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186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一百八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一百八十六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一百八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一百八十六卷目錄

 公輔部名臣列傳六

  後漢二

  張酺曾孫濟 喜張奮

  韓棱       魯恭

  徐防       陳寵

  尹勤       張敏

  王龔       袁敞

  李郃       楊震

官常典第一百八十六卷

公輔部名臣列傳六 编辑

後漢二 编辑

張酺曾孫濟 喜 编辑

按《後漢書》本傳,「酺字孟侯,汝南細陽人,趙王張敖之 後也。敖子壽,封細陽之池陽鄉,後廢,因家焉。酺少從 祖父充受《尚書》,能傳其業。又事太常桓榮,勤力不怠, 聚徒以百數。永平九年,顯宗為四姓小侯開學於南 宮,置五經師,酺以《尚書》教授,數講於御前,以論難當 意,除為郎,賜車馬衣裳,遂令入授皇太子。酺為人質」 直守經義,每侍講間隙,數有匡正之辭,以嚴見憚。及 肅宗即位,擢酺為侍中、虎賁中郎將。數月,出為東郡 太守。酺自以嘗經親近,未悟見出,意不自得,上疏辭 曰:「臣愚以經術給事左右,少不更職,不曉文法,猥當 剖符典郡,班政千里,必有負恩辱位之咎。臣竊私自 分,殊不慮出城闕,冀蒙留恩,託備冗官,群僚所不安, 耳目所聞見,不敢避好醜。」詔報曰:「《經》云:『身雖在外,乃 心不離王室。典城臨民,益所以報效也。好醜必上,不 在遠近。今賜裝三十萬,其亟之官』。」酺雖儒者,而姓剛 斷,下車擢用義勇,搏擊豪強,長吏有殺盜徒者,酺輒 案之,以為令長,受臧猶不至死。盜徒皆饑寒傭保,何 足窮其法乎?郡吏王青者,祖文翁,與前太守翟義起 兵攻王莽。及義敗,餘眾悉降,翁獨守節力戰,莽遂燔 燒之。父隆,建武初為都尉功曹,青為小史,與父俱從 都尉行縣,道遇賊,隆以身衛全都尉,遂死於難。青亦 被矢貫咽,音聲流喝,前郡守以青身有金夷,竟不能 舉。酺見之,歎息曰:「豈有一門忠義而爵賞不及乎!」遂 擢用極右曹,乃上疏薦青三世死節,宜蒙顯異,奏下 三公,由此為司空所辟。自酺出後,帝每見諸王師傅, 嘗言張酺前入侍講,屢有諫正,誾誾惻惻,出於誠心, 可謂有史魚之風矣。元和二年,東巡狩,幸東郡,引酺 及門生并郡縣掾史,並會庭中。帝先備弟子之儀,使 酺講《尚書》一篇,然後修君臣之禮,賞賜殊特,莫不沾 洽。酺視事十五年,和帝初遷魏郡太守。郡人鄭據時 為司隸校尉,奏免執金吾竇景。景後復位,遣掾夏猛 私謝酺曰:「鄭據小人,為所侵冤。聞其兒為吏,放縱狼 籍,取是曹子一人,足以警百。」酺大怒,即收猛繫獄,檄 言:「執金吾府疑猛與據子不平,矯稱卿意,以報私讎。」 會有《贖罪令》,猛乃得出。頃之,徵入為河南尹。竇景家 人復擊傷市卒,吏捕得之。景怒,遣緹騎侯海等五百 人歐傷市丞,酺、部吏楊章等窮究,正海罪,徙朔方。景 忿怨,乃移書辟章等六人為執金吾吏,欲因報之。章 等惶恐,入白酺,願自引臧罪以辭景命。酺即上言其 狀,竇太后詔報自今執金吾辟吏皆勿遣。及竇氏敗, 酺乃上疏曰:「臣實愚惷,不及大體,以為竇氏雖伏厥 辜,而罪刑未著,後世不見其事,但聞其誅,非所以垂 示國典,貽之將來。宜下理官,與天下平之。方憲等寵 貴,群臣阿附,唯恐不及,皆言憲受顧命之託,懷伊、呂 之忠,至乃復比鄧夫人於文母。今嚴威既行,皆言當 死,不復顧其前後,考折厥衷。臣伏見夏陽侯瓌每存 忠善,前與臣言,常有盡節之心,檢敕賓客,未嘗犯法。 臣聞王政骨肉之刑,有三宥之義,過厚不過薄。今議 者為瓌選嚴能相,恐其迫切,必不完免,宜裁加貸宥, 以崇厚德。」和帝感酺言,徙瓌封就國而已。永元五年, 遷酺為太僕,數月,代尹睦為太尉。數上疏以疾乞身, 薦魏郡太守徐防自代。帝不許,使中黃門問病,加以 珍羞,賜錢三十萬,酺遂稱篤。時子蕃以郎侍講,帝因 令小黃門敕蕃曰:「陰陽不和,萬人失所,朝廷望公思 惟得失,與國同心,而託病自潔,求去重任,誰當與吾 同憂責者?非有望於斷金也。司徒固疾,司空年老,公 其傴僂,勿露所敕!」酺惶恐詣闕謝,還復視事。酺雖在 公位,而父常居田里。酺每有遷職,輒一詣京師。嘗來 候酺,適會歲節,公卿罷朝,俱詣酺府奉酒上壽,極歡卒日,眾人皆慶羨之。及父卒,既葬,詔遣使齎牛酒為 釋服。後以事與司隸校尉晏稱會於朝堂,酺從容謂 稱曰:「三府辟吏,多非其人。」稱歸即奏,令三府各實其 掾史。酺本以私言,不意稱奏之,甚懷恨。會復共謝闕 下,酺因責讓於稱,稱辭語不順,酺怒,遂廷叱之。稱乃 劾奏酺有怨言。天子以酺先帝師,有詔公卿博士朝 臣會議。司徒呂蓋奏「酺位居三司,知公門有儀,不屏 氣鞠躬,以須詔命,反作色大言,怨讓使臣,不可以示 四遠。」於是策免酺歸里舍,謝遣諸生,閉門不通賓客。 左中郎將何敞及言事者多訟酺公忠,帝亦雅重之。 十五年,復拜為光祿勳。數月,代魯恭為司徒。月餘,薨。 乘輿縞素臨弔,賜冢塋地,賵贈恩寵異於它相。酺病 臨危,敕其子曰:「顯節陵埽地露祭,欲率天下以儉。吾 為三公,既不能宣揚王化,令吏人從制,豈可不務節 約乎?其無起祠堂,可作槁蓋廡,施祭其下而已。」曾孫 濟,好儒學,光和中,至司空,病罷。及卒,靈帝以舊恩贈 車騎將軍、關內侯印綬。其年,追濟侍講有勞,封子根 為蔡陽鄉侯。濟弟喜,初平中為司空。

