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376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三百七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三百七十六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三百七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三百七十六卷目錄

 醫部彙考三百五十六

  傷寒門二十二

  方三大羌活湯 陶氏沖和湯 葛根解肌湯 九味羌活湯 四順理中湯 四順理

  中丸 治中湯 三黃熟艾湯 薤白湯 附子散 白朮散 回陽救急湯 陽旦湯 陰

  旦湯 五積散 莘黃三白湯 黃連解毒湯 柴苓湯 柴胡連𧄍湯 知母麻黃湯 參

  胡芍藥湯 奪命湯 𪔀甲散 陶氏柴胡百合湯 麥門冬湯 鼠屎豉湯 梔豉枳黃湯

   七味葱白散 益氣養神湯 豭鼠糞湯 青竹茹湯 竹皮湯 乾薑湯 竹皮逍遙散

   人參逍遙散 桂枝紅花湯 五味子湯 陶氏導赤各半湯 黃連犀角湯 桃仁湯

  雄黃銳散 酸棗仁湯 烏梅湯 辰砂五苓散 辰砂益元散 溫經益元湯 陶氏再造

  散 附子理中湯 朮附湯 回陽湯 防風沖和湯 沖和散 沃雪湯 升麻葛根湯

  加味益氣湯 陶氏補中益氣湯 十味和解散 加減白虎湯 靈砂 金液丹 至聖來

  復丹 加味理中湯 代灸塗臍膏 衝寒散 大補元煎 左歸飲 右歸飲 五福飲

  一陰煎 加減一陰煎 二陰煎 三陰煎 大營煎 小營煎 補陰益氣煎 金水六君

  煎 大和中飲 小和中飲 小分清飲 百順丸 一柴胡飲 二柴胡飲 三柴胡飲

  四柴胡飲 五柴胡飲 正柴胡飲 麻桂飲 大溫中飲 柴陳煎 柴芩煎 柴胡白虎

  煎 歸葛飲 抽薪飲 徙薪飲 大分清飲 玉女煎 玉泉散 四味回陽飲 六味回

  陽飲 理陰煎 養中煎 溫胃飲 五君子煎 胃關煎 煖肝煎 罨結胸法

藝術典第三百七十六卷

醫部彙考三百五十六 编辑

傷寒門二十二 编辑

方三 编辑

大羌活湯東垣 编辑

《解利》兩感傷寒,或傷寒見風脈,傷風見寒脈,發熱惡寒無汗,頭痛項強等證。

羌活、 防風、 獨活、 防己、 黃芩、 黃連。

蒼朮、 白朮各七分, 細莘、 甘草各五分。

生地黃、 知母、 川芎各二錢。

右剉,作一貼,水煎服,未解再服三四貼。此方治陰陽已分,陽證多者宜服。

陶氏沖和湯入門 编辑

治「兩感傷寒,陰陽未分者,以此探之。」

羌活 蒼朮 防風 川芎 生地黃 黃芩 柴胡 乾葛 白芷 石膏各一錢, 《細莘》

甘草各三分。

右剉,作一貼,入薑三片,棗二枚,黑豆三七粒,同煎服。一名「沖和靈寶飲。」

葛根解肌湯回春 编辑

治陽明經病。目疼鼻乾。不得臥。宜解肌。

葛根、 柴胡 黃芩、 芍藥、 羌活、 石膏。

升麻、 白芷、 桔梗各一錢, 甘草五分。

右剉一貼,入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服。一名「柴葛解肌湯。」

九味羌活湯節菴 编辑

不問四時,但有頭痛骨節痛,發熱惡寒,無汗,脈浮緊,宜用此以代麻黃為穩當。有汗不得服麻黃,無汗不得服桂枝,若誤服,則其變不可勝言,故立此法,使不犯三陽禁忌,乃解表神方。

