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113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一百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一百十三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一百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一百十三卷目錄

 三恪部彙考五

  周四

  宋二

官常典第一百十三卷

三恪部彙考五 编辑

周四 编辑

宋二 编辑

靈王元年春正月,鄭師伐宋。夏六月,「晉師、宋師、衛甯 殖侵鄭。秋七月,晉荀罃、宋華元、魯仲孫蔑、衛孫林父、 曹人、邾人會于戚。魯叔孫豹如宋。冬,晉荀罃、齊崔杼、 宋華元、魯仲孫蔑、衛孫林父、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 邾人會于戚。遂城虎牢。」

按《春秋》襄公二年。按《左傳》,二年春,「鄭伯侵宋,楚令 也。」「秋,穆叔聘於宋,通嗣君也。」

靈王二年「夏六月,單子、晉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莒 子、邾子、齊世子光同盟于雞澤。」

按:《春秋》襄公三年。

靈王四年「秋,晉侯、宋公、魯侯、陳侯、衛侯、鄭伯、曹伯、莒 子、邾子、滕子、薛伯、齊世子光、吳人、鄫人會于戚。冬,楚 公子貞帥師伐陳。晉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伯、齊 世子光救陳。」

按:《春秋》襄公五年。

《靈王》五年夏宋華弱來奔。

按《春秋》,襄公六年。按《左傳》六年,宋華弱與樂轡,少 相狎,長相優,又相謗也。子蕩怒,以弓梏華弱於朝。平 公見之曰:「司武而梏於朝,難以勝矣。」遂逐之。夏,宋華 弱來奔。司城子罕曰:「同罪異罰,非刑也。專戮於朝,罪 孰大焉?」亦逐子蕩。子蕩射子罕之門曰:「幾日而不我 從。」子罕善之如初。

靈王六年「冬十二月,晉侯、宋公、魯侯、陳侯、衛侯、曹伯、 莒子、邾子會于鄬。」

按:《春秋》襄公七年。

靈王七年「夏,晉侯、鄭伯、魯季孫宿、齊人、宋人、衛人、邾 人會于邢丘。」

按《春秋》,襄公八年。按《左傳》,八年,夏,五月,甲辰,會于 邢丘,以命朝聘之數,使諸侯之大夫聽命。季孫宿、齊 高厚、宋向戍、衛甯殖、邾大夫會之。鄭伯獻捷於會,故 親聽命。大夫不書,尊晉侯也。

靈王八年春,宋災。冬,晉侯、宋公、魯侯、衛侯、曹伯、莒子、 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伐鄭。十二月, 盟于戲。

按《春秋》襄公九年。按《左傳》:「九年春,宋災。樂喜為司 城以為政,使伯氏司里。火所未至,徹小屋,塗大屋,陳 畚挶,具綆缶,備水器,量輕重,蓄水潦,積土塗,巡丈城, 繕守備,表火道。使華臣具正徒,令隧正納郊保,奔火 所,使華閱討右官官庀其司向戍討左,亦如之;使樂 遄庀刑器,亦如之;使皇鄖命挍正出馬,工正出車,備 甲」兵,庀武守使西鉏吾庀府守令、司宮、巷伯、儆宮二 師令四鄉正敬享,祝宗用馬於四墉。祀盤庚於西門 之外。晉侯問於士弱曰:「吾聞之宋災於是乎知有天 道,何故?」對曰:「古之火正,或食於心,或食於咮,以出內 火。是故咮為鶉火,心為大火。陶唐氏之火正闕伯居 商丘,祀大火,而火紀時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商 人閱其禍敗之釁,必始於火,是以日知其有天道也。 公曰:「可必乎?」對曰:「在道國亂,無象,不可知也。」

《靈王》九年「春,晉侯、宋公、魯侯、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滕 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會吳于柤。夏五月,楚 公子貞、鄭公孫輒帥師伐宋。秋,晉侯、宋公、魯侯、衛侯、 曹伯、莒子、邾子、齊世子光、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 鄭。冬,戍鄭虎牢。」

按《春秋》襄公十年。按《左傳》,十年春,會于柤,會吳子 壽夢也。夏四月戊午,會于柤。晉荀偃、士丐請伐偪陽, 而封宋向戍焉。荀罃曰:「城小而固,勝之不武,弗勝為 笑。」固請,丙寅,圍之,弗克。孟氏之臣秦堇父輦重如役。 偪陽人啟門,諸侯之士門焉。縣門發,郰人紇抉之以 出門者。狄虒彌建大車之輪,而蒙之以甲以為櫓,左 執「之,右拔戟,以成一隊。」孟獻子曰:「『《詩》所謂『有力如虎』 者也』。主人縣布,堇父登之。及堞而絕之,隊則又縣之, 蘇而復上者三。主人辭焉,乃退,帶其斷以徇於軍。」三 日,諸侯之師久於偪陽。荀偃、士丐請於荀罃曰:「水潦 將降,懼不能歸,請班師。」知伯怒,投之以机,出於其間, 曰:「女成二事,而後告余,余恐亂命,以不女違。女既勤 君而興諸侯,牽帥老夫,以至於此。既無武守,而又欲 易余罪,曰:『是實班師,不然克矣。余羸老也,可重任乎? 七日不克,必爾乎取之』!」五月庚寅,荀偃、士丐帥卒攻偪陽,親受矢石。甲午,滅之。《書》曰「遂滅偪陽」,言自會也。 以與向戍。向戍辭曰:「君若猶辱鎮撫宋國,而以偪陽 光啟寡君,群臣安矣,其何貺如之?若專賜臣,是臣興 諸侯以自封也,其何罪大焉?敢以死請。」乃予宋公。宋 公享晉侯於楚丘,請以《桑林》。荀罃辭。荀偃、士丐曰:「諸 侯宋、魯,於是觀禮。魯有禘樂,賓祭用之。宋以《桑林》享 君,不亦可乎?舞師題以《旌夏》。」晉侯懼而退,入於房,去 旌,卒享而還。及著雍,疾,卜。桑林見荀偃、士丐,欲奔請 禱焉。荀罃不可,曰:「我辭禮矣,彼則以之。猶有鬼神,於 彼加之。」晉侯有間,以偪陽子歸,獻於武宮,謂之夷俘。 偪陽,妘姓也。使周內史選其族嗣,納諸霍人,禮也。師 歸,孟獻子以秦堇父為右,生秦丕茲事仲尼。六月,楚 子囊、鄭子耳伐宋,師於訾毋。庚午,圍宋,門於桐門。衛 侯救宋師於襄牛。鄭子展曰:「必伐衛,不然,是不與楚 也。得罪於晉,又得罪於楚國,將若之何?」子駟曰:「國病 矣。」子展曰:「得罪於二大國,必亡。病不猶愈於亡乎?」諸 大夫皆以為然。故鄭皇耳率師侵衛,楚令也。孫文子 卜追之,獻兆於定姜。姜氏問繇,曰:「兆如山陵,有夫出 征,而喪其雄。」姜氏曰:「征者喪雄,禦寇之利也。大夫圖 之。」衛人追之。孫蒯獲鄭皇耳於犬丘。秋九月,鄭子耳 侵宋北鄙。孟獻子曰:「鄭其有災乎?師競已甚,周猶不 堪競,況鄭乎?有災,其執政之三士乎?」

