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白堂先生文集/卷二

卷一 拱白堂先生文集
卷二
作者:黃德壹
1801年
卷三

上順菴先生書庚子

编辑

頃日敬義之敎。寔是動靜相須。軆用不離。可以上達天德。朱子所云此八箇字。一生用之有餘。謹當書諸紳矣。甞看武侯書。竊有深契於中者。其曰鞠躬盡力。死而後已。成敗利鈍。非所逆覩。朱子甞贊之曰非獨建立事功爲然也。如此則知處不期寬而自寬。行處不期遠而自遠矣。竊以爲曾子所謂弘毅。孟子所謂知言養氣。蕫子所謂正誼明道之說。與此若合符契。學者只當識得此意分明。參前依衡。自不能舍。則其庶乎心志安靜。路脉平直。不爲名利之所淫。不爲邪詖之所惑矣。然平居豈不講論及此。若至於臨利害定是非。往往失其所守。多有差誤者。無乃所謂知之者非眞知。行之者非力行歟。此尤可警懼者也。近來漸覺頗自得力。殆若食芹而美者。輒以此做話頭。接引同志之士。亦不敢自信。玆以奉質焉。未知如何。

上順菴先生書戊申

编辑

拜違丈席。遽已八箇月矣。自昨冬無日不欲晉拝承誨。而汩汩憂患。訖至于今。向者重吉之還。將與之偕。又未果也。辜負前敎。悚歎殊深。今因咸從。奉探靜養軆候順時康迪。區區伏慰。德壹親癠閱歲沉綿。寧日常少。近以兒憂浹朔濱危。私悶何達。近年以來。一種西學。鼓簧邪說。朱紫亂眞。爲吾道之蟊賊。亦云稔矣。獨幸吾道一脉。賴而不墜者。惟先生講明師門之道。排闢異端之說。眷眷累發於敎席。故後生學子有所矜式。雖以壹之愚蒙。亦幸與有聞焉者也。日前尹老兄愼於李丈趾漢家。見一冊子。卽徐祖修所著文字也。其言曰李星湖,柳磻溪。甘爲利氏之徒云云。夫西學之東來。在磻溪世。未之著聞。則磻溪一句語。不足卞也。若吾星湖先生。奮起絶學之後。直紹陶山之緖。造道門路。人無間然。平生著述。闢廓西士之學。昭載遺集中。然而彼輩中反有此邪說之見誣。若彼之一言。固不足爲損益輕重。而抑其說似有所傳聞而籍口者。且彼中安知不有甚於此者乎。從今以往。此說傳播。訛以傳譌。肆然無憚。則末流之弊。有不可勝言者矣。昔李泰伯,鄭叔友之徒。著常語折衷等書。詆斥孟子。肆其醜誣。至比於市井販夫。詩禮發冢之類。朱子甞著爲文字。逐條明辨。不遺餘力。陸子靜常謂周子圖說出於老氏莊氏之說。朱子以爲發前聖未發之論。往復諸書。至於連編累牘而不止。故孟子周子之道。到于今不湮於世者。宲賴朱子辛苦用力而爲之扶持之功也。况今去聖益遠。異端肆行。又重之以誣賢曲說。鼓倡於其間。則焉知其爲吾道之害者。不有甚於鄭李陸氏者耶。吾黨之士。固不可恬然聽之而已。顧此愚陋。其言不足爲一世信重。竊有志於斯而未能也。伏願先生著之不刊之籍。以明師道之正。使後之學者。有所尊信。則不獨彼輩誣賢之說。得以辨破。而近日邪學之惑世誣民者。亦可以排闢。自知吾道之正矣。竊不勝千慮之愚。不敢自外。玆以奉煩。恕其卛爾之言而垂察焉。星湖遺書中排西學文籍。猶未盡窺。如有所存者。一一下示。使之表章。如何如何。書不盡言。唯在咸從口達耳。不備。

