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第045卷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四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四十五卷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四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

 第四十五卷目錄

 姬姓部彙考

  國語晉語

  史記五帝本紀 周本紀

  許慎說文

  鄭樵通志以姓為氏

  金史宗端脩傳

  廖用賢尚友錄姬姓

 姬姓部列傳

  漢

  姬嘉       姬置

  姬當       姬延年

  姬安       姬世

  姬黨       姬相如

  姬就

  後漢

  姬常       姬武

  北魏

  姬澹

  北周

  姬願

  隋

  姬威

  唐

  姬處遜

  明

  姬冕       姬輔

  姬煥       姬敏

  姬珪       姬序通

  姬鵬       姬儀

  姬歷       姬文業

  姬之策      姬熙

  姬文運      姬鳴鶴

  姬兆京      姬文引

 姬姓部雜錄

 夔姓部彙考

  鄭樵通志以國為氏 同名異實

 夔姓部列傳

  周

  夔靖叔

  晉

  夔安       夔逸

  夔滕

  明

  夔信

 郗姓部彙考

  鄭樵通志以邑為氏

  廖用賢尚友錄郗姓

 郗姓部列傳

  後漢

  郗慮       郗萌

  郗儉

  晉

  郗隆       郗鑒

  郗愔       郗曇

  郗邁       郗超

  郗恢       郗僧施

  郗卲

  唐

  郗純       郗士美

  明

  郗善       郗再思

  郗敷       郗勛

  郗遠       郗誠

  郗琦       郗夔

  郗元洪      郗廉

  郗燦       郗斌

 郗姓部雜錄

 儀姓部彙考

  鄭樵通志以邑為氏

 儀姓部列傳

  夏后氏

  儀狄

  周

  儀行父      儀楚

  漢

  儀長孺

  宋

  儀太初

  明  儀均祥      儀仲和

  儀智       儀銘

  儀象       儀表

  儀浩       儀溥

  儀海       儀泰

  儀瑁       儀瓘

  儀通       儀像

  儀昭       儀鳳楨

  儀銳       儀源

  儀景       儀琳

  儀格       儀祐

  儀謐

氏族典第四十五卷

姬姓部彙考 编辑

《國語》
编辑

《晉語》
编辑

秦伯召公子于楚。楚子厚幣以送公子于秦。秦伯歸 女五人,懷嬴與焉。公子使奉匜沃盥,既而揮之。嬴怨 曰:「秦、晉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懼,降服囚命。秦伯見公 子曰:「寡人之適此,為才子圉之辱,備嬪嬙焉,欲以成 婚,而懼離其惡名。非此則無故不敢以禮致之,歡之 故也。公子有辱,寡人之罪,唯命是聽。」公子欲辭,司空 季子曰:「同姓為兄弟,黃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 二人而已,唯青陽與夷鼓皆為己姓。青陽,方雷氏之 甥也;夷鼓,彤魚氏之甥也。其同生而異姓者四母之 子別為十二姓。凡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 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 唯青陽與蒼林氏同于黃帝,故皆為」姬姓,同德之難 也如是。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 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 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

《史記》
编辑

《五帝本紀》
编辑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

《索隱》曰:按皇甫謐云:「黃帝生于壽丘,長于姬水,因以為姓。居軒轅之丘,因以為名,又以為號」,是本姓公孫,長居姬水,因改姓姬。

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索隱曰:舊解破四為三,言得姓十三人耳。今按:《國語》胥臣云:「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唯青陽與夷鼓同己姓。」 又云:青陽與蒼林為姬姓,是則十四人為十二姓,其文甚明。唯姬姓再稱青陽與蒼林,蓋《國語》文誤,所以致令前儒共疑其姬姓。青陽當為元囂,是帝嚳祖,本與黃帝同姬姓。其《國語》上文,青陽,即是少昊金天氏為己姓者耳。既理在不疑,無煩破四為三。

《周本紀》
编辑

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為帝嚳元 妃,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身 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馬牛過 者,皆辟不踐,徙置之林中。適會山林多人,遷之而棄 渠中。冰上飛鳥以其翼覆薦之,姜原以為神,遂收養。 長之初欲棄之,因名曰棄。棄為兒時,屹如巨人之志, 其游戲好種樹麻、菽,麻、菽美。及為成人,遂好耕農,相 地之宜,宜穀者稼穡焉,民皆法則之。帝堯聞之,舉稷 為農師,天下得其利,有功。帝曰:「棄,黎民始饑爾。后稷 播時百穀。」封棄于邰,號曰后稷,別姓姬氏。

