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坤輿典/第061卷

方輿彙編 坤輿典 第六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六十一卷
方輿彙編 坤輿典 第六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坤輿典

 第六十一卷目錄

 輿圖部彙考十九

  魏一魏書地形志

坤輿典第六十一卷

輿圖部彙考十九 编辑

魏一 编辑

後魏至孝靜帝武定時,有州百十一,郡五百十九,縣 千三百五十二。

按魏書地形志司州 治鄴城魏武帝國於此太祖天興四年置相州天平元年遷都改領郡十二縣六十五戶三十七萬一千六百七十五口一百四十五 编辑

萬九千八百三十五。

魏尹, 故魏郡,漢高祖置。二漢屬冀州,晉屬司州。天 興中屬相州。天平初改為尹。領縣十三,戶一十二萬 二千六百一十三,口四十三萬八千二十四。

鄴 二漢、晉屬。天平初,併蕩陰、安陽屬之。蕩陰,太和中置關,今罷。有西門豹祠、武城、牖里城、蕩城、石竇堰。有南部、右部、西部。天平中,決漳水為萬金渠,今世號「天平渠。」

臨漳 天平初分鄴併內黃、斥丘、肥鄉置。有鼓山、肥鄉城、邯鄲城、斥丘城、列人城、鸕鶿陂、林臺澤。有左部、東部、北部尉。

繁陽 二漢屬,晉屬頓丘。真君六年併頓丘,太和十九年復,天平二年屬。治繁陽城。

列人 前漢屬廣平,後漢屬。晉屬廣平。天平初屬昌樂 。太和二十一年分魏置。永安元年置郡,天平中罷郡復。有昌城。

武安 二漢屬,晉屬廣平。天平初屬。

臨水 晉屬。廣平真君六年,併鄴,太和二十一年,復屬。

魏 二漢晉屬

平邑 天平二年,分元城置。

易陽 二漢屬趙國,晉屬廣平,天平初屬。有易陽城。

元城 二漢屬,晉屬陽平,天平初屬。有沙鹿山。斥章 前漢屬廣平,後漢屬鉅鹿,晉屬廣平。真君三年併列人,太和二十年復,天平初屬。

貴鄉 天平二年分館陶置,治趙城。有東中郎將治。有空陵城、關城。

陽平郡 魏文帝黃初二年分魏置。治館陶城。領縣 八,戶四萬七千四百四十四,口十六萬二千七十五。

館陶 二漢屬魏郡,晉屬。有館陶城。

清淵 二漢屬郡,晉屬。有清淵城。

樂平 二漢屬東郡,晉屬。前漢清縣,後漢章帝更名。治樂平城。

發干 二漢屬東郡,晉屬。有發干城。

《臨清 》太和二十一年置。

武城 永安中置。天平元年罷,二年復。有武城。武陽 二漢、晉屬東郡,曰東武陽。後改屬。

陽平 二漢屬東郡,晉屬。永嘉後併樂平,太和二十一年復屬。有陽平城、岡城、趙簡子陵、武溝水、白馬淵。

廣平郡 漢武帝為平干國,宣帝改為廣平國。後漢 建武中省,屬鉅鹿。魏文帝黃初二年復,改治曲梁城。 領縣六,戶二萬三千七百五十,口十萬三千四百三。

平恩 二漢屬魏郡,晉屬。治平恩城。有康臺澤。曲安 景明中分平恩置,治曲安城。

邯鄲 二漢屬趙國,晉屬,後屬魏,真君六年屬。有紫山。

廣平 前漢屬,後漢屬鉅鹿,晉屬,後罷。太和二十年復。治廣平城。

《曲梁 》前漢屬,後漢屬,魏、晉屬。

廣年 前漢屬,後漢屬鉅鹿,晉屬。永嘉後廢。太和二十年,復。治廣年城。

汲郡 晉武帝置。治城頭。領縣六,戶二萬九千八百 八十三,口十萬二千九百九十七。

北修武 《孝昌》中分南修武置,治清陽城。有清陽泉、馬泉、丁公神、育河、陶河、熨斗泉、覆釜山、五里泉、七里熨、馬鳴泉、重泉。《郡戒》,安陽城。

南修武 二漢屬河內,晉屬。有黃家吳城、宜陽城。汲 二漢屬河內,晉屬,後罷。太和十二年復。治汲城。有比干墓、太公廟。陳城興和二年,恆農人率戶歸國,仍置「義州」 於城中。