上順菴先生書別紙己酉

编辑

間傳曰卒哭去麻服葛葛帶三重。鄭註云卿大夫旣虞。士卒哭而受服。其受服之時。首絰腰帶皆以葛易之。賈䟽云卒哭之帶。以葛代麻。帶又差小于前。以五分去一。楊氏儀禮圖亦詳見。而唯書儀家禮無卒哭受服之節。丘氏儀節只云小祥腰絰以葛爲之。窃恐書儀不泥古而從俗。家禮用書儀。而書未盡成。故從簡儀節返古禮。而猶未盡變。則反涉苟簡。近世之小祥熟麻帶。卽金氏備要中文。而靡然通行。熟麻旣無古制。則不須複說。而儀節之受葛。在於練時。曷若遵用禮經之卒哭受葛乎。檀弓曰卒哭曰成事。是日也以吉祭易喪祭。祭旣以喪易吉。則服亦不可以不易也。故古禮卒哭練祥禫。皆有受服。而近世獨於卒哭無變。則大違禮制矣。今將遵用儀禮。卒哭受葛絰葛帶。而帶則三重。至小祥而去首絰。至大祥而除葛帶。則似合於漸殺漸輕之意。而庶不悖於古禮。未知如何。乞賜下示。

答曰。日前從士友間聞此禮。惟以一從家禮爲言。今承所示。猶以爲疑。愚意則古聖賢制禮。自有損益之道。故此後世之禮所以作。所謂禮從宜者也。家禮爲天下後世通行之典。後儒只當從此而已。大軆不過如是。客中無禮書可考。可恨。

上順菴先生書別紙

编辑

伏承下誨。惟以一從家禮。然竊有未契者。玆敢更爲仰質焉。謹按家禮小祥條云以練服爲冠去首絰。而不言絰帶。則當以成服時麻帶。至大祥而直除之也。且家禮卒哭條詳說哭泣居處飮食之節。皆有等殺。而獨不及於受服一節。則恐是闕文而然耶。儀禮以後家禮一書。誠爲禮家之集大成。則論其大軆。非不盡善。而或於細條間有缺漏。於婦人不杖無絰帶。於旁親不言無衰負板辟領。若此之類。其未定之本也。言禮之家。已有其說。其爲闕文。非但受葛一條而已。盖當初書成旋失。未及修潤。間與後來定論不合。則此後學之恨也。經曰衰與其不稱物也。寧無衰。衰之不稱其物。猶以爲譏。而况於全沒古制乎。古之遺制。惟存於喪服。喪服亦不遵古。則安在其愛禮之義哉。未知今也將用家禮。只以成服麻帶終三年乎。以丘氏禮小祥服葛帶乎。以備要例服熟麻帶於小祥乎。抑亦遵用古禮。而卒哭受葛乎。於斯四者。從宜行之。似莫過於儀禮。朱子所以令門人喪用儀禮者。宲有微旨焉。未知如何。

答曰復承來敎。節目頗多。歷擧古今禮。而欲從儀禮。何敢更言。攷儀禮圖似可矣。

與沈士潤書戊申

编辑

問聞頗閡。未審比日淸和。孝履支安。奉溯之摯。德壹親候欠寧。久未復常。焦悶何言。惟我星湖先生倡道於絶學之餘。近紹陶山。遠述紫陽。其入道造德。正大光明。吾黨之所共宗師也。近聞有一彼輩人。私自箚記。詆誣先生。斥以洋學。跡其語脉。極爲陰險矣。前見先生遺集中。論洋學則斥以瓦礫。譏以膠㓒。闢其天主鬼神之說。不有餘力。平日著述。斥邪說衛正道者。十分純粹。深切著明。而若彼之見誣。乃反如是。則吾師門私淑之人。豈可晏然而受其誣也。西書之東出。在柳磻溪百年之後。而彼乃幷誣磻溪。則其言率是虛妄。固不足掛𭭟牙間也。尊哀平時排闢西學。顧此愚陋者。亦願爲孟子所謂聖人之徒者也。彼輩誣告師門。歸之異端。此無乃吾輩之不能眞知實踐。闡明斯道之責歟。環顧一世。士趍迷方。非尊哀則無可告語者。玆乃仰布所𢙇。未知尊哀以爲如何。雖然須是吾學旣明。洞見大本。因彼非而以察吾道之正。無使徒爲譊譊相訾。免於自弊之譏者。如朱子之訓然後庶或可也已。此正是吾輩自反處也。前見丌上有四七往復書新刊者。暫借如何。四七之辨。亦爲學之切問近思者也。