《靈王》十年「夏四月,鄭公孫舍之帥師侵宋,晉侯、宋公、 魯侯、衛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 小邾子伐鄭。」「秋七月,楚子、鄭伯伐宋,晉侯、宋公、魯侯、 衛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 子伐鄭,會于蕭魚。」

按《春秋》襄公十一年。按《左傳》:十一年春,「鄭人患晉、 楚之故。諸大夫曰:『不從晉國幾亡。楚弱於晉,晉不吾 疾也。晉疾,楚將辟之,何為而使晉師致死於我?楚弗 敢敵,而後可固與也。子展曰:『與宋為惡,諸侯必至,吾 從之盟。楚師至,吾又從之,則晉怒甚矣。晉能驟來,楚 將不能,吾乃固與晉大夫說之,使疆場之司惡於宋。 宋』』」向戍侵鄭,大獲。子展曰:「師而伐宋可矣。若我伐宋, 諸侯之伐我必疾。吾乃聽命焉,且告於楚。楚師至,吾 又與之盟,而重賂晉師乃免矣。」夏,鄭子展侵宋。四月, 諸侯伐鄭。己亥,齊太子光、宋向戍先至於鄭,門於東 門。其莫,晉荀罃至於西郊,東侵舊許。衛孫林父侵其 北鄙。六月,諸侯會於北林,師於向,右還,次於瑣圍鄭。 觀兵於南門,西濟於濟隧。鄭人懼,乃行成。秋七月,同 盟于亳。范宣子曰:「不慎,必失諸侯。諸侯道敝而無成, 能無貳乎?」乃盟。《載書》曰:「凡我同盟,毋薀年,毋壅利,毋 保姦,毋留慝。救災患,恤禍亂,同好惡,獎王室。或間茲 命,司慎司盟。名山名川,群神群祀。先王先公,七姓十 二國之祖。明神殛之,俾失其民。隊命亡氏,踣其國家。」 楚子囊乞旅於秦。秦右大夫詹帥師從楚子,將以伐 鄭。鄭伯逆之。丙子,伐宋。

靈王十一年「冬,楚公子貞帥師侵宋。」

按《春秋》襄公十二年。按《左傳》,十二年冬,「楚子囊、秦 庶長無地伐宋,師於楊梁,以報晉之取鄭也。」

靈王十三年春正月,「晉士丐、魯季孫宿、叔老、齊人、宋 人、衛人、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 邾人會吳于向。夏四月,晉荀偃、魯叔孫豹、齊人、宋人、 衛北宮括、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 小邾人伐秦。冬,晉士丐、宋華閱、魯季孫宿、衛孫林父、 鄭公孫蠆、莒人、邾人會于戚。」

按《春秋》襄公十四年。按《左傳》,十四年春,吳告敗於 晉,會于向,為吳謀楚故也。夏,諸侯之大夫從晉侯伐 秦,以報櫟之役也。晉侯待於竟,使六卿帥諸侯之師 以進。及涇不濟,叔向見叔孫穆子。穆子賦《匏有苦葉》, 叔向退而具舟。魯人、莒人先濟。鄭子蟜見衛北宮懿 子曰:「與人而不固,取惡莫甚焉,若社稷何?」懿子說。二 子見諸侯之師而勸之濟。濟涇而次。秦人毒涇上流, 師人多死。鄭司馬子蟜帥鄭師以進,師皆從之,至於 棫林,不獲成焉。荀偃令曰:「雞鳴而駕,塞井夷竈,唯余 馬首是瞻。」欒黶曰:「晉國之命,未是有也,余馬首欲東。」 乃歸。下軍從之。左史謂魏莊子曰:「不待中行伯乎?」莊 子曰:「夫子命從帥,欒伯,吾帥也,吾將從之。從帥,所以 待夫子也。」伯游曰:「吾今實過,悔之何及?多遺秦禽。」乃 命大還。晉人謂之遷延之役。欒鍼曰:「此役也,報櫟之 敗也。役又無功,晉之恥也。吾有二位於戎路,敢不恥 乎?」與士鞅馳秦師,死焉。士鞅反,欒黶謂士丐曰:「余弟 不欲往,而子召之。余弟死而子來,是而子殺余之弟 也。弗逐,余將殺之。」士鞅奔秦。於是齊崔杼、宋華閱、仲 江會伐秦。不書,惰也。向之會亦如之。衛北宮括不書 於「向」,書於伐秦,攝也。冬,會于戚,謀定衛也。