朝歌 二漢屬河內,晉屬。有朝歌城、崔方城、大方山、淇水、白溝水、天井溝、苑城、新城、伏羲祠。

山陽 二漢、晉屬河內,後屬。有沁陽城、南北二武陽城。孝景二年置郡,初治共城,後移治山陽城,尋罷。

獲嘉 二漢屬河內,晉屬,後省。太和二十三年復。治新洛城。有《獲嘉城》。

廣宗郡 太和十一年立,尋罷。孝昌中復。領縣三,戶 一萬三千二百六十二,口五萬五千八百九十七。

廣宗 後漢屬鉅鹿,晉屬安平。中興中立南北廣宗,尋罷,後屬。有廣宗城、建始城、建德城。

武強 真君三年併信都,太和二十一年復。有武城。

《經 》後漢、晉屬安平。真君二年併南宮,後復屬。

東郡 秦置,治滑臺城。晉改為濮陽,後復。天興中置 兗州,太和十八年改。領縣七,戶三萬五百二十一,口 十萬七千七百一十七。

東燕 二漢屬,晉屬濮陽,後屬。有燕城、堯祠、伍子胥祠。

平昌 孝昌二年,分白馬置,治平昌城。

白馬 二漢屬,晉屬濮陽,後屬。有朝溝、白馬、樊城、凡豪城。

涼城 有源城、南中城、西王母祠。

酸棗 二漢、晉屬陳留,後屬。有酸棗城、肺山、白沙淵、望氣臺、五馬淵。

長垣 二漢、晉屬陳留,後屬。真君八年併外黃,景明三年復。有平丘城、匡城、蒲城、子路祠、長垣城、衛靈公祠、龍城。

長樂 武泰初分涼城置。有盤

北廣平郡 永安中分廣平置。領縣三,戶一萬六千 六百九十一,口九萬一千一百四十八。

南和 前漢屬廣平,後漢屬鉅鹿,晉屬。後併任,太和二十年復。有左陽亭、沙陵南和城一名嘉和城、安豐城。

任 前漢屬廣平,後漢屬鉅鹿,晉屬。有廣平鄉城、宛鄉城、豐城、張相祠。

襄國 秦為信都,項羽更名。二漢屬趙國,晉屬,後併任。太和二十年,復有襄國城。

林慮郡 永安元年置。領縣四,戶一萬三千八百二 十一,口五萬二千三百七十二。

林慮 二漢屬河內,晉屬汲郡。前漢名「隆慮」 ,後漢避殤帝名改焉。真君六年併鄴,太和二十一年復。有陵陽河,東流為垣。

臨淇 天平初分朝歌、林慮共縣置。有王莽嶺,源河東流為淇。有黎川、祜柏嶺、黎城、淇城。

共 二漢屬河內,晉屬汲,天平中屬。有星城、几城。卓水陂、柏門山、桓門水。南流名太清水。有檐山、白鹿山。

魏德 天平二年分朝歌置。有累山、冷泉。

頓丘郡 晉武帝置。領縣四,戶一萬七千一十二,口 八萬七千六十三。

頓丘 太和中併汲郡餘民在畿外者。景明中置。有魚陽澤、帝顓頊冢、帝嚳冢。

衛國 ,二漢屬東郡,晉屬。漢曰「觀」 ,後漢光武改。有衛國城、衛康叔冢、子路冢、蒯瞶冢、孔悝冢、衛輒冢、衛靈公冢、武鄉城。

臨黃 真君三年,併《衛國》。太和十九年復。有宮城、黃城衛新臺昌鄉水

陰安 二漢屬魏郡,晉屬。真君三年併衛國。太和十九年復。有陰安城。審食其冢。

濮陽郡 晉置。天興中屬兗州,太和十一年屬齊州。 孝昌末又屬西兗,天平初屬。領縣四,戶一萬八千六 百六十四,口五萬五千五百一十二。

廩丘 前漢屬東郡,後漢屬濟陰,晉屬。「有羊角哀、左伯桃冢、管公明冢。」

濮陽 二漢屬東郡,晉屬。

城陽 二漢、晉屬濟陰,後屬。有瓠子河、雷澤。鄄城 二漢屬濟陰,晉屬。

黎陽郡 孝昌中分汲郡置。治黎陽城。領縣三,戶一 萬一千九百八十,口五萬四百五十七。

黎陽 二漢、晉屬魏郡,後罷。孝昌中復屬。有黎陽山。

東黎 永安元年,分黎陽置。

頓丘 二漢屬東郡,晉屬頓丘。太和十八年屬汲,後屬。永安元年分入內黃,天平中罷。

清河郡 漢高帝置。領縣四,戶二萬六千三十三,口 十二萬三千六百七十。

清河 二漢、晉屬。前漢曰「厝」 ,後漢安帝改為甘陵,晉改。有河城。

貝丘 二漢晉屬

侯城 太和十三年置。有侯城。

武城 二漢、晉曰東武城,屬,後改。有武城。有闇閤。

定州 太祖皇始二年置安州,天興三年改。領郡五縣二十四,戶一十七萬七千五百一,口八十三萬四 千二百七十四。

中山郡 漢高帝置,景帝三年改為國,後改。領縣七, 戶五萬二千五百九十二,口二十五萬五千二百四 十一。

盧奴 州、郡治。二漢屬。世祖神麚中置。新城宮。有焉。卿城、樂陽城。

上,曲陽 前漢屬常山,後漢屬,晉屬常山。真君七年併新市,景明元年復屬。有。關。樂城有恆山、嘉山、黑山、堯山、黃山。

魏昌 二漢、晉屬。前漢曰苦陘,後漢章帝改為漢昌,魏文帝改。有魏昌城、安城。

新市 二漢、晉屬。有藺相如冢、羲臺城、新市城。毋極 二漢屬,晉罷。太和十二年復。治毋極城。有新城、廉臺。

安喜 二漢、晉屬。前漢曰「安險」 ,後漢章帝改。有天井澤、安喜城、趙堯祠。

唐 二漢、晉屬。有左人城、寡婦城、唐水狼山祠。

常山郡 漢高帝置,曰恆山郡,文帝諱「恆」,改為常山。 後漢建武中,省真定郡屬焉。孝章建初中為淮陽,永 元二年復。領縣七,戶五萬六千八百九十,口二十四 萬八千六百二十二。

九門 二漢、晉屬。有常山城、九門城。有安樂壘、燕趙神、受陽壘、明臺神。

真定 前漢屬真定國,後漢、晉屬。故東垣,漢高帝十一年改。有趙朔祠。

行唐 二漢、晉曰南行唐,屬,後改。太和十四年置唐郡。二十一年罷郡立。熙平中,移《犢乾》城治唐城。蒲吾 二漢、晉屬。有嘉陽城。

靈壽 二漢、晉屬。有所山、西王母祠。慈水。

井陘 二漢、晉屬。有回星城。

石邑 前漢屬,後漢罷,晉復屬。有石邑城。

鉅鹿郡 秦置。後漢建武中,省廣平國屬焉。領縣三, 戶二萬七千一百七十二,口一十三萬二百三十九。

曲陽 二漢、晉屬趙國,曰下曲陽,後改。有臨平城、真鄉城、曲鄉城。有堯祠、青丘。

槀城 前漢屬真定,後漢屬,晉罷。太和十二年復。有肥壘。

 二漢、晉屬有。城安定城。「有《西門趙君神》。有青丘、牛丘、黃丘、馳丘、靈丘。」

博陵郡 漢桓帝立。領縣四,戶二萬七千八百一十 二,口一十三萬五千七。

饒陽 前漢屬涿,後漢屬安平,晉屬。有魯口城、博陵城、三良神、饒陽城。

安平 前漢屬涿,後漢屬安平,晉屬。治安平城,有「樓女貴人神。」

深澤 前漢屬涿,後漢屬安平,晉屬。二漢、晉曰「南深澤」 ,後改。有女媧神祠。

安國 二漢屬中山,晉屬。真君七年併深澤。景明二年復。有鹽石淵、安國城。

北平郡孝昌中分中山置,治北平城。領縣三,戶一 萬三千三十四,口六萬五千一百二。

蒲陰 二漢、晉屬中山。前漢曰「曲逆」 ,章帝改名。有蒲陰城、安國城、安陽赤泉神。

北平 二漢、晉屬。中山。有北平城、木門城。

望都 二漢、晉屬。中山有高昌城、朝陽城、伊祁山。有堯神孫山。

冀州 後漢治高邑,袁紹、曹操為冀州,治鄴;魏、晉治 信都,晉世邵續治厭次,慕容垂治信都。皇始二年平 信都,仍置。領郡四,縣二十一,戶一十二萬五千六百 四十六,口四十六萬六千六百一。

