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交誼典/第046卷

明倫彙編 交誼典 第四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四十六卷
明倫彙編 交誼典 第四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交誼典

 第四十六卷目錄

 餽遺部彙考

  禮記禮器 少儀

 餽遺部總論

  禮記坊記 表記 緇衣

  朱子語類力行

 餽遺部藝文一

  與葛元甫書       後漢崔瑗

  與太尉楊文先書       曹操

  與鍾繇九日送菊書     魏文帝

  與許靖書          王朗

  謝竟陵王賜納裘啟     齊王融

  謝司徒賜紫鮓啟       前人

  謝武陵王賜弓啟       前人

  謝安陸王賜銀缽啟      前人

  謝隨王賜左傳啟       謝脁

  謝隨王賜紫梨啟       前人

  為東海餉諸葛處士教     前人

  謝東宮賜裘啟      梁簡文帝

  謝東宮賜柿啟        同前

  答安吉公主餉胡子一頭啟   同前

  答南平嗣王餉舞簟書     同前

  答定襄侯餉臥簟書      同前

  謝東宮賜白牙鏤管筆啟    元帝

  謝東宮賜彈碁局啟      同前

  為妾夏玉安豐謝東宮賚錦啟  同前

  謝東宮賚辟邪子錦白褊等啟  同前

  謝東宮賚貂蟬啟       同前

  謝東宮賚寶枕啟       同前

  謝東宮賚花釵啟       同前

  為妾弘夜姝謝東宮賚合心花釵啟

                同前

  謝晉安王賜馬啟       同前

  謝東宮賚蒸栗牛啟      同前

  謝賚車螯蛤蜊啟       同前

  謝東宮賚麈尾錦帔團扇等啟  同前

  謝竟陵王賚母赫國雲氣黃綾裙襦啟

                沈約

  謝司徒賜北蘇啟       前人

  送橘啟           劉峻

  謝晉安王賜婚錢啟     劉孝威

  謝東宮賚炭啟        前人

  謝東宮賚鹿脯等啟      前人

  謝東宮賚藕啟        前人

  謝南康王饟牛啟       前人

  謝賚林檎書         前人

  謝賚銅硯筆格啟      庾肩吾

  謝賚粳米啟         前人

  謝賚菱啟          前人

  謝賚棃啟          前人

  謝賚橘啟          前人

  謝賚林檎啟         前人

  謝賚朱櫻啟         前人

  謝賚檳榔啟         前人

  謝東宮賚檳榔啟       前人

  謝東宮賚米啟        前人

  謝東宮賚栗啟        前人

  謝東宮賜宅啟        前人

  謝東宮賚內人春衣啟     前人

  謝湘東王賚米啟       前人

  答湘東王賚粳米啟      前人

  謝湘東王賚米啟       前人

  謝湘東王賚柑啟       前人

  答武陵王賚絹啟       前人

  謝武陵王賚白綺綾啟     前人

  答陶隱居賚朮煎啟      前人

  答陶隱居賚朮蒸啟      前人

  答餉綾紋啟         前人

  謝炭啟           前人

  謝賜錢啟        陳張正見

  謝趙王賚絲布等啟    北周庾信

  謝趙王賚息絲布啟      前人

  謝趙王賚絲布啟       前人

  謝趙王賚犀帶等啟      前人

  謝滕王賚巾啟        前人

  謝趙王賚白羅袍褲啟     前人

  謝趙王賚米啟        前人

  謝趙王賚乾魚啟       前人

  謝趙王賚雉啟        前人

  謝趙王賚馬并繖啟      前人  謝滕王賚馬啟        前人

  謝滕王賚豬啟        前人

  謝賚馬啟          王褒

  謝賚絹啟          前人

  謝所知賚集賢墨啟    唐溫庭筠

  謝衣段啟         張元晏

  謝賜錢啟          胡曾

  為柳珪謝京兆公啟     李商隱

  獻河東公啟         前人

  端午日上所知劍啟      前人

  端午日上所知衣服啟     前人

  謝張寬夫送棕栮頌    宋黃庭堅

  與趙帥書          朱熹

  餽朱約山歲禮       文天祥

  回人餽歲          前人

  回人餽歲          前人

  謝送禮物          前人

  答嚴東平賜馬啟      元康曄

  與安宣慰        明王守仁

  與徐少初縣尹       唐順之

  與呂通判竹嶼書       前人

  與安子介書         前人

  與白伯主事         前人

  與萬思節僉事        前人

  與趙尋齋巡撫        前人

  答金前淙郡守        前人

交誼典第四十六卷

餽遺部彙考 编辑

《禮記》
编辑

《禮器》
编辑

居山以《魚鱉》為禮,居澤以《鹿豕》為禮,君子謂之「不知 禮。」

《少儀》
编辑

君將適他,臣如致金玉貨貝于君,則曰「致馬,資于有 司。」敵者曰「贈從者。」

《適他》行朝會也。資,猶用也。贈,送也。此以下明吉凶送遺之禮。此明送吉也。君若朝會,出往他國,而臣奉財物以充路費,金玉貨貝,略舉其梗概耳。君尊,備物不有乏少,故不言獻。恐君行有車馬,路中或須資給,故云「此物以充馬資。」有司,主典君物者也。敵者當言贈于左右從行者。

臣致襚於君,則曰「致廢衣於賈人。」敵者曰襚。親者,兄 弟不以襚進。

此明送凶襚者,以衣送死人之稱。禮,以衣送敵者,死曰襚。襚者,遂彼生時之意也。若臣以衣送君死,不得曰襚,但云「致廢衣」,言不敢必充君斂,但充廢、致不用之列也。賈人者,識物價貴賤,主君衣物者也。不敢云與君,故云賈人也。然《喪大記》云:「君無襚。」注云:「無襚者,不陳不以斂。」鄭注《周禮》云:「物謂文織畫繡之物。」送敵者,無謙,故云「襚」也。親者相襚,但直將進,即陳之,不須執以將命。若非親,則擯者傳辭將進以為禮節。進謂執之將命也。案《士喪禮》大功以上,同財之親,襚不將命,即陳於房中。小功以下及同姓等皆將命。

臣為君喪,納貨貝於君,則曰「納甸於有司。」

《甸》謂田野之物。此言臣為君喪進物之辭。納為獻也。納,入也。甸,田也。此言物自田野所出,合獻入於君有司也。必云「田所出」者,臣受君地,明地物本由君出也。衣是送君,故與賈人。貨貝但供喪用,故付有司。

《賵馬入廟門》,賻馬與其幣,太白兵車不入廟門。

「賵馬入廟門,以其主於死者」;「賻馬以下,不入廟門」,以其主于生人也。此一節論賵賻之異,以馬送死曰「賵」,賵副亡者之意,既送亡者,遂入廟門,以馬助生人營喪曰「賻。」馬幣謂以財貨賻助主人喪用,並助主人之物,故不將入廟。「太白兵車」革路之旂,並為送喪之從車,本是田戰之具,故不入廟門。然所以得有太白兵車來助主人者,此謂諸侯有喪,鄰國之君以此賻之,或家國自有也。