羌活、 防風各一錢半, 蒼朮、 川芎、 白芷、 黃芩、 生地黃各二錢二分, 細莘、 甘草各五分。

右剉,作一貼,入生薑三片,大棗二枚,葱白二莖,水煎服。一名《羌活沖和湯》。

四順理中湯類聚 编辑

治腹痛自利

即理中湯倍甘草一倍是也。一名「四順湯。」

四順理中丸 编辑

即理中湯。倍甘草一倍為未。蜜和作丸,彈子大也。一 名「四順丸。」

治中湯三因 编辑

治太陰腹痛

即理中湯加陳皮、青皮等分也。

三黃熟艾湯活人下同 编辑

治傷寒大熱利不止

黃芩、 黃連、 黃蘗、 熟艾各一錢半。

右剉,作一貼,水煎服。

薤白湯 编辑

治傷寒下利如爛。肉汁赤滯。下伏氣腹痛。

豆豉半合,綿裹 薤白一握 梔子七枚

右剉,水二升半,先煎梔子十沸,下薤白,煎至二升,入豉煎至一升二合,分二服。

附子散得效 编辑

治傷寒陰毒

附子炮,二錢半 桂心 當歸 白朮各二錢

半夏製 乾薑炮,各一錢

右剉,作一貼,入薑三片,水煎服。

白朮散丹溪 编辑

治「傷寒陰毒。」 四肢逆冷。心胸煩躁。

川烏炮 桔梗 白朮 附子炮 細莘各五錢 乾薑炮,二錢半

右為末,每二錢水煎服。

回陽救急湯醫鑑 编辑

治「傷寒陰證及陰毒,四肢厥冷,脈沉細,脣青面黑。」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陳皮 半夏 乾薑炮 肉桂 附子炮 五味子 甘草炙,各一錢