張奮 编辑

按《後漢書張純傳》:「純子奮,字稚通。父純臨終,敕家丞 曰:『司空無功於時,猥蒙爵土,身死之後,勿議傳國。奮 兄根,少被病,光武詔奮嗣爵,奮稱純遺敕,固不肯受。 帝以奮違詔敕,收下獄。奮惶怖,迺襲封。永平四年,隨 例歸國。奮少好學,節儉行義,常分損租奉,贍卹宗親, 雖至傾匱,而施與不怠。十年,儋耳降附,奮來朝上壽』」, 引見宣平殿,應對合旨。顯宗異其才,以為侍祠侯。建 初元年,拜左中郎將,轉五官中郎將,遷長水校尉。七 年,為將作大匠。章和元年,免。永元元年,復拜城門校 尉。四年,遷長樂衛尉。明年,代桓郁為太常。六年,代劉 方為司空。時歲災旱,祈雨不應,迺上表曰:「比年不登, 人用饑匱,今復久旱,秋稼未立,陽氣垂盡,歲月迫促。 夫國以民為本,民以穀為命,政之急務,憂之重者也。 臣蒙恩尤深,受職過任,夙夜憂懼,章奏不能敘心。願 對中常侍疏奏,即時引見。」復口陳時政之宜。明日,和 帝召太尉、司徒幸洛陽獄,錄囚徒,收洛陽令陳歆,即 大雨三日。奮在位清白,無它異績。九年,以病罷在家, 上疏曰:「『聖人所美,政道至要,本在禮樂,五經同歸,而 禮樂之用尤急。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移風易 俗,莫善於樂』。又曰:『揖讓而化天下者,禮樂之謂也』。先 王之道,禮樂可謂盛矣。孔子謂子夏曰:『禮以修外,樂 以制內』,丘已矣夫』!又曰:『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 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臣以為漢當制作禮樂,是以 先帝「聖德,數下詔書,愍傷崩缺,而眾儒不達,議多駮 異。臣累世台輔,而大典未定,私竊惟憂,不忘寢食。臣 犬馬齒盡,誠冀先死,見禮樂之定。」十三年,更召拜太 常。復上疏曰:「漢當改作禮樂圖書,著明王者,化定制 禮,功成作樂。謹條禮樂異議三事,願下有司以時考 定。昔者孝武皇帝、光武皇帝封禪告成,而禮樂不定, 事不相副。先帝已詔曹褒,今陛下但奉而承之,猶周 公斟酌文武之道,非自為制,誠無所疑。久執謙謙,令 大漢之業不以時成,非所以章顯祖宗功德,建太平 之基,為後世法。」帝雖善之,猶未施行。其冬,復以病罷。 明年,卒於家。子甫嗣,官至津城門𠋫。甫卒,子吉嗣。永 初三年,吉卒,無子,國除。自昭帝封安世至吉,傳國八 世,經歷篡亂,二百年間,未嘗譴黜。封者莫與為比。

韓棱 编辑

按《後漢書》本傳:「棱字伯師,潁川舞陽人,弓高侯頹當 之後也。世為鄉里著姓。父尋,建武中為隴西太守。棱 四歲而孤,養母弟以孝友稱。及壯,推先父餘財數百 萬與從昆弟,鄉里益高之。初為郡功曹,太守葛興中 風,病不能聽政,棱陰代興視事,出入二年,令無違者。 興子嘗發教欲署吏,棱拒執不從,因令怨者章之。事」 下案驗,吏以棱掩蔽興病,專典郡職,遂致禁錮。顯宗 知其忠,後詔特原之,由是徵辟,五遷為尚書令,與僕 射郅壽、尚書陳寵同時,俱以才能稱。肅宗嘗賜諸尚 書劍,唯此三人特以寶劍自手署其名曰:「韓棱楚龍 淵,郅壽蜀漢文,陳寵濟南椎成。」時論者為之說,以棱 淵深有謀,故得龍淵;壽明達有文章,故得漢文寵敦 朴,善不見外,故得椎成。和帝即位,侍中竇憲使人刺 殺齊殤王子都鄉侯暢於上東門,有司畏憲,咸委疑 於暢兄弟。詔遣侍御史之齊案其事,棱上疏以為賊 在京師,不宜捨近問遠,恐為姦臣所笑。竇太后怒,以 切責棱,棱固執其議。及事發,果如所言。憲惶恐白太 后,求出擊北匈奴以贖罪。棱復上疏諫,太后不從。及 憲有功,還為大將軍,威震天下,復出屯武威。會帝西 祠園陵,詔憲與車駕會長安。及憲至,尚書以下議欲 拜之,伏稱萬歲。棱正色曰:「夫上交不諂,下交不黷,禮 無人臣稱萬歲之制。」議者皆慚而止。尚書左丞王龍 私奏記上牛酒於憲,棱舉奏,龍論為城旦。棱在朝,數 薦舉良吏,應順、呂章、周紆等,皆有名當時。及竇氏敗, 棱典案其事,深究黨與,數月不休沐。帝以為憂國忘家,賜布三百疋。遷南陽太守,特聽棱得過家上蒙鄉 里以為榮。棱發擿姦盜,郡中震慄,政號嚴平。數歲,徵 入為太僕。九年冬,代張奮為司空,明年薨。子輔,安帝 時至趙相。棱孫演,順帝時為丹陽太守,政有能名。桓 帝時,為司徒。大將軍梁冀被誅,演坐阿黨抵罪,以減 死論,遣歸本郡。後復徵拜司隸校尉。

