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190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一百八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九十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一百九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一百九十卷目錄

 僧部列傳六十六

  明二

  普莊       若愚

  大始       普智

  正映       如泰

  禧果       惟宗

  了改       克諧

  明顯       大祐

  永堅石      善信

  中公大方國師   無壞

  信受附覺性  應能

  雪庵       知壽

  道衍       溥洽

  慧旵       端竹領占

  班丹臧卜     居敬

  文琇       如蔑

  非幻       昶和尚

  普慈       普啟

  莊禪師      了機

  鏡文       行恢

  水盛       達

  勝安       塔僧

  雲定       智通

  至道       普真

  懷空       繼達

  嗣漢       慧心

  覺壽       智璩

  了空       義金附洪蓮 昌海

  景隆       月溪

  道證       道聯

  寶珠       祖淵

  智瑛       周和尚

  慧顥       寶燈

  了悟       道涓

  永慈       徹空

  廣能       祖復

  悅禪       休庵

  道宗       覺澄

  竹林大士     契斌

  寶藏       祖庭

  了訔       智中

  淨倫       紹琦

  趙頭陀      覺曇

  荊山       無住

  智果       興宗

  烏荳禪師     雪庭

  潔空

神異典第一百九十卷

僧部列傳六十六 编辑

明二 编辑

普莊 编辑

按《繼燈錄》:「撫州雲居呆菴普莊禪師,台之仙居袁氏 子。母夢梵僧入室而生。晬歲岐嶷穎異,負笈入鄉校, 授書成誦。長依天童左菴,薙髮受具。抵郡之天寧,參 了堂,豁然有省。由是朝夕咨決,聿臻閫奧。洪武己未, 出世撫州北禪。洪武二十六年春,詔徵天下高行沙 門,師與舉首,對揚稱旨。秋,函命祭廬山。禮成,復命賜」 衣一襲。是冬,得旨升住徑山。忽于十月二十三日謂 眾曰:「難!難!二八嬌娘上高山,老僧扶不得。」言竟遂寂。

若愚 编辑

按《嘉興府志》:「若愚,號鐵菴,洪武間,寶閣寺僧。儒書釋 典,洞明旨趣。嘗於靜院演說妙理,天燈群集,人咸驚 異,機鋒徑捷,隨叩而應。一時禪學咸尊禮之。永樂庚 辰夏,辭眾趺逝。」

大始 编辑

按《寧波府志》:「大始,字宗元,姓胡氏。性警敏敦厚,道振 風植。受業於永明寺,所誦經典,無不貫徹。尢善詩文, 洪武十五年,詔取天下高僧,邑令馬雄舉之,尋授僧 會司僧會。」

普智 编辑

按《松江府志》:「普智,字無礙,號一枝叟,浙江臨平褚氏 子。出家於天竺龍井寺,依東溟日法師授天台性具 之學。優於講說,歷四大道場,終於松江延慶。平居禮 誦,寒暑不暫輟。暮年專修淨業。洪武二十六年,授副都綱。永樂七年正月二日微疾,會眾西向,端坐而逝。 嘗集註《彌陀經》。」

正映 编辑

按《繼燈錄》:「南京靈谷潔菴正映禪師,撫州金谿洪氏 子。幼入安仁三峰為沙彌。洪武十九年,試經得度,謁 靈谷巽中謙禪師。方入門,懷中香忽墜地,遂有省。永 樂元年朝京,回福州諸山舉住雪峰。雪峰屋老敝巳 甚,不堪仍舊,師一舉而新之,人咸以為應雪峰再來」 之讖。洪熙元年,得旨住持靈谷。宣德元年詔僧錄司 左講經。卒於靈谷。有語錄名《古鏡三昧》。行於世。

如泰 编辑

按《松江府志》:「如泰,華亭人,不識字,乘一小舟,四方參 請。洪武二十八年四月,至珍敬菴,微疾。二十六日,對 眾自言:『我於初三日去矣,眾來送我』。至日,以所乘舟 寘於陸地,索浴更衣說偈,遂入舟自焚。」

禧果 编辑

按《登州府志》:「禧果,青州壽光人。年八歲,被元兵掠至 沙漠,投金山寺,師僧勝迪甚器重之。洪武十九年,至 遼東,官司異之,送至京師,備言明哈赤將士萬餘人 皆有降志。朝廷命宗國公往沙漠招安,果如所言。上 賚賜甚厚。至濟南,住正覺寺。永樂初,遷登州棲霞,創 法勝庵於縣東金山鄉,一日無疾而坐化。」

惟宗 编辑

按《紹興府志》:「惟宗,不知何許人,嘗結亭於道左,每盛 暑烹茶以濟行客。洪武十九年秋,大旱,惟宗曰:『願焚 身以濟民』。即日齋戒以火身,大雨如澍,鄉人立土祠 祀之。」

了改 编辑

按《繼燈錄》:嵩山少室凝然了改禪師,鍾秀於嵩陽金 店之茂族。自齠齔年,繫念空宗,知有己躬,下事,遂依 止少林。二十始納僧服。會松庭禪師住天慶,師往依 之,每以己事咨叩。一日,庭上堂曰:「一言迥脫,獨拔當 時。」師即釋然舉似庭,庭印之,歸隱二祖菴。洪武二十 三年,請主少室。永樂十九年無恙,忽召眾敘別,說偈 而逝。

克諧 编辑

按《浙江通志》:「克諧,天台奚氏子。幼端愿穎秀,讀書過 目輒成誦。見南翁凱公,詢咨道要,於頓漸偏圓名相, 靡不淹貫。成祖居燕邸,召問佛法大意,南還,宴坐而 化。闍維,得舍利甚顆。」

明顯 编辑

按《列朝詩集》:明顯俗名吳峰,幼落髮歙縣定光院,自 稱破窗和尚。海寧董山人來遊齊雲巖,投院見峰,一 言深契,定方外交。山人歎曰:「得見高僧,何必見名嶽 也。」翻然而歸。後以養母辭院。所為詩,往往不忘元境。 王寅曰:「破窗詩若已來親眼見,難去對人言。」古來詩 僧亦未有此。