賻者既致命,坐委之;擯者舉之,主人無親受也。 「受立,授,立不坐」,性之直者則有之矣。

此一節明相授受之禮。坐亦跪也,凡尊卑相授,乃以跪為禮。受立謂尊者立以物與卑者,卑者受此尊者之物。「授立」謂尊者立,己以物授尊者之立。此二事皆不坐,以尊者立故也。若坐則尊者屈身故也。性謂天性,若尊者天性直自如此短小,尊者雖立,若授受尊者之物,則有坐而授受。

其以乘壺酒、束脩一犬賜人,若獻人,則陳酒執脩以 將命,亦曰:「乘壺酒、束脩、一犬。」其以鼎肉,則執以將命。

其禽加於一雙,則執一雙以將命委其餘
考證

自此至「辟刃」一節,廣明以物獻遺人之法。

犬則執紲,守犬田,犬則授擯者,既受,乃問犬名。牛則 執紖,馬則執靮,皆右之,臣則左之。

車則說綏,執以將命。甲若有以前之,則執以將命。無 以前之,則袒櫜。奉胄。器則執蓋。弓則以左手屈韣,執 拊。劍則啟櫝。蓋襲之,加夫襓與劍焉。

笏、書、修、苞、苴、弓、茵、席、枕、几、穎、杖、琴、瑟,戈有刃者櫝、筴 籥,其執之皆尚左手。刀卻刃授穎,削授拊,凡有刺刃 者以授人,則辟刃。

餽遺部總論 编辑

《禮記》:

《坊記》
编辑

子云:「禮之先幣帛也,欲民之先事而後祿也。先財而 後禮,則民利;無辭而行情,則民爭。故君子於有饋者, 弗能見則不視其饋。《易》曰:『不耕穫,不菑畬,凶』。以此坊 民,民猶貴祿而賤行。」

禮,謂所執之摯以見者也。既相見,乃奉幣帛以修好也。或云:禮之先辭而後幣帛也。先財而後禮,則民利。財幣帛也。利猶貪也。無辭而行情,辭,辭讓也。情主利欲也。於有饋者,弗能見,則不視其饋。饋,遺也。不能見,謂有疾也。不視,猶不內也。不耕穫,不菑畬,凶。言必先種之乃得穫,若先菑乃得畬也。安有無事而取利者乎?田,「一歲曰菑,二歲曰畬,三歲曰新。」田賤行,行,猶事也。言務得其祿,不務其事。此一節,明坊民使輕財重禮,貴行賤祿之事,先事而後祿,先相見是先事,後幣是後祿也。先用財而後行禮,則化之貪于財,與人相見,無辭讓之禮,直行己情則有利欲,故民爭也。君子於有饋者,不能見其所饋之人,則不納其所饋之物。引《易無妄》六二爻辭,証貪財之事。《爾雅釋地》云:「田一歲曰菑,二歲曰新田,三歲」曰畬。鄭云「三歲曰新田」,誤也。集說嚴陵方氏曰:「幣者帛之名,帛者幣之實,禮之先。幣帛言物以禮為先也。《孟子》謂『恭敬者幣之未將』是矣。禮者事之象,幣帛者祿之象,故曰『欲民之先事而後祿也。先財而後禮,則徇禮而忘義,故曰『則民利』』。」「『『無辭』,與《表記》言『無辭不相接』之無辭』同。行情則《檀弓》言『直情而徑行』是也。無辭則失取與之名,行情則失利欲之節,是非廉讓之道也。故曰:『則民爭。弗能見』。」謂主人有故而弗能見饋者也。辭不相見而後伸。故弗能見,則不視其饋,慮其無名故也。蓋凡內物者,必視其多寡是否,而後內之故也。貴祿而賤行者,不以行事為先也。山陰陸氏曰:「弗能見,非特為有疾而已,若陽貨歸孔子豚以弗能見者。故曰『非其義,繫馬千駟弗視也』。」夫禮豈可以一端言?若孟子由鄒之任見季子,由平陵之齊不見儲子,是亦饋者也。

《表記》
编辑

子曰:「君子不以辭盡人,故天下有道則行有枝葉;天 下無道則辭有枝葉。是故君子於有喪者之側,不能 賻焉,則不問其所費;于有病者之側,不能饋焉,則不 問其所欲;有客不能館則不問其所舍。故君子之接 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壞。《小雅》 曰:『盜言孔甘,亂是用餤』。」

「不問其所費」以下,皆辟有其言而無其實。水相得合而已,酒醴相得則敗。淡無酸,酢少味也。接或為交,盜賊也。孔,甚也。餤,進也。此明君子之行,不可虛用其辭,不以辭盡人言不得以言辭之善,謂行亦盡善也。有道之世,其所行美好,似樹榦之外更有枝葉。無道之世,人不誠實,但言辭虛美。所引《詩巧言》刺幽王之詩,證「小人甘以壞。」集說《莊子》曰:「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蓋成則相親,壞則相絕。其說正於此合。然莊子言交,此言接,何也?交言其情,接言其跡。石林葉氏曰:「君子以道義交,故其淡如水;小人以勢利交,故其甘如醴。水淡而散於五味之合,則無不調,故曰『淡以成。醴;而至於沈湎則敗德,故曰『甘以壞』』。」

《緇衣》
编辑

子曰:「私惠不歸德,君子不自留焉。《詩》云:『人之好我,示 我《周行》』。」

「私惠」,謂不以公禮相慶賀,時以小物相問遺也。言其物不可以為德,則君子不以身留此人也。「相惠」以褻瀆邪僻之物,是為不歸於德行道也,言示我以忠信之道。此一節,明君子唯德是與,「不自留」,不用留意于此等之人也。集說馬氏曰:「有忠信之德,然後將之以惠,禮也。苟無忠信之德而行之,故君子不自留焉。」

朱子語類 编辑

《力行》
编辑

因《說貧》,曰:「『朋友若以錢相惠,不害道理者可受』。分明 說:『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禮,斯孔子受之。若以不法事相委,卻以錢相惠,此則斷然不可』!」

餽遺部藝文一 编辑

《與葛元甫書》
後漢·崔瑗
编辑

今遣奉書,錢千為贄,并送《許子》十卷,貧不及素,但以 紙耳。

《與太尉楊文先書》
曹操
编辑

彪子修總知內外事,皆稱意。臨淄侯植以才捷愛幸,修為之羽翼,幾為太子。後植見疏。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修頗有才策,又袁氏之甥,以罪誅之。操《與彪書》。

操,自與足下同。海內大義,足下不遺,以賢子見輔。比 中國雖靖,方外未夷,今軍征事大,百姓騷擾,吾制鐘 鼓之音,主簿宜守。而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 我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謂其能改,遂轉寬舒,復即 宥貸,將延足下尊門大累,便令刑之。念卿父息之情, 同此悼楚,亦未必非幸也。謹贈足下錦裘二領,八節 角桃杖一枝,官絹五百疋,錢六十萬,「四望通幰七香 車一乘,青㹀牛二頭,八百里驊騮馬一疋,赤戎金裝 鞍轡十副,鈴苞一具。驅使二人,併遺足下貴室錯綵 羅縠裘一領,織成靴一量,有心青衣二人,長奉左右。 所奉雖薄,以表吾意。足下便當慨然承納,不致往返。」

《與鍾繇九日送菊書》
魏·文帝
编辑

歲往月來,忽逢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 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是月律中無 射,言群木百草,無有射地而生,惟芳菊紛然獨榮,非 夫含乾坤之純和,體芬芳之淑氣,孰能如此?故屈平 「悲冉冉之將老,思餐秋菊之落英。」輔體延年,莫斯之 貴。謹奉一束,以助彭祖之術。

