博士,各主一館, 館有數百生,給其餼廩,其射策通明者,即除為吏,十 數月間,懷經負笈者,雲會京師。又選遣學生如會稽 雲門山受業。廬江何引分遣博士祭酒到州郡立學。 按《隋書百官志》,梁國學有祭酒一人,博士二人,助教 十人,太學博士八人。又有限外博士員。天監四年,置 《五經》博士各一人。舊國子學生限以貴賤,帝欲招來 後進,五館生皆引寒門儁才,不限人數。大同七年,國 子祭酒到溉等又表立正言博士一人,位視國子博 士,置助教二人。

天監八年五月壬午詔「有能通一經始末無倦者可 量加敘錄。」

按《梁書武帝本紀》,「天監八年五月壬午,詔曰:『學以從 政,殷勤往哲,祿在其中,抑亦前事。朕思闡治綱,每敦 儒術,式閭辟館,造次以之。故負帙成風,甲科間出。方 當置諸周行,飾以青紫。其有能通一經,始末無倦者, 策實之後,選可量加敘錄。雖復牛監羊肆,寒品微門, 並隨才試吏,勿有遺隔』。」

普通五年徐勉上五經典書 编辑

按《梁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徐勉傳》,「五禮列副祕閣 及五經典書各一通,繕寫校定。以普通五年二月,始 獲洗畢。」

编辑

宣帝太建 年集名儒講經承光殿 编辑

按《陳書宣帝本紀》,不載按《唐書陸元朗傳》:「陳太建 中,後主為太子,集名儒入講承光殿,德明始冠,與下 坐。國子祭酒徐孝克敷經,倚貴縱辯,眾多下之,獨德 明申答,屢奪其說,舉坐咨賞。」

北魏 编辑

太祖天興二年初令五經置博士 编辑

按《北魏書太祖本紀》:「天興二年三月甲子,初令五經 群書各置博士,增國子太學生員三千人。」

天興 年,拜梁越上大夫,授諸皇子《經書》。

按《北魏書太祖本紀》。不載按《儒林梁越傳》:「太祖以 其謹厚,舉動可則,拜上大夫,命授諸皇子經書。」

太宗泰常八年四月至洛陽觀石經 编辑

按:《北魏書太宗本紀》云云。

世祖神麚 年選李靈授皇太子經 编辑

按《北魏書。世祖本紀》。不載。按《李靈傳》。「神麚中。靈以 學優溫謹。選授高宗經。」

孝文帝太和十六年親問博士經義 编辑

按:《北魏書孝文帝本紀》:「太和十六年,幸皇宗學,親問 博士經義。」

太和十七年九月,幸太學,觀《石經》。

按,《北魏書孝文帝本紀》:太和十七年「九月壬申,幸太 學,觀石經。」

孝明帝熙平元年崔光授肅宗經 编辑

按《北魏書。孝明帝本紀》。不載。按《崔光傳》,「熙平元年 二月,太師高陽王雍等奏舉崔光授肅宗經。」

神龜元年詔校勘石經補其殘缺 编辑

按《北魏書孝明帝本紀》,不載。按《崔光傳》,光遷車騎 大將軍儀同三司。神龜元年夏,光表曰:「《詩》稱『蔽芾甘 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又云:『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 《傳》曰:『思其人猶愛其樹,況用其道,不恤其人。是以《書》 始稽古,《易》本山火』。」觀於天文以察時變,觀於人文以 化成天下。安世記篋於汾南,伯山抱卷於河右,元始 孤「論,充漢帝之坐;孟皇片字,懸魏王之帳。前哲之寶 重墳籍,珍愛分篆,猶若此之至也。矧迺聖典鴻經,炳 勒金石,理為國楷,義成家範。跡實世模,事則人軌,千 載之格言,百王之盛烈,而令焚荒汙毀,積榛棘而弗 掃,為鼯鼬之所栖宿,童豎之所登踞者哉!誠可為痛 心疾首,拊膺扼腕。」伏惟皇帝陛下孝敬「日休,自天縱 睿,垂心初學,儒業方熙。皇太后欽明慈淑,臨制統化, 崇道重教,留神翰林,將披雲臺而問禮,拂麟閣以招 賢,誠宜遠開闕里,清彼孔堂。而使近在城闉,面接宮 廟,舊校為墟,子衿永替。豈所謂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京邑翼翼,四方是則」也。尋《石經》之作,起自炎劉,繼以 曹氏典論,初乃三百餘「載,計末向二十紀矣。昔來雖 屢經戎亂,猶未大崩侵。」如聞往者刺史臨州,多構圖 寺,道俗諸用,稍有發掘,基蹗泥灰,或出於此。皇都始 遷,尚可補復,軍國務殷,遂不存檢,官私顯隱,漸加剝 撤。播麥納菽,秋春相因,地生蒿杞,時致火燎。由是經 石彌減,文字增缺,職忝胄教,參掌經訓,不能繕修頹 墮,興復「生業,倍深慚恥。今求遣國子博士一人,堪任 幹事者,專主周視,驅禁田牧,制其踐穢,料閱碑牒,所 失次第,量厥補綴。」詔曰:「此乃學者之根源,不朽之永格。垂範將來,憲章之本,便可一依公表。」光乃令國子 博士李郁與助教韓神固、劉燮等校勘《石經》,其殘缺 者,計料石功併字多少,欲補治之於後靈太后廢,遂 寢。