《靈王》十四年「春宋公使向戍聘于魯。二月及向戍盟 于劉。」

按《春秋》襄公十五年。按《左傳》:十五年春,宋向戍來 聘,且尋盟。見孟獻子尤其室曰:「『子有令聞,而美其室,

非所望也』。對曰:『我在晉,吾兄為之毀之重勞,且不敢
考證
間』。」鄭尉氏、司氏之亂,其餘盜在宋。鄭人以子西、伯有、

子產之故,納賂於宋,以馬四十乘與師茷、師慧。三月, 公孫黑為質焉。司城子罕以堵女父、尉翩、司齊與之 良司臣而逸之,託諸季武子。武子寘諸卞,鄭人醢之, 三人也。師慧過宋朝,將私焉。其相曰:「朝也。」慧曰:「無人 焉。」相曰:「朝也,何故無人?」慧曰:「必無人焉。若猶有人,豈 其以千乘之相易淫樂之矇?必無人焉故也。」子罕聞 之,固請而歸之。秋,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 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子罕 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 不若人有其寶。」稽首而告曰:「小人懷璧,不可以越鄉 納此,以請死也。」子罕寘諸其里,使玉人為之攻之冨, 而後使復其所。

靈王十五年「春三月,晉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伯、 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溴梁。夏五月,晉荀 偃、鄭伯、魯叔老、衛甯殖、宋人伐許。」

按《春秋》襄公十六年。按《左傳》,十六年春,葬晉悼公。 平公即位,羊舌肸為傅,張君臣為中軍司馬,祁奚、韓 襄、欒盈、士鞅為公族大夫,虞丘書為乘馬御,改服脩 官,烝於曲沃,警守而下,會于溴梁,命歸侵田。以我故, 執邾宣公、莒犁比公,且曰:「通齊、楚之使。」晉侯與諸侯 宴於溫,使諸大夫舞,曰:「歌詩必類。」齊高厚之詩不類。 荀偃怒,且曰:「諸侯有異志矣!」使諸大夫盟高厚,高厚 逃歸。於是叔孫豹、晉荀偃、宋向戍、衛甯殖、鄭公孫蠆、 小邾之大夫盟曰:「同討不庭。」

靈王十六年「春二月,宋人伐陳。秋九月,宋華臣出奔 陳。」

按《春秋》襄公十七年。按《左傳》,十七年春,宋莊朝伐 陳,獲司徒卭,卑宋也。冬,宋華閱卒。華臣弱皋比之室, 使賊殺其宰華。吳賊六人,以鈹殺諸盧門合左師之 後。左師懼曰:「老夫無罪。」賊曰:「皋比私有討於吳。」遂幽 其妻曰:「『畀余而大璧』。宋公聞之曰:『臣也不唯其宗室 是暴,大亂宋國之政,必逐之』。」左師曰:「臣也,亦卿也,大 臣不順,國之恥也,不如蓋之。」乃舍之左師,為己短策: 苟過華臣之門,必騁。十一月甲午,國人逐瘈狗,瘈狗 入於華臣氏,國人從之,華臣懼,遂奔陳。宋皇國父為 太宰,為平公築臺,妨於農功。子罕請俟農功之畢,公 弗許。築者謳曰:「澤門之晳,實興我役。邑中之黔,實慰 我心。」子罕聞之,親執扑以行築者,而抶其不勉者曰: 「吾儕小人,皆有闔廬,以辟燥濕寒暑。今君為一臺而 不速成,何以為役?」謳者乃止。或問其故,子罕曰:「宋國 區區,而有詛有祝,禍之本也。」

靈王十七年「冬十月,晉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伯、 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同圍齊。」

按《春秋》襄公十八年。按《左傳》十八年冬十月,會于 魯濟,尋溴梁之言,同伐齊。

靈王十九年「夏六月,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 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盟于澶淵。冬 十月,魯季孫宿如宋。」

按《春秋》襄公二十年。按《左傳》,二十年夏,盟于澶淵, 齊成故也。冬,季武子如宋,報向戍之聘也。褚師段逆 之以受享,賦《常棣》之七章以卒。宋人重賄之歸,復命 公享之,賦《魚麗》之卒章。公賦《南山有臺》。武子去所,曰: 「臣不堪也。」

靈王二十年「冬十月,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 曹伯、莒子、邾子會于商任。」

按《春秋》襄公二十一年。按《左傳》,二十一年冬,「會于 商任,錮欒氏也。」

靈王二十一年「冬,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 伯、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沙隨。」

按《春秋襄公二十二年》。按《左傳》二十二年冬,「會于 沙隨,復錮欒氏也。」

靈王二十三年秋八月,晉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 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夷儀 按《春秋襄公二十四年》。按《左傳》二十四年:秋「會于 夷儀,將以伐齊,水不克。」

靈王二十四年「夏五月,晉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 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夷儀。秋八 月己巳,同盟于重丘。」