長樂郡 漢高帝置為信都郡,景帝二年為廣川國, 明帝更名樂成,安帝改曰安平,晉改。領縣八,戶三萬 五千六百八十三,口十四萬三千一百四十五。

堂陽 前漢屬鉅鹿,後漢、晉屬安平國,後屬。有荊丘。

棗強 前漢屬清河,後漢罷,晉復屬廣川。神瑞二年併廣川,太和二十二年後屬。有煮棗城。

扶柳 前漢屬,後漢、晉屬安平國。真君三年併堂陽,景明元年復。

索盧 晉屬廣川。神瑞二年併廣川,太和二十二年復屬。有索盧城。

廣川 前漢屬,後漢屬。清河,晉屬。廣川,後屬。南宮 前漢屬,後漢、晉屬。安平,後屬。

信都 二漢、晉屬。有武陽城、安城、辟陽城。

下博 二漢晉屬

渤海郡 漢高帝置。世祖初,改為滄水郡。太和二十 一年復。領縣四,戶三萬七千九百七十二,口一十四 萬四百八十二。

南皮 二漢、晉屬。有渤海城。

《東光 》二漢、晉屬。

考證

脩 前漢、晉屬號,脩,後改。有董仲舒祠。

安陵 晉置渤海屬

《武邑郡》 晉武帝置。領縣五,戶二萬九千七百七十 五,口一十四萬四千五百七十九。

武遂 前漢屬河間,後漢、晉屬安平,後屬。

阜城 前漢屬渤海,後漢屬安平,晉屬渤海,後屬。有弓高城。

灌津 前漢屬信都,後漢、晉屬安平,後屬。「有竇氏冢。」

武邑 前漢屬信都,後漢、晉屬安平,後屬。

武強 神光二年併武邑。太和十八年復。有武強淵。

安德郡 太和中置,尋併渤海。中興中復。領縣四,戶 二萬二千二百一十六,口六萬八千三百九十六。

平原 二漢、晉屬。真君三年併「鬲。」 太和二十一年,復屬渤海,後屬。

安德 二漢、晉屬。平原,後屬;渤海,後屬。

繹幕 二漢、晉屬。清河真君三年併武城,太和二十一年復,後屬。

鬲 二漢、晉屬平原,後屬渤海,後屬。治臨齊城。

并州 漢、晉治晉陽,晉末治臺壁,後治晉陽。皇始元 年平,仍置。領郡五,縣二十六,戶一十萬七千九百八 十三,口四十八萬二千一百四十。

太原郡 領縣十,戶四萬五千六,口二十萬七千五 百七十八。

晉陽 二漢、晉屬。真君九年,罷榆次屬焉。有介子推祠。西南有懸甕山,一名龍山,晉水所出,東入汾。有晉王祠。梗陽城同過水出木瓜嶺,一出沾嶺,一出大廉山,一出原過,祠下五水合道,故曰「同過。」 西南入汾。出帝永昌中,霸朝,置大丞相府。武定初,齊獻武王止置晉陽宮。

祁 二漢、晉屬。有祁城、祁奚墓、周黨冢、太谷水、趙襄子城。

榆次 二漢、晉屬。真君九年併晉陽,景明元年復。有鹿臺山祠。長寧水西北合同過

中都 二漢、晉屬。有榆次城、壽陽城、平譚城、原過祠、早山。

鄔 二漢、晉屬,後罷。太和十九年復。有中都。有鄔城、太岳山。慮水入區夷澤。

平遙 二漢、晉為平陶屬,後改。有京陵城、平遙城。過山。

沽 二漢屬上黨,晉屬樂平。真君九年,罷樂平郡屬焉。有夾山。豫水出得車嶺,西北入汾。有汾陽追城。

受陽 晉屬樂平,真君九年罷樂平屬。有大陵城、文谷水。

長安 太常二年置,真君中省,景明初復。有二陵城、三角城。

陽邑 二漢、晉屬。真君九年罷,景明二年復。有白壁嶺、樊陽水、八表山、徐水。

上黨郡 秦置,治壺關城。前漢治長子城。董卓作亂, 治壺關城。慕容雋治安民城,後遷壺關城。皇始元年 遷治安民。真君中復治壺關。有白馬祠、劉公祠、上黨 關、石井關、天井關。領縣五,戶二萬五千九百三十七, 口一十萬四千四百七十五。

屯留 二漢、晉屬。有屯留城。鳳凰山,一名天冢山。大王山,上有關龍逢祠。有疑山。邁澤。黃沙嶺。絳水自寄氏界來,入濁漳,因名。交漳。余吾城。陽水,源出三槐山,東流合車臺水,東南入絳水。

長子 二漢、晉屬。慕容永所都。有廉山,濁漳出焉。有長子城、應城、傾城、幸城。長灣水東流至梁川,北入濁漳。羊頭山下神農泉。北有穀關,即神農得嘉穀處。有泉北流至陶鄉,名陶水,合羊頭山水地,北流入濁漳。有鮑宣墓。

壺關 二漢、晉屬,後罷。太和十三年復。有羊腸坂、靜林山、雞鳴嶺一名「大山」 ,有赤壤川,其地寒而早霜。魯般門,一名「天門。」 微子城、鐵鼓山、五馬門、令狐徵君墓、五龍祠。