大祐 编辑

按《蘇州府志》:大祐,字啟宗,姓吳氏。幼聞楞嚴咒,隨口 成誦。年十二出家寄心菴,內外典一覽能通大義。既 壯,為澤天泉司懺。又之武林,從及公參禪。洪武間,召 與蔣山廣薦,會遷蘇之北禪,歷僧錄司左右善世。會 內難,棄歸穹窿。永樂初,起修佛書,凡括《大般若義》六 百卷及平生所著《淨土指歸》《淨土真如禮文》《彌陀》《金 剛》二經直解。

永堅石 编辑

按《崇仁縣志》:「永堅石,洪武中住普濟禪庵,戒律嚴謹, 道行彰聞。永樂乙未,趺坐而化。庚子,現其身於朝,遣 內使王羅馳驛徵取。時堅石久入寂,取其像以去。」

善信 编辑

按《松江府志》:「善信,號無疑,蘇州嘉定人。俗姓吳。年二 十九出家,禮上海施水菴僧智德為師,參請蘇城萬 峰和尚。素不識字,建文三年,年五十九,示微疾,乃與 眾云:『吾自出家以來,脅不至席,工夫今日了當,將從 此辭』。索浴入龕畢,於謦咳間,欻然火起,自焚其身。寺 僧為起塔繪像。」

中公大方國師 编辑

按《池州府志》:中公,大方國師,不知其為何派也。中之 父為王福,福為黃觀外祖。中薙髮齊山寺,以善知識 稱。會洪武京師舉天下名僧,觀以中聞,遂赴召靈谷 道場,事畢賜紫還山。建文四年七月,籍觀黨,中遁,莫 知所之。永樂六年,革除禁解,中歸老齊山。

無壞 编辑

按《陝西通志》:「無壞,西方人,與秦愍王有宿世緣。卓錫 至終南山,夜擊木魚聲達王宮。王異之。明日來見師, 與語,王恍然悟前生事,命席禮師。師㩦石甑炊餅。石」 煮水飲食。王從者數千人皆給。王乃即山為起寺 居之。竟證圓寂。師所遺禪衣錫杖並甑。見存。

信受附覺性 编辑

按《無錫縣志》:「信受,字西傳,姓陳氏,嘉定人。博學有文, 幼聽法南翔寺,有悟因出家,後住翠微寺,著《韻會增註》《通鑑集覽正誤》。」又:「覺性者,亦陳氏子,出家惠山寺, 通儒書,多知山中故實,常著《惠山志》。」

應能 编辑

按《明高僧傳》,「應能偽姓楊氏,實建文君也。太祖之嫡 孫,懿文太子之長子。封皇太孫,諱允。」生時頂顱頗 偏,太祖撫之曰:「半邊月兒。」及讀書,甚聰穎。一夕,懿文 太子與侍,太祖命詠《新月詩》,太子吟云:「昨夜嚴陵失 釣鉤,誰人移上碧雲頭。雖然未得團圓相,也有清光 遍九州。」太孫吟云:「誰將玉指甲,掐作碧天痕。影落江 湖裡,蛟龍不敢吞。」太祖覽之不悅。蓋未得團圓,影落 江湖,皆非吉兆。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大漸,乃授一小 篋,封鑰甚密,戒于急難方開。是年五月十六日即位, 年二十有三。明年改元建文,召方孝孺為翰林侍講, 直文淵閣,日講《周官》《禮》,變更太祖舊制。於是諸王多 不遜服,乃曲加恩禮。侍讀太常卿黃子澄、兵部尚書 齊泰議削諸王之權謀者。先燕。命侍郎張昺、都指揮 使謝貴察燕動靜,遂偪燕起靖難兵,南討黃齊。建文 四年六月十三日破金川門,帝縱火焚宮,啟《太祖遺 篋》視之,得楊應能度牒、剃刀、袈裟、緇服。遂削髮,自御 溝出遁,雲遊四方,自湖湘入蜀,雲南復至閩,入廣西 橫州南門壽佛寺。居十五年,陞座演法,歸者甚眾。所 至成大法席,人不知是帝也。復往南寧,居一蕭寺,衲 子雲集,師為隨緣開示,一眾歡然。久之,至思恩州,立 於當道,值知州出,從者呵之,師言:「我是建文皇帝也, 自滇歷閩至此,今老矣,欲送骸骨歸帝鄉。」巡按御史 聞於朝,賜號「老佛」,命驛送至京。師乃賦詩云:「流落江 湖四十秋,歸來不覺雪盈頭。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漢 無情水自流。長樂宮中雲影暗,昭陽殿裡雨」聲愁。新 蒲細柳年年綠,野老吞聲哭未休。及至京,朝廷未審 虛實,以太監吳亮曾經侍膳,使審之。師見亮,即呵曰: 「汝非吳亮耶?」曰:「不是。」師曰:「我昔御便殿,曾棄片肉於 地,汝伏地餂食之,何得忘也?」亮稽首大慟。已而取人 西內供養,竟卒於宮中。

雪菴 编辑

按《重慶府志》:「雪菴名暨,不知何許人。靖難初,走重慶 善慶里,山水奇絕可廬,遂祝髮焉。里中有隱士杜景 賢,異之,與往白龍諸山。山有松柏,灘水清駛,蘿篁森 蔚,和尚欲建剎其地。景賢出餘力,歡喜創寺,朝夕諷 誦。山中聞以為佛經也,往觀之,正讀《易經》《乾卦》不輟。 和尚嗜《楚詞》,每袖一本,登小舟,急棹中流朗誦,一葉」 輒披一葉於水,投已輒哭,哭已復誦,終卷乃已。眾莫 測何謂。又好酒,日儲十壺,俟客,客至輒酌之,不則拉 樵夫、豎人飲。飲半酣,呼童歌,歌竟,瞑焉而寐,興到筆 落成章,詞不甚工密,然意氣煥發,大能感愴。人或傳 和尚當建文壬午為御史,不數日帝遜位,乃憤然遁 跡為浮屠云。後死之日,其徒固問其「師何不答?」識者 以為松陽葉師賢也。

知壽 编辑

按《畿輔通志》:「知壽字松巖,宛平縣呂氏子也。為童子, 辭父母出家,依慶壽寺專禪師,學浮屠法。洪武元年, 遊山東之齊河,建定惠寺。十五年,領符牒,遂主其眾。 庚辰靖難兵起,太宗幸濟南,壽朝見軍門,請從戎自 效。奉敕募兵五千人,號忠勇忠效軍,身先士卒,所至 著功。靖難兵罷,悉繳所賜銀幣鈔錠,請返僧服,詔同」 道衍住慶壽寺,管北平府僧綱司副都綱事。永樂元 年,召還南京。六年扈駕北狩,命住持慶壽寺,詔朔朢 陞天王殿說法,勸誘四眾。十七年三月,道衍示寂,上 臨之者三,命壽治葬事,起塔於寺西。事訖,壽無疾,端 坐而逝。異香滿室,如道衍化時。士庶驚嘆,上為文祭 之,起塔與道衍塔相望。靖難之功,人止知有道衍,而 不知有壽,功成辭爵,仍返僧服,足稱異人。