《許慎說文》
编辑

《姬》
编辑

黃帝居姬水,以「姬」為氏,周人嗣其姓。

《鄭樵通志》
编辑

以姓為氏 编辑

姬氏,姓也。帝嚳生姬水,因以為姓。裔孫周文王三十 餘代,至赧王,子孫號姬氏。漢有周子南君、姬嘉。唐水 部郎中姬處遜,世居長安。開元初,明皇以嫌名改為 周氏。望出南陽。

《金史》
编辑

《宗端脩傳》
编辑

宗端脩,字平叔,汝州人。章宗避睿宗諱上一字,凡太 宗諸子皆加「山」為「崇」,改「宗氏」為「姬氏。」

《廖用賢尚友錄》
编辑

姬姓 编辑

姬,「南陽徵音
考證

=姬姓部列傳{{{1}}}

姬嘉 编辑

按《漢書恩澤表》:「嘉以周後元鼎四年十一月丁卯封 周子南君,六年薨。」

姬置 编辑

按:《漢書恩澤表》:「元封四年,周子南君置嗣,二十四年 薨。」

姬當 编辑

按:《漢書·恩澤表》,「始元四年,周子南君當嗣。十六年,地 節三年,坐使奴殺家丞,棄市。」

姬延年 编辑

按《漢書恩澤表》:「元康元年三月丙戌,周子南君延年 以當弟紹封,初元五年正月癸巳,更封為周承休侯, 位次諸侯王,二十九年薨,諡曰考。」

姬安 编辑

按《漢書恩澤表》:「建昭三年,周承休質侯安嗣,四年,薨。」

姬世 编辑

按《漢書恩澤表》:「陽朔二年,周承休釐侯世嗣,八年薨。」

姬黨 编辑

按《漢書恩澤表》:「永始二年,周承休侯黨嗣。七年,綏和 元年,進爵為公,地滿百里。元始四年,為鄭公。王莽篡 位,為章牟公。」按王莽傳作章平公

姬相如 编辑

按《漢書·恩澤表》,「褒魯節侯公子寬,以周公世,魯頃公 元孫之元孫,奉周祀侯,二千戶。元始元年六月丙午 封,薨十一月,侯相如嗣,更姓公孫氏,後更為姬氏。」

姬就 编辑

按:《漢書王莽傳》:「始建國元年,封周公,後褒魯子姬就。」

後漢 编辑

姬常 编辑

按:《後漢書光武本紀》:「建武二年五月庚辰,封周後姬 常為周承休公。」按漢書恩澤表作侯

姬武 编辑

按《漢書恩澤表》,「天鳳元年,章牟公常嗣。建武二年五 月戊辰,更為周承休侯。五年,侯武嗣。十三年,更為衛 公。」按後漢書光武本紀十三年二月庚午以姬常為衛公此作姬武必有一誤

北魏 编辑

姬澹晉書作箕澹 编辑

按《魏書序紀》,「穆皇帝五年,劉琨遣使乞師,以討劉聰 石勒。帝遣長子六修、桓帝子普根及衛雄、范班、姬澹 等為前鋒,帝躬統大眾二十萬為後繼。」

北周 编辑

姬願 编辑

按《姓氏急就篇》:「後周有姬願。」

编辑

姬威 编辑

按《姓氏急就篇》。隋有姬威。

编辑

姬處遜 编辑

按鄭樵《通志》:「唐水部郎中姬處遜,世居長安。」

编辑

姬冕 编辑

按《萬姓統譜》:「冕,興寧人,舉人。洪武間歷官福建左布 政使。」

姬輔 编辑

按《萬姓統譜》:「輔,蒲州人,洪武舉人。」

姬煥 编辑

按《萬姓統譜》:「煥,蒲州人,洪武舉人。」

姬敏 编辑

按《河南通志》:「敏,字好學,孟津人。博通經史,兼精律算。 洪武中,以才幹舉,仕至西安知府。」

姬珪 编辑

按《萬姓統譜》:「珪,博野人。永樂間知府。政平訟息,民甚 宜之。九年秩滿,民赴京乞留。再滿,政治如初。在任凡 二十二年。」

姬序通 编辑

按《陝西通志》:「序通,西和人,正統辛酉為監生,入朝賀。 是夜,帝夢異人奏曰:『明日監生中衣紅者為忠臣』。」次 日令索之,獨序通衣紅褐襖。帝心然之,即拜為山西 汾州知州。