寄氏 二漢為猗氏屬。晉景明元年復改。有猗氏城。三想山北有水,源出蒲谷,東南流入給水。有八禮泉。上黨谷。有盤秀嶺,藍水出其南,東流入濁漳。有方山、伏牛山。

樂陽普泰中分長子寄氏置。有望天嶺,絳水所出。有堯廟。

《鄉郡》 石勒分上黨置《武鄉郡》,後罷。延和二年置。領 縣四,戶一萬六千二百一十,口五萬五千九百六十 一。

陽城 二漢、晉屬。上黨曰。永安中改。有涅城。覆甑山,涅水出焉,東南合武鄉水。

襄垣 二漢、晉屬上黨。有五音山神祠、襄垣城、臨川城。

鄉 郡治。晉屬上黨。真君九年罷遼陽屬焉。有武鄉城、魏城、榆社城。方山上有堯廟。三臺嶺上有李陽墓。有古麻池,即石勒與李陽所爭池。

銅鞮 二漢、晉屬。上黨。有銅鞮城、石弟水東行入漳。有烏蘇城。有沙石堆。有堯祠。

樂平郡 後漢獻帝置。真君九年,治太原。孝昌二年 復。治沾城。領縣三,戶一萬八千二百六十七,口六萬 八千一百五十九。

遼陽 晉屬。真君九年併鄉,孝昌二年復。有黃澤嶺、遼陽城。

樂平 晉屬。真君九年併治,孝昌二年復。有象山祠、沾嶺、八賦嶺。

石艾 前漢屬太原,後罷,晉屬。真君九年罷,孝昌六年復故名「上艾」 ,後改。有井陘關、葦澤關、董卓城、宏女泉及祠。

襄垣郡 建義元年置。治襄垣城。領縣四,戶七千五 百一十三,口三萬六千五百六十七。

襄垣 郡治。建義元年分鄉郡之襄垣置。有安民城、襄垣城。

五原 建義元年,分鄉郡之銅鞮置。

建義 建義元年,分上黨之屯留置。有鹿臺山及祠。

刈陵 二漢、晉曰潞,屬上黨。真君十一年改,後屬。有伏牛山、黎城、三壟山、積布山、潞城、武軍城。涉城有涉水臺壁。

瀛州 太和十一年,分定州、河間、高陽,冀州、章武、浮 陽置。治趙都軍城。領郡三,戶十萬五千五百四十九, 口四十五萬一千五百四十二。

《高陽郡》 晉置高陽國,後改。領縣九,戶三萬五百八 十六,口十四萬一百七。

高陽 前漢屬涿,後漢屬河間國,晉復。有郝神、高陽城。

博野 有博陸城、侯城、武城、中鄉城。

蠡吾 前漢屬涿,後漢屬中山,晉屬。有清涼城、顓頊城、蠡吾城、石羊壘。

易前漢屬涿,漢、晉屬河間,後屬。有易京。

扶輿 前漢屬涿,後漢罷,晉復屬前漢。晉曰「樊輿」 ,後罷。太和中改復。

新城 二漢、晉曰「北新城。」 前漢屬中山,後漢屬涿,晉屬。

樂鄉 前漢屬信都,後漢罷,晉復屬。有樂鄉城。永寧 有班姬神、石闌神。

清苑 高祖太和元年,分新城置。

《章武郡》 晉置章武國,後改。領縣五,戶三萬八千七 百五十四,口十六萬二千八百七十。

成平 前漢屬渤海,後漢、晉屬河間國,後屬。治京城。有平城、樂平城。

平舒 前漢屬渤海,後漢屬河間國,晉屬。二漢、晉曰東平舒。有章武城、平鄉城。有城頭、神里城神。束州 前漢屬渤海,後漢屬河間國,晉屬。有束州城。

文安 前漢屬渤海,後漢屬河間國,晉屬。有文安、平曲城、《廣陵趙君神》。

西章武 正光中,分滄州章武置。有章武城。

河間郡 漢文帝置河間國,後漢光武併信都,和帝 永元三年復。晉仍為國,後改。領縣四,戶三萬五千八 百九,口十四萬八千五百六十五。

武垣 前漢屬涿郡,後漢、晉屬。有武垣城、小陵城。樂城 二漢、晉屬。治河間城。有高平陵、二王陵。中水 前漢屬涿郡,後漢、晉屬河間國。

鄚 後漢、晉屬。治陵城。有鄚城。

殷州 孝昌二年,分定、相二州置,治廣阿。領郡三,縣 十五,戶七萬七千九百四十三,口三十五萬七千一 十六。

趙郡 秦邯鄲,漢高帝為趙國,景帝又為邯鄲,後漢 建武中復,後改。領縣五,戶三萬一千八百九十九,口 一十四萬八千三百一十四。

平棘 二漢屬常山,晉屬。有平棘城。

房子 二漢屬常山,晉屬。有房子城、回車城、平州城、嶂洪祠。

元氏 二漢屬常山,晉屬。有元氏城、大嶺山。高邑 二漢屬常山。前漢曰鄗,後漢光武改,晉屬。有墠亭祠、漢《光武即位碑》有高邑城。

欒城 太和十一年分平棘置,治關城。有欒城。

鉅鹿郡 永安二年,分定州、鉅鹿置,治舊楊城。領縣 四,戶一萬三千九百九十七,口五萬八千五百四十 九。

廮陶 二漢、晉屬。治廮陶城。有沃州城。

宋子 二漢屬,後罷。永安二年復。治宋子城。《西經 》永安二年分經縣置。有邑城、三女神。廮遙 永安二年分廮陶置,治楊城。有歷城。