道衍 编辑

按《列朝詩集》:「少師釋名道衍,字斯道,族姓姚氏,長洲 之相城里人。幼名天禧,本醫家子,顧不肯學醫。魁磊 高岸,意度偉然,喜為儒者博貫該通之學。至正間,削 髮,居相城之妙智庵。里中靈應觀道士席應真者,讀 書學道,通兵家言尢,深於機事。公師事之,盡得其學。 然深自退藏,人無知者,惟王止仲獨深知之。公應徑」 《山書記》之召,止仲為文贈之,以為:「上人年甫壯,天下 亂已極,亂極必治,然後得以發其所蘊,非以沙門之 法終其身者。」嘗寓嵩山寺,袁珙見其相而異之曰:「公 非常僧,劉秉忠之儔也。」洪武初,再以高僧徵。十五年, 十王之國,太祖命各選一高僧侍王公在燕府籍中, 住持慶壽寺。靖難兵起,妙識幾先贊助祕密。太宗即 大位,召至京師,欲官之,固辭為僧錄。左善世立東宮, 特授資善大夫、太子少師,復姚姓,賜名廣孝輔太子、 南京監修《高皇帝實錄》。上命畜髮再三,終不肯賜。兩 宮人不近,亦不辭。踰月乃召還。嘗以賑濟歸吳,徒步 閭里,以賜金散之宗黨。永樂六年來朝北京,仍居慶 壽寺。病篤,車駕臨視。問後事,對曰:「出家人復何所戀?」

明日集諸門人告以去期,斂袂端坐而逝。夏八十有
考證
四,追封榮國公,諡恭靖。茶毘之日,心舌與牙堅固不

壞,得舍利,皆五色。賜塋在房山縣東北四十里,上自 製文銘其碑。仁宗立,加贈少師,配享太廟。嘉靖中,移 祀大興隆寺。公初侍燕邸,每夜夢與劉太保仲晦寤 語,厥「後現身佐命,恪守僧律。南屏西山,後先觀化。兩 公之賜名,一曰秉忠,一曰廣孝,豈非宿乘願輪,再世 示現者與?」

溥洽 编辑

按《列朝詩集》:「溥洽,字南洲,山陰人。族姓陸氏,放翁之 後人也。於郡之普濟寺,禮雪庭祥公為師,從其菴𤣱 公於普福,貫串經範,旁通儒典。禪定之餘,肆力詞章。 洪武二十二年,召為僧錄司右講經。三年,代夢觀主 天禧。又三年,由左闡教陞左善世。成祖即位,召斯道 衍公於北京,命主教事。公以左善世遜衍,而己居右。」 永樂四年,詔修天禧寺浮圖。車駕臨幸,命公慶讚祥 煜、天顏說懌。時有任覺義者,忌其寵,搆詞間之,左遷 右覺義。公不辯,自處裕如。既而上察其心,復右善世。 仁宗即位,數被召問,乞居南京報恩寺養老,遣中官 護送。宣德元年七月示寂。留偈而化,年八十有二。塔 於長干之鳳嶺。上遣行人王麟莅祭,賜院額為「鳳嶺 講寺。」

慧旵 编辑

按《繼燈錄》:杭州東明虛白慧旵禪師,姓王氏,湖廣人。 年十四,往丹陽妙覺寺,禮湛然落髮。一日,作務次,然 問曰:「子在此作甚麼?」師曰:「切蘿蔔。」然曰:「汝只會切蘿 蔔。」師曰:「也會殺人。」然引頸就師,師曰:「降將不斬。」聞松 隱唱道雲間,即往咨叩。一日出定,舉首睹蒼松有省。 尋至蘇之鄧蔚,見果林,林擲下蒲團索頌。師曰:「只些 消息,本無言說。破蒲團上,地迸天裂。」林曰:「且道裂個 甚麼?」師擬進語,林便打。林復指見寶藏,具陳悟因。藏 問:「心不是佛,智不是道,汝云何會?」師向前問詢,叉手 而立。藏呵曰:「汝在者裡許多時,還作者見解。」師乃發 憤忘食,至第二夜,豁然徹法源底。偈曰:一拳打破太 虛空,百億須彌不露蹤。借問個中誰「是主,扶桑湧出 一輪紅。」藏見笑曰:「雖然如是,也須善自護持。」永樂戊 子,至安溪東明,設關三十餘年,影不出山。道俗揚播, 宿衲爭趨座下。宣德辛酉六月將去世,眾請留偈,師 曰:「一大藏教無人看著,爭得者幾句閑言語。」跏趺而 逝,塔於安溪東塢。

端竹領占 编辑

按《陝西通志》:「端竹領占,狄道人,姓石氏,自幼為本郡 寶塔寺僧。永樂四年,以屢使絕域宣布王化功,陞蘇 州府僧綱司都綱。二十一年,奉命招降,陞僧錄司右 闡教。二十二年,陞左善世,賜誥命,金圖書服器。宣德 元年,陞灌頂圓妙廣智大國師。二年,奉使烏思藏公 幹,陞號清修靜覺崇善慈應輔教闡範灌頂圓妙廣」 《智大國師》,八年內圓寂。天順七年,追封「西天佛子。」成 化二十三年,追封「大敏法王。」

班丹臧卜 编辑

按《陝西通志》:「班丹臧卜,西土人。先從覺剌麻授秘密 戒行,後陞灌頂靜覺弘濟大國師,錫予甚厚,授金印 一、銀印一。謹守戒律,道行日彰。永樂親製贊偈以寵 異之。今西人多向其化。」

居敬 编辑

按《明高僧傳》:「松江普照寺居敬,字心淵,別號蘭雪。學 通內外,善屬文,精嚴律部,禮金陵大報恩寺一雨和 尚職知客後參杭州集慶寺東源法師於懺摩堂,居 第一座後而講《周易》。永樂初,奉詔校《大藏經》,預修《會 典》。已而住持上海廣福講寺,遷松江普照,大開法席 一十三載。建大雄殿、海月堂、三解脫門,廊廡重軒,精」 舍香積,煥然新之。七眾瞻仰,道風大扇。