按《春秋》襄公二十五年。按《左傳》二十五年,「夏五月, 會于夷儀,伐齊,以報朝歌之役。秋七月己巳,同盟于 重丘,齊成故也。」

靈王二十五年「夏,魯侯、晉趙武、鄭良霄、宋向戍、曹人 會于澶淵。秋,宋公殺其世子痤。」

按《春秋》襄公二十六年。按《左傳》:二十六年:「夏六月, 公會晉趙武、宋向戍、鄭良霄、曹人于澶淵以討衛,疆 戚田,取衛西鄙懿氏六十以與孫氏。初,宋芮司徒生 女子,赤而毛,棄諸堤下。共姬之妾取以入,名之曰棄, 長而美。平公入,夕,共姬與之食。公見棄也而視之尤 姬,納諸御嬖。生佐,惡而婉,太子痤,美而狠,合左師畏 而」惡之。寺人惠牆伊戾為太子內師而無寵。秋,楚客聘於晉,過宋,太子知之,請野享之,公使往。伊戾請從 之。公曰:「夫不惡女乎?」對曰:「小人之事君子也,惡之不 敢遠,好之不敢近,敬以待命,敢有貳心乎?縱有共其 外,莫共其內。臣請往也。」遣之。至則欿,用牲,加書,徵之 而聘,告公曰:「太子將為亂,既與楚客盟」矣。公曰:「為我 子又何求?」對曰:「欲速。」公使視之,則信有焉。問諸夫人 與左師,則皆曰:「固聞之。」公囚太子,太子曰:「唯佐也能 免我。」召而使請曰:「日中不來,吾知死矣。」左師聞之,聒 而與之語,過期,乃縊而死。佐為太子,公徐聞其無罪 也,乃亨伊戾。左師見夫人之步馬者,問之,對曰:「尹夫 人氏也。」左師曰:「誰為君夫人?余胡弗知?」圉人歸,以告 夫人。夫人使饋之錦與馬,先之以玉,曰:「君之妾棄,使 某獻。」左師改命曰:「君夫人。」而後再拜稽首受之。 靈王二十六年夏,晉趙武、楚屈建、魯叔孫豹、蔡公孫 歸生、衛石惡、陳孔奐、鄭良霄、許人、曹人會于宋。秋七 月辛巳,諸侯之大夫盟于宋。

按《春秋》襄公二十七年。按《左傳》二十七年夏,宋向 戍善於趙文子,又善於令尹子木,欲弭諸侯之兵以 為名,如晉,告趙孟。趙孟謀於諸大夫,韓宣子曰:「兵,民 之殘也。財用之蠹,小國之大菑也。將或弭之,雖曰不 可,必將許之。」弗許,楚將許之以召諸侯,則我失為盟 主矣。晉人許之如楚,楚亦許之如齊,齊人難之。陳文 子曰:「晉、楚許之,我焉得已?且人曰『弭兵,而我弗許,則 固攜吾民矣,將焉用之』?」齊人許之。告於秦,秦亦許之。 皆告於小國。為會于宋。五月甲辰,晉趙武至於宋。丙 午,鄭良霄至。六月丁未朔,宋人享趙文子,叔向為介 司馬。置折俎,禮也。仲尼使舉是禮也,以為多文辭。戊 申,叔孫豹、齊慶封、陳須無、衛石惡至。甲寅,晉荀盈從 趙武至。丙辰,邾悼公至。壬戌,楚公子黑肱先至,成言 于晉。丁卯,宋向戍如陳,從子木成言於楚。戊辰,滕成 公至。子木謂向戍,請晉、楚之從,交相見也。庚午,向戍 復於趙孟。趙孟曰:「晉、楚,齊、秦匹也。晉之不能於齊,猶 楚之不能於秦也。楚君若能,使秦君辱於敝邑,寡君 敢不固請於齊。」壬申,左師復言於子木,子木使驛謁 諸王。王曰:「釋齊、秦,他國請相見也。」秋七月戊寅,左師 至。是夜也。趙孟及子晳盟,以齊言。庚辰,子木至自陳。 陳孔奐、蔡公孫歸生至曹。許之大夫皆至。以藩為軍, 晉、楚各處其偏。伯夙謂趙孟曰:「楚氛甚惡,懼難。」趙孟 曰:「吾左還入於宋,若我何?」辛巳,將盟於宋西門之外。 楚人衷甲、伯州犁曰:「合諸侯之師,以為不信,無乃不 可乎?夫諸侯望信於楚,是以來服。若不信,是棄其所 以服諸侯也。」固請釋甲。子木曰:「晉、楚無信久矣,事利 而已,苟得志焉,焉用有信?」大宰退,告人曰:「令尹將死 矣,不及三年,求逞志而棄信,志將逞乎?志以發言,言 以出信,信以立志,參以定之。信亡何以及三?」趙孟患 楚衷甲,以告叔向。叔向曰:「何害也?匹夫一為不信,猶 不可,單斃其死。若合諸侯之卿,以為不信,必不捷矣。 食言者不病,非子之患也。夫以信召人,而以僭濟之, 必莫之與也,安能害我?且吾因宋以守病,則夫能致 死。與宋致死,雖倍楚可也。子何懼焉?又不及是。曰弭 兵以召諸侯,而稱兵以害我,吾庸多矣,非所患也。」季 武子使謂叔孫以公命,曰:「視邾、滕。」既而齊人請邾,宋 人請滕,皆不與盟。叔孫曰:「邾、滕,人之私也。我,列國也, 何故視之?宋、衛,吾匹也。」乃盟,晉、楚爭先。晉人曰:「晉固 為諸侯盟主,未有先晉者也。」楚人曰:「子言晉、楚匹也, 若晉常先,是楚弱也。且晉、楚狎主諸侯之盟也久矣, 豈專在晉?」叔向謂趙孟曰:「諸侯歸晉之德,只非歸其 尸盟也。子務德,無爭先,且諸侯盟小國,固必有尸盟 者。楚謂晉細,不亦可乎?」乃先楚人。壬午,宋公兼享晉 楚之大夫,趙孟為客,子木與之言,弗能對。使叔向侍 言焉,子木亦不能對也。乙酉,宋公及諸侯之大夫盟 於蒙門之外。子木問於趙孟曰:「范武子之德何如?」對 曰:「夫子之家事治言於晉國無隱情,其祝史陳信於 鬼神無愧辭。」子木歸以語王。王曰:「尚矣哉!能歆神人, 宜其光輔五君,以為盟主也。」子木又語王曰:「宜晉之 伯也,有叔向以佐其卿,楚無以當之,不可與爭。」晉荀 盈遂如楚涖盟。宋左師請賞曰:「請免死之邑。」公與之 邑六十,以示子罕。子罕曰:「凡諸侯小國,晉楚所以兵 威之,畏而後上下慈和,慈和而後能安靖其國家,以 事大國,所以存也。無威則驕,驕則亂生,亂生必滅,所 以亡也。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廢一不可,誰能去兵?兵 之設久矣,所以威不軌而昭文德也。聖人以興,亂人 以廢,廢興、存亡、昏明之術,皆兵之由也。而子求去之, 不亦誣乎?以誣道」蔽諸侯,罪莫大焉。縱無大討,而又 求賞,無厭之甚也。削而投之。左師辭邑。向氏欲攻司 城,左師曰:「我將亡,夫子存我,德莫大焉。又可攻乎?」 靈王二十七年冬十二月,宋公、陳侯、魯侯、鄭伯、許男 如楚。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冬十二月,為 宋之盟,故公及宋公、陳侯、鄭伯、許男如楚。公過鄭,鄭