右剉,作一貼,入薑七片,水煎服。

陽旦湯入門下同 编辑

治傷寒陽證。身大寒。反不欲近衣。此為內熱外寒。

桂枝、 芍藥各三錢, 黃芩二錢, 甘草一錢。

右剉,作一貼,入薑一片,棗二枚,水煎服。

陰旦湯 编辑

治「傷寒陰證,身大熱,反欲近衣,此為內寒外熱。」

桂枝二錢, 黃芩、 乾薑各一錢半, 《芍藥》

甘草各一錢。

右剉,作一貼,入棗二枚,水煎服。

五積散 编辑

治「感傷風寒,頭痛身疼,四肢逆冷,胸腹作痛,嘔吐泄瀉,或內傷生冷,外感風寒,並皆主之。」

蒼朮二錢, 麻黃、 陳皮各一錢, 厚朴、 桔梗、 枳殼、 當歸、 乾薑、 白芍藥、 白茯苓各八分, 白芷、 川芎、 半夏、 桂心各七分, 甘草六分。

右剉,作一貼,入薑三片,葱白三莖,水煎服。《海藏》除白芷、肉桂,餘藥慢火炒令色變,攤冷,入桂、芷,名曰「熟料五積散」 ,不炒者,名曰「生料五積散。」

莘黃三白湯 编辑

治陰證傷寒在表經者

人參、 白朮、炒 白芍藥各二錢、 白茯苓。

當歸各一錢, 細莘、 麻黃各五分。

右剉,作一貼,入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黃連解毒湯活人 编辑

治「傷寒大熱,煩躁不得眠,或差後飲酒復劇者。」 及一切熱毒。

黃連、 黃芩、 黃蘗、 梔子各一錢二分半。

右剉,作一貼,水煎服。

柴苓湯丹溪 编辑

治傷寒熱病。發熱泄瀉。

柴胡一錢六分, 澤瀉一錢三分, 白朮、 豬苓、 赤茯苓各七分半, 半夏七分, 黃芩、 人參、 甘草各六分, 桂心三分。

右剉,作一貼,入薑三片,水煎溫服。

柴胡連𧄍湯醫鑑 编辑

治「傷寒發熱。讝語呻吟。睡臥不得。」

柴胡 黃芩 枳殼 赤芍藥 桔梗 䒷蔞仁 梔子仁 連𧄍 黃連 黃蘗 甘草各八分。

右剉,作一貼,入薑三片,水煎服。

知母麻黃湯入門下同 编辑

治「壞《傷寒》」 ,以傷寒差後,經久精神不守,言語錯謬,或潮熱頰赤,寒熱如瘧,皆由汗下不盡,毒留心胞間所致也。

知母三錢。 麻黃、 赤芍藥、 黃芩、 桂心

甘草炙,各一錢

右剉一貼,水煎服,微汗即愈。《一本》以桂枝代桂心。

參胡芍藥湯 编辑

治「傷寒十四日外,餘熱未除,或渴或煩,不能安臥,不思飲食,大便不快,小便黃赤,此為外證。」

生地黃一錢半, 人參、 柴胡、 芍藥、 黃芩、 知母、 麥門冬各一錢, 枳殼八分, 甘草三分。

右剉,作一貼,入薑三片,水煎服。

奪命湯丹溪 编辑

治「傷寒壞證,昏沉垂死,或陰陽二證不明,過經不解,及或因誤服藥,困重垂死,一切危急之證。」

人參一兩。

右剉作一服,水二升,於銀石器內煎至一升,去滓,以新水沉冷,一服而盡,汗自鼻梁上出,涓涓如水,是藥之效也。一名「獨參湯。」

𪔀甲散入門下同 编辑

治壞證諸藥不效

𪔀甲二錢, 犀角、 前胡、 黃芩、 生地各一錢, 枳殼八分, 烏梅二箇。

右剉,作一貼,水煎服。

陶氏柴胡百合湯 编辑

治「百合病。」 及勞復等證。

𪔀甲酢炙,二錢 柴胡 百合 知母 生地黃 陳皮 人參 黃芩 甘草各一錢

右剉,作一貼,入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麥門冬湯海藏 编辑

治勞復氣欲絕。能起死回生。

麥門冬二錢 《甘草炙》,三錢 粳米一合

右,水二盞,先煎粳米令熟,去米入二藥,及棗二枚,青竹葉十五片,煎至一盞,溫服。加人參尤妙。

鼠屎豉湯活人 编辑

治同上

梔子七箇 雄鼠屎七枚 枳殼一枚,炒

右以水一盞半,入葱白二寸,香豉三十粒,同煎至一盞,分二服,勿令病人知。

梔豉枳黃湯入門 编辑

治食復發熱

梔子仁、 枳殼、 柴胡各一錢, 香豉五錢。

大黃三錢。

右剉水煎服

脹腹加厚朴