文琇 编辑

按《繼燈錄》:「杭州徑山南石文琇禪師,蘇之崑山李氏 子。出家邑之紹隆院,嘗問法要於虎丘行中禪師,得 言外旨。洪武五年,住蘇州普門。永樂初,應詔纂修《永 樂大典》,留京三載。七年住徑山,一日無疾而逝。」

如蔑 编辑

按《寧波府志》:「如蔑字性海,姓余氏。祝髮於定水寺,禮 復見心為師。戒行端謹,通內外典,善書能吟,雅為緇 流推重。永樂中,兩膺召命,纂修《內典》。常住撫州之翠 雲及奉化岳林二寺,有《翠雲稿》,永明終焉。」

非幻 编辑

按《繼燈錄》:南京靈谷寺無涯非幻禪師,衢之西安人。 從傑峰為僧。峰問何處來?師曰:「虛空無向背。」峰指鐘 俾作頌,師曰:「百煉爐中滾出來,虛空原不惹塵埃。如 今挂在人頭上,撞著洪音遍九垓。」時年十二,峰器之, 即令祝髮。永樂丁亥,太宗文皇帝有事於長陵,徵師 入對稱旨,大嘉賞賚,命住靈谷。庚子春,上建法會,師 若不經意,其徒問之,師笑曰:「自家有一大事甚緊,何 暇他及。」乃書偈曰:「生死悠悠絕世緣,蒙恩永樂太平 年。這回撒手空歸去,雪霽雲消月正圓。」遂逝

昶和尚 编辑

按《蘇州府志》:「昶和尚,居常熟大慈寺,姚廣孝薦於成 祖,三召而起,延至內道場,校讎梵典。三年,賜紫衣玉 璽。還,卒,詔起高僧墓。」

普慈 编辑

按《列朝詩集》:「普慈,吳郡海虞錢氏子。世儒業,出家破 山寺往參鄧尉山萬峰和尚,付以法偈。遂廬太湖西 洞庭山,三十年不過湖。聞白旵公在安溪東明說法, 親承萬峰祖印,遂往叩,旬日大悟,遂居東明演法,為 萬峰法嗣。景泰元年示寂,全身塔在東明左側。有頌 古詩行世。」

善啟 编辑

按《明高僧傳》,「善啟字東白,別號曉庵,姑蘇長洲楊氏 子。世為宦族,甫能言,即通釋典,如舊熟。父母異之,知 是法器,捨入永茂院,出家無幾,薙染受具,屏跡龍山, 研窮大藏,百氏諸史,無不精究。永樂戊子,出世郡之 延慶寺。明年應召纂修《永樂大典》,併校《大藏經》,賜金 縷僧伽衣。一時名人若沈民望、王汝玉、錢原溥輩,皆」 為方外交,或辯儒釋之異,師曰:「無論聖人理同,且各 為其教。」又曰:「東魯垂道,西竺見性,皆莫先干厚本。」故 吾儕雖離父母,而養生送死,率皆從厚。與兄弟極友 愛。正統癸亥示寂,塔於龍山。

莊禪師 编辑

按《繼燈錄》:「徑山敬庵莊禪師,台州人。自幼厭葷穢,薄 世塵,父母捨廣慈庵出家。久之,遍參方外,了徹宗源。 主徑山,道化隆盛。永樂十二年,奉詔入京,同修大典, 寓天界三載,少師姚公等交章薦住持,堅辭不受,歸 徑山示寂。至六月初一,果無疾而逝。」

了機 编辑

按《荊州府志》:「了機自云:從終南山來,初居崔家洞一 年,及遊鹿苑,見招仙巖洞。居之歲餘,忽謂人曰:『吾閉 關,幸為塞垣穴七七日』。土人如其言。一日,巖罩濃雲, 關門洞開,眾大駭,乃相與扳巖開巖穴,入洞視之,不 見,唯蒲團草履存焉。」

鏡文 编辑

按《貴州通志》:「鏡,文郡人。幼聰悟,長涉經史。出家龍華 寺,既受具,遍參叢林,深契內典。永樂初,赴京,會眾僧 談宗理,推為首座,各為頌偈而還。景泰間,歸隱石筍 山。年八十,趺坐而逝。」

行恢 编辑

按《寧波府志》:「行恢,字復宗,鄞人。生而穎異,依壽昌大 師披剃受具,戒行高嚴。永樂四年,召詣京,即與修《文 獻大成》。十六年,復召較大藏經典。尋又召修大典,恩 賚甚厚。後賜職左覺義,堅辭不受。歸舟夜泊,偶遇一 貴人,舟相觸辱,及行恢,恢語侍僧:『慎勿以吾名聞。後 彼廉知,將請罪,恢遽令解維去。黃潤玉常謂其學行』」 超卓,人稱為「菩薩」云。

水盛 编辑

按《繼燈錄》:西湖妙果竺源水盛禪師,饒之樂平范氏 子。十七依羅山院出家,既得度,首謁庭忠於蔣山。時 孤舟,濟為第一座,以皖山示蒙山語示之。師極力參 究,越五載有省。濟曰:「蒙山常言:栽松道者不具二緣 而生。達磨葬熊耳後,隻履西歸,果神通耶?抑法如是 耶?」師曰:「此形神俱妙而已。」濟曰:「不然,子他日當自知 之。」師往無為州,見無能,以濟所舉質之。能曰:「為汝弗 解故也。」師忽大悟。能撫其背曰:「爾後當大弘吾宗也。」 尋分座於薦福,既而隱於南巢,出主西湖妙果。未幾, 復還南巢。示寂初,預立塔于南巢五峰之下,是夜有 光如匹練,自天際下燭,俄頃散布五峰之頂,復合於 塔中,彌三夕乃止。師制行峻絕,如孤峰萬仞,可望而 不可攀。嘗囑其徒曰:「凡剃髮染衣,當洞明心宗,行解 相應,以正悟之境,靈靈自照,歲久月深,具大無畏。如 透水月華,萬浪千波,觸之不散,方不被生死陰魔所 惑。」此師之生平實悟實證者,故亦用之以誨人也。 按《浙江通志》:「水盛住妙果寺,遇孤舟濟,力參求,悟如 敵萬人,如上逆流。至如」透水,《月華》波搖不散。濟始印 可,始居南巢,五龍讓宅。座繞祥輝,逝日練光,縱橫分 合,彌亙山剎。