魯恭 编辑

按《後漢書》本傳:「恭字仲康,扶風平陵人也。其先出於 魯傾公,為楚所滅,遷於下邑,因氏焉。世吏二千石,哀、 平間自魯而徙。祖父匡,王莽時為羲和,有權數,號曰 智囊。父某,建武初為武陵太守,卒官時,恭年十二,弟 丕七歲,晝夜號踴不絕聲,郡中賻贈無所受,乃歸服 喪,禮過成人,鄉里奇之。十五,與母及丕俱居太學,習」 《魯詩》,閉戶講誦,絕人間事。兄弟俱為諸儒所稱,學士 爭歸之。太尉趙熹慕其志,每歲時遣子問以酒糧,皆 辭不受。恭憐丕小,欲先就其名,託疾不仕。郡數以禮 請,謝不肯應,母強遣之,恭不得已而西,因留新豐教 授。建初初,丕舉方正,恭乃始為郡吏。太傅趙熹聞而 辟之。肅宗集諸儒於白虎觀,恭特以經明得召,與其 議。熹復舉恭直言。待詔公車,拜中牟令。恭專以德化 為理,不任刑罰。訟人許伯等爭田,累守令不能決。恭 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責,輟耕相讓。亭長從人借牛 而不肯還之,牛主訟於恭,恭召亭長,敕令歸牛者再 三,猶不從。恭歎曰:「是教化不行也。」欲解印綬去,掾史 泣涕共留之。亭長乃慚悔,還牛詣獄受罪,恭貰不問, 於是吏人信服。建初七年,郡國螟傷稼,犬牙緣界,不 入中牟。河南尹袁安聞之,疑其不實,使仁恕掾。獄官肥, 親往廉之。恭隨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過,止其傍,傍 有童兒,親曰:「兒何不捕之?」兒言:雉方將雛。親瞿然而 起,與恭訣曰:「所以來者,欲察君之政跡耳。今蟲不犯 境,此一異也;化及鳥獸,此二異也;豎子有仁心,此三 異也;久留徒擾賢者耳。」還府,具以狀白安。是歲嘉禾 生,恭便坐廷中,安因上書言狀,帝異之。會詔百官舉 賢良方正,恭薦中牟名士王方。帝即徵方詣公車,禮 之與公卿所舉同。方致位侍中。恭在事三年,州舉尤 異,會遭母喪去官,吏人思之。後拜侍御史。和帝初立, 議遣車騎將軍竇憲與征西將軍耿秉擊匈奴。恭上 疏諫曰:「陛下親勞聖思,日昃不食,憂在軍役,誠欲以 安定北垂,為人除患,定萬世之計也。」臣伏獨思之,未 見其便。社稷之計,萬人之命,在於一舉。數年以來,秋 稼不熟,人食不足,倉庫空虛,國無蓄積。會新遭大憂, 人懷恐懼。陛下躬大聖之德,履至孝之行,盡諒陰三 年,聽於冢宰。百姓闕然,三時不聞警蹕之音,莫不懷 思皇皇,若有求而不得。今乃以盛春之月,興發軍役, 擾動天下,以事戎狄,誠非所以垂恩中國,改元正時, 由內及外也。萬民者,天之所生。天愛其所生,猶父母 愛其子。一物有不得其所者,則天氣為之舛錯,況於 人乎?故愛人者必有天報。昔太王重人命而去邠,故 獲上天之佑。夫戎狄者,四方之異氣也。蹲夷踞肆,與 鳥獸無別。若雜居中國,則錯亂天氣,汙辱善人。是以 聖王之制,羈縻不絕而已。今邊境無事,宜當修仁行 義,尚於無為,令家給人足,安業樂產。夫人道乂於下, 則陰陽和於上,祥風時雨,覆被遠方,夷狄重譯而至 矣。《易》曰:「有孚盈缶,終來有它,吉。」言甘雨滿我之缶,誠 來有我而吉已。夫以德勝人者昌,以力勝人者亡。今 匈奴為鮮卑所殺,遠藏於史侯,河西去「塞數千里,而 欲乘其虛耗,利其微弱,是非義之所出也。」前太僕祭 彤遠出塞外,卒不見一胡,而兵已困矣。白山之難,不 絕如綖,都護陷沒,士卒死者如積,迄今被其辜毒,孤 寡哀思之心未弭。仁者念之,以為累息,奈何復欲襲 其跡,不顧患難乎!今始徵發,而大司農調度不足,使 者在道,分部督趣,上下「相迫,民間之急,亦已甚矣。三 輔、并、涼少雨,麥根枯焦,牛死日甚,此其不合天心之 效也。」群僚百姓咸曰「不可,陛下獨奈何以一人之計, 棄萬人之命,不卹其言乎!上觀天心,下察人志,足以 知事之得失。臣恐中國不為中國,豈徒匈奴而已哉! 惟陛下留聖恩,休罷士卒,以順天心。」書奏不從,每政 事有益於人,恭輒言其便,無所隱諱。其後拜為《魯詩》 博士,由是家法,學者日盛。遷侍中,數召讌見,問以得 失,賞賜恩禮寵異焉。遷樂安相。是時,東州多盜賊,群 輩攻劫,諸郡患之。恭到,重購賞,開恩信。其渠帥張漢 等率支黨降恭,上以漢補博昌尉,其餘遂自相捕擊, 盡破平之,州郡以安。永元九年,徵拜議郎。八月,飲酎 齋,會章臺詔使小黃門特引恭前,其夜拜侍中,敕使 陪乘,勞問甚渥。冬,遷光祿勳。選舉清平,京師貴戚莫 能枉其正。十二年,代呂蓋為司徒。十五年,從巡狩南 陽,除子撫為郎中,賜駙馬從駕。時弟丕亦為侍中,兄 弟父子並列朝廷。後坐事策免。殤帝即位,以恭為長 樂衛尉。永初元年,復代梁鮪為司徒。初,和帝末,下令 麥秋得案驗薄刑,而州郡好以苛察為政,因此遂盛 夏斷獄。恭上疏諫曰:「臣伏見詔書,敬若天時,憂念萬民,為崇和氣。罪非殊死,且勿案驗。進柔良,退貪殘,奉 時令,所以助仁德,順昊天,致和氣,利黎民者也。舊制, 至立秋乃行薄刑。自永元十五年以來,改用孟夏,而 刺史太守不」深惟憂民息事之原,進良退殘之化。因 以盛夏徵召農人,拘對考驗,連滯無已。司隸典司京 師,四方是則。而近於春月分行諸部,託言勞來貧人, 而無隱惻之實;煩擾郡縣,廉考非急。逮捕一人,罪延 十數,上逆時氣,下傷農業。案《易》「五月姤用事」,經曰:「后 以施令誥四方。」言君以夏至之日施命令止四方行 者所以助微陰也。行者尚止之,況於逮召考掠奪其 時哉!比年水旱傷稼,人饑流冗。今始夏百穀權輿,陽 氣胎養之時。自三月以來,陰寒不暖,物當化變而不 被和氣。《月令》:「孟夏斷薄刑,出輕繫。行秋令則苦雨數 來,五穀不熟。」又曰:「仲夏挺重囚,益其食。行秋令則草 木零落,人傷於疫。」夫斷薄刑者,謂「其輕罪已正,不欲 令久繫,故時斷之也。臣愚以為今孟夏之制,可從此 令,其決獄案考,皆以立秋為斷,以順時節,育成萬物, 則天地以和,刑罰以清矣。」初,肅宗時,斷獄皆以冬至 之前,自後論者,互多駮異。鄧太后詔公卿以下會議, 恭議奏曰:「夫陰陽之氣,相扶而行,發動用事,各有時 節。若不當其時,則」物隨而傷。王者雖質文不周,而茲 道無變。四時之政,行之若一月令周世所造,而所據 皆夏之時也。其變者,唯正朔、服色、犧牲、徽號、器械而 已。故曰殷因於夏禮,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易》 曰:「潛龍勿用。」言十一月、十二月,陽氣潛藏,未得用事, 雖喣噓萬物,養其根荄,而猶盛陰在上,地凍水冰,陽 氣否隔,閉而成冬。故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 道,至堅冰也。」言五月微陰始起,至十一月堅冰至也。 夫王者之作,因時為法。孝章皇帝深惟古人之道,助 三正之微,定律著令,冀承天心,順物性命,以致時雍。 然從變改以來,年歲不熟,穀價常貴,人不寧安。小吏 不與國同心者,率入十一月得死罪。賊不問曲直,便 即格殺,雖有疑罪,不復讞正。一夫吁嗟,王道為虧,況 於眾乎?《易》十二月,「君子以議獄緩死。」可令疑罪,使詳 其法。大辟之科,盡冬月乃斷。其立春在十二月中者, 勿以報囚如故事。後卒施行。恭再在公位,選辟高第 至列卿郡守者數十人,而其耆舊大姓,或不蒙薦舉, 至有怨望者。恭聞之曰:「學之不講,是吾憂也。諸生不 有鄉舉者乎?」終無所言。恭性謙退,奏議依經,潛有補 益。然終不自顯,故不以剛直為稱。三年以老病策罷。 六年,年八十一,卒於家。