傷肉加山樝。傷麪飯。加神麯。

七味蔥白散活人 编辑

治勞復食復

蔥白連根,三莖 乾葛 麥門冬 熟地各三錢 香豉半合 生薑切,一合

右剉,以甘爛水四升,煎至三分之一,去滓,分二服。

益氣養神湯回春 编辑

治勞復宜養氣血

人參 當歸 白芍藥酒炒 麥門冬 知母 梔子仁炒,各一錢 白茯神 前胡各七分

陳皮五分, 升麻、生 甘草各二分。

右剉,作一貼,入棗二枚,水煎服。

豭鼠糞湯海藏 编辑

治男子陰易病

韭白根一把, 《豭鼠糞》十四箇

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溫服,取微汗,未汗再服。貑鼠,雄鼠也,糞兩頭尖者是。

青竹茹湯入門 编辑

治「勞復」 及陰陽易病。

《䒷蔞根》五錢。 《青竹茹》二錢。

右剉,作一貼,水煎服。一名「䒷竹湯。」 《治法》《服法》同。

竹皮湯綱目 编辑

治《陰陽易》及勞復病。

青竹刮取皮,一升。

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二服。一名「竹茹湯。」

乾薑湯得效 编辑

治「陰陽易病。速當汗之。滿四日不可療。」

乾薑三錢。

右剉,水煎服,得汗出,手足伸,即愈。

竹皮逍遙散入門下同 编辑

治勞復及易病

青竹皮。卵縮腹痛倍之 生地黃 人參 知母 黃連 滑石 韭白 柴胡 犀角 甘草各一錢。

右剉,作一貼,入薑三片,棗二枚煎,臨服入燒《裩襠》末一錢半調服,微汗之,未汗再服。

人參逍遙散 编辑

治女勞復虛弱者

人參、 當歸各二錢, 柴胡一錢半, 白朮

白芍藥、 白茯苓各一錢。

右剉,作一貼,水煎服。

桂枝紅花湯 编辑

治「熱入血室」 ,及血結胸。

桂枝、 芍藥、 甘草各一錢半, 紅花一錢。

右剉,作一貼,入薑四片,棗二枚,水煎服,汗出而解。

五味子湯活人 编辑

治「傷寒喘促。脈伏而厥。」

五味三錢。 人參、 麥門冬、 杏仁、 陳皮各二錢。

右剉,作一貼,入薑五片,棗二枚,水煎服。一名「加味生脈散。」

陶氏導赤各半湯入門 编辑

治差後昏沉

黃芩 黃連、 梔子、 知母、 麥門冬、 茯神、 犀角、 人參、 滑石各一錢, 甘草五分。

右剉,作一貼,入薑一片,棗二枚,燈心一握煎,入生芋汁三匙服。一名《瀉心導赤散》。

黃連犀角湯回春 编辑

治狐惑

黃連、 犀角、 烏梅、 木香、 桃仁各一錢。

右剉,作一貼,水煎服,空心。

桃仁湯得效下同 编辑

治同上

桃仁 槐子碎 艾葉各二錢。

右剉,作一貼,入薑三片,棗二枚,水煎,空心服。

雄黃銳散 编辑

治下部。瘡。

雄黃 青葙子 苦參 黃連各二錢。 桃仁一錢。

右為末,以生艾汁和如棗核大,緜裹納下部。

酸棗仁湯活人下同 编辑

治「傷寒後。」 虛煩不得眠。

棗仁炒,二錢 麥門冬、 知母各一錢半 茯苓 川芎各一錢 乾薑 甘草炙,各一分半

右剉,作一貼,水煎服。

烏梅湯 编辑

治傷寒後。虛煩不得眠。心中懊憹。

柴胡二錢 梔子炒 黃芩 甘草炙,各一錢 烏梅肉二箇

右剉,作一貼,入薑三片,豉五十粒,同煎服。

辰砂五苓散丹溪 编辑

治「傷寒發熱,狂言讝語,及差後熱不退,虛煩等證。」

澤瀉、 赤茯苓、 豬苓、 白朮各二錢半, 肉桂、 辰砂各五分。

右細末,每二錢,沸湯煎服。

辰砂益元散入門下同 编辑

治傷寒熱不退。狂言讝語。

滑石六兩, 甘草、 辰砂各一兩

右細末,每二錢,井水調下,日二三。

溫經益元湯 编辑

治「發汗過多,衛虛亡陽,以致頭眩身慄,筋惕肉瞤。」

熟地黃 人參 白朮 黃芪蜜炒 白芍藥 當歸 生地黃 白茯苓 陳皮 甘草各一錢 桂皮 附子炮,各五分

右剉,作一貼,入薑三片,棗二枚,糯米一撮,水煎服。

陶氏再造散 编辑