姬鵬 编辑

按《萬姓統譜》:「鵬,蒲州人。正德舉人。」

姬儀 编辑

按《濱州志》:「儀,嘉靖年貢生,授北直廣平府訓導

姬歷 编辑

按《濱州志》:「歷嘉靖年貢生,授北直滿城縣教諭。」

姬文業 编辑

按《雲南通志》:「文業,雲南縣人。萬曆辛卯舉人,任應山 令,陞睢州知州。少以孝行聞,官以賢能著。居里耿介 不阿。」

姬之策 编辑

按《濱州志》:「之策,字曙瀛,萬曆辛丑進士,除戶部主事, 歷員外郎中。三司錢穀,會計詳明,績獲上考。」

姬熙 编辑

按《陽穀縣志》:「熙,官義勇中衛經歷。」

姬文運 编辑

《按曹縣志》:「文運,聞喜縣丞。」

姬鳴鶴 编辑

按《曹縣志》:「鳴鶴,西隅人,訓導。」

姬兆京 编辑

按《濱州志》:「兆京之策子,東城兵馬司副指揮。」

姬文引 编辑

按《明外史姬文引傳》:「文引字士昌,華州人,舉於鄉。天 啟二年,授滕縣知縣。視事甫三日,白蓮賊徐鴻儒薄 城,文引驅吏卒登陴,見賊輒走,存者纔數十。問民何 故從賊?曰:『禍由董二。董二者,故延綏巡撫國光子也。 居鄉貪暴,民以故從賊。文引急憑城曉告曰:『吾執二 寘,諸法,為若雪憤,可乎』?賊皆讙呼羅拜。俄而箭發西』」 隅,斃二賊。視之,延綏沙柳簳也。賊謂文引紿之,大憤, 登城,眾悉潰。文引緋衣坐堂罵賊,賊搏裂其冠裳,械 繫之,罵不屈,三日解印畀小吏魏顯照及家僮李守 務,北向拜闕,遂自經死。事聞,贈太僕少卿。

姬姓部雜錄 编辑

《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姬姓。」《古史考》以為妘。《姓纂》則謂 「顓頊,帝風姓。」故《唐表》韋氏、彭氏皆妘出風姓,顓帝之 後。俱妄。

帝嚳高辛氏。姬姓。《古史攷》云:「或云房姓。」妄也。

帝堯陶唐氏,姬姓。世謂堯生伊長孺家而姓伊祈,妄 也。伊祈乃炎帝之姓,堯姓姬,出于帝,嚳不為伊。 《丹鉛總錄》:「殷之德,陽德也,故以男書子;周之德,陰德 也,故以女書姬。」

《日知錄》:《水經注》:「漢武帝元鼎四年,幸雒陽,巡省豫州, 觀于周室,邈而無祀,詢問耆老,乃得孽子嘉,封為周 子南君,以奉周祀。」按《汲冢古文》謂:「衛將軍文子為子 南彌牟,其後有子南勁。」《紀年》:「勁朝于魏,後惠成王如 衛,命子南為侯。秦并六國,衛最後滅。疑嘉是衛後,故 氏子南而稱君也。」據此,嘉本氏子南,武帝即以其氏 命之為爵,而《漢書恩澤侯表》竟作「姬嘉」,則沒其氏而 書其姓矣,與褒、魯之封公孫氏更為姬氏者正同。