南趙郡 太和十一年為南鉅鹿,屬定州。十八年屬

相州,後改。孝昌中屬。領縣六,戶三萬二千四十六,口 十五萬一百一十三。

平鄉 晉屬,後罷。景明二年復。治鉅鹿城。有《平鄉城》。

南欒 二漢屬鉅鹿,晉罷,後復。真君六年併柏人,太和二十一年復。有南欒城。

鉅鹿 二漢、晉屬鉅鹿,後屬。

柏人 二漢、晉屬。有柏人城、柏鄉城。

廣阿 前漢屬鉅鹿,後罷。太和十三年復。有廣阿城、堯臺、大陸陂、銅馬祠。

中丘 前漢屬常山,後漢、晉屬趙國。晉亂罷,太和二十一年復。有中丘城、陽城、鵲山祠。

滄州 熙平二年,分瀛、冀二州置,治饒安城。領郡三, 縣十二,戶七萬一千八百三,口二十五萬一千八百 七十九。

浮陽郡 太和十一年,分渤海、章武置,屬瀛州。景明 初,併章武。熙平二年復。領縣四,戶二萬六千八百八 十,口九萬八千四百五十八。

饒安 二漢、晉屬渤海。前漢曰「千童」 ,靈帝改。有無棣溝、西鄉茅焦冢。

浮陽 郡治。二漢、晉屬渤海。西接漳水,衡水入焉,今謂之「合口。」 有浮水。

高城 二漢、晉屬渤海。治高城。有平津鄉。興和中,綰流民立《東、西河郡》、隰城縣。武定末,罷。

章武 二漢屬渤海,晉屬章武,後屬。治章武城。有漢武帝臺。漳水。入海。有沾水。大家姑祠。俗云「海神」 ,或云「麻姑神。」

《樂陵郡》 晉為國,後改。領縣四,戶二萬四千九百九 十八,口八萬五千二百八十四。

樂陵 郡治。二漢屬平原,後屬。魏初置義興郡,晉太和中罷。有樂陵城、東鄉城、白麻泉、神。

陽信 二漢屬渤海,晉屬。治陽信城。有鹽山神祠。厭次 二漢屬平原。後漢曰冨平,孝明改,晉屬。治馬領城。有蒲臺祠。有冨城,邵續居之,號「邵城。」 中有鐵柱神、羊闌城。

濕沃 前漢屬千乘國,後罷,晉復屬。治亂城。有故闇閤、延鄉城、后父城。

安德郡 中興初分樂陵置。太昌初罷。天平初,復治 般界。領縣四,戶一萬九千九百二十五,口六萬八千 一百三十七。

般 二漢、晉屬平原,後屬渤海。熙平中屬樂陵,復屬。治般城。有故般河。

重合 二漢、晉屬渤海。正平元年,併安陵,太和十八年復,後屬渤海。熙平中屬樂陵,後屬。治重合城。有苑康冢、勞敬通墓。

重平 前漢屬渤海,後罷。孝昌中復屬。有「歐陽歙冢。」

平昌 二漢、晉屬平原。後漢、晉曰西平昌,後罷。太和二十二年,復屬渤海。熙平中屬樂陵,後屬。治平昌城。

肆州, 治九原。天賜二年為鎮。真君七年置州。領郡 三,縣十一,戶四萬五百八十二,口一十八萬一千六 百三十三。

永安郡 後漢建安中置新興郡,永安中改。領縣五, 戶二萬二千七百四十八,口一十萬四千一百八十 五。

定襄 前漢屬定襄,後漢屬雲中,晉屬。新興。真君七年併雲中、九原、晉昌屬焉,永安中屬。有「趙武靈王祠、介君神、五石神、關門山、聖人祠、皇天神、定襄城、撫城。」

陽曲 二漢、晉屬太原。永安中屬。有羅陰城、陽曲澤。

干寇 真君七年併三堆、朔方、定陽屬焉。永安中屬。有雞頭山神祠、三會河。

蒲子 始光三年置。真君七年併平河屬焉。永安中屬。有索山祠。

驢夷 二漢屬太原。曰「慮。」晉罷,太和十年復改。永安中屬。有思陽城、驢夷城、倉城、代王神祠。

秀容郡 永興二年置,真君七年併肆盧、敷城二郡 屬焉。領縣四,戶一萬一千五百六,口四萬七千二十 四。

秀容 永興二年置。有「秀容城、原平城、《肆盧城》《石鼓山神》、女郎神、金山神、護君神、《風神》。」

石城 永興二年置。有「大頹石神。」

肆盧 治新會城。真君七年併「三會」 屬焉。有清天神、大羅山、臺城、大邗城。

敷城 始光初置郡,真君七年改。治敷城。有石谷山、亞角神、車輪泉神。

鴈門郡 秦置,光武建武十五年罷,二十七年復。天 興中屬司州,太和十八年屬。領縣二,戶六千三百二十八,口三萬四百三十四。

原平 前漢屬太原,後漢、晉屬。有陰館城、樓煩城、廣武城、龍淵神、亞澤神。

廣武 前漢屬太原,後漢、晉屬。有東西二平原。

幽州 治薊城。領郡三,縣十八,戶三萬九千五百八 十,口一十四萬五百三十六。

燕郡 故燕,漢高帝為燕國,昭帝改為廣陽郡,宣帝 更為國。後漢光武併上谷;和帝永元六年,復為廣陽 郡,晉改為國,後改。領縣五,戶五千七百四十八,口二 萬二千五百五十九。