《與許靖書》
王朗
编辑

文休足下「消息平安,甚善甚善!」豈意脫別三十餘年, 而無相見之緣乎?詩人比一日之別於歲月,豈況悠 悠歷累紀之年者哉!自與子別,若沒而復浮,若絕而 復連者數矣。而今而後,居升平之京師,攀附於飛龍 之聖主,儕輩略盡。幸得老與足下並為遺種之叟。而 相去數千里,加有邅蹇之隔,時聞消息於風聲,托舊 情於思想,眇眇異處,與異世無以異也。往者隨軍到 荊州,見鄧子孝桓元將,粗聞足下動靜,云「夫子既在 益州,執職領郡,德素規矩,老而不墮。」是時侍宿武皇 帝於江陵劉景升廳事之上,共道足下於通夜,拳拳 饑渴,誠無已也。自天子在東宮及即位之後,每會群 賢,論天下髦俊之見在者,豈獨人盡易為,英士鮮易 取最。故乃猥以原壤之朽質,感夫子之清聽,每敘足 下,以為謀首,豈其注意乃復過於前世。《書》曰:「人惟求 舊」,《易》稱「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劉將軍之與大魏,兼而 兩之。總此二義,前世邂逅,以同為暌,非武皇帝之旨。 頃者蹉跌,其泰而否,亦非足下之意也。深思《書》《易》之 義,利結分於宿好,故遣降者送吳所獻致名馬貂罽, 得因無嫌。道初開通,展敘舊情,以達聲問,久闊情慉, 非夫筆墨所能寫陳,亦想足下同其志念。今者親生 男女,凡有幾人?年並幾何?僕連失一男一女,今有二 男。大男名肅,年二十九,生於會稽。小兒裁歲餘,臨書 愴恨,有懷緬然。

《謝竟陵王賜納裘啟》
齊·王融
编辑

降飾自尊,垂榮及賤。元玉不純,曾波奪采。南陸方永, 北風日壯,無衣無褐,發念聖衷。而挾纊之問每流,解 裘之賜偏委。

《謝司徒賜紫鮓啟》
前人
编辑

東越水羞,寔罄乘時之美;南荊任土,方揖鮓魚之最。

《謝武陵王賜弓啟》
前人
编辑

殿下摛藻蕙樓,暢藝蘭苑,敷積玉于風筵,疊連珠于 月的。兔圍掩秀,鄴水慚奇。融揖讓未工,濫陪升飲之 賞;操弧反正,繆奉招賢之錫。文韜鏤景,逸幹捎雲,玩 溢百齡,佩流千載。

《謝安陸王賜銀缽啟》
前人
编辑

《素金之貴》,有訪《仙經》。鐫刻可奇,見符神鼎。撤膳器于 珍羞之席,降寶玩於簞瓢之門。

《謝隨王賜左傳啟》
謝脁
编辑

昭晰。殺青,近發,中汗。恩勸,挾策慈勖下帷。脁未窺山 笥,早懵河籍。業謝專門,說非章句。庶得既困而學,括 羽瑩其蒙心。家藏賜書,籯金遺其《貽厥》。披覽神勝,吟 諷知厚。

《謝隨王賜紫梨啟》
前人
编辑

味出靈闕之陰,旨珍玉津之澨。豈徒真定歸美,大谷
考證
慚滋。將恐帝臺妙棠,安期靈棗,不得孤擅玉盤,獨甘

仙席。雖秦君傳器,漢后推餐,望古可儔,于今何答。

《為東海餉諸葛處士教》
前人
编辑

昔長孫東徂,降龍丘之節;文舉北輜,高通德之稱。所 以激貪立懦,式揚風範。處士諸葛璩,高風所漸,結轍 前修。豈懷珠被褐,韜玉待價,將幽貞獨往,不事王侯 者耶?聞事親有啜菽之窶,就養寡蒸藜之給,豈得獨 享萬鍾,而忘茲五秉。可餉穀百斛。

《謝東宮賜裘啟》
梁·簡文帝
编辑

綱啟:蒙賚豹裘一領,降斯止謗,垂茲信服,物華雉毳, 名高燕羽。綱才慚齊相,受白狐之飾;德謝漢蕃,均黑 貂之賜,地捲朔風,庭流花雪。故以裾生惠氣,袖起陽 春,荷澤知慚,瞻恩興戀,不任下情,謹啟事謝聞。

《謝東宮賜柿啟》
同前
编辑

懸霜照采,凌冬挺潤,甘清玉露,味重金液。雖復安邑 秋獻,靈關晚實,無以匹此嘉名,方茲擅美。

《答安吉公主餉胡子一頭啟》
同前
编辑

方言異俗,極有可觀,山高水遠,宛在其貌。不使去來 執轡,媲美青衣;正當出入燒香,還依丹轂。豈直王濟 女奴,獨有羅褲。方使《樂府》行胡,羞論歌舞。垂賚新奇, 伏增荷忭。

《答南平嗣王餉舞簟書》
同前
编辑

濯龍之木,文剡飾壇,淮南之臺,紫羅為薦,未若「《五離》 九折」,「出桃枝之翠筍,綺爛霞舒,製雲母之修竹,南湘 點淚」,喻也未奇;「東宮赤花」,擬之非妙。

《答定襄侯餉臥簟書》
同前
编辑

筠篁多品,篠簜雜名,較色比奇,獨此為貴。自含蒼紫, 似久暴于柯亭;乍舒黝素,若屢霑於湖水。三伏餘炎, 九折成用。便可旅食南館,高臥北窗。

《謝東宮賜白牙鏤管筆啟》
元·帝
编辑

春坊漆管,曲降深恩;北宮象牙,猥蒙霑逮。雕鐫精巧, 似遼東之仙物;圖寫奇麗,笑蜀郡之儒生。故知稽賦 非工,王銘未善。昔伯喈致贈,纔屬友人;葛龔所酬,止 聞通識。豈若遠降鴻慈,曲覃庸陋,方覺琉璃無當,隋 珠過侈。但有羨卜商,無因則削;徒懷曹植,恆願執鞭。

《謝東宮賜彈碁局啟》
同前
编辑

繹本慚遊藝,彌愧拂巾,鳳峙鷹揚,信難議擬。鳥跂星 懸,曾何髣髴。蓮花未易,玉屑不工。緣邊之法,庶遵細 柳之陣;徘徊之勢,方希明月之樓。《子桓》有錫,聞于邃 古;季緒蒙賜,即事可傳。