编辑

按《辰州府志》:達號「玉環」,永樂間普化寺僧。性明敏, 博文學,又能以理自勝。邑人荊時芳常與遊,後沐浴 更衣坐化。

勝安 编辑

按《開封府志》:「勝安,號古峰,俗姓周,出家彌陀寺。戒律 精嚴,道行絕潔。嘗開講大乘諸經五十餘會,修葺招 提四十餘所。永樂中,移居祐國寺,一時緇黃之士,從 者雲集。後以疾而逝。停龕三日,飛煙環繞。闍維之,得 舍利,凝聚五色,精瑩如珠,觀者異之。」

塔僧 编辑

按《貴州通志》:塔僧無名,永樂間住安莊白水堡觀音 寺,言貌謹厚,用磚壘塔於寺後,坐其中,與千戶丁昱等約曰:「吾入塔爾,以磚灰固塔門。明年今日聞塔內 有聲,始啟之。」丁如約,啟塔門,僧危坐自如,異香馥郁, 容貌愉懌,眾咸異之。後不知所往。

雲定 编辑

按《南陽府志》雲:「定平山人,生而異常,乃出家遊歷四 方,聞方城之東有剎曰普嚴,乃得遺址以居。預知圓 寂,其徒建塔刻銘,以紀其事。」

智通 编辑

按《南陽府志》:「智通,燕人。自幼神清貌秀,穎悟善記。初 慕全真,後落髮入空門,禮壁峰金師,即聞奧旨,往遊 大乘山,因駐錫焉。永樂中,召至京師,居天界寺,端坐 而化。」

至道 编辑

按《無錫縣志》:「至道,字物外,臨海人。能詩,善少師姚廣 孝。至道卓錫邑之嵩山,歸者日至,遂大建幢剎,為嵩 開山祖既耄,端坐而化。」

普真 编辑

按《無錫縣志》:「普真,字性海,延陵人。有高識,住惠山寺。 寺災,真重建之。嘗種茶惠山之麓,晚又創聽松菴於 寺左而居之,歿遂葬於菴。後。王達銘其塔真於惠山, 實有起廢之功。」

懷空 编辑

按《四川總志》:「懷空學道玉屏山,明永樂中,欽賜講經 寶帳,有《語錄》十卷行世。里人建寺置塔,奉其遺軀。後 焚毀,獨塔軀如故。」

繼達 编辑

按《萊州府志》:「繼達姓田氏,號素菴,通禪理,善賦詩,守 戒行。永樂中,妖賊唐賽兒聞其名,不入膠州境。臨終 作偈,趺坐而化。」

嗣漢 编辑

按《休寧縣志》:「嗣漢,號昭回,普滿寺僧。戒行卓然,為禪 林所宗。永樂七年,適朝廷欽建大齋,師領眾預會於 靈谷道場。忽一日,沐浴趺坐,索筆作偈,書罷,奄然而 逝。化遂相傳,奏賜龕以歛,闍維之餘,得舍利,瘞於靈 谷之塔。」

慧心 编辑

按《處州府志》:「慧心,號鑑空,樂清方氏子。幼受業於白 鶴僧尹郁,戒行精嚴,通儒釋二典,善《晉書》,曲臻其妙。 先住紹興青蓮,後住瑞安仙巖。永樂八年,應高僧召, 入文淵閣,與修《永樂大典》,竣事還山。一日,忽沐浴更 衣辭眾,趺坐而逝。茶毘,得五色堅固子,宗門咸景慕 焉。」

覺壽 编辑

按《四川總志》:「覺壽,遂寧人。明心性,遊長安,道上得遺 金,俟其主反之。後歸適廣福,井泉乾涸,跏趺坐井上, 鹽泉湧出。永樂甲午,邑久旱,復登廣福山絕粒禱雨, 旬日果大澍。年九十,不知所終。」

智璩 编辑

按《鎮江府志》:「智璩,丹陽包港孫氏子。住牛金山,絕世 俗者五十餘年,臨終說偈而逝。」

了空 编辑

按《山西通志》:「了空,忻州人,俗王氏。生而神異,年二十 餘,慨然有出世離俗之志。一日,辭其家,不知所之。後 十餘年方歸,住傘蓋寺,凡事能前知,雖千里之外,莫 不預見。尋遇一異僧曰:『修行當學最上乘,前知特小 乘法耳』。」於是苦志勵行,又數年遂大徹悟。一日微恙, 示眾曰:「吾歸矣。」說偈曰:「無物本來無,身心何處尋?大 法雙亡卻,虛空現法身。」茶毘之日,煙成五色,咸稱異 之。

義金附洪蓮 昌海 编辑

按《山西通志》:義金,不知何許人。與洪蓮、昌海談道,世 稱金、海、蓮三高士。洪蓮,太原人,本姓吳,少孤,事母盡 孝。比歿,哀慟幾絕。後祝髮於饒益寺,苦行卓越,儒釋 並通。嘗詣天龍洞,刺血書五大部經。永樂中,奉詔註 「大明三藏法,數校大藏經典,既成,上進,賜衣設宴,授 以官,不受。」昌海俗姓許生而言動非常,博涉群經,深 通奧旨。《隱崛》山書五大部經卷,校正「《華嚴合論》、五 臺清涼傳本宗二百問。」永樂中,詔纂修《大藏經》,授太 原僧綱司都綱。一日沐浴更衣而逝。

景隆 编辑

按《繼燈錄》:「杭州開元寺空谷景隆禪師,蘇之洞庭陳 氏子。為童時,不茹葷,趺坐若禪定。嘗從弁山嬾雲咨 問道要,湖海諸大老亦靡不遍謁。後禮虎丘石菴為 師。宣德二年,從杭昭慶受戒,遂依石菴,住靈隱。七年, 住天目,禮祖塔,憩錫一載,刻苦參究。忽有省,遂造嬾 雲,剖露雲印可之。初居西湖之正傳院,晚年遷居開」 元。示寂,塔於西湖之修吉山。所著有《空谷集》行世。