伯不在。伯有迋勞於黃崖,不敬。穆叔曰:「伯有無戾於
考證
鄭,鄭必有大咎。敬,民之主也,而棄之,何以承守?鄭人

不討,必受其辜。濟澤之阿,行潦之蘋,藻寘諸宗室,季 蘭尸之。敬也。敬可棄乎?及漢楚康王卒,公欲反。叔仲 昭」伯曰:「我楚國之為,豈為一人行也?」子服惠伯曰:「君 子有遠慮,小人從邇。饑寒之不恤,誰遑其後?不如姑 歸也。」叔孫穆子曰:「叔仲子專之矣。」子服子,始學者也。 榮成伯曰:「遠圖者忠也。」公遂行。宋向戍曰:「我一人之 為,非為楚也。饑寒之不恤,誰能恤楚?姑歸而息民,待 其立君而為之備。」宋公遂反。

景王元年「夏五月,晉荀盈、齊高止、宋華定、魯仲孫羯、 衛世叔儀、鄭公孫段、曹人、莒人、滕人、薛人、小邾人城 杞。」宋饑,貸粟于晉。

按《春秋》,襄公二十九年,貸粟不書。按《左傳》二十九 年,鄭子展卒,子皮即位。於是鄭饑而未及麥,民病。子 皮以子展之命,餼國人粟,戶一鍾,是以得鄭國之民, 故罕氏常掌國政,以為上卿。宋司城子罕聞之曰:「鄰 於善,民之望也。」宋亦饑,請於平公,出公粟以貸,使大 夫皆貸。司城氏貸而不書,為大夫之無者貸。宋無饑 人。叔向聞之,曰:「鄭之罕,宋之樂,其後亡者也。二者其 皆得國乎?民之歸也,施而不德,樂氏加焉。其以宋升 降乎?」晉平公,杞出也,故治杞。六月,知悼子合諸侯之 大夫以城杞。

景王二年夏五月甲午,宋災。宋伯姬卒。「秋七月,魯叔 弓如宋,葬宋共姬。」「冬十月,晉趙武、齊公孫蠆、宋向戍、 衛北宮佗、鄭罕虎、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 邾人會于澶淵。」宋災故。

按《春秋》襄公三十年。按《左傳》三十年,「夏五月,或叫 於宋太廟,曰譆譆出,出鳥鳴於亳社,如曰譆譆。」甲午, 宋大災,宋伯姬卒,待姆也。君子謂宋共姬女而不婦, 女待人婦,義事也。秋七月,叔弓如宋,葬共姬也。為宋 災故,諸侯之大夫會以謀歸宋財。「冬十月,叔孫豹會 晉趙武、齊公孫蠆、宋向戍、衛北宮佗、鄭罕虎及小邾 之」大夫會于澶淵,既而無歸于宋。按《公羊傳》:外夫 人不書葬,此何以書?隱之也。何隱爾?宋災,伯姬卒焉。 其稱諡何?賢也。何賢爾?宋災,伯姬存焉。有司復曰:「火 至矣,請出。」伯姬曰:「不可。吾聞之也,婦人夜出不見傳, 母不下堂,傅至矣。母未至也,逮乎火而死。」宋災故者 何?諸侯會于澶淵,凡為宋災故也。會未有言其所為 者,此言所為何?錄伯姬也。諸侯相聚,而更宋之所喪, 曰:「死者不可復生爾。」財復矣,此大事也。曷為使微者 卿也。卿則其稱人何?貶。曷為貶?卿?不得憂諸侯也。 景王四年春正月,晉趙武、楚公子圍、齊國弱、宋向戍、 魯叔孫豹、衛齊惡、陳公子招、蔡公孫歸生、鄭罕虎、許 人、曹人會于虢。

按《春秋》昭公元年。按《左傳》,元年,春正月乙未,會于 虢,尋宋之盟也。祁午謂趙文子曰:「宋之盟,楚人得志 於晉。今令尹之不信,諸侯之所聞也。子弗戒懼。又如 宋子木之信,稱於諸侯,猶詐晉而駕焉,況不信之尤 者乎?楚重得志於晉,晉之恥也。子相晉國以為盟主, 於今七年矣。再合諸侯,三合大夫,服齊狄,寧東夏,平 秦亂,城淳于,師徒不頓,國家不罷,民無謗讟,諸侯無 怨,天無大災,子之力也。有令名矣,而終之以恥,午也 是懼。吾子其不可以不戒。」文子曰:「『武受賜矣。然宋之 盟,子木有禍人之心,武有仁人之心,是楚所以駕於 晉也。今武猶是心也,楚又行僭,非所害也。我將信以 為本,循而行之。譬如農夫,是穮是蔉,雖有饑饉,必有 豐年。且吾聞之,能信不為人下』。吾未能也。《詩》曰:『不僭 不賊,鮮不為則』。信也。能為人則者,不為人下矣。吾不 能,是難楚不為患。」楚令尹圍請用牲,讀舊書,加於牲 上而巳。晉人許之。三月甲辰,盟。楚公子圍設服離衛。 叔孫穆子曰:「楚公子美矣君哉!」鄭子皮曰:「二執戈者 前矣。」蔡子家曰:「蒲宮有前,不亦可乎?」楚伯州犁曰:「此 行也,辭而假之寡君。」鄭行人揮曰:「假不反矣。」伯州犁 曰:「子姑憂子晳之欲背誕也。」子羽曰:「當璧猶在,假而 不反,子其無憂乎?」齊國子曰:「吾代二子愍矣。」陳公子 招曰:「不憂何成?二子樂矣。」衛齊子曰:「苟或知之,雖憂 何害?」宋合左師曰:「大國令小國共,吾知共而巳。」晉樂 王鮒曰:「《小旻》之卒章善矣,吾從之。」退會,子羽謂子皮 曰:「叔孫絞而婉,宋左師簡而禮,樂王鮒字而敬,子與 子家持之,皆保世之主也。齊、衛、陳大夫其不免乎!國 子代人憂,子招樂憂,齊子雖憂弗害。夫弗及而憂,與 可憂而樂,與憂而弗害,皆取憂之道也,憂必及之。《太 誓》曰:『民之所欲,天必從之』。三大夫兆憂,憂能無至乎? 言以知物」,其是之謂矣。