治陽虛不得汗,名曰「亡陽證。」

人參 黃芪 桂皮 附子炮 細莘 羌活 防風 川芎 甘草炙,各一錢

右剉,作一貼,入煨薑一片,棗二枚,煎至半,入炒芍藥一錢,再煎一二沸,溫服。

附子理中湯三因 编辑

治中寒口噤身強直

附子炮 人參 白朮 乾薑炮 甘草炙,各一錢

右剉,作一貼,水煎服。一方加吳茱萸肉桂當歸陳皮厚朴各等分,煎服。亦名「附子理中湯。」

朮附湯得效下同 编辑

治傷寒

白朮三錢 甘草炙,一錢半 附子炮,一錢

右剉,作一貼,入薑十片,煎水調《蘇合丸》三丸服之。

回陽湯 编辑

治中寒

益智、 青皮各二錢。 川烏、生 附子生,各一錢 乾薑炮,五分

右剉,作一貼,入薑七片,棗二枚,水煎服。

防風沖和湯 编辑

治「春夏秋感冒風寒,頭痛身熱,自汗惡寒,脈浮緩。」

羌活、 防風各一錢半, 白朮、 川芎、 生地黃、 白芷、 黃芩各一錢, 細莘、 甘草各五分。

右剉,作一劑,入薑三片,蔥三莖,水煎服。一名《加減沖和湯》。

沖和散 编辑

治四時感冒風寒

蒼朮四錢, 荊芥、 甘草各一錢。

右剉,作一貼,水煎服。

沃雪湯類聚 编辑

解利四時傷寒。溫和表裏。通順陰陽。

蒼朮三錢, 厚朴一錢半, 川芎、 當歸、 防風、 白芍藥、 陳皮、 葛根、 甘草各七分。

右剉,作一貼,水煎服。

升麻葛根湯局方 编辑

治溫病及時令感冒

葛根二錢。 白芍藥、 升麻、 甘草各一錢。

右剉,作一貼,薑三片,蔥二莖,煎服。

加味益氣湯回春 编辑

治勞力感寒證

人參 黃芪 防風 柴胡各一錢 白朮 陳皮 當歸各七分 羌活一錢半 甘草五分 升麻 黃蘗酒炒,各二分

右剉,作一貼,入薑三片,水煎服。熱甚加酒炒黃芩三分。

陶氏補中益氣湯入門 编辑

治「內傷氣血,外感風寒,頭痛身熱,惡寒自汗,沉困無力。」

人參 生地黃 黃芪 當歸 川芎 柴胡 陳皮 羌活 白朮 防風各七分, 《細莘》

甘草各五分

右剉,作一貼,入薑三片,棗二枚,蔥白二莖,水煎服。如元氣不足,加升麻三分。

十味和解散丹溪 编辑

治「外感內傷,頭痛身熱。」

白朮四錢, 桔梗二錢, 當歸、 陳皮、 枳殼、 防風、 白芍藥、 厚朴、 人參、 甘草各五分。

右剉,作一貼,入薑三片,蔥白三莖,水煎服。

加減白虎湯寶鑑 编辑

治沉寒痼冷。臍腹冷痛。大便自利。足脛寒而逆

附子炮,二錢 乾薑炮 肉桂 草豆蔻煨

半夏 人參 白朮 甘草炙,各一錢

右剉,作一貼,入薑五片,蔥白五莖,水煎服,仍灸氣海三里穴。

靈砂局方下同 编辑

治諸虛痼冷。厥逆如神。

水銀四兩, 硫黃一兩。

右「同入鐵銚內,炒成砂子,有煙焰起,以酢灑之,研細入水火鼎,赤石脂封口,鹽泥固濟,炭三十斤,煅,經宿取出細研,糯米糊和丸麻子大」 ,每五七丸以至十五丸,空心以人參大棗湯下。忌食豬羊血、菉豆粉、冷滑之物。

金液丹 编辑

治「久寒痼冷,及吐利日久,身冷脈微。」

硫黃十兩。

右研細飛過,盛磁盒內,以「赤石脂抿縫,外以鹽泥固濟。先掘地坑埋小罐子,盛水令滿,安盒子在上,用泥固濟訖,慢火養七日七夜,候足,加頂火一斤,煆取出放冷,研為細末」 ,每藥末一兩,用蒸餅一兩,湯浸去水,搗和丸梧子大。每三十丸,多至百丸,溫米飲下,空心服。

至聖來復丹活人 编辑

治痼冷心腹冷痛,臟腑虛滑,及霍亂吐瀉,脈微欲絕。又治榮衛不交泰,心腎不升降,上實下虛,氣塞痰厥,一切危急之證,但有胃氣,無不獲安。此藥配合二氣,均調陰陽,可冷可熱,可緩可急,功效殊勝。

硫黃、 硝石各一兩

右為細末,入銚內,以微火慢炒,用柳木篦不住手攪,令陰陽氣相入,再研極細,名曰「二氣砂。」 乃入水飛五靈脂、陳皮、青皮末各二兩,次入太陰元精石末一兩,和勻,酢糊和丸豌豆大,空心米飲下三十丸或五十丸。此鐵瓮城《八角杜先生方》也,一名《正一丹》。