與沈士潤書丁巳

编辑

竊見近來士大夫家冠子者。鮮克以禮。今尊兄斷然遵古行之。甚盛擧也。然私冗拘縶。未赴末席。良用悵歎。日昨奉討冠服儀節。面商未悉。玆敢書溷。初加之緇巾深衣。不忘古也。三加之笠子道服。從時宜也。無可更議。惟再加一節。容有商量者焉。儀禮曰皮弁素積。鄭氏云與君視朔之服也。家禮曰帽子皁衫。朱子云居家常服也。於斯二者。折衷其義則似亦可矣。今也將以幞頭襴衫。用諸再加。盖幞頭襴衫。國俗惟新恩應榜時服色則旣非常用也。故星湖先生甞謂幞頭襴衫。不可用。且家禮幞頭襴衫。旣用之三加。而今乃易以再加。則於古人彌尊之義。得無違之云乎。愚竊以爲士生斯世。從周爲重則五禮儀是已。然而紗帽之再加。恐不稱於無官也。人家貧窶。儀物不備。則禮式之刪節可矣。然而笠子之單加。或有嫌於太簡也。甞以是質諸順菴先生。先生曰冠用儒巾。服用敞衣云爾。則儒巾卽儒生見君之服。敞衣亦是今人常服。其幾於皮弁素積帽子皁衫之義。與年前一二士友家。盖甞遵用之。愚亦識之家藏小帖。以爲常行之式。未知尊兄意下如何。夫禮者。畫出天理。儀則吾人。而况古者重冠。冠者禮之始也。有非一家之私議。一人之己見。而若是累煩者。非曰能之。聊誦所聞而質之。幸須博訪於會中閒禮諸君子。務歸正當。詳悉賜敎。則非但解此愚惑而已。抑亦爲吾黨中矜式焉。

答沈士潤書

编辑

修書旣四易月矣。今者胤哥袖傳惠覆。披玩累過。槩見尊兄思辨之工。然愚意則欲其講究而軆行之。非爲咎其旣往。呶呶於不可追者也。尊兄旣辨之甚力。愚亦更陳其一二焉。聖人制禮。三千三百。莫非節文天理。儀則人事。上自儀禮。下至家禮。其時則千歲之遠也。其位則家國之不同也。然而析而論之。用殊而一源。參而用之。並行而不悖。故謂之達道。尊兄疑其兩項。嫌其兼用。則旣於愚陋之說。猶未能言下領意。况於古人制禮之義。豈可容易理會耶。儀禮以後。一部家禮。允爲三尺。冠之三加。定以幞頭襴衫。後之學禮者。如欲一截遵用。則倣以古服可也。或以古今異宜。則代以時服亦可也。尊兄自今刱改。降爲再加。猝然變易先後之序。則非但有乖於彌尊之義。而亦不幾於僭乎。星湖先生甞云幞頭今俗無官者不敢用。而家禮亦不許其同於有官者。襴衫旣非古制。亦非俗尙。又不必用。盖曰惟登仕者冠則三加用幞頭。陞司馬者冠則三加服襴衫。然後謂其服之可稱也。然而初非擬議於再加者也。尊兄之意。何其與此大相徑庭耶。大抵幞頭襴衫非古也。自唐宋以來。大夫士常服之。今世非通仕選士。不敢服也。道袍古裘之遺制。而今世貴賤莫不通用。笠子亦然。至於艸笠。尤其卑賤者服之而已。今以道袍草笠。加諸幞頭襴衫之上。自以爲彌尊。則亦不知其可也。順菴先生盖甞以儒巾敞衣。定爲再加冠服。參古酌今。貴從其宜。非特順菴之意也。星湖亦旣有定論矣。準之家禮而有述焉。稽之儀禮而不謬焉。吾旣有所受矣。抑未知三加冠服。降爲再加者。謂之遵古禮則失其序也。謂之從時宜則不稱其服也。是禮也。孰爲而孰傳之耶。求其說而不得也。若愚之固陋。謹守先輩成憲。僅免大過。斯亦幸矣。來喩曰泥曰拘等語。誠爲着題。而有所不敢辭也。昔子游不據禮而曰諾。縣子曰汰哉。子游在聖門。爲文學高弟。論者猶以爲未然。自非游夏以上地位。則雖於儀文儀物之末。猶不敢有一毫自專底意。尊兄之禮。不啻子游之不據。則世之識禮者。竊譏其傍而不止於曰汰而已。愚於近日讀朱子書。至與張欽夫書曰。道術衰微。俗學淺陋極矣。振起之任。平日深於吾兄望之。若每事自主張。則必無好問察言之理。其流風餘弊。又將傳於後學。非適一時之害也。未甞不三復而歎。竊爲尊兄誦之。未知高明得無以拘儒之常談而斥之乎否。不宣。