夔姓部彙考 编辑

鄭樵《通志》。

以國為氏周異姓國 编辑

夔氏,子爵。芊姓,楚君熊摯之後。今歸州東二十里故 夔子城是。僖二十六年楚滅之,子孫以國為氏。又天 竺亦有夔氏。

臣謹按《傳》言「夔之先,楚鬻熊之嫡嗣,有疾不得代,而別封于夔,為楚附庸」 ,其後為夔子。然據《夔氏譜》,則鬻熊十世而後有夔子,未知孰是。

同名異實 编辑

夔氏有二,熊摯之後,以國為氏。又天竺亦有夔氏。

夔姓部列傳 编辑

夔靖叔 编辑

按《呂覽》:「孔子學于老聃、孟蘇夔靖叔。」

编辑

夔安 编辑

按《萬姓統譜》:「安趙太保。」

夔逸 编辑

按《萬姓統譜》:「逸安後

夔滕 编辑

按:《萬姓統譜》:「滕安後。」

编辑

夔信 编辑

按奇姓通信,合肥人,雩都令。

郗姓部彙考 编辑

鄭樵《通志》。

以邑為氏周邑 编辑

郗氏,音絺。己姓青陽氏之後。蘇忿生支子,封郗邑,因 氏焉。趙有郗疵,今望出濟南。按郄疵之郄音郤與郗音絺者異

《廖用賢尚友錄》
编辑

郗姓 编辑

郗,《山陽》,角音,又望出濟南。

郗姓部列傳 编辑

後漢

郗慮 编辑

按:《後漢書獻帝本紀》:建安十三年「八月丁未,光祿勳 郗慮為御史大夫。」《續漢書》曰:「慮字鴻豫,山陽高平 人也。少受學于鄭元。」

郗萌 编辑

按《姓氏急就篇》。漢有郗萌。

郗儉 编辑

按《萬姓統譜》:「儉,益州刺史。」

编辑

郗隆 编辑

按《晉書郗鑒傳》,「鑒叔父隆,字弘始,初為尚書郎,轉左 丞,在朝為百寮所憚,坐漏洩事免。頃之,為吏部郎,復 免,補東郡太守。隆少為趙王倫所善,及倫專擅,召為 散騎常侍。倫之篡也,以為揚州刺史,尋加寧東將軍。 未拜,而齊王冏檄至,中州人在軍者皆欲赴義。隆以 兄子鑒為趙王掾,諸子悉在京洛,故猶豫未決。時寧」 遠將軍陳留王邃領東海都尉,鎮石頭,隆軍人西赴, 邃甚眾,隆遣從事于牛渚禁之,不得止。將士憤怒,夜 扶邃為主而攻之,隆父子皆死。

郗鑒 编辑

按《晉書郗鑒傳》,「鑒字道徽,高平金鄉人,漢御史大夫 慮之元孫也。惠帝反正,參司空軍事,累遷太子中舍 人、中書侍郎。京師不守,鑒陷于陳午。賊中午潰散,鑒 得歸鄉里。于時所在饑荒,州中之士感其恩義,遂共 推鑒為主,舉千餘家俱避難于魯之嶧山。元帝初,鎮 江左,假鑒龍驤將軍、兗州刺史。明帝即位,王敦專制」, 內外危逼,謀仗鑒為外援,由是拜安西將軍、都督揚 州江西諸軍、假節,鎮合肥。敦忌之,表為尚書令,徵還。 既而錢鳳攻逼京都,鑒領諸屯營。鳳等平,封高平侯。 帝以其有器望,萬機動靜輒問之。俄遷車騎將軍、都 督徐兗青三州軍事、假節,鎮廣陵,與王導並受遺詔 輔少主。進位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咸和初,領 徐州刺史。祖約,蘇峻反,庾亮宣太后口詔,進鑒為司 空。鑒奉詔流涕,遣夏侯長等閒行,謂溫嶠曰:「先立營 壘,屯據要害,斷賊糧運。然後靜鎮京口,清壁以待,賊 必自潰矣。」嶠以為然。及陶侃為盟主,鑒率眾渡江,與 侃會于茄子浦,築白石壘而據之。會峻死,蘇逸等走 吳興,鑒遣李閎追斬之。拜司空,更封南昌縣公,進位 太尉。後以寢疾,上疏遜位。尋薨,贈太宰,諡「文成。」二子: 愔、曇。