加味理中湯回春 编辑

治痼冷積寒

附子炮 人參 白朮 乾薑炒 肉桂 陳皮 白茯苓 甘草炙,各一錢

右剉,作一貼,入薑二片,棗二枚,水煎服。

代灸塗臍膏海藏 编辑

治痼冷臍腹痛

附子、 馬藺子、 蛇牀子、 吳茱萸、 肉桂、 木香。

右為細末,用白麪一匙,薑汁調成膏,攤紙上,圓三寸許,貼臍下關元、氣海,自晚至曉,其力可代灸百壯。

衝寒散入門 编辑

治痼冷腹痛。泄瀉。飲食減少。

香附子、 陳皮、 草果各一錢半, 縮砂、 白薑、 肉豆蔻各七分, 藿香、 白茯苓、 吳茱萸

木通各三分。

右為末,每二錢,溫酒或薑湯調下,或剉作一貼,水煎服。

大補元煎景岳全書下同 编辑

凡元氣太虛者,雖有寒邪,亦不可攻,必單培根本,正復邪將自散。或真寒假熱等證,皆宜用此。

人參「少則一二錢,多則一二兩。」 炙甘草一二錢。 熟地少則二三錢,多則二三兩 當歸。若泄瀉便滑者去之 枸杞各二、三錢 山茱萸一錢。畏酸吞酸者去之 杜仲 山藥炒,各二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左歸飲 编辑

凡命門真陰虧損,雖有寒邪,不可攻者,宜此。

熟地二三錢。或加至一二兩。 炙甘草一錢。

山藥 枸杞各二錢 山茱萸一、二錢畏酸者少用 茯苓一錢半。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

右歸飲 编辑

凡命門陽衰,或陰盛格陽,感邪不可攻者,宜此。

熟地:用如前。 山藥、 枸杞、 杜仲薑製各二錢。 山茱萸一錢。 肉桂去皮 甘草炙各一、二錢。 製附子一二三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五福飲===

凡五臟氣血俱虛者,宜此為主。

「人參 熟地俱隨宜。」 當歸三錢。 炙甘草一錢。 白朮炒一錢半。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或加生薑三五片。

一陰煎 编辑

凡腎水真陰不足,而虛火為邪者,宜此。

熟地三五錢, 甘草一錢, 生地、 芍藥、 麥冬、 丹參各二錢, 牛膝一錢半。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加減一陰煎 编辑

凡水虧火盛,煩熱動血者,宜此。

生地、 芍藥、 麥冬各二錢, 熟地三五錢。

炙甘草五、七分, 知母、 地骨皮各一錢。

二陰煎 编辑

凡心經有熱,狂笑煩熱,失血者宜此。

生地、 麥冬各二、三錢, 棗仁二錢 元參

茯苓、 木通各一錢半 黃連或用一二錢。

生甘草一錢。

水二鍾,燈草二十根,竹葉亦可。煎七分,食遠服。

三陰煎 编辑

凡「三陰不足,及風瘧多汗,而正氣不復,寒熱不止者,宜此。」

當歸二、三錢。 熟地三、五錢, 炙甘草一錢。

芍藥酒炒 棗仁各二錢 人參「隨宜。」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

大營煎 编辑

此「大補元煎之次也,酌宜用之。」

當歸二、三錢或五錢 熟地三、五、七錢 炙甘草、 桂各一、二錢 牛膝一錢半 枸杞 杜仲各二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小營煎 编辑