徐防 编辑

按《後漢書》本傳:「防字謁卿,沛國銍人也。祖父宣,為講 學大夫,以《易》教授王莽。父憲,亦傳宣業。防少習父祖 學,永平中,舉孝廉,除為郎。防體貌矜嚴,占對可觀。顯 宗異之,特補尚書郎。職典樞機,周密畏慎,奉事二帝, 未嘗有過。和帝時,稍遷司隸校尉,出為魏郡太守。永 元十年,遷少府、大司農。防勤曉政事,所在有跡。十四」 年,拜司空。防以《五經》久遠,聖意難明,宜為章句,以悟 後學,上疏曰:「臣聞《詩》《書》《禮》《樂》,定自孔子;發明章句,始 於子夏。其後諸家分析,各有異說。漢承亂秦,經典廢 絕,本文略存,或無章句。收拾缺遺,建立明經,博徵儒 術,開置太學。孔聖既遠,微旨將絕,故立博士十有四 家,設甲乙之科,以勉勸學者,所以示」人好惡,改敝就 善者也。伏見太學試博士弟子,皆以意說,不脩家法, 私相容隱,開生姦路。每有策試,輒興諍訟,論議紛錯, 互相是非。孔子稱「述而不作」,又曰「吾猶及史之闕文。」 疾史有所不知而不肯闕也。今不依章句,妄生穿鑿, 以遵師為非義,意說為得理,輕侮道術,寖以成俗,誠 非詔書實選本意。改「薄從忠,三代常道,專精務本,儒 學所先。臣以為博士及甲乙策試,宜從其家章句,開 五十難以試之,解釋多者為上第,引文明者為高說, 若不依先師,義有相伐,皆正以為非。五經各取上第 六人,《論語》不宜射策,雖所失或久,差可矯革。」詔書下 公卿,皆從防言。十六年,拜為司徒。延平元年,遷太尉, 與太傅張禹參錄尚書事,數受賞賜,甚見優寵。安帝 即位,以定策封龍鄉侯,食邑千一百戶。其年,以災異 寇賊,策免就國,始自防也。防卒,子衡當嗣,讓封於其 弟崇。數歲,不得已,乃出就爵云。