《為妾夏玉安豐謝東宮賚錦啟》
同前
编辑

舒將並石,堪來暮雨。榮持結纜,剩可蕩舟。秦川書字, 妙能八體;鄴縣登高,真堪九日。宋姬贈馬,未足為榮; 馮媛乘車,方茲非寵。

《謝東宮賚辟邪子錦白褊等啟》
同前
编辑

江波可濯,豈藉成都之水;登高為艷,取映鳳凰之文。 至如鮮潔齊紈,聲高趙縠,色方藍浦,光譬靈山。試以 照花,含銀燭之狀;將持比月,亂含璧之暉。

《謝東宮賚貂蟬啟》
同前
编辑

挹婁之毳,曲降鴻恩;麗水之珍,復蒙殊獎。東平紫貂 之賜,非聞暖額;中山黃金之錫,豈曰附蟬。坐變仲尼 之容,增暉《允南》之貌。

《謝東宮賚寶枕啟》
同前
编辑

泰山之藥,既使延齡;長生之枕,能令益壽。黃金可化, 豈直劉向之書;陽燧含火,方得葛洪之說。況復重安 玳瑁,獨勝瑰材;方松非匹,稱榴未擬。

《謝東宮賚花釵啟》
同前
编辑

茝亂九衢,花含四照。田文之珥,慚于寶葉;王粲之詠, 恧此乘蓮。九官之璫,豈直黃香之賦;三珠之釵,敢高 崔瑗之說。況以麗玉澄暉,遠過玳瑁之飾;精金曜首, 高踐翡翠之名。

《為妾弘夜姝謝東宮賚合心花釵啟》
编辑

同前

未得投壺,先應含笑,不因鸞鳳,自能歌舞。夜姝昔往 陽臺,雖逢四照;曾遊灃浦,慣識九衢。未有仍伐爵釵, 還勝翠羽,飾以南金,裝茲麗玉。修靡夫人,本分章華 之裏;中山孺子,獨荷春宮之恩。有志當熊,無期投閣。

《謝晉安王賜馬啟》
同前
编辑

《繹》武媿仲都,遂蒙大驪之賜;儒謝春卿,空頒名馬之 賚。故以取方驎友,自匹龍媒。不待景公,婉如齊畫;無 勞馬援,翻等漢銅。豈有滅沒黑龍,連翩白馬。錢文見 重,津名取貴。相彼騏驥,猶深戀主;矧伊伏櫪,彌結懷 恩。

《謝東宮賚蒸栗牛啟》
同前
编辑

色似秘府之書,毛類陳王之玉。騂角未奇,瑩蹄非貴。

《謝賚車螯蛤蜊啟》
同前
编辑

車螯味高食部,名陳物志。蛤蜊聲重前論,見珍若士。 並東海波臣,西王母藥。雀文始化,羽燕猶在。體潤珠 胎,形隨月減。

《謝東宮賚麈尾錦帔團扇等啟》
同前
编辑

揚雄口訥,本貴談端;田蚡貌寢,終于麗飾。「始興之扇方斯非擬;鄴中之錦,匹此為輕。方願弘此仁風,既動 承華之氣;服茲懷袖,復比文若之香。」

《謝竟陵王賚母赫國雲氣黃綾裙襦啟》
编辑

沈約

竊以積絲成綵,散繭騰花,巧擅易水之間,價貴藂臺 之下。民受祿為養,霑荷彌深。聖恩曲漸,自葉流根。複 袖縕裾,豈伊恆飾。榮新之寵,固難輕報。

《謝司徒賜北蘇啟》
前人
编辑

曠阻陰山之外,眇絕蒲海之東,自非神力所引,莫或 輕至。聖慈普洽,遂遍芻薇。停鑣懼喘,既弘道于世務; 方駕四衢,又興言于俗表。

《送橘啟》
劉峻
编辑

南中橙甘,青鳥所食。「始霜之旦,採之風味照座,劈之 香霧噀人。」皮薄而味珍,脈不黏膚,食不留滓,甘踰萍 實,冷亞冰壺。可以熏神,可以芼鮮,可以漬蜜。氈鄉之 果,寧有此耶?

《謝晉安王賜婚錢啟》
劉孝威
编辑

孝威問吉已通,請期有日。而賢夫之譽,多愧張耳;非 婿之才,偶同王粲。睠言前事,良以自羞,曲降隆慈,俯 垂珍錫,便使禽贄獲舉,纁幣有資,佩服寵靈,殞越非 報。

《謝東宮賚炭啟》
前人
编辑

洛城雪深,不見海神之跡;滹沱冰合,無待王霸之覘。 聚而為岳,大壯黑山;稱之以船,將《重牙獸》,鑪生絳焰, 室滿紅光。雉裘入而識奢,鼠布焚而無污。

《謝東宮賚鹿脯等啟》
前人
编辑

上林絕胡人之搏,禁地無張京之犯,而猶有班超遊 獵,李廣馳射,遠歸于廚吏,入貢于腊人。形圖三事之 車,影入九仙之鏡。

《謝東宮賚藕啟》
前人
编辑

色華玉樹,味奪瓊漿。根出楊池,聞之僮約。子為靈散, 得自《莊篇》。楚后江萍,秦公海棗。凡厥水羞,莫敢相輩。

《謝南康王饟牛啟》
前人
编辑

雖復蜀守神牛,秦公怒特;穆王白角,何氏瑩蹄。無以 逾其勁力,邁其致遠。直宿九重,獲免疏步;路休三逕, 且息徒行。從祀甘泉,方無假于丞相;騎至清廟,又永 笑干博陽。

《謝賚林檎書》
前人
编辑

勇聞齊國,止錫二桃,遠至仙方,裁蒙數棗。豈如恩豐 漢篋,賜廣魏奩,奼女數而僅通,算郎計而方得。生于 玉井之側,出自金膏之地,上靈所貴,下土希逢。

《謝賚銅硯筆格啟》
庾肩吾
编辑

煙磨青石,已踐孔氏之壇;管插銅龍,還笑王生之璧。 西域胡人,臥織成之金簟;遊仙童子,隱芙蓉之《行鄣》。 莫不並出梁園,來頒狹室。

《謝賚粳米啟》
前人
编辑

出梁國之租,兼水陸之品,伊尹說而不至,石崇豪所 未及。遇處嘿之得賓,同苻朗之舉箸。長河可塞,上德 無詶。

《謝賚菱啟》
前人
编辑

上林紫水,雜薀藻而俱浮;雲夢清池,間芙蓉而外發。 珍踰百味,來薦畫盤;恩重千金,遂沾菲席。凌霜朱橘, 愧此開顏;含露蒲桃,慚其不䬼。

《謝賚梨啟》
前人
编辑

睢陽東苑,子圍三尺;新豐箭谷,枝懸六斤。未有生因 粉水,產自桐丘,影連鄧橘,林交苑柿。遠薦中廚,爰頒 下室。事同靈棗,有願還年;恐似仙桃,無因留核。

《謝賚橘啟》
前人
编辑

光分璇宿,影接銅峰,去青鳥之迢遞,服朱闉之爽塏。 楚原洪筆,頌記不遷;陳王麗藻,賦稱「遙植。」昔朝歌季 重,纔賜海魚;大理元常,止蒙秋菊。

《謝賚林檎啟》
前人
编辑

丹徒故苑,歲綿長而不見;岷山舊植,路重阻而來難。 未有徙核圓丘,移根閬坂。仙廚始摘,猶堆青玉之盤; 下賤爰頒,遂入抽蒲之座。

《謝賚朱櫻啟》
前人
编辑

成叢殿側,猶連制賦之條;結寔西園,非復黏蟬之樹。 異合浦之歸來,疑藏朱實;同秦人之逐彈,似得金丸。

《謝賚檳榔啟》
前人
编辑

形均綠竹,詎掃山壇。色譬青桐,不生空井。事踰紫柰, 用兼芳菊。方為口實,永以蠲痾。

《謝東宮賚檳榔啟》
前人
编辑

「無勞朱實。兼荔支之五滋。能發紅顏。類芙蓉之十酒。 登玉案而上陳。出珠盤而下逮。」澤深溫柰。恩均含棗。

《謝東宮賚米啟》
前人
编辑

滍水鳴蟬,香聞七里;瓊山合穎,租歸十縣。肩吾人慚 振藻,徒降雲間之松;職濫更繁,空撤家丞之俸。成珠 委地,事重逢仙;游玉為糧,珍踰入楚。雖復激水滄流, 不待監河之說;春風掃地,方誚文學之篇。