凡血少陰虛而無火者,宜此。

熟地二三錢 當歸 芍藥酒炒, 山藥炒。

枸杞各二錢, 炙甘草一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補陰益氣煎 编辑

凡邪陷陰中,陰虛不能作汗,身熱不退,或往來寒熱者宜此。

人參一、二、三錢 當歸 山藥酒炒,各二三錢 熟地三、五錢或一二兩 陳皮 炙甘草各一錢 升麻三、五分火浮於上者不必用 柴胡一、二錢無外邪者不必用

水二鍾,加生薑三五七片,煎八分,食遠溫服。

金水六君煎 编辑

凡陰虛受寒,欬嘔喘促,吞酸痞滿等證,宜此。

當歸、 半夏、 茯苓各二錢, 陳皮一錢五分, 熟地三五錢, 炙甘草一錢。

水二鍾,生薑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遠溫服。

大和中飲 编辑

凡邪結胃脘,氣逆食滯者宜此。

陳皮一、二錢, 枳實一錢, 砂仁五分, 山樝、 麥芽各二錢, 厚朴、 澤瀉各一錢半

水一鍾半,煎七、八分,食遠溫服。

小和中飲 编辑

凡胸膈脹滿,嘔惡氣滯者宜此。

陳皮 茯苓 厚朴各一錢五分 甘草五分 山樝 扁豆炒,各二錢

水一鍾半,加生薑三五片,煎服。

小分清飲 编辑

凡小水不利,濕滯腫脹,泄瀉者宜此。

茯苓、 澤瀉、 豬苓各二、三錢, 薏仁二錢。

枳殼、 厚朴各一錢。

水一鍾半,煎七、八分,食前服。

百順丸 编辑

凡三焦熱祕,邪不解者宜此。

川大黃錦紋者,一斤, 牙皂角炒微黃,一兩六錢

右為末,用湯浸蒸餅搗丸菉豆大,每用五分,或一錢,或二三錢,酌宜用引送下,或用蜜為丸亦可。

一柴胡飲 编辑

凡「六經初感,內外俱有熱者,宜此。」

柴胡二三錢, 芍藥二錢, 甘草八分, 黃芩 生地、 陳皮各一錢半。

水一鍾半,煎七、八分,溫服。

二柴胡飲 编辑

凡「邪感三陽,及三陽併病寒勝者,宜此主之。三陰初感者,亦可用。」

陳皮、 厚朴各一錢半, 「半夏」二錢, 甘草八分, 細莘一錢, 柴胡一錢半,或二三錢

水一鍾半,生薑三五七片,煎七、八分,溫服。

三柴胡飲 编辑

凡肝脾陰虛血少,而偶感風寒者宜此。

柴胡二、三錢, 芍藥一錢半, 當歸二錢。溏泄易以熟地炙甘草、 陳皮各一錢。

水一鍾半,生薑三、五片,煎七、八分,溫服。

四柴胡飲 编辑

凡脾肺氣血,或勞倦感寒發熱者,宜此。

人參酌用 炙甘草,一錢 當歸二三錢。泄瀉者勿用 柴胡隨宜。

水二鍾,生薑三五七片,煎七八分,溫服。

五柴胡飲 编辑

凡脾腎血氣不足,而感外邪發熱者,宜此。

柴胡一、二、三錢, 熟地三、五錢, 芍藥錢半,炒 當歸、 白朮各二、三錢, 炙甘草一錢, 陳皮酌用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熱服。

正柴胡飲 编辑

凡血氣本無虧損,而感冒寒邪者,宜此。

柴胡一、二、三錢 芍藥二錢 陳皮一錢半

防風、 甘草各一錢, 生薑三、五片。

水一鍾半,煎七八分,熱服。

麻桂飲 编辑

凡傷寒初感,邪盛氣實者,勿論諸經四季,先宜此。

官桂一、二錢, 當歸三、四錢。 炙甘草一錢。

麻黃二三錢, 陳皮隨宜。

水一鍾半,加生薑五七片或十片,煎八分,去浮沫,不拘時服。

大溫中飲 编辑

凡中氣虛寒,感邪發熱無汗,表不能解者,速用此。

「熟地三、五、七錢。 冬白朮三、五錢。」 炙甘草一錢。 當歸三、五錢。泄瀉者代以山藥 人參二三錢,甚則一兩 乾薑炒熟一二錢,或用煨生薑三五七片亦可 肉桂一二錢 柴胡二三四錢 麻黃一二三錢

水二鍾,煎七分,去浮沫,溫服,或略蓋取微汗。

柴陳煎 编辑

凡感冒風寒,發熱而兼欬嗽嘔惡者,宜此。

柴胡二三錢, 陳皮一錢半, 甘草一錢, 半夏、 茯苓各二錢。

水一鍾半,生薑三五七片,煎七分,食遠溫服。

柴芩煎 编辑

凡表邪未解,內外俱熱,泄瀉不止者宜此。

柴胡二、三錢。 枳殼一錢五分, 黃芩、 梔子、 澤瀉、 木通各二錢。

水二鍾,煎八分,溫服。

柴胡白虎煎 编辑

凡溫病熱極,表裏不解者,宜此。

柴胡、 黃芩、 麥冬各二錢, 細甘草七分。

石膏三錢。

水一鍾半,加竹葉二十片,煎服。

歸葛飲 编辑

凡陽明溫暑,大熱大渴,津枯不能作汗者,宜此。

當歸三、五錢, 乾葛二、三錢。

水二鍾。煎一鍾。以冷水浸涼。徐徐服之。得汗即解。

抽薪飲 编辑

凡邪熱畜之甚者宜此

黃芩、 石斛、 木通、 梔子、炒 黃蘗各一、二錢, 枳殼、 澤瀉各一錢半, 細甘草三分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內熱甚者。冷服更佳。