薊 二漢屬廣陽,晉屬。有燕昭王陵、燕惠王陵、狼山神、戾陵陂。

廣陽 二漢屬廣陽,晉屬。有廣陽城。

良鄉 二漢屬涿,晉屬范陽,後屬。治良鄉城。有《大房山神》。

軍都 前漢屬上谷,後漢屬廣陽,晉屬。有觀石山、軍都關、昌平城。

安城 前漢屬渤海,後漢屬廣陽,晉屬。有安次城、萇道城。

范陽郡 漢高帝置涿郡,後漢章帝改。領縣七,戶二 萬六千八百四十八,口八萬八千七百七。

涿 二漢屬涿,晉屬。有涿城、當平城、鸞城。

固安 二漢屬涿,晉屬。有固安城、永陽城、金臺、三公臺、易臺。

范陽 二漢屬涿,晉屬。有長安城、范陽城、梁門陂。萇鄉 晉屬。有萇鄉城。

方城 前漢屬廣陽,後漢屬涿,晉屬。有臨鄉城、方城、韓侯城。

容城 前後漢屬涿,晉屬,後罷。太和中復。

遒 二漢屬涿,晉屬。有遼城、南北二遒城。

漁陽郡 秦始皇置。真君七年,併北平郡屬焉。領縣 六,戶六千九百八十四,口二萬九千六百七十。

雍奴 二漢屬,晉屬燕國,後屬。真君七年併泉州屬。有泉州城、雍奴城。

潞 二漢屬。晉屬燕國,後屬。真君七年併安樂、平谷屬焉。有樂山神。

無終 二漢、晉屬右北平,後屬。有無終城。狼山漁陽 二漢屬,晉罷,後復。有漁陽城。闕。樂城《桃花山》。

土垠 二漢、晉屬右北平,後屬。有北平城。

徐無 二漢、晉屬右北平,後屬。有徐無城。

晉州 孝昌中置唐州。建義元年改。治白馬城。領郡 十二,縣三十一,戶二萬八千三百四十九,口一十萬 三十九。

平陽郡 晉分河東置。真君四年置《東雍州》,太和十 八年罷,改置。領縣五,戶一萬五千七百三十四,口五 萬八千五百七十二。

禽昌 二漢屬河東,晉屬。即漢、晉之北屈也。神麚元年,世祖禽赫連昌,仍置禽昌郡。真君二年改,七年,併永安屬焉。有乾城、郭城。

平陽 二漢屬河東,晉屬州治。真君六年併禽昌太和十一年復。有晉水、高梁城、龍子城、堯廟。襄陵 二漢屬河東,晉屬。治襄陵城。

臨汾 二漢屬河東,晉屬。真君七年併泰平,太和十一年復。

泰平 真君七年置。有泰平城、齊城。

北絳郡 孝昌三年置。治絳。領縣二,戶一千七百四 十,口六千二百九十二。

新安 二漢屬恆農,晉屬河南,後罷。孝昌二年復,後屬。

北絳 二漢屬河東,晉屬。平陽二漢、晉曰絳,後罷。太和十二年復改屬。

永安郡 建義元年治永安城。領縣二,戶二千九百 三十二,口一萬五百四十。

永安 二漢屬河東,晉屬平陽。前漢曰「彘」 ,順帝改。真君七年併禽昌,正始二年復屬。治仇池壁。有霍山祠、趙城。

楊 二漢屬河東。晉屬平陽,後罷。太和二十一年復,後屬。治楊城。有岳陽山、東明神。

北五城郡 興和二年置。領縣三,戶二百一十二,口 八百六十四。

平昌 興和二年置

石城 興和二年置

《北平昌 》興和二年置。

定陽郡 興和四年置。領縣三,戶四百九十八,口一 千九百四十一。

平昌 興和四年置

西五城 ,興和四年置。

敷城郡 天平四年置。領縣一,戶九十,口三百五十 九。

敷城 天平四年置

河西郡 天平四年置。領縣一,戶二百五十六,口一

千一百四十四。

《夏陽 》天平四年置。

五城郡 天平中置。領縣三,戶四百一十一,口一千 六百一十八。

北棗 天平二年置

南棗 天平二年置

永安 元象元年置

西河郡 舊汾州西河民,孝昌二年為賊所破,遂居 平陽界,還置郡。領縣三,戶一千七百六十一,口四千 九百九十七。

永安 孝昌中置。治白坑城。

陽城 孝昌中置

介休 孝昌中置

冀氏郡 建義元年割平陽郡置。領縣二,戶一千三 百二,口五千三百一十六。

冀氏 建義元年割禽昌、襄陵置。有冀氏城。合陽 建義元年置。有《合陽城》。

南絳郡 建義初置。治會交川。領縣二,戶八百三十 六,口二千九百九十一。

南絳 太和十八年置,屬正平郡。建義初屬小鄉 ,建義元年罷。有小鄉城。

《義寧郡》 建義元年置。治孤遠城。領縣四,戶二千四 百七十八,口八千四百六十六。

團城 建義元年置。治陶谷川。

義寧 建義元年,分禽昌置。

安澤 建義元年置

沁源 建義元年置,郡治。

懷州 天安二年置,太和十八年罷,天平初復。領郡 二,縣八,戶二萬一千七百四十,口九萬八千三百一 十五。

河內郡 漢高帝置。領縣四,戶九千九百五,口四萬 二千六百一。