《謝東宮賚栗啟》
前人
编辑

查或火成,鑽以為屑。柰稱煎用,曝而成糗。未若北燕
考證
巨寔,用奪榮枯。南國《脯山》,翻慚齒決。承恩踴躍,對聞

喜之河。念報屏營,問知來之息。

《謝東宮賜宅啟》
前人
编辑

肩吾居異道南,才非巷北,流寓建春之外,寄息靈臺 之下。豈望地無湫隘,里號乘軒,巷轉幡旗,門容幰蓋。 況乃交垂五柳,若元亮之居;夾石雙槐,似安仁之縣。 卻瞻鍾阜,前枕洛橋,池通西舍之流,窗映東鄰之棗。 來歸高里,翻成待封之門;夜坐書臺,非復通燈之壁。 才下應王,禮加溫阮,官成名立,無事非恩。

《謝東宮賚內人春衣啟》
前人
编辑

階邊細草,猶推綟葉之光;戶前桃樹,反訝藍花之色。 遂得裾飛合燕,領鬥分鸞。試顧採薪,皆成留客。

《謝湘東王賚米啟》
前人
编辑

味重新城,香踰澇水。連舟入浦,似彥伯之南歸;積地 為山,疑馬援之西至。不待候沙,同新渝之再熟;無勞 拜石,均遼倉之重滿。前恩未遠,次渥仍流。墨翟假以 故書,裴楷暫其國賜。

《答湘東王賚粳米啟》
前人
编辑

竊以農夫力耕,時逢儉歲;疏賤時澤,必取豐年。椓斛 瀉珠,嘉聞陶量;翻庭委玉,欣見《馬圖》。

《謝湘東王賚米啟》
前人
编辑

竊以月滿則虧,恩來無爽,海潮雖大,萬江𢘆注。遂使 連箱委地,不殊陽翟;盈倉接宇,寧異《海陵》。

《謝湘東王賚柑啟》
前人
编辑

傳名《地理》,遠自武陵之洲;族茂《神經》,遙聞建春之嶺。 王逸為賦,取對荔枝;張衡制辭,用連石蜜。足使萍實 非甜,蒲萄猶䬼。

《答武陵王賚絹啟》
前人
编辑

肩吾啟:蒙賚絹二十疋。清河之珍,丘園慚其束帛;關 東之妙,潛織陋其卷綃。下官謬忝扁舟,暫瞻還斾。而 天人渥眄,增餘論之榮;江漢安流,無沿洄之阻。遂使 鶴露宵凝,輕絺立變,鴈風朝急。治服成溫。有謝筆端, 無辭陳報,不任下情。謹奉啟事謝聞。謹啟。

《謝武陵王賚白綺綾啟》
前人
编辑

「圖雲緝鶴,鄴市稀逢;寫霧傳花,叢臺罕遇。雖復《馬均》 騁思,比巧猶慚;虞卿受金,方恩未重。」比扁舟獨反,燕 路有心;載寶言歸,銜珠無日。

《答陶隱居賚朮煎啟》
前人
编辑

竊以綠葉抽條,生于首峰之側;紫花標色,出自鄭巖 之下。百邪外禦,六府內充,山精見書,華神在籙。木榮 火謝,盡採擷之難;啟旦移申,窮淋漉之劑。故能競爽 雲珠,爭奇水玉。自非身疲掌硯,役倦攀桃,豈可立致 還年,坐生羽翼?臨沅丹井,方覺可捐;酈縣菊泉,無勞 復汲。庶得遨遊海岸,追涓子之塵;馳騖霍山,共陳王 為侶。謠俗輕施,尚曰「難酬」;出世鴻恩,寧知「上報。」

《答陶隱居賚朮蒸啟》
前人
编辑

味重金漿,芳踰玉液,足使芝慚明麗,丹愧芙蓉,坐致 延生,伏深銘戴。

《答餉綾紋啟》
前人
编辑

潔同雪霜,華踰紵綺。長裾可曳,無愧王門之賓;廣袖 將裁,翻有《城中》之製。

《謝炭啟》
前人
编辑

識慚曼倩,似見昆明之灰;清愧伯鸞,不復因人之熱。

《謝賜錢啟》
陳張正見
编辑

豈期疲痾壁立,猥蒙殊賜。名稱榆莢,非投飲馬之橋; 價重圓泉,寧棄咒雞之野?暫移周府,纔經漢鑄。始降 王門,忽光私室。青鳧委質,笑夷甫之不言;赤仄垂緡, 重河間之能數。

《謝趙王賚絲布等啟》
北周·庾信
编辑

某啟:「鄭叡至,蒙賜絲布綾等十段;王裦至,又賜許賜 錢等。」望外之恩,寔符大賚;非常之錫,乃溢生涯。曳練 且觀,無勞白馬之望;流泉欲委,佇見青鳧之蜚。楊池 掘荷,李園移樹,既欣谷利,彌思青林。陳留下粟,有愧 深恩;櫟陽雨金,翻慚曲施。靈臺久客,從此數炊;黍谷 長寒,于今更煖。從雲夢之田,不喻此樂;得豐城之劍, 未均斯喜。謹啟。

《謝趙王賚息絲布啟》
前人
编辑

某啟:某息苟娘,昨蒙恩引曲,賜絲布等五段。南冠獲 宥,既預禮延;稚子勝衣,還蒙拜謁。關尹津梁之織,鄴 地雙絲;扶風採文之機,仙園獨繭。青衿宜襲,書生無 廢學之詩;春服既成,童子得雩沂之舞。況復棲烏挾 子,同知桂樹之恩;澤雉將雛,共喜行春之令。根株一 潤,枝葉俱榮。謹啟。

《謝趙王賚絲布啟》
前人
编辑

某啟:「奉教垂賚雜色絲布三十段,去冬凝閉,今春嚴 勁。霰似瓊田,凌如鹽浦。張超之壁,未足障風;袁安之 門,無人開雪。覆鳥毛而不暖,然獸炭而逾寒。遠降聖 慈,曲垂矜賑。諭其蠶月,殆罄桑車;津實秉杼,幾空織 室。遂令新市數錢,忽疑販綵;平陵月夜,驚聞擣衣。妾 遇新縑,自然心伏;妻聞裂帛,方當含笑。莊周車轍,實」 有涸魚。信陵鞭前,元非窮鳥。仰蒙經濟,伏荷深慈。謹啟。