陳寵尹勤 编辑

按《後漢書》本傳:「寵字昭公,沛國洨人也。曾祖父咸,成、 哀間,以律令為尚書。平帝時,王莽輔政,多改漢制,咸 心非之。及莽因呂寬事,誅不附己者何武、鮑宣等,咸 乃歎曰:『《易》稱:『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吾可以逝矣』! 即乞骸骨去職。及莽篡位,召咸以為掌寇大夫,謝病 不肯應。時三子參、豐、欽皆在位,乃悉令解官,父子相」 與歸鄉里,閉門不出入,猶用漢家祖臘。人問其故,咸 曰:「我先人豈知王氏臘乎?」其後莽復徵咸,遂稱病篤。 於是乃收斂其家律令書文,皆壁藏之。咸性仁恕,常 戒子孫曰:「為人議法,當依於輕,雖有百金之利,慎無 與人重比。」建武初,欽子躬為廷尉左監,早卒。躬生寵明習家業,少為州郡吏,辟司徒鮑昱府。是時三府掾 屬,專尚交遊,以不肯視事為高,寵常非之。獨勤心物 務,數為昱陳當世便宜。昱高其能,轉為辭曹,掌天下 獄訟,其所平決,無不厭服眾心。時司徒辭訟,久者數 十年,事類溷錯,易為重輕,不良吏得生因緣。寵為昱 撰《辭訟比》七卷,決事科條,皆以事類相從,昱奏上之。 其後公府奉以為法。三遷,肅宗初,為尚書。是時承永 平故事,吏政尚嚴切,尚書決事,率近於重。寵以帝新 即位,宜改前世苛俗,乃上疏曰:「臣聞先王之政,賞不 僭,刑不濫,與其不得已,寧僭不濫。故唐堯著典,眚災 肆赦;周公作戒,勿誤庶獄;伯夷之典,惟敬五刑,以成 三德。由此言之,聖賢之政,以刑罰為首。往者斷獄嚴 明,所以威懲姦慝,姦慝既平,必宜濟之以寬。」陛下率 由此義,數詔群僚,弘崇晏晏。而有司執事,未悉奉承, 典刑用法,猶尚深刻。斷獄者急於篣格酷烈之痛,執 憲者煩於詆欺放濫之文,或因公行私,逞縱威福。夫 為政猶張琴瑟,大絃急者小絃絕。故子貢非臧孫之 猛法,而美鄭僑之仁政。《詩》云:「『不剛不柔,布政優優』。方 今聖德充塞,假于上下,宜隆先王之道,蕩滌煩苛之 法。輕薄箠楚,以濟群生;全廣至德,以奉天心。」帝敬納 寵言,每事務於寬厚。其後遂詔有司,絕鉆鑽諸慘酷 之科,解妖惡之禁,除文致之請讞五十餘事,定著《干 令》。是後人俗和平,屢有嘉瑞。漢舊事,斷獄報重,常盡 三冬之月。是時帝始改用冬初、十月而已。元和二年, 旱,長水校尉賈宗等上言,以為「斷獄不盡三冬,故陰 氣微弱,陽氣發泄,招致災旱,事在於此。」帝以其言下 公卿議。寵奏曰:「夫冬至之節,陽氣始萌,故十一月有 蘭、射、干、芸、荔之應。《時令》曰:『諸生蕩安形體,天以為正; 周以為春十二月陽氣上通,雉雊雞乳,地以為正;殷 以為春十』」三月陽氣已至,天地已交,萬物皆出,蟄蟲 始振,人以為正,夏以為春。三微成著,以通三統。周以 天元,殷以地元,夏以人元。若以此時行刑,則殷周歲 首,皆當流血,不合人心,不稽天意。《月令》曰:「孟冬之月, 趣獄刑無留罪。」明大刑畢,在立冬也。又仲冬之月,身 欲寧,事欲靜。若以降威怒,不可謂寧;若以行大「刑,不 可謂靜。」議者咸曰:「旱之所由,咎在改律。」臣以為殷周 斷獄,不以三微,而化致康平,無有災害。自元和以前, 皆用三冬,而水旱之異,往往為患。由此言之,災害自 為它應,不以改律。秦為虐政,四時行刑。聖漢初興,改 從簡易。蕭何草律,季秋論囚,俱避立春之月,而不計 天地之正。二王之春,實頗有違。「陛下探幽析微,允執 其中,革百載之失,建永年之功,上有迎承之敬,下有 奉微之惠。稽《春秋》之文,當《月令》之意,聖功美業,不宜 中疑。」書奏,帝納之,遂不復改。寵性周密,常稱「人臣之 義,苦不畏慎,自在樞機,謝遣門人,拒絕知友,惟在公 家而已。」朝廷器之。皇后弟侍中竇憲薦真定令張林 為尚書,帝以問寵,寵對:「林雖有才能,而素行貪濁」,憲 以此深恨寵。林卒被用,而以贓汙抵罪。及帝崩,憲等 秉權,常銜寵,乃白太后令典喪事,欲因過中之。黃門 侍郎鮑德素敬寵,說憲弟夏陽侯瓌曰:「陳寵奉事先 帝,深見納任,故久留臺閣,賞賜有殊。今不蒙忠能之 賞,而計幾微之故,誠傷輔政容貸之德。」瓌亦好士,深 然之,故得出為太山太守。後轉廣漢太守。西州豪右 并兼,吏多姦貪,訴訟日百數。寵到顯,用良吏王渙、鐔 顯等以為腹心,訟者日減,郡中清肅。先是,洛縣城南 每陰雨,常有哭聲聞於府中,積數十年。寵聞而疑其 故,使吏案行,還言:「世衰亂時,此下多死亡者,而骸骨 不得葬,儻在。」於是。寵愴然矜歎,即敕「縣盡收斂葬之, 自是哭聲遂絕。」及竇憲為大將軍,征匈奴,公卿以下 及郡國無不遣吏子弟奉獻遺者。而寵與中山相汝 南張郴、東平相應順,守正不阿。後和帝聞之,擢寵為 大司農,郴太僕,順左馮翊。永元六年,寵代郭躬為廷 尉。性仁矜,及為理官,數議疑獄,常親自為奏,每附經 典,務從寬恕,帝輒從之,濟活者甚眾,其深文刻敝,於 此少衰。寵又鉤校律令條法,溢於《甫刑》者除之,曰:「臣 聞《禮經》三百,威儀三千,故《甫刑》大辟二百,五刑之屬 三千。禮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禮則入刑,相為表裏者 也。今律令死刑六百一十,耐罪千六百九十八,贖罪 以下二千六百八十一,溢於《甫刑》者千九百八十九, 其四百一十大辟,千五百耐罪,七十九贖罪。《春秋保 乾圖》曰:『王者三百年一蠲法。漢興以來,三百二年,憲 令稍增,科條無限。又律有三家,其說各異。宜令三公、 廷尉平定律令,應經合義者,可使大辟二百』。」而耐罪 贖罪二千八百,并為三千,悉刪除其餘,令與禮相應, 以易萬人視聽,以致刑措之美,傳之無窮。未及施行, 會坐詔獄吏與囚交通抵罪,詔特免刑,拜為尚書,遷 大鴻臚。寵歷二郡三卿,所在有跡,見稱當時。十六年, 代徐防為司空。寵雖傳法律,而兼通經書,奏議溫粹, 號為任職相。在位三年薨。以太常南陽尹勤代為司 空。勤字叔梁,篤性好學,屏居人外,荊棘生門,時人重 其節。後以定策立安帝,封福亭侯,五百戶。永初元年以雨水傷稼,策免就國。病卒,無子,國除。寵子忠。