景王七年「夏,楚子、蔡侯、陳侯、鄭伯、許男、徐子、滕子、頓 子、胡子、沈子、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會于申。秋七月, 楚子、蔡侯、陳侯、許男、頓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吳,執齊 慶封,殺之,遂滅賴。」

按《春秋昭公四年》。按《左傳》,四年:「夏六月丙午,楚子 合諸侯于申,宋太子佐後至,王田於武城,久而弗見。 椒舉請辭焉。王使往曰:『屬有宗祧之事於武城,寡君將墮幣焉。敢謝後見』。」秋七月,楚子以諸侯代吳,宋太 子、鄭伯先歸。宋華費遂、鄭大夫從。使屈申圍朱方。八 月甲申,克之。執齊慶封而盡滅其族。

《景王》九年「夏宋華《合比》出奔衛。」

按《春秋》昭公六年。按《左傳》:六年夏,宋寺人柳有寵, 太子佐惡之。華合比曰:「『我殺之』。柳聞之,乃坎用牲,埋 書而告公曰:『合比將納亡人之族,既盟於北郭矣』。」公 使視之,有焉。遂逐華合比,合比奔衛。於是華亥欲代 右師,乃與寺人柳比從為之徵曰:「『聞之久矣』。公使代 之,見於左師,左師曰:『女夫也,必亡。女喪而宗室於人 何』」有?人亦於女何有?《詩》曰:「宗子維城,毋俾城壞,毋獨 斯畏。」女其畏哉!

景王十一年秋九月,楚圍陳,宋戴惡會之。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昭公八年》:「秋九月,楚公子棄 疾帥師奉孫吳圍陳,宋戴惡會之。冬十一月壬午,滅 陳。」

景王十二年「春宋華亥會楚子于陳。」

按《春秋昭公九年》。按《左傳》,九年春,「叔弓、宋華亥、鄭 游吉、衛趙黶會楚子于陳。」

景王十三年「冬十二月甲子,宋公成薨,子佐立。」 按《春秋》昭公十年,按《左傳》,「十年冬十二月,宋平公 卒。初,元公惡寺人柳,欲殺之。及喪,柳熾炭於位,將至 則去之。比葬,又有寵。」

景王十四年春二月,「魯叔弓如宋,葬宋平公。秋,晉韓 起、齊國弱。宋華亥、魯季孫意如衛北宮佗、鄭罕虎、曹 人、杞人會于《厥憖》。」

按《春秋》昭公十一年。按《左傳》,十一年,「春,王二月,叔 弓如宋,葬平公也。秋,會于厥憖,謀救蔡也。」

景王十五年夏,宋公使華定聘于魯。

按《春秋》昭公十二年。按《左傳》十二年夏,「宋華定來 聘,通嗣君也。享之,為賦《蓼蕭》,弗知又不答賦。昭子曰: 『必亡。宴語之不懷,寵光之不宣,令德之不知,同福之 不受,將何以在』?」

景王十六年秋,劉子、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 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同盟于平丘。 按《春秋》昭公十三年。按《左傳》十三年,晉成虒祁諸 侯朝而歸者,皆有貳心,為取郠故。叔向曰:「諸侯不可 以不示威。」秋七月丙寅,治兵於邾南,遂合諸侯于平 丘。甲戌,同盟于平丘,齊服也。

景王二十年冬,有星孛于大辰。

按《春秋》昭公十七年。按《左傳》十七年冬,有星孛于 大辰西及漢。申須曰:「彗所以除舊布新也,天事恆象, 今除於火,火出必布焉。諸侯其有火災乎?」梓慎曰:「往 年吾見之,是其徵也,火出而見。今茲火出而章,必火 入而伏,其居火也久矣,其與不然乎?火出於夏為三 月,於商為四月,於周為五月。夏數得天,若火作,其四 國」當之,在宋、衛、陳、鄭乎?宋,大辰之虛也;陳,大皞之虛 也;鄭,祝融之虛也:皆火房也。星孛天漢,漢,水祥也;衛, 顓頊之虛也,故為帝丘。其星為大水,水火之牡也。其 以丙子,若壬午作乎?水火所以合也。若火入而伏,必 以壬午,不過其見之月,鄭裨竈言於子產曰:「宋、衛、陳、 鄭將同日火。若我用瓘斝玉瓚,鄭必不火。」子產弗與。 景王二十一年夏五月壬午,宋、衛、陳、鄭災。