《謝趙王賚犀帶等啟》
前人
编辑

某啟:奉教,垂賚犀裝帶錢十貫。魏君寶帶,特賜劉楨; 趙王國租,偏資裴楷。貫藏文馬,如燒安息之銀;帶插 通犀,似獵雲南之獸。北郭騷之長貧,是所甘愜;南宮 敬之載寶,殊非念望。花開四照,惟見其榮;鼇戴三山, 深知其重。昔沈羲將盡,逢司命而還生;士燮行埋,值 仙人而更活。今日慈矜,斯之謂矣。馬前驅而導路,或 以識恩;雞未曉而開關,容能報主。謹啟。

《謝滕王賚巾啟》
前人
编辑

某啟:奉教,垂賜鹿子巾一枚。解角新胎,戴藤初朵,落 星交映,連珠疏點。盤龍之刀既翦,長命之縷仍縫。翠 羽懸推,芙蓉高讓。遊斯隱士,足笑鼓皮;入彼春林,方 誇筍籜。某蓬鬢鬆颯,衰容耆朽。三秋不沐,實荷今恩; 十年一冠,彌欣此賚。謹啟。

《謝趙王賚白羅袍褲啟》
前人
编辑

某啟:垂賚白羅袍褲一具。程據上表,「空諭雉頭;王恭 入雪,虛稱鶴氅。未有懸機巧紲,變䌰奇文。鳳不去而 恆飛,花雖寒而不落。披千金之暫暖,棄百結之長寒。 永無黃葛之嗟,方見青綾之重。對天山之積雪,尚得 開衿;冒廣廈之長風,猶當揮汗。白龜報主,終自無期; 黃雀謝恩,竟知何日?」

《謝趙王賚米啟》
前人
编辑

某啟:奉教,垂賚米十石。丹烏銜穟,既集西周;黃雀隨 車,還蜚東市。漬而為種,不無霜雪之精;取以論兵,即 有山川之勢。某陋巷簞瓢,櫛風沐雨,剝榆皮于秋塞, 握蟄燕于寒山。仰費國租,遂開塵甑。非丹竈而淚珠, 異荊臺而炊玉。東方朔之捧米,既息長饑;西門豹之 墾田,方慚此賚。

《謝趙王賚乾魚啟》
前人
编辑

某啟:蒙賚乾魚十番。醴水朝浮,光疑朱鱉;文鰩夜觸, 翼似青鸞。況復洞庭鮮鮒,溫湖美鯽,波瀾成雨,鱗甲 防寒。某本吳人,常想江湖之味;及其飢也,惟資藜藿 之餘。慈賚渥恩,膏腴流竈。不勞獅子之亭,即勝雷池 之長。翻驚河伯。獨不受人足笑,任公終年垂釣。謹啟。

《謝趙王賚雉啟》
前人
编辑

夏翟秋飛,江翬春澗。中牟懸之客,遂得坐觀;賈大夫 之妻,已應含笑。仰費中廚,來供下客。山川道遠,口腹 知恩。

《謝趙王賚馬并繖啟》
前人
编辑

某啟:奉教,垂賚紫騮馬,并銀釘乘具,紫紬繖一張。上 天降雨,特垂深澤;若木流光,偏蒙私照。迴茲翠蓋,事 重劉基之恩;降此青驪,榮深李忠之賜。北部丹帷,便 須高捲;西河竹馬,即已郊迎。在命之輕,鴻毛浮于弱 水;知恩之重,鼇背負于靈山。況復驚鴻別水,但見裴 徊;黃鶴去關,惟知反顧。棲戀之心,事同于此。

《謝滕王賚馬啟》
前人
编辑

某啟:奉教,垂賚烏騮馬一匹。柳谷未開,翻逢紫燕;臨 源猶遠,忽見桃花。流電爭光,浮雲連影。張敞畫眉之 暇,直走章臺;王濟飲酒之歡,長驅金埒。謹啟。

《謝滕王賚豬啟》
前人
编辑

某啟:奉教,垂賚,肥豕一腔。白腹見珍,度遼東之水;赤 欄為重,對襄陽之城。忽降全恩,謹充炮烙。孫弘牧于 淄水,惟以求錢;卜式養于上林,豈知其味。謹啟。

《謝賚馬啟》
王褒
编辑

邊城無草,來自東南;塞外饒沙,經從西北。漢時樂府, 偏愛權奇;晉世《桑門》,特憐神駿。黃金作勒,足度西河; 白玉為鐙,方傳《南國》。儻逢漢帝,仍駕鼓車;若值魏王, 應驚香氣。

《謝賚絹啟》
前人
编辑

「似逐安車之徵,如輕殿中之對。」臣善識山川,應圖方 丈,脫能臨水,必不棄書。

《謝所知賚集賢墨啟》
唐·溫庭筠
编辑

某啟:即日門幹至,奉披榮示。垂賚集賢墨一挺,竹山 奇製,上蔡輕煙,色掩緇帷,香含膝簡。雅復三臺故物, 貴重相傳,五兩新膠。乾輕入用,猶怨於潛曠遠。建業 尫羸。韋曜名方,即求雞木;傅元佳致,別染龜名。恩加 於蘭署郎官,禮備於松櫺介婦。汲妻衡弟,所未窺觀; 《廣記》《漢儀》,何嘗著列。況又元洲上苑,青瑣西垣,讎字 猶新,疑籤尚整。帳中女史,每襲清香;架上仙人,常持 縹帙。得於華近,辱在庸虛。豈知夜鶴頻驚,殊慚志業; 秋蛇屢綰,不稱精研唯憂。物虛投,蠟槃空設。晉陵 雖壤,正握銅兵。王詔徒深,唯磨正硯。捧受榮佩,不任 下情。

《謝衣段啟》
張元晏
编辑

某啟。某伏奉手誨,伏蒙相公十九兄特以某叨宸獎, 賜及衣服段等。捧戴尊念,感激伏深。況鶴紋價重,龜 甲樣新。纖華不讓於齊紈,輕楚能均於魯縞。掩新蒲 之秀色,奪寒兔之秋毫。莫稱頑姿,難勝縟旨。倍切肝 腸之感,永為裼襲之榮。謹啟。

===
《謝賜錢啟》
胡曾
===
考證
曾啟曾業謝懸頭,道非刺股。未能入洛,安可下遼。空

懷逐鹿之心,莫遇斬蛇之世。囚拘翰墨,困扼塵泥。虛 費宣毫,枉銷蜀縹。不救鋤蘭之禍,詎禳伐樹之災。自 歎龍鍾,誰知牛鐸。又以山東藩鎮,江表節廉,悉用豎 儒,皆除迂吏。胸襟齷齪,情志荒唐。入則粉黛遶身,出 則歌鐘盈耳。但自誅求白璧,安能分減黃金。雖設朱 門,何殊亡國;徒開玉帳,無異荒墟。遂使甯戚無《扣角》 之歌,鄒陽乏曳裾之地。伏惟相公英風獨振,偉量孤 標,推葛亮之秤心,負姜維之斗膽。內安宗廟,外卻蠻 彝。魚水賢良,塤箎骨內。桃李滿於衢路,金帛遍於風 塵。六合之中,一人而已。是以昨者不度庸陋,輒有干 祈。方虞按劍之悖然,敢望夢刀之莞爾。俄頒清俸,遽 恤白衣。朝乏半千,夕盈五萬。豈期庸蹇,忽忝遭逢。不 是孟嘗,詎聽馮諼之鋏;若非趙勝,那知毛遂之錐。遇 既重於西河,知亦深於北海。感恩泣處,未成泉客之 珠;撫己哭時,空抱荊山之玉。限以程遠,陳謝末由。感 激生成,不任死所。