答沈士潤書

编辑

竊承惠諭。槩詳曲折。尊兄之言。乃出於立彼我較勝負底意。是乃不察乎義理之公而先動於氣。氣動則私也。又何禮之可論乎。今日吾輩。往復書牘。將以講學也。將以言禮也。奚以訑訑聲色。盛氣加人。詈㤪之譏謾之。譗譗焉不已。未知鄙書有何觸冐其忌諱者。而及爲激惱之至此極也。自有講學。未之聞焉。昔朱子謂陸氏胡叫喚大拍頭。然觀其全書。何曾有一分此等口氣耶。誠使人試取前後往復書。淸朝靜夜。平心舒氣。合而諦觀之。固有不待辨明而知其曲直。竊不欲段段劈破。枉費辭氣。呶呶爲也。程子曰子厚以禮敎學者。使人先有所據守。更願尊兄專心學禮。誠致其十年之工。則識見明透。言議安詳。知其有所據而有所守。夫然後論其儀節之是非。庶不至於差忒。而亦不爲晩也。後世學者。往往自謂專用力於本源工夫。至於禮則諉以儀文之末而不致意焉。愚窃以爲不然。聖門六藝之科。禮居其首。故曾子問一篇。無非學禮之節目。而目省傳習者。未必不在於斯。則此所以獨得其宗者也。尊兄所謂固哉者所見。不過如是而已。不宣。

答安重吉書己未

编辑

俯詢儀節。條列詳備。讀禮之工。可見愈篤。顧此愚陋。固不足以奉副盛意。惟願益加精實工程。彬彬乎有成。而纘述家庭之舊業者。區區之望也。窃攷退溪曰祥畢主入廟則素行朔望者。合行於廟。素不行朔望者。請出當奠之主於正寢而行之可也。寒岡曰禫祭前書辭孤子之稱。家禮無改之之文。恐無妨於禮宜從厚之意也。此兩條。先賢旣有定論。且師門遵而行之。故愚曾於喪中已從此禮矣。祫祭盖三年廢祭。喪畢而始有事於廟者也。父先亡而母喪旣禫。則雖無易世迭遷之節。不可以不祭。故愚甞以是奉質師門。亦有所定行者。是禮已見於星湖禮說矣。至於練事。亦似不可廢。傳曰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通典曰嬰兒無知。然於父母之喪。以縗抱之。其餘親八歲則制服矣。今尊旣有女子子及餘子。則雖云幼且賤者。亦豈無練祥變制之節乎。來喩旣勤。不敢自外。率爾妄對。幸須更爲博証廣詢。商處之如何。

答崔獜之書庚申十二月初九日。先生易簀前四日。絶筆也。

编辑

德壹病卧江干。已八旬有日。日益鬼事不遠。是命也已。只得俟之耳。敬奉惠書。貽以藥石之言。庶令沉疴少弛。朝聞夕死。斯亦可矣。近年以來。道術衰微。俗學痼其心。異端侵其畔。使吾道益孤。如德壹者學淺識陋。盖甞有志而竟無就。然竊以平昔所受者。敬爲高明誦之。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宲。居敬者所以爲成終成始也。此寔程朱門下相傳旨訣。而爲學之大要。惟願高明大家用力。不得不措。慥慥焉加工。且與二三同志人。勉以德業。䂓以過失。期成大業。則吾雖死。庶無憾矣。千萬勉旃。使家季把筆。強疾呼艸。昏迷不成所懷。諒照焉。