張敏 编辑

按《後漢書》本傳:「敏字伯達,河間鄚人也。建初二年,舉 孝廉,四遷,五年為尚書。建初中,有人侮辱人父者,而 其子殺之,肅宗貰其死刑而降宥之,自後因以為比。 是時遂定其議,以為輕侮法。敏駮議曰:『夫輕侮之法, 先帝一切之恩,不有成科,班之律令也。夫死生之決, 宜從上下,猶天之四時,有生有殺。若開相容恕,著為』」 定法者,則是故設姦萌,生長罪隙。孔子曰:「民可使由 之,不可使知之。」《春秋》之義,「子不報讎,非子也。」而法令 不為之減者,以相殺之路不可開故也。今託義者得 減,妄殺者有差,使執憲之吏得設巧詐,非所以導在 醜不爭之義。又輕侮之比,寖以繁滋,至有四五百科, 轉相顧望,彌復增甚,難以垂之萬載。「臣聞師言救文 莫如質,故高帝去煩苛之法,為三章之約。《建初詔書》, 有改於古者,可下三公、廷尉,蠲除其敝。」議寢不省。敏 復上疏曰:「臣敏蒙恩,特見拔擢,愚心所不曉,迷意所 不解,誠不敢苟隨眾議。臣伏見孔子垂經典,皋陶造 法律,原其本意,皆欲禁民為非也。未曉輕侮之法,將 以何禁,必不能使不」相輕侮,而更開相殺之路,執憲 之吏,復容其姦枉。議者或曰:「平法當先論生。」臣愚以 為天地之性,唯人為貴。殺人者死,三代通制。今欲趣 生,反開殺路。一人不死,天下受敝。《記》曰:「利一害百,人 去城郭。」夫春生秋殺,天道之常。春一物枯即為災;秋 一物華即為異。王者承天地,順四時,法聖人,從經律。 願陛「下留意下民,考尋利害,廣令平議,天下幸甚。」和 帝從之。九年,拜司隸校尉。視事二歲,遷汝南太守,清 約不煩,用刑平正有理,能名。坐事免。延平元年,拜議 郎,再遷潁川太守。徵拜司空,在位奉法而已。視事三 歲,以病乞身,不聽。六年春,行大射禮,陪位頓仆,乃策 罷之。因病篤,卒于家。

王龔 编辑

按《後漢書》本傳:「龔字伯宗,山陽高平人也。世為豪族。 初舉孝廉,稍遷青州刺史,劾奏貪濁二千石數人。安 帝嘉之,徵拜尚書。建光元年,擢為司隸校尉。明年,遷 汝南太守。政崇溫和,好才愛士,引進郡人黃憲、陳蕃 等,憲雖不屈蕃,遂就吏。蕃性氣高明,初到,龔不即召 見之,乃留記謝病去。龔怒,使除其錄。功曹袁閬請見」, 言曰:「聞之《傳》曰:『人臣不見察於君,不敢立於朝』。蕃既 以賢見引,不宜退以非禮。」龔改容謝曰:「是吾過也。」乃 復厚遇待之。由是後進知名之士,莫不歸心焉。閬字 奉高,數辭公府之命,不修異操而致名當時。永建元 年,徵龔為太僕,轉太常。四年,遷司空,以地震策免。永 和元年,拜太尉。在位恭慎,自非公事不通州郡書記, 其所辟命,皆海內長者。龔深疾宦官專權,志在匡正, 乃上書極言其狀,請加放斥。諸黃門恐懼,各使賓客 誣奏龔罪,順帝命亟自實前掾。李固時為大將軍梁 商從事中郎,乃奏記於商曰:「今旦聞下太尉王公敕 令自實,未審其事深淺何如。王公束脩厲節,敦樂蓺 文,不求苟得,不為苟」行。但以堅貞之操,違俗失眾,橫 為讒佞所構毀。眾人聞知,莫不歎慄。夫三公尊重,承 天象極,未有詣理訴冤之義,纖微感概,輒引分決。是 以舊典,不有大罪,不至重問。王公沈靜內明,不可加 以非理,卒有它變,則朝廷獲害賢之名,群臣無救護 之節矣。昔絳侯得罪,袁盎解其過;魏尚獲戾,馮唐訴 其冤;時君善之,列在《書傳》。今將軍內倚至尊,外典國 柄,言重信著,指撝無違。宜加表救,濟王公之艱難。《語》 曰:「『善人在患,饑不及餐』。斯其時也。」商即言之於帝,事 乃得釋。龔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卒於家。子暢。