郗愔 编辑

按《晉書郗鑒傳》:「鑒子愔,字方回。弱冠除散騎侍郎,不 拜。性至孝,居父母憂,殆將滅性。服闋,襲爵南昌公,徵 拜中書侍郎。驃騎何充輔政,征北將軍褚裒鎮京口, 皆以愔為長史。再遷黃門侍郎,轉為臨海太守。後以 疾去職。簡文帝輔政,與尚書僕射江虨等薦徵為光 祿大夫,加散騎常侍。既到,更除太常,固讓不拜。深抱」 沖退,樂補遠郡,從之,出為輔國將軍、會稽內史,遷都 督徐兗青幽揚州之晉陵諸軍事,領徐兗二州刺史、 假節,轉冠軍將軍。及帝踐祚,就加鎮軍、都督浙江東 五郡軍事。久之,以年老乞骸骨,因居會稽。徵拜司空, 固辭不起。太元九年卒,追贈侍中、司空,諡文穆。三子: 超、融、沖。

郗曇 编辑

按《晉書郗鑒傳》,「鑒子曇,字重熙,少賜爵東安縣開國 伯,拜通直散騎侍郎,遷中書侍郎。簡文帝為撫軍,引 為司馬,尋除尚書吏部郎,拜御史中丞,加散騎常侍, 除北中郎將,都督徐亮青幽揚州之晉陵諸軍事,領 徐兗二州刺史,假節,鎮下邳。後與賊戰失利,降號建 威將軍。尋卒,追贈北中郎,諡曰簡。子恢嗣。」

===郗邁===按《萬姓統譜》:「邁,鑒兄子,為晉陵內史,謙愛養士,為流 亡所歸,擢兗州刺史。」

郗超 编辑

按《晉書郗鑒傳》:「鑒子愔,愔子超,字景興,一字嘉賓。少 卓犖不羈,有曠世之度。桓溫辟為征西大將軍掾。溫 遷大司馬,又轉為參軍。溫傾意禮待,超亦深自結納。 時王珣為溫主簿,亦為溫所重。府中語曰:『髯參軍,短 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超髯、珣短故也。尋除散騎 侍郎。溫懷不軌,超為之謀。謝安與王坦之嘗詣溫論」 事,溫令超帳中臥聽之,風動帳開,安笑曰:「郗生可謂 入幕之賓矣。」太和中,溫將伐慕蓉氏于臨漳,超諫不 從,果有枋頭之敗,溫深慚之。既而超就溫宿,中夜謂 溫曰:「明公既居重任,若不能行廢立大事,為伊、霍之 舉者,不足鎮壓四海,震服宇內。」溫深納其言,遂定廢 立。遷中書侍郎,轉司徒左長史。母喪去職。服闋,除散 騎常侍,不起。以為臨海太守,加宣威將軍,不拜。先愔 卒,無子,從弟儉之以子僧施嗣。

郗恢 编辑

按《晉書郗鑒傳》:「鑒子曇,曇子恢,字道引,少襲父爵散 騎侍郎,累遷給事黃門侍郎,領太子右衛率,擢建威 將軍、雍州刺史、假節,鎮襄陽。以功領秦州刺史,加督 隴上軍。王恭討王國寶,桓元、殷仲堪皆舉兵應恭,恢 與朝廷掎角元等。元等退,以恢為尚書,將家還都,至 揚口,仲堪陰使人于道殺之。贈鎮軍將軍,子循嗣。」

郗僧施 编辑

按《晉書郗鑒傳》:「鑒子愔,愔子超,超從弟儉之。儉之子 僧施,字惠脫,襲南昌公。弱冠與王綏、桓引齊名,累居 清顯,領宣城內史,入補丹陽尹。劉毅鎮江陵,請為南 蠻校尉,假節,與毅俱誅,國除。」

郗卲 编辑

按《尚友錄》:卲,高平人,作《晉中興書》以示何法盛。法盛 有意圖之,曰:「卿名位貴達,我寒士,賴有著述,傳聲于 後,宜以為惠。」卲不與。後卲外出,法盛詣卲,直入竊書, 卲還失之,無復兼本,遂行何書。

编辑

郗純 编辑

按《唐書郗士美傳》:「士美父純,字高卿,舉進士拔萃,制 策皆高第,張九齡、李邕數稱之。自拾遺七遷至中書 舍人,處事不回,為元載所忌,遂辭疾還東都,號伊川 田父。十年,德宗立,召為太子左庶子,集賢殿學士,不 拜。以老乞身,改詹事,聽致仕。」