答韓穉厚書乙卯

编辑

從者累顧于陋室之下。坐處餘香。經月不散。玆承惠帖。傾倒甚至。披誦累過。殆若合席而講討之也。謹審近日來。侍候平迪。學履靜專。奉慰十分。德壹歲㒲窮巷。中寒蟄病。繙閱冊子。時時倚閣。秪切工夫易間斷。義理難推尋之歎耳。來喩中讀書難疑。固是士友之通病。其病在於或欲速而怠。或貪多而荒。強探力索則旣失涵泳之味。含糊卛易則全昧精密之意。曷若致一於眞宲平穩。可以下功之地。沉潛反覄。不厭重複。軆之以吾身。驗之以吾心。眞積力久。知行不差。則庶乎衆理洞然。次第無隱。與尋常會得說得者。逈然不同。昔和靖門人贊其師曰。丕哉聖謨。六經之訓。耳順心得。如誦己言。此言儘有味正當也。躬所不逮者。而徒誦其所聞。愧靦良深。惟左右有以裁之。三家雍徹一段。朱子釋之以無知妄作。已略而盡矣。盖天下之理。宲見得是。實見得非。然後可以辨惑。可以不疑其所行。苟或見識不能十分到底。則不幾於不知乎。循天理則无妄。從人欲則爲妄。故曰雖無邪心。苟不合正理則妄也。况乎作於人欲之私則謂之妄也固宜。聖門旨訣。必先乎學問思辨。而終之以篤行之弗措者。盖以此也。後世學者。好逕躐等之心痼之。傲然自大之習蔽之。務欲突過游夏以上者有之。乃敢自處以程朱地位者有之。若汾河姚江剽竊僭越之徒。及下此以往。盖不足道者。往往出焉。彼雖明着衣冠。高談性命。自以爲誦法經傳。然卛是異端者流。而卽一吾儒之三家也。其不至於無知妄作之科者亦幾希。盖眞個頂門一針。向上一步則鮮能久矣。或者左右深見其弊。曾入思議。而不恥之問。於此乎及之否。經文本旨。似不如是。恐至翻瀾之太過。而抑亦反之爲己之學。亦未爲無補。願與同志之人共之也。禮云因喪廢祭者。古無忌祭。皆指吉祭也。竇文卿問妻喪未葬。未知當廢否。朱子曰忌祭喪之餘。祭似無嫌。然正寢已設几筵。卽無祭處。亦可暫停。星湖先生甞云忌祭卽喪之餘。參禮是伸參謁之誠。墓祭亦殺節哀省之禮。似無異同。以此推之。殯在異宮則忌祭墓祭參禮等節。恐似不可廢也。近年以來。吾道漸孤。士友間經禮說話。寥寥未聞。足下以盛年才氣。奮然頹俗之中。能行古人之事。繼自今不我遐棄。書牘往復。惠加啓發則何幸如之。

答韓穉厚書己未

编辑

來諭云云。䌤縷溢幅。顧此愚陋淺劣者。見識所不到。思議所不逮。何敢卛爾容喙耶。昔和靖錄中說程子甞見人好議前人長短。必曰汝輩且學他長處。朱子善之曰今人往往見二先生自許之高。便都有箇下視前輩意思。此俗不可長。和靖之言。要當表而出之也。故君子當於有過中。求其无過。不當於无過中。求其有過。匡章通國謂之不孝。而孟子爲之禮貌。許遠時人謂之畏死而服於賊。韓子許其殉義。可見古之人樂乎成人之美。惡夫稱人之惡者也。盖吾儒格致之方。思辨之道。惟於心身上實下自治之功者急先務也。聖人之敎於子貢方人。必曰我則不暇。於子路責人。亦曰終無已。夫爲學之切問近思者。固不在於此也。今因來示。竊以所聞者奉獻焉。

答李士興書戊午

编辑

行旆將西。惠然來思。上任未幾。書問旋至。足叙前日未罄之蘊也。槩審臨政起居。莅新增衛。慰賀殊品。德壹塊處窮廬。蟄病經年。尋常簡策。間斷頗多。陡覺歲月易消磨。義理難推尋者。正爲鄙輩說也。承喩見屬過當。遽擬以師道之責。自顧空空。愧汗浹背。昔昌黎氏以一代弘儒。自任甚重。曰師曰弟子則猶不免群聚而笑之。况其大不及於古之人乎。近有二三少年輩。來從鄙所。離經辨志者。而輒忘其固陋。抗顔酬答。亦不過記問訓詁之末而已。何敢與議於人師之稱耶。然而世之說者。或貽書而戒之。或羣言而譏之。又從而多少是非。往往加之。竊自訟平生言行。未能見信於人。無恠乎人之云云也。夫吾儒之學。不求諸人。必反諸己。此君子小人之幾也。常以此自警。而因爲徧告夫吾黨諸人者。未甞不眷眷於斯耳。來喩又謂時惠以警。竊欽高明優於好善。而不遺一得之愚也。槩想大藩叢務。措置中窽。學優仕優。爲政乎何有。惟願以朱書,綱目等編。常置諸几案。政淸事簡之暇。時時披玩。念念默會。朱書爲培養心性之本。綱目爲酬應事務之資。則合內外之道也。前言往行。無往而不契。豈特方今爲州政之功務。抑亦將來發揮諸事業者。未必無所補矣。朱子答鄭自明書曰。向來一番前輩。少日粗有時望。晩來往往不滿人意。正坐講學不精。不見聖門廣大䂓模。小有所立。卽自爲事業止此。更不求長進了。此誠可誡而可懼者也。固知高明於斯乎講討者。昔非不足。而不耻之問。不可虛也。狂妄至此。庶或不以爲腐儒之常談而恕諒乎否。悚仄悚仄。惠貺三種。荷賜良深。然古之於光不受者。得無愧之云乎。不宣。