袁敞 编辑

按《後漢書袁安傳》:「安子敞,字叔平,少傳《易經》教授。以 父任為太子舍人。和帝時,歷位將軍、大夫、侍中,出為 東郡太守,徵拜太僕、光祿勳。元初三年,代劉愷為司 空。明年,坐子與尚書郎張俊交通,漏洩省中語,策免。 敞廉勁不阿權貴,失鄧氏旨,遂自殺。張俊者,蜀郡人, 有才能。兄龕並為尚書郎,年少勵鋒氣,郎朱濟、丁盛」 立行不脩,俊欲舉奏之。二人聞,恐因郎陳重、雷義往 請俊,俊不聽,因共私賂侍史,使求俊短,得其私書與 敞子,遂封上之,皆下獄,當死。俊自獄中占獄吏上書 自訟。書奏而俊獄已報。廷尉將出穀門,臨行刑,鄧太 后詔馳騎以減死論。俊假名上書謝曰:「臣孤恩負義, 自陷重刑,情斷意訖,無所復望。廷尉鞫遣,歐刀在前, 棺絮在後,魂魄飛揚,形容已枯,陛下垂澤,以臣嘗在 近,密識臣狀貌,傷臣眼目,留心曲慮,特加遍覆,喪車 復還,白骨更肉,披棺發槨,起見白日。天地父母,能生 臣俊,不能使臣俊當死復生。陛下德過天地,恩重父 母,誠非臣俊破碎骸骨,舉宗腐爛,所報萬一,臣俊徒 也。」不得上書,不勝去「死就生,驚喜踊躍,觸冒拜章。」當 時皆哀其文。朝廷由此薄敞罪而隱其死,以三公禮 葬之,復其官。

===李郃===按《後漢書》本傳,「郃字孟節,漢中南鄭人也。父頡,以儒 學稱,官至博士。郃襲父業,遊太學,通《五經》,善河、洛風 星,外質朴,人莫之識。縣召署幕門𠋫吏。和帝即位,分 遣使者,皆微服單行,各至州縣,觀採風謠。使者二人 當到益部,投郃𠋫舍。時夏夕露坐,郃因仰觀問曰:『二 君發京師時,寧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驚相視」 曰:「不聞也。」問何以知之?郃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 州分野,故知之耳。後三年,其使者一人拜漢中太守, 郃猶為吏。太守奇其隱德,召署戶曹史。時大將軍竇 憲納妻,天下郡國皆有禮慶,郡亦遣使。郃進諫曰:「竇 將軍椒房之親,不修禮德而專權驕恣,危亡之禍,可 翹足而待。願明府一心王室,勿與交通。」太守固遣之, 郃不能止,請求自行,許之。郃遂所在留遲,以觀其變。 行至扶風,而憲就國自殺,支黨悉伏其誅。凡交通憲 者,皆為免官,唯漢中太守不豫焉。郃歲中舉孝廉,五 遷尚書令,又拜太常。元初四年,代袁敞為司空,數陳 得失,有忠臣節。在位四年,坐請託事免。安帝崩,北鄉 侯立,復為司徒。及北鄉侯病,郃陰與少府河南陶範、 步兵校尉趙直謀立順帝。會孫程等事先成,故郃功 不顯。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災異,賜策免。將作大匠 翟酺上郃潛圖大計,以安社稷,於是錄陰謀之功,封 郃涉都侯,辭讓不受。年八十餘,卒於家。門人上黨馮 胄獨制服心喪三年,時人異之。胄字世威,奉世之後 也。常慕周伯況、閔仲叔之為人,隱處山澤,不應徵辟。