月溪 编辑

按《貴州通志》:「月溪,江安人。宣德初,以罪戍赤水,役於 陳百戶,棲廄中,夜輒有光,陳異而遣之,遇禪宗,得正 法眼藏。至蘭州印山,見其林麓洞壑,別有天地,結菴曰永洪。居二載,明章帝召天下名僧十三人詣闕,月 溪與焉。將別,語弟子曰:『此中徒眾無踰四十,踰則不 利。抵京,將召人,上密令中使置經於地,覆以錦,諸僧』」 皆履而入,月溪獨伏不前。上促之,對曰:「非敢以方外 自高,懼籍經為罪,非上所以召臣意。」上異焉,取經入, 賜以茶,不飲而南灑。問故,對曰:「留都火焚四十八戶, 用禳之。」上未信。後守臣奏火作,如其語。久之遣還,至 留都,遂示寂。後人廣其故居以為寺,緇徒僅四十人, 過五人則一斃,三人則一病,過一二人則有怪,莫能 踰其數。

道證 编辑

按《蘇州府志》:「道證,字心印,長洲人。出家治平寺。宣德 間,詔授覺義住持大功德。奉敕較藏典中禁。年七十 三,示寂,賜祭葬治平寺方丈後。」

道聯 编辑

按《浙江通志》:「道聯六坐道場,兩被徵召纂大典,游戲 翰墨,緇白咸重之。後坐逝,英宗悼之,敕葬於藕花居 之傍。」

寶珠 编辑

按《嘉興府志》:「寶珠和尚嘗游杭嘉二郡,冬夏一衲,乞 食自活,宿無恆居,平時惟念佛不絕口,更無雜語。後 於海門寺忽若顛狂者,將半月餘,僧呵曰:『爾平生實 行,當與世人作眼目,何得乃爾』!珠曰:『既如是,吾行矣』。 索浴畢,安然坐化。」

祖淵 编辑

按《太平府志》:「祖淵,號雨菴,西菴僧也。闡明宗風,行于 閩浙。正統間,召入京,賜左善世,住西山圓寂。上遣禮 部主事林璧諭祭,尚書胡濙贊其像。」

智瑛 编辑

按《江寧府志》:「智瑛,上元人。正統初,住雲溪寺,因號雲 溪。初行頭陀行,為諸僧負薪米力作。已而有所悟。生 平不識文字,後乃能詩。廬山有天眼寺,得佛宗旨者, 惟瑛一人。晚年忽語其徒曰:『某月日吾將逝,逝必有 風雷之驚』。屆期預報諸庵主使集,時天朗霽,無纖雲, 至午,有片雲起西北,瑛乃沐浴,具盛儀,禮諸佛,與諸」 庵主別。已而疾風震電掣茆墮瓦。旋風自下轉入空 際。視瑛已遷化矣。

周和尚 编辑

按《廬江縣志》:周和尚世居山溪凹。正統間赴試,居天 下僧第二,授僧錄事。不受衣缽,辭去遊方。會韓都憲 雍征西,周通書史,諳天文地理及遁法,披袈裟謁之。 韓公出對云:「和尚挂紅穿綠,非莊嚴,實則莊嚴。」周隨 對曰:「大人腰金衣紫,素富貴行乎富貴。」韓大奇之,因 謀征西,事多賴之。既歸,提學薛方山以梅花百韻令 和,一夕吟成,薛大奇之。後不知所終。

慧顥 编辑

按《嘉興府志》:「慧顥,字無極,正統間,出家玉溪順慶寺。 在徑山誦心經,坐脫。」

寶燈 编辑

按《兗州府志》:「寶燈,東阿楊氏子也。二十出家,居城北 香山寺,參禪誦經,頗通外典。持行精苦,時刻不懈,蓋 真僧也。壽至九十四歲。一日沐浴更衣,自云化去,端 坐而瞑。」

了悟 编辑

按《四川總志》:「無際,姓莫,名了悟,一號蠶骨,安岳人。居 大竹黑崖,勤苦修行,久之若有所得,乃師古拙及無 念,遂得釋氏之要。既而卓錫道林四十餘年,脫胎離 形,時著靈異,四方無賢愚咸向之。正統間召入,敕為 宗師,登壇說戒,觀聽如堵。及卒,賜祭給傳,還葬木門。 所著有《語錄》一卷。」

道涓 编辑

按《處州府志》:「道涓,正統間為龍泉縣僧會,駐錫鰲峰 崇因禪寺,嚴戒持素。景泰庚午正月二十八日,辭別 鄉里,回山告眾,端坐雷音堂,說偈而逝,鼻出雙」「光 瑩如玉。」時年八十一。

永慈 编辑

按《江寧府志》:「永慈,字海中,蜀余氏子。少時見僧,輒喜 投照月禪師剃染,遍參諸方,首謁太初和尚,開示父 母未生前有得。還靈谷,依雪峰和尚結制。後至牛首, 領眾三載。正統中,守備太監袁誠欽其道德,請住東 山翼善寺。先是,慈參東明和尚,勘驗水乳,明欲付以 衣缽,慈不受。至是明將示寂,命其弟子曰:『吾有衣法 二物,待十年後送至金陵東山海州和尚受納』。」屆期, 弟子持衣至山,慈升座祝香而受。慈付嗣法門人智 瑄,字寶峰,皆塔於東山禪院之後。

徹空 编辑

按《貴州通志》:「徹空,蜀僧。正統間,來往貴陽潮音寺。機 鋒警敏,詩亦清俊,復之蜀,稱寂,示偈唯以正宗風為 要。」

廣能 编辑

按《貴州通志》:「廣能,興隆僧。正統間,卓錫月潭寺。戒行不玷,禪誦勤苦。嘗晝誦經,有虎入寺,眾僧驚走,能不 為動。虎登堂見能,遂去。苗賊寇興隆,欲劫寺,眾僧皆 逃,能獨不去。賊至,欲殺能,能曰:『幸殺我於外,毋污此 佛地』。賊義而釋之,寺賴以全。」

祖復 编辑

按《貴州通志》:「祖復,號立禪,立關募化,供十方僧眾,雖 巨蟒鼠雀,咸依時就食。後製一龕,結跏趺坐,住西天 寺三載,未嘗見寢息。嘗絕粒月餘,滇中徒眾強之回, 遂化。留肉身於寶臺山。」如滇之金光紫谿,黔之太平、 西天等寺,皆其刱建。