徙薪飲 编辑

凡熱邪內畜,將甚未甚者宜此。

陳皮八分, 黃芩二錢, 麥冬、 芍藥、 黃蘗、 茯苓、 牡丹皮各一錢半。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

大分清飲 编辑

凡積熱閉結,小水不通,熱瀉等證,宜此。

茯苓、 澤瀉、 木通各二錢, 豬苓。或倍之 枳殼、 梔子。或倍之 車前子各一錢。

水一鍾半,煎八分,食遠溫服。

玉女煎 编辑

凡陰虛水虧,陽明火盛,煩渴內熱者宜此。

生石膏三、五錢 熟地三五錢或一兩 知母、 牛膝各一錢半 麥冬二錢

水一鍾半,煎七分,溫服或冷服。

玉泉散 编辑

一名「一六甘露散。」 治陽明實熱,煩躁斑黃等證。

石膏六兩,生用 粉甘草一兩

右為極細末,每服一二三錢,新汲水或熱湯或人參湯調下。

四味回陽飲 编辑

凡陽脫氣虛者宜此

人參一二兩, 製附子 炮乾薑各二三錢

炙甘草一、二錢

水二鍾,武火煎七八分,溫服,徐徐飲之。

六味回陽飲 编辑

凡陰陽大虛,元氣將脫者,非此不可。

人參一二兩或數錢, 當歸三錢。如泄瀉者代以冬朮

熟地五錢或一兩, 「炙甘草一錢, 製附子」

炮乾薑各二三錢。

水二鍾,武火煎七八分,溫服。

理陰煎 编辑

凡真陰不足,或因勞倦感寒,陰虛假熱,寒邪不解者,速宜用此。

熟地三、五、七錢或一、二兩 炙甘草一、二錢

當歸二、三錢或五七錢 乾薑炒黃色,一二、三錢

或加肉桂一二錢,水二鍾,煎七八分,熱服。

養中煎 编辑

凡中氣虛寒,為嘔為瀉者,宜此。

人參一、二、三錢 白扁豆炒,二、三錢 山藥

茯苓各二錢 炙甘草一錢 乾薑炒黃,一二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溫胃飲 编辑

凡中寒嘔吐吞酸者宜此。

人參一、二、三錢或一兩 白朮炒一、二錢或一兩 扁豆二錢炒 陳皮或不用 炙甘草各一錢 乾薑炒焦,一二三錢 當歸一、二錢滑泄者勿用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五君子煎 编辑

凡脾胃氣分虛弱而微寒當溫者,宜此。

人參二三錢 炙甘草一錢 乾薑炒黃,一、二錢 白芷 茯苓各二錢

水一鍾半煎服

胃關煎 编辑

凡脾腎虛寒,瀉利不止者宜此。

熟地三五錢或一兩 山藥炒 扁豆炒,各二錢 焦乾薑 白朮炒,各二三錢 吳茱萸製,五七分 炙甘草一二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煖肝煎 编辑

凡肝腎陰寒,小腹疼痛者宜此。

當歸二三錢。 枸杞三錢。 沉香一錢。木香亦可 肉桂一、二錢 茯苓、 小茴香、 烏藥各二錢。

水一鍾半,加生薑三五片,煎七分,食遠溫服。

罨結胸法 编辑

凡病傷寒結胸,其有中氣虛弱,不堪攻擊內消者,須以此法外罨之,則滯行邪散,其效如神。

蔥白頭、 生薑、 生蘿蔔此味倍之如無以子代之

右用蔥薑各數兩,蘿蔔倍之,共搗一處,炒熱,用手巾或白布包作大餅,罨胸前脹痛處。此藥須分二包,冷則輪換罨之,無不即時開通,汗出而愈。但不宜太熱,恐炮烙難受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