與吳幼源書乙卯

编辑

積潦跨旬。緖炎烝人。輒思接尊兄淸範爽論。欲開此襞菀于中者而訖未諧也。槩問日下尊兄起居違和。久稽平善。爲之奉慮殊深。然君子之心。爲斯世斯道之憂者。殆有甚於一身之疾痛疴恙而已。尊兄之賢。亦未必不知之者。故敢有所傾倒焉。近來一種邪詖之說。作幽於老誕於佛。傅會於吾儒。以眩惑愚夫。駸駸然侵畔。而人類胥入於夷狄。弟每與尊兄論此事。未甞不爲之隱憂永歎者也。竊觀尊兄志氣剛方。識見趕邁。其於異端之流。固已知其非覷其邪者。然竟不肯大家出氣力。極言覈論。如斷其腕者。以䜘一世之昏昏也。意者其安於獨善。不欲與之譊譊爭辨。人或曰自守則猶之可。準之以君子任重之道。竊爲之不取也。昔呂東萊謂吾道無對。不當與世俗較勝負。朱子曰異端邪說。一一剔發出。方見得箇精明純粹底無對之道。以東萊之明識博學。猶以專事於持養斂藏。則每每見䂓於朱子。而至有依違陰助之譏。抑恐尊兄或未之思及者耶。朱子之規東萊也。甞云此義與內修外攘之說亦相貫。盖曰修明我政敎。繕備我器乘。而必膺其戎狄者也。故爲吾儒者。言先王法言。行先王法行。下學而上達。日造夫大中至正之道。以之焉內修。非吾所謂道德。非吾所謂仁義。雖在其門庭而麾之。辭而闢之廓如也。以之焉外攘。內外交治。一不可闕焉。所謂天叙天秩天命天討。不可不嚴也。亦不可以一日緩也。區區之望於尊兄者。於斯焉在爾。如弟者至愚極陋。事事不及於人。猶能口讀聖賢之書。又幸而足迹遊於先生長者之門。獲聞其緖言。略知吾道之爲可尊。異端之爲可黜。窃有所慨然於心者。輒貢其愚說。未知尊兄不以人廢言乎否。不任悚仄之至。

答吳幼源書乙卯七月

编辑

謹拝惠復。披翫累過。窃有所訝惑者。玆敢荐溷。往年弟自忠江歷拜順菴先生於德谷。先生謂曰近日新學漸熾。士趍靡靡。年少輩多叛去者。洛下惟吳幼源,沈士潤能駐足於萬馬駈馳之中。他日衛正闢異之責。汝須與若人共勉之。不佞到于今不敢忘焉。前書之托。吾有所受者也。來喩中恠恠名目等說。是何言也。方今邦令申嚴。異言者誅。風厲學者。修明先生之道。其間雖有一二汚染之徒。苟能戴圜履方於斯世。而有一分秉彜之天。則猶知競自濯磨。悔罪維新之不暇也。况如尊兄者。孰肯以是爲玷耶。憎玆多口。從古已然。不虞之毁。君子之所不足恤也。昔韓昌黎一生以闢佛自任。身竄南荒。猶有傳之者。妄或以爲愈信奉釋敎。然昌黎不以此少沮其心。當時之人。後之論者。亦不以此少貶其道。尊兄何爲以自遜於一昌黎氏也。今日之事。乃所以明吾道也。其孰曰爲自明也。言可信則可質於鬼神。而况於人乎。尊兄之慮。過矣過矣。嗣今以往。強脊擔負。毋以謙謙自居。正色以拒之。嚴辭以斥之。使後生輩迷不覺悟者。知其改轍而返榘。則抑亦爲世道之幸也。且世有名聲不聞。沒沒無稱者。不足數也。若尊兄則地望攸歸。而衆責亦從而萃矣。苟或泯默因循。一如從前㨾子。則無以見孚於人。人言之來。恐有滋蔓而不熄。固不足恠而不可尤也。士潤亦同志人也。當如示有書耳。不宣。