按《春秋》昭公十八年。按《左傳》,十八年夏五月,火始 昏見。丙子,風。梓慎曰:「是謂融風,火之始也。七日其火 作乎?」戊寅風甚,壬午,大甚。宋、衛、陳、鄭皆火。梓慎登大 庭氏之庫以望之,曰:「宋、衛、陳、鄭也。」數日皆來告火。裨 竈曰:「不用吾言,鄭又將火。」鄭人請用之,子產不可。子 大叔曰:「寶以保民也。若有火,國幾亡,可以救亡,子何 愛焉?」子產曰:「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竈 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豈不或信?」遂不與,亦不復火。 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曰:「將有大祥,民震動,國幾 亡。吾身泯焉,弗良及也。國遷其可乎?」子產曰:「雖可,吾 不足以定遷矣。」及火,里析死矣,未葬,子產使輿三十 人遷其柩。火作,子產辭晉公子、公孫于東門。使司寇 出新客,禁舊客勿出於宮。使子寬、子上巡群屏攝,至 於太宮。使公孫登徙大龜,使祝史徙主祏於周廟,告 於先君。使府人、庫人各儆其事。商成公儆司宮,出舊 宮人,置諸火所不及。司馬、司寇列居火道,行火所焮 城下之人伍列登城。明日,使野司寇各保其徵。郊人 助祝史除於國北,禳火「於元冥,回祿,祈於四鄘,書焚 室而寬其征,與之材,三日哭。」國不市,使行人告於諸 侯,宋、衛皆如是。陳不救火,許不弔災,君子是以知陳、 許之先亡也。

景王二十二年春宋公伐邾。

按《春秋》昭公十九年。按《左傳》十九年:「鄅夫人,宋向 戌之女也,故向寧請師。」「春二月,宋公伐邾,圍蟲。三月 取之。乃盡歸鄅俘。夏,邾人、郳人、徐人會宋公。乙亥,盟 于蟲。」

景王二十三年夏,曹公孫會自鄸出奔宋。冬十月,宋

華亥、向寧、華定出奔陳
考證
按《春秋》昭公二十年。按《左傳》二十年春王二月己

丑,日南至梓慎,望氛曰:「今茲宋有亂,國幾亡,三年而 後弭,蔡有大喪。」叔孫昭子曰:「然則戴桓也。汰侈無禮 已甚,亂所在也。」三月,太子建奔宋。宋元公無信多私, 而惡華、向。華定、華亥與向寧謀曰:「亡愈於死,先諸華 亥。」偽有疾,以誘群公子,公子問之,則執之。夏六月丙 申,殺公子寅、公子御戎、公子朱、公子固、公孫援、公孫 丁,拘向勝、向行於其廩。公如華氏請焉,弗許,遂劫之。 癸卯,取太子欒與母弟辰、公子地以為質。公亦取華 亥之子無慼、向寧之子羅、華定之子啟與華氏盟以 為質。宋華、向之亂,公子城、公孫忌、樂舍、司馬彊、向宜、 向鄭,楚建、郳申出奔鄭,其徒與華氏戰于鬼閻,敗子 城。子城適晉,華亥與其妻,必盥而食所質公子者而 後食。公與夫人每日必適華氏,食公子而後歸。華亥 患之,欲歸公子。向寧曰:「唯不信,故質其子。若又歸之, 死無日矣。」公請於華費,遂將攻華氏。對曰:「臣不敢愛 死,無乃求去,憂而滋長乎?臣是以懼,敢不聽命?」公曰: 「子死亡有命,余不忍其詬。」冬十月,公殺華、向之質而 攻之。戊辰,華、向奔陳,華登奔吳。向寧欲殺太子,華亥 曰:「干君而出,又殺其子,其誰納我?且歸之有庸。」使少 司寇牼以歸,曰:「子之齒長矣,不能事人,以三公子為 質,必免。」公子既入,華牼將自門行,公遽見之,執其手, 曰:「余知而無罪也。」入復而所。

景王二十四年「夏宋華亥、向寧、華定自陳入于宋南 里以叛。」

按《春秋》昭公二十一年。按《左傳》:二十一年:夏,宋華 費遂生華貙、華多僚、華登貙為少司馬。多僚為御士, 與貙相惡。乃譖諸公曰:「貙將納亡人,亟言之。」公曰:「司 馬以吾故,亡其良子,死亡有命,吾不可以再亡之。」對 曰:「公若愛司馬,則如亡死如可逃,何遠之有?」公懼,使 侍人召司馬之侍人宜僚,飲之酒,而使告司馬。司馬 歎曰:「必多僚也。吾有讒子而弗能殺,吾又不死,抑君 有命,可若何?」乃與公謀逐華貙,將使田孟諸而遣之。 公飲之酒,厚酬之,賜及從者。司馬亦如之。張丐尢之 曰:「必有故。」使子皮承宜僚以劍而訊之,宜僚盡以告。 張丐欲殺多僚,子皮曰:「司馬老矣,登之謂甚,吾又重 之,不如亡也。」五月丙申,子皮將見司馬而行,則遇多 僚御司馬而朝。張丐不勝其怒,遂與子皮、臼任、鄭翩 殺多僚,劫司馬以叛而召亡人。壬寅,華、向入樂大心、 豐愆、華牼禦諸橫。華氏居盧門,以南里叛。六月庚午, 宋城舊鄘及桑林之門而守之。冬十月,華登以吳師 救華氏。齊烏枝鳴戍宋廚人濮。曰:「《軍志》有之:先人有 奪人之心,後人有待其衰,盍及其勞,且未定也。伐諸 若入而固,則華氏眾矣,悔無及也。」從之。丙寅,齊師、宋 師敗吳師於鴻口,獲其二帥公子苦。偃州員華登 帥其餘以敗宋師。公欲出,廚人濮曰:「吾小人,可藉死, 而不能送亡君,請待之。」乃徇曰:「揚徽者,公徒也。」眾從 之。公自楊門見之,下而巡之,曰:「國亡君死,二三子之 恥也,豈專孤之罪也?」齊烏枝鳴曰:「用少莫如齊致死, 齊致死莫如去備。彼多兵矣,請皆用劍。」從之。華氏北 復即之。廚人濮以裳裹首而荷以走,曰:「得華登矣。」遂 敗華氏於新里,翟僂新居於新里。既戰,說甲於公而 歸華姓。居於公里亦如之。十一月癸未,公子城以晉 師至。曹翰胡會、晉荀吳、齊苑何忌、衛公子朝救宋。丙 戌,與華氏戰於赭丘。鄭翩願為鸛,其御願為鵝。子祿 御公子城,莊堇為右,干犨御呂封人,華豹、張丐為右。 相遇城還,華豹曰:「城也。」城怒而反之。將注豹,則關矣。 曰:「平公之靈尚輔相余。」豹射出其間。將注,則又關矣。 曰:「不狎鄙。」抽矢,城射之殪。張丐抽殳而下射之,折股。 扶伏而擊之,折軫,又射之死。干犨請一矢。城曰:「余言 女於君。」對曰:「不死。伍乘,軍之大刑也。干刑而從子,君 焉用之?子速諸!」乃射之,殪大敗。華氏圍諸南里。華亥 搏膺而呼,見《華貙》曰:「吾為欒氏矣。」貙曰:「子無我。迋不 幸而後亡。」使華登如楚乞師。華貙以車十五乘,徒七 十人,犯師而出食於睢上,哭而送之,乃復入楚。薳越 帥師,將逆華氏。太宰犯諫曰:「諸侯唯宋事其君,今又 爭國釋君而臣是助,無乃不可乎?」王曰:「而告我也,後 既許之矣。」