野王 二漢、晉屬州郡治。有太行山、華岳神。沁水 二漢、晉屬。治沁城。有沁水、濟水。

河陽 二漢、晉屬,後罷。孝昌中復。

軹 後漢、晉屬。治軹城。有軹關。

武德郡 天平初分河內置。領縣四,戶一萬一千八 百三十五,口五萬五千七百一十四。

平皋 二漢、晉屬河內。有平皋陂、平皋城、安昌城。溫 二漢、晉屬河內。有溫浿水。

懷 二漢、晉屬。河內。有長陵城、懷城。

州 二漢、晉屬河內。有雍城、中都城、金城。

建州 慕容永分上黨置《建興郡》,真君九年省,和平 五年復。永安中罷郡置州。治高都城。領郡四,縣十,戶 一萬八千九百四,口七萬五千三百。

高都郡 永安中置。領縣二,戶六千四百九十九,口 二萬七千六百三十五。

高都 二漢、晉屬上黨,後屬。

陽阿 二漢屬上黨,晉罷,後復屬。有武蘄關。

長平郡 永安中置。治元氏城。領縣二,戶五千四百 一十二,口二萬二千七百七十八。

高平 永安中置。治高平城。

元氏 二漢、晉屬。治上黨郡。有羊頭城。

《安平郡》 領縣二,戶五千六百五十八,口一萬九千 五百五十七。

端氏 二漢屬河東,晉屬平陽,後屬。真君七年省,太和二十年復。

濩澤 二漢屬河東,晉屬平陽,後屬。

泰寧郡 孝昌中置,及縣。領縣四,戶一千三百三十 五,口五千三百三十。

東永安

西河

西濩澤

高延

汾州 延和三年為鎮。太和十二年置州,治蒲子城。 孝昌中陷,移治西河。領郡四,縣十,戶六千八百二十 六,口三萬一千二百一十。

西河郡 漢武帝置,晉亂罷。太和八年復。治茲氏城。 領縣三,戶五千三百八十八,口。

隰城 二漢、晉屬。太延中改為什星軍。太和八年復。有虞城、陽城。

介休 二漢屬太原,晉屬。晉亂罷,太和八年復。有木瓜山、鄔城、郭林宗墓、介休城、太岳山祠。

永安 太和十七年,分隰城置。

吐京郡 真君九年置,孝昌中陷,寄治西河。領縣二, 戶三百八十四,口一千五百一十三。

《新城 》世祖名。「嶺東」 太和二十一年改。

吐京 世祖名「嶺西」 太和二十一年改。

五城郡 正平二年置,孝昌中陷,寄治西河。領縣三, 戶二百五十七,口一千一百一

五城 世祖名京軍,太和二十一年改。有雞亭。平昌 世祖名刑軍,太和二十一年改。有白馬谷。石城 世祖為定陽,太和二十一年改。

定陽郡 舊屬東雍州,延興四年分屬焉。孝昌中陷, 寄治西河。領縣二,戶七百九十七,口三千二百八。

定陽 延興四年置

昌寧 延興四年置。有陰、陽二城。

東雍州 世祖置,太和中罷,天平初復。領郡三,縣八, 戶六千二百四十一,口三萬四百。

邵郡 皇興四年置《邵上郡》。太和中併河內,孝昌中 改復。領縣四,戶五十二,口一百五十八。

白水 有馬頭山

清廉 有清廉山、白馬山。

萇平 有王屋山

西太平

《高涼郡》 領縣二,戶四千四百四十五,口二萬一千 八百五十三。

高涼 太和十一年分龍門置。有高涼城、闇閤、麗姬冢。

龍門 故皮氏,二漢屬河東,晉屬平陽,真君七年改屬。有臨汾城。

正平郡 故南太平。神麚元年,改為「征平」,太和十八 年復。領縣二,戶一千七百四十四,口八千三百八十 九。

聞喜 二漢、晉屬河東,後屬。有周陽城。

曲沃 太和十一年置

安州 皇興二年置,治方城,天平中陷,元象中寄治 幽州北界。領郡三,縣八,戶五千四百五,口二萬三千 一百四十九。

密雲郡 皇始二年置。治提攜城。領縣三,戶二千二 百三十一,口九千一十一。

密雲 真君九年,併《方城》屬焉。

要陽 前漢屬漁陽,後漢、晉罷,後復屬。桃花山白檀 郡治。

廣陽郡 延和元年置益州,真君二年改為郡。領縣 三,戶二千八,口八千九百一十九。

廣興 延興二年置。真君九年,併恆山屬。

燕《樂 州》。郡治。延和九年置。《真君》九年併水樂方城 。《普泰》元年置。

安樂郡 延和元年置《交州》。真君二年,罷州置。領縣 二,戶一千一百六十六,口五千二百一十九。

土垠 真君九年置

安市 二漢、晉屬遼東。真君九年,併當平屬焉。

義州 興和二年置,寄治汲郡、陳城。領郡七,縣十九, 戶三千四百二十八,口一萬六千七百六十四。 五城郡 永安中置,屬司州,天平中屬北豫州,武定 五年屬。領縣三,戶二千一百,口一萬七千六十九。