答姜伯賢書戊午

编辑

來喩云近思旣不之東。又不之西。如是則只是中。旣不之此。又不之彼。如是則只是內。上下文意。似疊。而葉氏以動靜分言者。似有歸屬。然中字內字。亦無甚區別。小人小丈夫不合少了。他本不是惡是。果小人小丈夫不合少了看者耶。小人小丈夫本非小人底姿質耶。明賜解釋云云。

俯詢近思二條。槩見賢切問之工。欣寫殊深。來喩中內二字似無區別。愚窃謂中是渾然未發底。內是自外收斂底。故朱子論在中之義曰裏面底道理。程子論直內之功曰必有事焉而勿正。中與內。其字義煞有分開。而內字用工。尤儘有力。盖人之所得乎天者曰降衷。衷者中也。本然自在。無所偏倚。故其動於幾者。不以人己而間之。不以同異而分之。無一毫私底意。內自省焉。則是之謂主一而自然直內。朱子所云表裡交正。動靜不違者是已。小人小丈夫。以有敎無類言之則不可少了。以民之秉彜言之則本不是惡。以小人視小人。克伐怨欲。無所不至。自君子觀之則必以爲彼雖愚昧不寤。自陷於小人之域。然誠爲可矜。必思所以自新者。爲其五常之未甞不具也。故子曰斯民也。古之所以直道而行者也。前一節是修己之方。後一節是接人之事。卽違道不遠之忠恕也。凡爲學。須是知得十分透。行得十分宲。非爲其古紙堆中一塲閒說話而已。上蔡能言之譏。誠可畏也。僕受讀是書者已三數十年。一無所眞箇得力。至於章句記誦之末。猶不如人。而况乎心身精微之蘊。其何敢容易說到耶。今旣以是見訪。卛易妄陳。適所以重其過也。

與族從德弘書庚戌

编辑

禍辜殘喘。苟延時月。跧伏殊鄕。不識外事。乃於自洛來人。獲奉聞先大父復官之命。特降登聞之下。天日在上。無幽不燭。不待百年。公議大定。先叔孝思二十年。抑而未得伸者。而今而後庶慰於冥冥中。則爲子若孫者。一則榮一則悲。追昔如新。倘如何也。忠之距壽春三百里而遙。且身在儼然憂服之中。旣未能委介致書。又未得躬造。展拜祠門。其鄕往之𢙇。何甞一日忘之。以吾弟誠孝。辦了此大事。嗣今以往。專心居業。九經三史。循序講讀。先以爲己培壅本源。以其餘力。間肄時文。毋以吾年差過而中止。毋以吾力未逮而自畫。大家用力。人一己千。將來當成法器。是乃繼志述事之先務。爲他日報國家罔極之恩者。盖亦由是而裕如。荀卿子云千秌必返。古之常也。弟子勉學。天不忘也。此言儘有味。正當於今日也。夫人之問學。常以不得師友之賢助爲患。如君者日夕折旋。不離跬步。而就正輔仁者。旣自不乏人。苟有志焉。則亦必有事半而功倍者矣。甞自念早孤餘生。逮受先大父念恤不少。吾時年幼。雖無所識知。其懇懇勉業。撫髫髮而道之者。到于今不敢忘。又有先叔所貽手帖二詩。留家中書篋。敬玩不替。其切磋眷愛之意。藹然溢於言外。墨蹟宛如。如聞謦咳。第以愚陋不敏。不能副先輩誘掖之賜。甞切愧懼。然區區今日之意。窃以是復有望於吾弟。吾弟益加勉之哉。益加勉之哉。俯仰今昔。信筆及之。不覺涕洟漬紙。今於轉便憑書。未知何日達也。所居閡濶。亦未知何日相見也。

答洪景輝祭禮問目戊午

编辑

考妣並設一卓之義。祭統云鋪筵設同几。爲依神也。賈氏曰生時形軆異。故夫婦別几。死則魂氣同歸於此。故夫婦共几。五禮儀亦云考妣一卓。然則上自周制。下至邦禮。莫不同然。此擧世所以通行者也。至於饌品一器合薦。亦有其義。少牢饋食云以某妣配某氏。凡鼎俎籩豆之類。悉皆同薦。而未甞各設。家禮初祖祭條云匙箸各一。盞盤各一。飯及羹各二杆。則此皆各設者也。如毛血腥肉熟肉蔬果之類。並合設者也。至若餠麵之屬。五禮儀皆以一器合薦。盖源於少牢初祖之義歟。