景王二十五年「春宋華亥、向寧華定自宋南里出奔 楚。」

按《春秋》昭公二十二年。按《左傳》二十二年:春,「楚薳 越使告於宋曰:『寡君聞君有不令之臣,為君憂,無寧 以為宗羞,寡君請受而戮之』。對曰:『孤不佞,不能媚於 父兄,以為君憂,拜命之辱抑君。臣日戰,君曰:『余必臣 是助,亦唯命』。人有言曰:『唯亂門之無過』。君若惠保敝 邑,無亢不衷,以獎亂人』,孤之望也。唯君圖之。」楚人患 之,諸侯之戍謀曰:「若華氏知困而致死,楚恥無功而 疾戰,非吾利也。不如出之,以為楚功,其亦無能為也。 已救宋而除其害,又何求?」乃固請出之。宋人從之。己 巳,宋華亥、向寧、華定、華貙、華登、皇、奄傷、省臧、士平出 奔楚。宋公使公孫忌為大司馬,邊卭為大司徒,樂祁為司城,仲幾為左師,樂大心為右師,樂「輓為大司寇, 以靖國人。」

敬王三年春,魯叔孫婼如宋。夏,晉趙鞅、宋樂大心、魯 叔詣、衛北宮喜、鄭游吉、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 會于黃父。冬十一月,宋公佐薨于曲棘,子頭曼立。 按《春秋》昭公二十五年。按《左傳》二十五年春,叔孫 婼聘于宋,桐門右師見之。語卑宋大夫而賤司城氏。 昭子告其人曰:「右師其亡乎?君子貴其身而後能及 人,是以有禮。今夫子卑其大夫,而賤其宗,是賤其身 也,能有禮乎?無禮必亡。」宋公享昭子,賦《新宮》,昭子賦 《車轄》。明日宴,飲酒樂。宋公使昭子右坐,語相泣也。樂 祁佐。退而告人曰:「今茲君與叔孫其皆死乎?吾聞之, 哀樂而樂哀,皆喪心也。心之精爽,是謂魂魄。魂魄去 之,何以能久?」季公若之姊為小邾夫人,生宋元夫人 生子,以妻季平子。昭子如宋聘,且逆之。公若從,謂曹 氏勿與,魯將逐之。曹氏告公,公告樂祁,樂祁曰:「與之 如是,魯君必出。政在季氏三世矣,魯君喪政四公矣, 無民而能逞其志者,未之有也。國君是以鎮撫其民。 《詩》曰:『人之云亡,心之憂矣』。魯君失民矣,焉得逞其志? 靖以待命猶可,動必憂。」夏,會于黃父,謀王室也。趙簡 子令諸侯之大夫輸王粟。宋樂大心曰:「我不輸粟,我 於周為客,若之何?」使客?晉士伯曰:「自踐土以來,宋何 役之不會,而何盟之不同?」曰:「同恤王室,子焉得辟之? 子奉君命以會大事,而宋背盟,無乃不可乎?」右師不 敢對,受牒而退。士伯告簡子曰:「宋右師必亡。奉君命 以使,而欲背盟以干盟主,無不祥大焉!」冬十一月,宋 元公將為公故,如晉,夢太子欒即位於廟,己與平公 服而相之,且召六卿。公曰:「寡人不佞,不能事父兄,以 為二三子憂,寡人之罪也。若以群子之靈,獲保首領 以歿,唯是楄柎所以藉幹者,請無及先君。」仲幾對曰: 「君若以社稷之故,私降昵宴,群臣弗敢知。若夫宋國 之法,死生之度,先君有命矣。群臣以死守之,弗敢失 隊。臣之失職,常刑不赦。臣不忍其死,君命祗辱!」宋公 遂行。己亥,卒于曲棘。

敬王四年「春正月,葬宋元公。」

按《春秋》昭公二十六年。按《左傳》二十六年:「春王正 月,葬宋元公,如先君禮也。」

敬王五年「秋晉士鞅宋樂祁犁衛北宮喜曹人邾人、 滕人會于扈。」

按《春秋》昭公二十七年,按《左傳》二十七年秋,「會于 扈,令戍周,且謀納公也。宋、衛皆利納公,固請之。」 敬王十年冬,「晉韓不信、齊高張、宋仲幾、魯仲孫何忌、 衛世叔申、鄭國參、曹人、莒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城成 周。」

按《春秋昭公三十二年》。按《左傳》三十二年:「冬十一 月,晉魏舒、韓不信如京師,合諸侯之大夫于狄泉尋 盟,且令城成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