孝武帝永熙三年春釋奠詔於顯陽殿講經 编辑

按《北魏書孝武帝本紀》:「永熙三年二月丙子,帝親釋 奠,禮先師。」按《儒林李同軌傳》:「同軌學綜諸經,永熙 三年春釋菜,詔延公卿學官於顯陽殿,敕祭酒劉廞 講《孝經》,黃門李郁講《禮記》,中書舍人盧景宣解《大戴 禮》《夏小正》篇。時廣招儒學,引令預聽。同軌經義素優, 辯析兼美,而不得執經,深為慨恨。」按《劉芳傳》:「芳子 懌,懌」弟廞領國子祭酒,出帝於顯陽殿講《孝經》,廞為 執經,雖酬答論難未能精盡,而風采音制,足有可觀。

按《李孝伯傳》:「郁字永穆,永熙三年春,顯陽殿講禮。」

記。詔郁執經,解說不窮。群難鋒起,無廢談笑。出帝及 諸王公凡預聽者,莫不嗟咨。

孝靜帝武定四年八月移洛陽漢魏石經於鄴 编辑

按:《北魏書孝靜帝本紀》云云。

北齊 编辑

文宣帝天保元年八月詔以文襄帝所運石經移置學館 编辑

按《北齊書文宣帝本紀》,「天保元年八月,詔郡國修立 黌序,廣延髦俊,敦述儒風。其國子學生亦依舊銓補。 往者文襄帝所運蔡邕石經五十二枚,移置學館,依 次修立。」

天保七年。召朝臣宴會。令以經義相質。親自臨聽 按《北齊書》文宣帝本紀。不載按廢帝本紀。天保七 年冬。召朝臣文學者。及禮官於宮宴會。令以經義相 質。親自臨聽。太子手筆措問。在坐莫不嘆美。

天保 年以邢峙入授皇太子經。

按《北齊書文宣帝本紀》,不載。按《儒林邢峙傳》:「天保 初,郡國孝廉授四門博士,遷國子助教,以經入授皇 太子。」

孝昭帝皇建元年詔國子寺置生講習經典以文襄帝所運石經即施列學館 编辑

按《北齊書孝昭帝本紀》。不載按《北史齊孝昭帝本 紀》。「皇建元年八月甲午。詔國子寺可備立官屬。依舊 置生。講習經典。歲時考試。其文襄帝所運石經。宜即 施列於學館。外州太學。亦仰典司勤加督課。」

後主天統 年徵孫靈暉為國子博士授南陽王綽經 编辑

按《北齊書後主本紀》,不載。按《儒林孫靈暉傳》:「天統 中,敕令朝臣推舉可為南陽王綽師者。吏部尚書尉 瑾表薦之,徵為國子博士,授南陽王經。」

北周 编辑

武帝建德六年詔儒生明一經以上者以禮發遣 编辑

按《周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北史周武帝本紀》。建德 六年「九月壬辰。詔東土諸州儒生明一經以上者。並 舉送州郡。以禮發遣。」

宣政元年八月詔舉經明行修者為孝廉 编辑

按《周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宣帝本紀》,宣政元年八 月壬申,行幸同州,遣大使巡察諸州。詔制九條,宣下 州郡八曰:「州舉高才博學者為秀才,郡舉經明行修 者為孝廉。上州上郡歲一人,下州下郡三歲一人。」

编辑

文帝開皇三年賜國子生明經者束帛 编辑

按:《隋書文帝本紀》:開皇三年「十二月景戌,賜國子生 明經者束帛。」

開皇 年,詔徐曠授《漢王諒經》。

按《隋書文帝本紀》不載按《唐書儒學徐曠傳》:「隋開 皇中,累遷太學博士,詔與漢王諒授經。」

煬帝大業元年詔有研精經術未願進仕者量準給祿 编辑

按《隋書煬帝本紀》,不載按《北史隋煬帝本紀》,大業 元年秋閏七月景子詔曰:「方今區宇平壹。文軌攸同。 十步之內,必有芳草。四海之中,豈乏孝秀。諸在家及 見入學者,若有篤志好古,耽典悅禮,學行優敏,堪膺 時務,所在採訪,具以名聞。即當隨其器能,擢以不次。 若研精經術。未願進仕,可依其藝業深淺,門蔭高卑, 雖」未升朝,並量準給祿。

大業 年。廣召明經之士。悉集內省。共會講論 按《隋書煬帝本紀》。不載按《儒林褚輝傳》。煬帝時。徵 天下儒術之士。悉集內省。相次講論。輝博辯無能屈 者。由是擢為太學博士。

按《唐書儒學陸德明傳》:「元朗,字德明,隋煬帝擢祕書 學士。大業間,廣召經明士,四方踵至。於是德明與魯 達、孔褒共會門下省,相酬難,莫能屈。」按《儒學徐文 遠傳》:「徐曠,字文遠,隋大業初,禮部侍郎許善心薦文 遠及包愷、褚輝、陸德明、魯達為學官,擢國子博士,愷 等為太學博士。世稱《左氏》有文遠,《禮》有褚輝,《詩》有魯 達」,《易》有陸德明,皆一時冠云。按《儒學孔穎達傳》:「隋大業初,舉明經高第,授河內郡博士。煬帝召天下儒 官集東都,詔國子祕書學士與論議,穎達為冠。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