郗士美 编辑

按《唐書郗士美傳》:「士美,字和夫,兗州金鄉人。為陽翟 丞,佐李抱真潞州幕府,進房州刺史、黔中經略觀察 使,加校尉右散騎常侍,封高平郡公,遷京兆尹,改河 南尹,檢校工部尚書,充昭義節度使。討王承宗也,遣 大將王獻督萬人為前鋒,獻恣橫逗撓,士美斬以徇, 下令曰:『敢後者斬』!親鼓之,大破賊,下三營,環柏鄉。時」 諸鎮兵多玩寇犯法,獨士美整銳最先有功。以疾,召 拜工部尚書,為忠武節度使。卒,贈尚書左僕射,諡曰 「景。」生平與人交,重然諾,以是名稱于世。

编辑

郗善 编辑

按《齊東縣志》:「善固,均鄉人。洪武間,任上元縣知縣,歷 陞刑部主事,戶部員外郎,江西布政司少參及應天 府尹,卓有政聲。」

郗再思 编辑

按《萬姓統譜》:「再思,平定人,洪武舉人。」

郗敷 编辑

按《萬姓統譜》:「敷,祥符人,永樂舉人。」

郗勛 编辑

按《萬姓統譜》:「勛,平定人,永樂舉人,任知州。」

郗遠 编辑

按《夏津縣志》:「遠,山西屯留人,吏員,成化十四年任主 簿。」

郗誠 编辑

按《德州志》:「誠,成化間歲貢,官訓導。」

郗琦 编辑

按《德州志》:「琦例監官州同。」

郗夔 编辑

按《山西通志》:「夔,平定人,弘治壬戌進士,擢禮科給事 中。正德初,部落南牧,上命行邊偵視。時逆瑾用事,初 出片紙曰:『劉二漢等皆我族,幸錄斬獲功,當以上卿 報公』。夔莊色拒之曰:『有命』。瑾不懌。明日,中使來言,夔 叱曰:『予朝廷命官,使者何得無禮』?中使曰:『公無忿。瑾 付有駕帖,令械公,且令殺之。夔嘆曰:『予為天子耳目 臣,不能寢茲逆謀,顧從此請,如生平所學何』』?」遂縊死。 後瑾敗,詔舉褒忠,廷議首以夔請,遣官諭祭。

郗元洪 编辑

按《萬姓統譜》:「元洪字文範,平定人。正德辛巳進士,歷 參政

郗廉 编辑

按《定陶縣志》:「廉,嘉靖三十三年貢士,任武陟教諭。」

郗燦 编辑

按《萬姓統譜》:「燦,平定人。萬曆間泰州知州。」

郗斌 编辑

按《曹縣志》:「斌,恩授兵馬指揮。」

郗姓部雜錄 编辑

《王大令集別郗氏妻帖》注:「郗氏自太尉鑒後,為江左 名族。其姓讀如絺繡之絺。世人以俗書郗字作郄,因 讀為郤詵之郤,非也。郤詵乃晉大夫郤縠之後,郗鑒 乃漢御史大夫郗慮之後。在原既異,音讀迥殊,亦近 代氏族及小學二家之學不講故也。」陸魯望博古矣, 其詩云:「一段清香染郗郎。」亦誤讀也。

儀姓部彙考 编辑

鄭樵《通志》。

以邑為氏衛邑 编辑

儀氏、衛大夫儀封人之後。徐大夫儀,楚陳大夫儀行 父,望出晉陽。

儀姓部列傳 编辑

夏后氏

儀狄 编辑

按《戰國策》: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 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 者。」

编辑

儀行父 编辑

按《左傳宣公九年》:「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通于夏姬, 皆衷其衵服以戲于朝。」

儀楚 编辑

按:《姓氏急就篇》:「徐大夫儀楚。」

编辑

儀長孺 编辑

按《後漢書馬援傳》:「援好騎,善別名馬。于交阯得駱越 銅鼓,乃鑄為馬式,還上之,因表曰:『夫行天莫如龍,行 地莫如馬。馬者,甲兵之本,國之大用。安寧則以別尊 卑之序,有變則以濟遠近之難。昔有騏驥,一日千里, 伯樂見之,昭然不惑。近世有西河子輿,亦明相法,子 輿傳西河儀長孺,長孺傳茂陵丁君都,君都傳成紀 『楊子阿、臣援嘗師事子阿,受相馬骨法,考之于行事, 輒有驗效』』。」