隰城 永安中置。有鳳皇臺、《安郎》《神皇侯神》。介休 永安中置。

五城 永安中置

泰寧郡 興和中置。領縣三,戶二百二十八,口一千 一百二十七。

泰寧 興和中置

義興 興和中置

郃陽 興和中置

新安郡 興和中置。領縣三,戶三百九十四,口一千 五百九十五。

西垣 興和中置

新安 興和中置

東垣 興和中置

澠池郡 興和中置。領縣三,戶一百六十六,口八百 二十八。

北澠池 興和中置

俱利 興和中置

西《新安 》興和中置。

恆農郡 興和中置。領縣三,戶九十三,口五百四十 三。

恆農 興和中置

北郟 興和中置

崤 興和中置

宜陽郡 興和中置。領縣三,戶一百六十九,口六百 八十六。

宜陽 興和中置

南澠池 興和中置

金門 興和中置

金門郡 興和中置。領縣一,戶二百七十八,口一千 二百一十七。

北陸 興和中置

《南汾州》, 領郡九,縣十八,戶一千九百二十二,口七 千六百四十八。

北《吐京郡》 領縣四,戶八十八,口三百五十一

平昌

北平昌

石城

吐京

西《五城郡》, 領縣三,戶二百四十七,口一千一百一 十八。

西五城

昌寧

平昌

《南吐京郡》 領縣一,戶三十二,口七十三。

新城

西《定陽郡》 領縣一,戶四十二,口一百四十。

洛陵

定陽郡 領縣一,戶五十四,口一百九十。

永寧

《北鄉郡》 領縣二,戶二百九,口七百五十九。

龍門

汾陰

《五城郡》 領縣二,戶二百一十四,口八百八十四。

五城

平昌

中陽郡 領縣二,戶四百六十八,口一千六百三十 七。

洛陵國

昌寧

龍門郡 領縣二,戶五百七十八,口二千四百九十 六。

西太平

汾陽

南營州 孝昌中營州陷,永熙二年置,寄治英雄城。 領郡五,縣十一,戶一千八百一十三,口九千三十六。 《昌黎郡》 永興中置。領縣三,戶五百九,口二千六百 五十八。

龍城 永熙中置

廣興 永熙中置

定荒 興和中置

遼東郡 永熙中置。領縣二,戶五百六十五,口二千 六百三十四。

太平 永熙中置

新昌 永熙中置

建德郡 永熙中置。領縣二,戶一百七十八,口八百 一十四。

石城 永熙中置

廣都 興和中置

營丘郡 天平四年置。領縣三,戶五百一十二,口二 千七百二十七。

冨平 天平四年置。永安 元象中置。

帶方 ,《元象》中置。

樂良郡 天平四年置。領縣一,戶四十九,口二百三。

永樂 興和二年置

東燕州 太和中分恆州東部置燕州,孝昌中陷。天 平中領流民置,寄治幽州宣都城。領郡三,縣六,戶一 千七百六十六,口六千三百一十七。

平昌郡 孝昌中陷,天平中置。領縣二,戶四百五十, 口一千七百一十三。

萬言 天平中置

昌平 天平中置。有龍泉。

上谷郡 天平中置。領縣二,戶九百四十二,口三千 九十三。

平舒 孝昌中陷,天平中置。

居庸 孝昌中陷,天平中置。

遍城郡 武定元年置。領縣二,戶三百七十四,口一 千五百一十三。

《廣武 》武定元年置。

沃野 武定元年置

營州 治和龍城。太延二年為鎮。真君五年改置。永 安末陷,天平初復。領郡六,縣十四,戶一千二十一,口 四千六百六十四。

昌黎郡 晉分遼東置。真君八年,併冀陽屬焉。領縣 三,戶二百一,口九百一十八。

龍城 真君八年併柳城、昌黎、棘城屬焉。有堯祠、榆頓城、狼水。

廣興 真君八年併徒何、永樂、燕昌屬焉。有雞鳴山、石城、大柳城。

定荒 正光末置。有鹿頭山、松山。

建德郡 真君八年置。治白狼城。領縣三,戶二百,口 七百九十三。

石城 前漢屬右北平,後屬。真君八年,併遼陽路「大樂」 屬焉。有白鹿山祠。

廣都 真君八年,併白狼、建德、望平屬焉。有金紫。

陽武 正光末置。有三合城。

《遼東郡》 秦置,後罷。正光中復。治固都城。領縣二,戶 一百三十一,口八百五十五。

襄平 二漢、晉屬,後罷。正光中復。有青山。

新昌 二漢、晉屬,後罷。正光中復。

樂良郡 前漢武帝置,二漢、晉曰樂浪,後改罷。正光 末復。治連城。領縣二,戶二百一十九,口一千八。

永洛 正光末置。有鳥山。

帶方 二漢屬。晉屬「帶方」 ,後罷,正光末復屬。

冀陽郡 真君八年併昌黎,武定五年復。領縣二,戶 八十九,口二百九十六。

平剛

柳城

營丘郡 正光末置。領縣二,戶一百八十二,口七百 九十四。

冨平 正光末置。永安 正光末置。

平州 晉置。治肥如城。領郡二,縣五,戶九百七十三, 口三千七百四十一。

遼西郡 秦置。領縣三,戶五百三十七,口一千九百 五。

肥如 二漢、晉屬。有孤竹山祠、褐石、武王祠、令支城、黃山、濡河。

陽樂 二漢、晉屬。真君七年併令支合資屬焉。有武歷山、覆舟山、林榆山、太真山。

海陽 二漢、晉屬。有橫山、新婦山、清水。

北平郡 秦置。領縣二,戶四百三十,口一千八百三 十六。

朝鮮 二漢、晉屬樂浪,後罷。延和元年,徙朝鮮民於肥如,復置,屬焉。

新昌 前漢屬涿,後漢、晉屬遼東,後屬。有盧龍山。

恆州 天興中置司州,治代都平城,《太和中》改,《孝昌 中》陷。《天平二》年置,寄治肆州《秀容郡城》。領郡八,縣十 四。

代郡 秦置,孝昌中陷,天平二年置。領縣四:

平城 二漢、晉屬鴈門,後屬。

太平

《武周 》二漢屬鴈門,晉罷,後復屬。

永固

《善無郡》 天平二年置。領縣二:

善無 前漢屬。鴈門後漢屬定襄後屬。

沃陽

梁城郡 天平二年置。領縣二。

參合 前漢屬代,後漢、晉罷,後復屬。

《裋鴻 》,一本作《祗鴻》。

《繁畤郡》 天平二年置。領縣二。

崞山 二漢、晉曰崞,屬鴈門,後改屬。

繁畤 二漢、晉屬鴈門,後改屬。

高柳郡 永熙中置。領縣二。

安陽 二漢曰東安陽,屬代郡,晉屬,後改屬。高柳 前漢屬代郡,晉罷,後復屬。

北《靈丘郡》 天平二年置。領縣二。

靈丘 前漢屬代,後漢、晉罷,後復屬。

莎泉

《內附郡》 「天平二年置。」

《靈丘郡》 「天平二年置。」

朔州 本漢五原郡。延和二年置為鎮,後改為「懷朔。」 孝昌中改為州,後陷。今寄治并州界。領郡五,縣十三 《大安郡》。 領縣二:

狄那

捍殊

廣寧郡, 領縣二

石門

中川

《神武郡》 領縣二。

尖山

殊頹

太平郡 領縣三:

太平

太清

永寧

《附化郡》, 領縣四。

附化

息澤

五原

廣收

雲州 舊置朔州,後陷。永熙中改,寄治并州界。領郡 四,縣九。

盛樂郡 永熙中置。領縣二。

歸順 永興中置,州郡治。

考證

還安 永熙中置

雲中郡 秦置。領縣二:

延民 永興中置

雲陽 永熙中置

《建安郡》 永熙中置。領縣二。

永定 永熙中置

永樂 永熙中置

《真興郡》 永熙中置。領縣三。

真興 永熙中置

建義 永熙中置

南恩 永熙中置

蔚州 永安中,改「懷荒、禦夷」二鎮置,寄治并州鄔縣 界。領郡三,縣七。

《始昌郡》 永安中置。領縣二。

于門 永安中置

蘭泉 永安中置

《忠義郡》 永安中置。領縣二。

葦池 永安中置

楊柳 永安中置

《附恩郡》 天平中置。領縣三:

西涼 天平中置

利石 天平中置

化政 天平中置

顯州 永安中置。治汾州《六壁城》。領郡四,縣四。 《定戎郡》 永安中置。治瓜城。領縣二。

零山 永安中置

陽林 永安中置

建平郡 永安中置。州治。領縣二。

昇原 永安中置

赤谷 永安中置

《真君郡》 天平中置。治東多城。

《武昌郡》 武定四年置。治團城。

廓州 武定元年置。治肆州敷城界郭城。領郡三。 《廣安郡》 武定元年置。

《永定郡》 「武定元年置。」

《建安郡》 「武定元年置。」

武州 武定元年置。治鴈門川。《武定》三年,始立州城。 領郡三,縣四。

吐京郡 武定八年置。領縣二。

吐京 武定三年置

新城 武定三年置

齊郡 武定元年置州治。領縣二:

昌國 武定元年置

安平 武定元年置

《新安郡》 武定元年置。

西夏州 寄治并州界。領郡二:

太安郡。

神武郡。

寧州 興和中置,寄治汾州介伏城。領郡四:

《武康郡》 武定四年置。治東多城。

《靈武郡》 「武定元年置。」

《初平郡》 武定元年置。

《武定郡》 「武定元年置。」

靈州 太延二年置薄骨律鎮,孝昌中改,後陷關西。 天平中置,寄治汾州隰城縣界。郡縣闕。

「前自恆州已下十州,永安已後,禁旅所出戶口之數, 並不得知。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