悅禪 编辑

按《貴州通志》:「悅禪,杭州人。雲遊住普定圓通寺,有戒 行,善化誨愚迷,人多禮之。年九十餘,景泰元年五月 終。四年二月出殯,啟龕視之,顏色如生,人皆稱異。」

休庵 编辑

按《海寧縣志》:「休庵逸公,景泰間,居廣潤寺,神通自在, 示人禍福,無一不驗。後死數日,遇鄉人於天台道中, 以所殮僧履寄諸徒,啟柩視之,已尸解云。」

道宗 编辑

按《蘇州府志》:「道宗,常熟人。住萬峰禪院。景泰中,詔修 保國道場,祥雲繚繞,降敕褒諭。天順二年,奏賜聖恩 寺額。」

覺澄 编辑

按《列朝詩集》,覺澄,號古溪,山後蔚蘿人也。族姓張氏。 年十歲為牧牛之童。十四從雲中天暉和尚出家,閱 藏五載,從墨菴和尚坐禪大興隆寺。景泰三年,宗伯 胡濙命住南陽香嚴寺。自惟大事未明,不一年而退。 登太岡山,參月溪和尚。往見西蜀楚山和尚於投子 山,機緣相契,朝夕入室。山謂海雲曰:「香嚴只是聰明」 見解,道眼未明。在山往安慶看誦《聯珠集》,見趙州、凌 行婆機緣往返,豁然有省。因思本參無字話頭,如何 不徹,奮然一拶,虛空迸碎,身與僧堂,泯然不見。再看 無字話頭,火中覓雪,了然無疑。越五日,山自安慶回, 謂海雲曰:「香嚴大事今番徹也。」明日正旦,召大眾曰: 「老漢離西川,下江南,張漫天大網,為求作者。今有其 人,且道是誰?」良久乃曰:「香嚴是也。」公避席下手而讓 曰:「覺澄不會佛法。」山曰:「我正要不會佛法的。」遂以衣 拂法卷付之。辭山七載,天順五年,住金陵高座寺。一 坐此山,竟不他之。示寂於成化初。胡濙序其《雨華集》 曰:「公天性清朗,心地圓融。續臨濟二十四世燈,為楚 山付法正傳。其集將」與蒲菴全室逃虛,孋美於後世。 嘗自道其文曰:「吾將藉此以明佛知見。入佛之門有 二:由文字而顯,曰教;離文字而悟,曰禪。泥文字則失 之滯,略文字則失之誕。去滯與誕,其必有教而禪乎?」 其徒寂庵湛公亦能詩,刻其遺集。

竹林大士 编辑

按《南翁夢錄》:安南陳氏第三代王曰仁王,既傳位世 子,乃出家修行,刻苦精進,慧解超脫,為一方祖師。庵 居安子山紫宵峰,自號竹林大士。其姊號曰天瑞,多 失婦道。大士在紫霄,聞姊病亟,乃下山往視,謂天瑞 曰:「姊若時至,自去見冥間事,則應曰:『願少待我弟竹 林大士且至』。」言訖還山。數日至庵,分付弟子後事,奄 然坐化,天瑞亦以是日卒。仁王示寂時,其子英王未 有嫡嗣,止有庶子意,且待嫡子而後定嗣位。至茶毗 後,封骨時,子孫環拜,舍利飛入庶孫袖裡而放光,既 收又入。英王拜曰:「敢不奉命?」收之乃定。尋以庶子為 世子。既久,嫡母生男不育,庶子終嗣王位,是為明王。

契斌 编辑

按《繼燈錄》,嵩山少室俱空契斌禪師,平陽坦曲人。參 凝然,求示心要,朝夕咨叩。一日睹秦封槐,豁然契悟, 徑回侍次。然一見謂曰:「契斌參得禪也。」師便喝。然曰: 「喝作麼?」師曰:「和尚何得以贓誣人?」然曰:「趙州勘破婆 子,婆子敗缺在甚麼處?」師曰:「一對無孔鐵鎚。」然曰:「如 何是趙州意?」師曰:「荊棘林中重加陷穽。」然曰:「石頭書 亦不通,信亦不達,是何意旨?」師曰:「千里同風。」然曰:「青 原垂足,又作麼生?」師曰:「禍事禍事。」然曰:「洞上一宗,密 在爾躬矣。」景泰四年,主少室。有問:「如何是正中偏?」師 曰:「夜半烏雞帶雪眠。」曰:「如何是偏中正?」師曰:「老翁抱 著石烏龜。」曰:「如何是正中來?」師曰:「出匣吹毛寒逼天。」 曰:「如何是兼中至?」師曰:「公孫舞劍難思議。」曰:「如何是 兼中到?」師曰:「黑狗銀蹄無處討。」曰:「五位既蒙師指示, 少林直指事如何?」師曰:「沙裡無油,麥中是麪。」

寶藏 编辑

按《德安府志》:「寶藏,京兆醴泉人。俗姓嚴。以苦行遍參 西蜀。景泰丙子,嗣曇花寺無為衣缽證濟二十四代 法。成化間,應藩封召,開堂壽山之龍泉寺圓寂,建塔 其巔。張廷器贊序其語以傳。越百餘年。順治辛卯,正 令古帆繼之。」

祖庭 编辑

按《德安府志》:「祖庭,豫章人。景泰間,應戍卒,主者以其 癯弱,難之。對曰:『食素』。主者曰:『食素,奈何廁荷戈役』?對曰:『祖墮軍籍,輪序應役。爾時牧夫不職,營馬數壞民 禾,主者以其佞佛也,簽之往。凡數月而馬肥,民間亦 無呼籲者。密察之,見其引馬就牧所,惟周遭一行群 馬悉不敢逸,步履外,此後僅手珠串趺坐爾。主者心』」 異而除其籍,放之焚修祖庭,得薙髮自此始。行腳至 石門,土人以山嶮無逕,不敢入庭。曰:「道本平坦,何荊 棘可礙?」竟卓錫焉。詳其詩序中。後證大知識嗣牛首 山澄大士法席。年七十九,示寂。偈曰:四十二年,石門 熱轟。七十九春,老漢獨弄。誰少誰多,一般作夢。歸去 來兮,眉梢雪重。

了訔 编辑

按《德安府志》:「了訔,應城人,號鼎庵。永樂間,居邑西南 四聖寺,大闡宗風。天順八年,淮王好禪學,聞師名卑 禮致書,遣人迎之,師誓不入王宮。淮王特建寺於廬 山,請師居之,以便質問。自師居廬山,而眾僧皈依者 千餘人,所著有《鼎庵語錄》四卷。」