《為柳珪謝京兆公啟》
李商隱
编辑

某啟:伏蒙榮示,賜及前件衣服段及束絹等,謹依處 分捧受訖。伏以大人自處通班,彌修儉德。田園惟恐 蕪沒,子弟不免饑寒。去歲成名,首春歸覲。雖才非張 載,未刊劍閣之銘;而志慕胡威,敢問荊州之絹。豈意 相公復以簡書召署,筐篚加恩。古者贖百里奚,纔持 五羖;誚程不識,猶惜一錢。況某碌碌無奇,庸庸自守。 敢邀厚幣,來自雄藩。品目難名,珍纖可玩。仰李膺之 德,尚未登門;讀戴聖之書,己驚潤屋。下情無任戴荷 悚懼之至,謹啟。

《獻河東公啟》
前人
编辑

某啟:伏蒙示及「賜錢三十五萬,以備行李」,謹依榮示 捧領訖。伏以古求良材,必有禮幣。一束芻皆堪貺美, 五羖皮未曰輕齎。況某跡忝諸生,名非前哲。尚遙玉 帳,已賚金錢。訪蜀郡之卜人,懸之莫竭;遇河間之奼 女,數且難窮。未草檄以愈風,不執鞭而獲富。敢將潤 屋,且以騰裝。戴荷之誠,寄喻無地。

《端午日上所知劍啟》
前人
编辑

商隱啟五金鑄衛形威邪神劍一口,銀裝漆鞘,紫錦 囊盛。傳自道流,頗同古製。未遇良工之鑒,常為下客 所彈。龍藻雖繁,鵜膏稍薄,敢因五日,仰續千齡,廁玉 玦於君侯,擬象環於夫子。所冀更蒙千灌,重許三卿, 使武士讓鋒,佞臣喪魄。無荊王之遇敵,手以麾城;有 漢相之策勳,腰而上殿。嘉辰祝願,平日禱祠,伏惟恩 憐,特賜容納。謹啟。

《端午日上所知衣服啟》
前人
编辑

商隱啟:「右件衣服等,弄杼多疏,紉鍼未至。浼李固之 奇表,累王衍之神鋒。敢恃深恩,竊陳善祝。伏願永延 松壽,常慶蕤賓。遠比趙公,三十六年當國;近同郭令, 二十四考中書。肝膈所藏,神明是聽。仰塵尊重,實用 兢惶。謹啟。」

《謝張寬夫送棕栮頌》
宋·黃庭堅
编辑

菜茹之品棕栮君,乖龍割耳鱉脫帬。張子羞我助貧 飧,《桑鵝楮雞》不足云。曲肱一飽南風薰,萬事于我如 浮雲。

《與趙帥書》
朱熹
编辑

熹衰病之餘,災患踵至,殊不自堪。伏蒙問恤,良以為 感。又蒙軫其乏絕,割清俸以周之。仰仞眷存,尢切愧 荷。但窮巷書生,蔬食菜羹,自其常分。不知後生輩以 為創見,便爾傳說,致誤台慈,以為深憂。亟加救接,至 於如此。在熹之義,豈當復有辭避。實以近日偶復,粗 可支吾,未敢虛辱厚意。謹己復授來使,且以歸納。萬 一他日窘急,有甚於今,當別稟請,以卒承嘉惠也。

《餽朱約山歲禮》
文天祥
编辑

歲無多子,驚爆竹之倏來;盤有五辛,喜屠蘇之末至。 睠時大老,萃止繁禧。喧櫪馬,散林鴉,遙傳歲頌;臥籠 兔,橫盤鯉,聊見鄉風。

《回人餽歲》
前人
编辑

一壑棲遲,不覺歲年之晚,五雲飛墜,頓生草木之春。 分四老之玉塵,起初平之白石。某官陽和著物,壽極 當霄。門有垂車,換桃符新句;庭多戲綵,沸爆竹驩聲。 猶推椒柏之芳,散作茅茨之寵。某肅登嘉貺,祗佩盛 心。嘆巷北椰榆,吾癡未醒;祝尊前強健,翁醉何妨。

《回人餽歲》
前人
编辑

官居家節,坐閱壘茶。兵衛清香,特分滫瀡。來使華于 千乘,雜候餽之八珍。喚醒春意之繽紛,倍覺寒聲之 辟易。歌椒頌而懷杜甫,隃贊凝森;持梅花以謝廣平, 莫酬清絕。

《謝送禮物》
前人
编辑

捧檄江城喜囿二天之照,折梅驛使歡傳千里之音。 煌煌麾節之夏盟,纚纚雲仍之新好。某宮誼隆金石, 香溢芝蘭。誰將西歸,懷之好音。莫殫深謝。《詩》曰:「不匱。」 永錫爾類,惟戴殊知。蕝禮將忱,靦顏匪報。

===
《謝嚴東平賜馬啟》
元·康曄
===微勞,亡有。敢及三命之榮,小已奚堪,遽冒千金之賞。

所賜厚矣,何愧如之。伏念曄材素無良,器非致遠徒 勉。厲駑之志莫成,率驥之功無所取哉,確然大耳,《詩》 《書》廢棄,難追韓愈之飛黃;鄉里歸來,亦乏少游之款 段。敢忘代勞之駿足,孰憐負俗之陳人。賁然來思,念 不到此。茲蓋伏遇相公秉鞭作牧,如馭臨民。名高齊 駟之無稱,德大魯駉之有頌,小者大者,縶之維之。雖 病顙之駒,謂何飾矣;至泛駕之馬,亦在馭焉。不圖衰 朽之蹤,曲被閑馳之惠。自矜光寵,獲免徒行。敢曰據 鞍,效馬伏波之矍鑠;恐其嚲鞚,有杜工部之損傷。感 佩良深,染濡奚罄。

《與安宣慰》
明·王守仁
编辑

某得罪朝廷而來,惟竄伏陰厓幽谷之中,以禦魍魎, 則其所宜。故雖夙聞使君之高誼,經旬月而不敢見 若甚簡抗者。然省愆內訟,痛自削責,不敢比數于冠 裳,則亦逐臣之禮也。使君不以為過,使廩人餽粟,庖 人餽肉,圉人代薪水之勞,亦寧不貴使君之義而諒 其為情乎?自惟罪人,何可以辱守土之大夫,懼不敢 「當,輒以禮辭,使君復不以為罪。昨者又重之以金帛, 副之以鞍馬,禮益隆,情益至,某益用震悚。是重使君 之辱,而甚逐臣之罪也,愈有所不敢當矣。使者堅不 可卻,求其說而不得,無已其周之乎?周之亦可受也。 敬受米二石,柴炭雞鵝,悉受如來數。」其諸金帛鞍馬, 使君所以交于卿士大夫者,施之逐臣,殊駭觀聽,敢 固以辭。伏惟使君處人以禮,恕物以情,不至再辱則 可矣。