编辑

儀太初 编辑

按《萬姓統譜》:「太初修武郎,僉判連州。」

编辑

儀均祥 编辑

按《萊州府志》:「均祥,照磨,以曾孫銘貴,贈兵部尚書。」

儀仲和 编辑

按《萊州府志》:「仲和稅課司副使,以孫銘貴,贈兵部尚 書。」

儀智 编辑

按《明外史儀智傳》:「智字居真,高密人。洪武末,舉耆儒, 授高密縣訓導,遷莘縣教諭,擢高郵知州,課農桑,興 學校,吏民愛之。永樂元年,遷寶慶知府,召為通政司 右通政,兼右春坊右中允。未幾,遷湖廣右布政使,坐 事謫役通州。六年冬,湖廣都指揮使龔忠入見,帝問 湖湘間老儒,對曰:『儀智』。即召拜禮部左侍郎。十四年」, 詔吏部、翰林院擇老儒侍太孫士奇及蹇義首薦智。 帝喜曰:「智雖老,能直言。」特命輔導。每進講,必反覆啟 迪,以正心術為本。十九年致仕,卒于家。贈太子少保, 諡文簡。

儀銘 编辑

按《明外史儀智傳》:「智子銘,字子新。宣宗即位,以侍郎 戴綸薦,授行在禮科給事中。九年,秩滿,帝念智侍讀 舊勞,改銘翰林院修撰。正統三年,預修《宣廟實錄》成, 遷侍講。後改郕府長史。尋以潛邸恩,特授禮部右侍 郎。景泰元年,開經筵,詔銘兼經筵官。尋遷南京禮部 尚書。以立懷獻太子故,加太子太保,召改兵部尚書」, 兼詹事府詹事。蘇州、淮安諸郡積雪,民凍餓。銘請之, 帝多所貸恤。因災異錄《皇明祖訓》以進,深見獎納。卒, 贈太師,諡忠襄。銘天性易直,孝友有父風。

儀象 编辑

按《濮州志》:「象,宣德間寧波衛經歷

儀表 编辑

按《萬姓統譜》表,「太平人,宣德舉人。」

儀浩 编辑

按《萊州府志》:「浩,高密人。宣德壬子舉人,任磁州學正。」

儀溥 编辑

按《萊州府志》:「溥,高密人。宣德壬子舉人。」

儀海 编辑

按《明外史儀智傳》:「智子銘,銘子海,錦衣衛百戶,以父 恩授云。」

儀泰 编辑

按《明外史儀智傳》:「智子銘,銘子泰,舉于鄉,為禮科給 事中。」

儀瑁 编辑

按《萊州府志》:「瑁以祖銘廕,官至大名府通判。」

儀瓘 编辑

按《萊州府志》:「瓘,高密人。景泰丙子舉人,仕至懷慶推 官。」

儀通 编辑

按《萊州府志》:「通,高密人,成化癸卯舉人,仕至國子監 博士。」

儀像 编辑

按《東阿縣志》:「像,山西太平人,成化年來任知縣。」

儀昭 编辑

按《博平縣志》:「昭,絳州舉人,成化間任訓導,博愛勤教, 博士思之。」

儀鳳楨 编辑

按《萬姓統譜》:「鳳楨,太平人,成化舉人。」

儀銳 编辑

按《濮州志》:「銳字宗敏,濮州人。平生任質好義,取舍多 不苟。其父嘗仕于廣宗,銳往省之,行次觀城道中拾 遺銀一囊,重百兩,銳持以待坐頃有人泣至,訊之,乃 失銀者,銳悉授之。」

儀源 编辑

按《萊州府志》:「源,任寧國府檢校。」

儀景 编辑

按《萊州府志》:「景任曲陽縣丞。」

儀琳 编辑

按《萊州府志》:「琳仕至潞安府同知。」

儀格 编辑

按《萊州府志》:「格,任彰德府訓導。」

儀祐 编辑

按《萊州府志》:「祐,任博興訓導。」

儀謐 编辑

按《萊州府志》:「謐仕至歸德府教授。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