智中 编辑

按《四川總志》:「智中,彭縣人也。生有異相。年十二,即禮 月光禪師惠心,清修苦行,晝夜不息。後惠心授松藩 都綱,中隨去,尋代其職。時番彝叛服不常,中居邊撫 化,番彝莫不投服。天順間,累加封國師,仍賜敕誥,降 銀印。中在邊四十餘年,化行功著。成化二年,年踰七 十,詔歸彌陀庵優老焉。」

淨倫 编辑

按《列朝詩集》:「淨倫,昆明康氏子。正統庚申出家,禮太 華無極泰和尚受禪學。天順癸未,得法於浮山古庭 堅公。成化乙酉,卓錫都城東隅,開建萬福禪剎。謝事 退居西軒之竹室,與天章、懷讓同時並闡宗風。」

紹琦 编辑

按《繼燈錄》:成都府東山天成寺楚山紹琦禪師,唐安 雷氏子。八歲入鄉校,授經成誦,九歲失怙恉。元極通 禪師學出世法,後謁無際,示以無字公案。偶聞開靜 板鳴,礙胸冰泮,往見際,際曰:「還我無字意來。」琦曰:「這 僧問處偏多事,趙老何曾涉所思。信口一言都吐露, 飜身特地使人疑。」曰:「如何是汝不疑處?」琦曰:「青山綠 水,燕語鶯啼,歷歷分明,更疑何事?」曰:「未在更道。」琦曰: 「頭頂虛空,腳踏實地。」際曰:「亦未在。」師乃禮拜。師再參, 際問:「數年來住在何處?」師曰:「我所住廓然無定在。」際 曰:「汝有何所得?」師曰:「本自無失,何得之有?」曰:「莫不是 學得來者?」師曰:「一法不有,學自何來?」曰:「汝落空耶?」師 曰:「我尚非我,誰落誰空?」曰:「畢竟若何?」師曰:「水淺石出, 雨霽雲收。」曰:「莫亂道,只如佛祖來,也不許縱伱橫吞。 藏教現百千神通,到這裡更是不許。」師曰:「和尚雖是 把斷要津,其奈勞神不易。」際拍膝一下曰:「會麼?」師便 喝。際笑曰:「克家須是破家兒,恁麼幹蠱也省力。」師掩 耳而出。際授法偈曰:「我無法可付,法無心可受。無付 無受心,何人不成就。」後居天柱。成化九年三月十五 日示微疾,眾請師末後句,師展兩手示之曰:「會麼?」曰: 「不會。」師復曰:「今年今日,推車撞壁,挂倒虛空,青天霹 靂。呵呵呵,泥牛吞卻老龍珠,澄澄性海漚花息。」遂安 詳而逝。

趙頭陀 编辑

按《蘇州府志》:「僧趙頭陀,自稱終南山人。成化間游吳, 啖肉,一食盡數觔,或一鵝一豬首,飯至斗許,飲水亦 一二斗。肉食多,手自烹煮,極潔。宿承天寺數年後,坐 苑橋上,大呼一聲遂化。諸僧具威儀茶毘之,亦得數 舍利。」

覺曇 编辑

按《蘇州府志》:「覺曇,嘉定人。祝髮慈濟寺。生平未嘗妄 語,其言未來事奇驗。或臥於榻,有見其行於市者,人 稱覺菩薩。成化十七年午日,趺坐而化。月餘,面如生, 肢體溫軟,其身至今不朽。」

荊山 编辑

按《涇縣志》:「荊山祖師,涇邑人,俗姓鳳。八歲入大寧寺 出家,後住合相寺,隱關一期,始得個話頭入手。又訪 歸元禪師,警策一遍。歸寺重加勇猛,得念而無念,參 而無參處。忽有偈云:『念與全非念,金針穿』。」電回頭 極日觀,親睹真如面。一日忽然知覺:法不離體,體不 離法;四大本空,一真不昧。於成化丙午春,詣石埭金 竹山,參見寶月和尚,將平日做工夫處逐一供報一 遍。師呵呵大笑:「你今果真實。」次日遂將手卷祖衣交 付,齋罷送行。

無住 编辑

按《濟南府志》:「無住禪師,成化時,卓錫華林寺。儒書釋 典,無不精曉。遷四禪寺圓寂。年逾九十。當盛夏,顏色 如生。」

智果 编辑

按《涇縣志》:「智果,幕山禪僧也。戒律精嚴,每為民間祈 雨,必有應驗。年八十一,童顏兒齒,趺坐而逝。」

興宗 编辑

按《貴州通志》:「拜經和尚,名興宗,大理人。成化間,住持永祥寺,誦《法華經》,每字一拜,一擊板,歲久,木為之穿, 四十年未嘗他出。太監鄭忠為建寺請額。年七十,預 言寂滅之期,鳴鼓告眾而化。」

烏荳禪師 编辑

按《重慶府志》:「烏荳禪師,成弘間住涪之白雲關,數十 年不火食,惟日荷鋤掘生烏荳以適口。雖嚴寒雪凍, 赤足單衣,以棲岩畔。時山多虎,鄉人患之,師即寢其 穴,虎不敢近而去。日有白雲覆其上,隨晴空皎日,一 嶺如錦霞不散。鶴鬢童顏而不言壽以欺人,海藏滿 腹而不言幻以惑世。故其時劉忠諫公喜其人與之」 為友。蓋忠諫公正人,殆韓昌黎一流。而必結精藍,聯 靜榻,數十年不倦,則師之為人可知。後坐化蟬蛻,其 骸不腐,至今人以石塔龕之,《碑記》尚存云。

雲庭 编辑

按《江陰縣志》:「雲庭禪師,桂姓,以景泰丙子生,成化癸 巳參休休翁,受無字公案,滯沉寂之境。弘治改元,除 夕聞鐘聲,數年行履處忽爾活脫,因信口作偈。所著 有《請益警進》、拈古、頌古、《擬寒山和永明》詩偈等,凡二 十卷,號《幻寄集》行世。」

潔空 编辑

按《衡嶽志》:「潔空,南陽人,以弘治中隱南嶽方廣寺,七 十三歲端坐而逝。遺偈一首云:『七十三年老潔空,提 起西來又弄東。於今撒手歸何處,一輪明月照秋空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