《與徐少初縣尹》
唐·順之
编辑

「某罪隸之餘,禮,不宜復齒於縉紳交際之間,是以每 遠引而去之。竊以為姓名不通於諸公久矣。茲又辱 巡倉、巡江二公之賜,令人愧悚,益不自勝。欲作書辭 謝,又難於為說,是以敢有所請教於執事也。」夫諸公 之賜其名則幣帛果酒也,而叩其實則白金也。欲以 辭幣帛果酒為說,則悖於其實,欲以辭銀為說,則悖 於其名,是以措詞之難也。古者禮存,平幣帛之先。後 世以幣帛為禮,此其實則既亡矣,而其名尚存也。若 夫市道之交,則錢貨而已矣。雖然,如公古道,君子也; 如諸公古道,君子也。豈不欲行古之道而以市道歟? 豈以為若某輩人者,其好潔操行之心,不能勝其嗜 利無恥之心,故幣帛,虛名也,金錢,實利也,而特以此 厚之歟?不然,其特以此愧之歟?頑鄙之人,可以省矣, 是諸公所以廉頑也。某罪隸也,賜之幣帛不敢當,賜 之金錢不敢當,豈其能自處以廉乎?蓋古之所謂不 敢也。然而為嘵嘵者,竊懼名實之亂也。公,古道君子, 必且有以教我矣。某山野鄙人,於當道諸公,辱顧不 敢答,辱賜不敢拜,非以為簡也,禮不敢也。答與拜既 不敢,不答不拜,又鄙心所甚不自安也。向曾奉瀆,乞 命吏人於鄉官揭帖中除去賤名,以安編氓之分,豈 未蒙亮察耶?恃在知愛,乞如前所瀆,則上官可以不 知鄙人姓名,而交際之間可以泯然無跡矣。附瀆。

《與呂通判竹嶼書》
前人
编辑

執事佐郡六年,清苦直方之節,眾共知之,而山人之 知之也獨深。執事亦謂山人臭味之相同也,日夕所 以拳拳於山人者,亦深且厚。今執事行有日矣,山人 非仁人也,不能贈執事以言。山人貧也,不能贈執事 以財,而繾綣之情,不能自已。聊具鹿靴一雙,奉將別 意。靴者,履也。《易》不云乎:「素履之往,獨行願也。」伏望執 事謹其素履,獨行所願,不以夷險二其心,不以終始 渝其度,用於世則為羔羊素絲之風,不用於世則勵 蔬食飲水之志。履道坦坦,為天地間一完人。此其所 得,較之壞名毀節以苟一時之富貴者,雖在卿相,知 執事必不以彼易此矣。山人敢以致愛助之意。

《與安子介書》
前人
编辑

「謹具布被一端,奉為令愛送嫁之需。」布被誠至質且 陋矣,然以之而廁於刺繡結繒綾綺、銷金綴翠、元朱 錯陳之間,則如葦簫土鼓,而與朱絃玉磬、金鐘大鏞 相答響,乃更足以成文。又如貴介公子,張筵邀客,珠 履貂冠,狐裘豹袖,聯翩雜坐,既美且都,而有一山澤 被褐老人,逍遙曳杖其間,乃更足以妝點風景,而不 失其為質且陋也。且夫桓少君之事,兄之所以養成 閨行而出乎習俗之外者,豈足多讓古人哉?素辱知 愛,敢以家之所常用者為獻,而侑之以辭。不然,亦願 兄受之而以畀之媵僕之用可也。

《與白伯主事》
前人
编辑

曩與先公,獲承聯佩之交,遂蒙解帶之惠。顧向也沗 趨朝於弱冠,人已訝其垂帶悸兮;今也甘丘壑於衰 年,吾誠自知不稱其帶。對塵匣而嘆,仰思故人;不衣 冠而處,俯慚身世。若以自珍,則祇為韞匵而藏;若以 相奉,則可謂不失舊物。且吾子春卿濟美,已是世官, 而君家通天滿篋,豈無遺帶。雖然,受之於白氏之春 卿,而還之於白氏之春卿,則是良弓之楚失而楚得 也。以此既贈人之帶,而儷彼所傳家之帶,則是《靈劍之雙離而雙合也。況吾與子以通家之久契,辱道誼 之新知,則是帶也,非特表屢世往還之情,亦以著古 人韋絃之義。竊願吾子視所不下,兩如見乎?父師束 以立朝,一矢心於忠孝。

《與萬思節僉事》
前人
编辑

萬子思節官江西,而余適與之偕至廣信,贈小磁瓶 四枚為別。萬子職當外巡,饒信饒公私磁器所出外 巡蒞焉,而余乃以此為贈,可謂「擔水河頭賣」矣。雖然, 古有宰端溪不持一硯者,吾將贈硯於端溪宰可也。 萬子蓋亦其人哉!若蒞饒則有磁器,蒞湖則有丹砂 雌黃,蒞廣則有名香珍藥,此士大夫以為家常茶飯 《官箴》之所不責,而勵志之士之所慎也。豈惟《官箴》之 所不責,世之高明特達者聞此等言語,亦以為瑣屑 而迂闊矣。白沙先生曰:「人須有鳳凰翔於千仞之氣, 要自至麤至微者而充之。」萬子素不吾迂也,故吾言 云耳。

《與趙尋齋巡撫》
前人
编辑

古之義士,有一言相信而千金不辭者矣。公古人也, 亦以古人待僕者也。百金之賜,辭之豈足為廉,而受 之豈足為濫,所以屢承命而不敢當者,豈其與古異 義哉?鄙人「固陋,自中進士三十年,不曾敢受常州府 庫一分銀子。」今老且待盡矣,不欲又破此戒此心事 也,故敢直言於公,不然,公未必不以僕為自疏也。僕 與公以心相信久矣,不在今日也,又不在此物之受 與辭也。若公欲致相愛之意,則一紵一絹,遠以相寄, 僕當裁以為衣,常如見公可也。冒瀆悚仄,悚仄,亦知 公之必能見亮也。餘情容前途更具。

《答金前淙郡守》
前人
编辑

竊惟交際之間,有於義雖無可不可,而於心有不安, 然心之所安不安,即義之所可不可也。胙之賜與受, 於義無可不可者,然而心之所不安,則亦不敢不達 於左右也。春間承明公過厚,賜以鹿豬羊三首。於時 謂偶一見賜,不為常格,遂不敢固辭。今復蒙賜如前。 僕既遠出,不能面拜辭於使者。老父之心亦甚不安 於此,而不可以代僕為辭,是以又復如春祭之受之 也。夫胙者,昔人所謂「飲福受胙」者也。明公神人之主 也,明公之盡力於神人者至矣。牲體貴首,牲貴鹿,壇 廟之祭,奉牲首以獻於祭主,是神之所福也。祭主熟 而饗之,以妥嘉福,神人之心安焉。顧僕何人,乃僭食 此,非惟人病其饕餮,而神亦且譴之。自往時得與科 第,郡邑諸公以常例賜胙,僕每赧然對之,以為身非 陪祭,何功何德可消受此?然常例賜胙者,不過三數 觔豬羊肉耳,僕之心猶不安焉。然而不敢辭者,以為 與眾同之,而於義又無甚不可,不欲苟違眾以甚矯 激之議也。賜同於眾者,既不可辭矣;賜異於眾者,復 偃然而受之,此何說乎?以此特布鄙懷於左右,此後 復以常例見賜,所謂「三數觔豬羊肉者,則必不敢辭, 當每歲兩饜飽焉以至沒齒。其深戴諸公之惠,常例 之外更加毫末,必不敢當,冀安此心而謝神譴」云耳。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