楊震 编辑

按《後漢書》本傳:「震字伯起,弘農華陰人也。八世祖喜, 高祖時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敞,昭帝時為丞相,封安 平侯。父寶,習《歐陽尚書》。哀平之世,隱居教授。居攝二 年,與兩龔、蔣詡俱徵,遂遁逃,不知所處。光武高其節。 建武中,公車特徵,老病不到,卒於家。震少好學,受《歐 陽尚書》於太常桓郁,明經博覽,無不窮究。諸儒為之」 語曰:「關西孔子楊伯起。」常客居於湖,不答州郡禮命 數十年,眾人謂之晚暮,而震志愈篤。後有冠雀御三 鱣魚,飛集講堂前。都講取魚,進曰:「蛇鱣者,卿大夫服 之象也。數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年五十,乃 始仕州郡。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辟之,舉茂才,四遷 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昌邑,故所舉荊州 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 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 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後轉涿 州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謁,子孫常蔬食步行。故舊長 者或欲令為開產業,震不肯,曰:「使後世稱為清白吏 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元初四年,徵入為太僕,遷 太常。先是,博士選舉,多不以實,震舉薦明經名士陳 留楊倫等,顯傳學業,諸儒稱之。永寧元年,代劉愷為 司徒。明年,鄧太后崩,內寵始橫。安帝乳母王聖因保 養之勤,緣恩放恣。聖子女伯榮出入宮掖,傳通姦賂。 震上疏曰:「臣聞政以得賢為本,理以去穢為務。是以 唐虞」俊乂在官,四凶流放,天下咸服,以致雍熙。方今 九德未事,嬖倖充廷。阿母王聖,出自賤微,得遭千載, 奉養聖躬,雖有推燥居濕之勤,前後賞惠,過報勞苦, 而無厭之心,不知紀極,外交屬託,擾亂天下,損辱清 朝,塵點日月。《書》誡牝雞牡鳴,《詩》刺哲婦喪國。昔鄭嚴 公從母氏之欲,恣驕弟之情,幾至危國,然後加討。《春 秋》貶之,以為失教。夫女子小人,近之喜,遠之怨,實為 難養。《易》曰:「無攸遂,在中饋。」言婦人不得與於政事也。 宜速出阿母,令居外舍,斷絕伯榮,莫使往來,令恩德 兩隆,上下俱美。惟陛下絕婉孌之私,割不忍之心,留 神萬機,誡慎拜爵,減省獻御,損節徵發,令野無鶴鳴 之歎,朝無小明之悔。大東「不興於今,勞止不怨於下, 擬蹤往古,比德哲王,豈不休哉!」奏御,帝以示阿母等 內倖皆懷忿恚。而伯榮驕淫尤甚,與故朝陽侯劉護 從兄瓌交通,瓌遂以為妻,得襲護爵,位至侍中。震深 疾之,復詣闕上疏曰:「臣聞高祖與群臣約,非功臣不 得封,故《經制》父死子繼,兄亡弟及,以防篡也。伏見詔 書封故朝陽侯劉護再從兄瓌襲護爵為侯。護同產 弟威,今猶見在。臣聞天子專封封有功,諸侯專爵爵 有德。今瓌無他功行,但以配阿母女,一時之間,既位 侍中,又至封侯,不稽舊制,不合經義,行人諠譁,百姓 不安。陛下宜覽鏡既往,順帝之則。」書奏不省。延光二 年,代劉愷為太尉。帝舅大鴻臚耿寶薦中常侍李閏 兄於震,震不從。寶乃自往候震曰:「李常侍國家所重, 欲令公辟其兄,寶唯傳上意耳。」震曰:「如朝廷欲令三 府辟召,故宜有《尚書敕》。」遂拒不許,寶大恨而去。皇后 兄執金吾閻顯亦薦所親厚於震,震又不從。司空劉 授聞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見拔擢,由是震益見 怨。時詔遣使者大為阿母脩第。中常侍樊豐及侍中 周廣、謝惲等更相扇動,傾搖朝廷。震復上疏曰:「臣聞 古者九年耕,必有三年之儲,故堯遭洪水,人無菜色。 臣伏念方今災害發起,彌彌滋甚,百姓空虛,不能自 贍,重以螟蝗,羌虜鈔掠,三邊震擾,戰鬥之役,至今未息,兵甲軍糧,不能復給,大司農帑藏匱乏,殆非社稷 安寧之時。伏見詔書,為阿母興起津城,門內第舍,合 兩為一,連里竟街,雕脩繕飾,窮極巧伎。今盛夏土王, 而攻山採石,其大匠左校別部將作,合數十處,轉相 迫促,為費巨億。周廣、謝惲兄弟,與國無肺腑枝葉之 屬,依倚近倖姦佞之人,與樊豐、王永等分威共權,屬 託州郡,傾動大臣。宰司辟召,承望旨意,招來海內貪」 汗之人,受其貨賂。至有臧錮棄世之徒,復得顯用。白 黑溷淆,清濁同源。天下讙譁,咸曰「財貨上流,為朝結 譏。臣聞師言,上之所取,財盡則怨,力盡則叛。怨叛之 人,不可復使。故曰:『百姓不足,君誰與足』?惟陛下度之。」 豐惲等見震連切諫不從,無所顧忌,遂詐作詔書,調 發司農錢穀、大匠見徒材木,各起家舍,園池廬觀,役 費無數。震因地震,復上疏曰:「臣蒙恩備台輔,不能奉 宣政化,調和陰陽。去年十一月四日,京師地動。臣聞 《師》言:『地者陰精,當安靜承陽。而今動搖者,陰道盛也。 其日戊辰,三者皆土,位在中宮,此中臣近官,盛於持 權用事之象也。臣伏惟陛下,以邊境未寧,躬自菲薄, 宮殿垣屋,傾倚枝柱』」而已,無所興造,欲令遠近咸知 政化之清流,商邑之翼翼也。而親近倖臣,未崇斷金, 驕溢踰法,多請徒士,盛修第舍,賣弄威福,道路讙譁, 眾所聞見。地動之變,近在城郭,殆為此發。又冬無宿 雪,春節未雨,百僚燋心而繕修不止,誠致旱之徵也。 《書》曰:「僭恆暘若,臣無作威作福玉食。」唯陛下奮乾剛 之德,「棄驕奢之臣,以掩訞言之口,奉承皇天之戒,無 令威福久移於下。」震前後所上,轉益切至。帝既不平 之,而樊豐等皆側目憤怨,俱以其名儒,未敢加害。尋 有河間男子趙騰詣闕上書,指陳得失。帝發怒,遂收 考詔獄,結以罔上不道。震復上疏救之曰:「臣聞堯、舜 之世,諫鼓謗木,立之於朝。殷、周哲王,小人怨詈則還 自敬德,所以達聰明,開不諱,博採負薪,盡極丁情也。 今趙騰所坐,激訐謗語為罪,與手刃犯法有差。乞為 虧除全騰之命,以誘芻蕘輿人之言。」帝不省,騰竟伏 尸都市。會三年春東巡岱宗,樊豐等因乘輿在外,競 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豐等所 詐下詔書,具奏須行還上之。豐等聞惶怖。會太史言 星變逆行,遂共譖震云:「自趙騰死後,深用怨懟,且鄧 氏故吏,有恚恨之心。」及車駕行還,便時太學夜遣使 者策收震太尉印綬,於是柴門絕賓客。豐等復惡之, 乃請大將軍耿寶奏震大臣不服罪,懷恚望。有詔遣 歸本郡。震行至城西夕陽亭,乃慷慨謂其諸子門人 曰:「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姦臣狡猾而不 能誅,惡嬖女傾亂而不能禁,何面目復見日月!身死 之日,以雜木為棺,布單被,裁足蓋形,勿歸冢次,勿設 祭祠。」因飲酖而卒,時年七十餘。弘農太守移良承樊 豐等旨,遣吏於陝縣留停震喪,露棺道側,讁震諸子 代郵行書,道路,皆為隕涕。歲餘,順帝即位,樊豐、周廣 等誅死,震門生虞放、陳翼詣闕追訟震事,朝廷咸稱 其忠,乃下詔除二子為郎,贈錢百萬,以禮改葬於華 陰潼亭,遠近畢至。先葬十餘日,有大鳥高丈餘,集震 喪前,俯仰悲鳴,淚下霑地,葬畢乃飛去。郡以狀上。時 連有災異,帝感震之枉,乃下詔策曰:「故太尉震,正直 是與,俾匡時政,而青蠅點素,同茲在藩。上天降威,災 眚屢作。爾卜爾筮,惟震之故。朕之不德,用彰厥咎。山 崩棟折,我其危哉!今使太守丞以中牢具祠,魂而有 靈,儻其歆享。」於是時人立石鳥象於其墓所。震之被 譖也,高舒亦得罪,以減死論。及震事顯,舒拜侍御史, 至荊州刺史。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