郊特牲曰。鼎俎奇而籩豆偶。陰陽之義也。盖鼎俎之宲。天産爲主。卽鉶羹之類。籩豆之宲。地産爲主。卽果蔬脯醢之類也。籩人註曰大夫果四品。朱子語類大祭果用四味。故星湖先生甞謂脯是籩宲。䐹亦脯之類。鱐乾魚俗稱佐飯之類與四品之果。比列成六。則是亦六籩也。周禮四品之數。家禮六籩之儀。斟酌得宜矣。蜜果國俗所尙。然退溪先生遺戒旣令勿用。星湖亦謂此乃餠俗。並置於餠楪之上。則似免雜陳之譏。蜜果之並列果品。似無義。

家禮以蔬菜脯醢。相間次之。所謂菜者。今之生菜熟菜沉菜之屬。醢者。今之食醢魚醢肉醢之屬。又按醢人饋食之豆。有脾析牛百葉大蛤豚拍豚肩之庶品。則隨其所辦。依家禮六豆之數。亦不失古禮之意矣。

特牲云三鼎。少牢云五鼎。盖三鼎上士之禮。是謂三鉶。星湖先生曰禮貴備物。用羽毛鱗三品。其意甚善。享人䟽云牛用藿羊豕用薇。調以五味。盛之於豆。卽謂之庶羞。若今之魚肉和以葑芋。匏瓜以作羹者也。退溪先生家甞用素湯一品云。抑亦聖人從周之遺意也歟。

家禮之醋楪。卽古之醢醬也。曲禮云醢醬處內。故家禮設於盞盤之列者是已。李氏要訣金氏備要。皆以淸醬列於蔬菜之門。盖出於俗尙常食之例也。然禮貴從古。當以家禮爲正。

古者三獻。皆以肝從。鄭玄曰肝飮酒宜。有以安之。故家禮初獻用炙肝。至於亞終獻用炙肉。盖取量人註鄭司農肉殽從酒之說也。

謹攷原圖中。匙楪列於兩盞盤之間。盖從家禮圖。然家禮則考妣各一卓。匙楪宜居於中。若考妣共一卓。而匙楪居中。則恐有一左一右之嫌。今移設於卓之右端則似可。不然則用五禮儀各設匙楪亦不妨。

饌品之設。自有定數。亦有定列。旅軒先生曰東南多水。魚所宅。故魚居東。西北多山。禽獸所居。故肉居西。星湖先生曰米爲稻麵爲麥。稻木也。木旺而生。金旺而死。麥金也。金旺而生。火旺而死。所以米食東而麵食西也。禮有正羞庶羞內羞。籩人掌籩。以果萊爲正羞。醢人掌豆。以醢菜爲正羞。牲物爲庶羞。卽湆鉶之屬。今之魚肉湯也。穀物爲內羞。卽糗餌之屬。今之餠麵也。籩豆之六品。大夫之禮也。正羞爲上。庶羞次之。內羞又次之。其品漸殺。禮意攸存。故禮曰牲不及肥。火薦不及多品。盖先王制禮。不敢過也。朱子甞謂凡祭主愛敬之誠而已。貧則稱家之有無。可及者自當如儀。夫如儀云者。無踰於品節之謂也。

File:ITKC MO 0580A A260 162D 010.jpg 俯詢祭禮。竊愧愚陋。見聞謏寡。未能博攷廣證。然盛意難孤。卛爾妄陳。不任悚仄之至。

答姜周欽冠禮問目己未

编辑

兒子冠禮。家親當主之。而家禮告祠堂條云某之子某。若某之某親之子某。年漸長成云云。凡冠昏宗子主之。故某親字是指伯叔兄弟第幾親而言也。今當云某之孫某耶。當云某之子某某子耶。祝版本式。旣不稱某之子若孫。則直書孫子。無或汰哉。

家禮主人告祠堂章註云。主人謂冠者之祖父。其祝云某之某親之子。盖某親者。長子介子之類也。今當云長子某之子某。則庶無違於家禮本文歟。

戒賓宿賓等節當如禮。而非但近日士友中習禮者絶罕。而多不欲以知禮自處。一切辭遜。則請敎與致辭常儀姑闕之。而當日推會客中一人。依笏記行之如何。

星湖刪節冠儀云不宿賓。會中稍尊者行之。執事一人爲贊一人爲相。來喩亦允當。

始加冠則當用幅巾。而深衣則不備。亦無借用處。欲以今所謂道袍代之。如何。

始冠必加緇布之冠。子曰示不忘古。故家禮初加云加冠巾。盖冠緇冠也。巾幅巾也。幅巾雖不備可也。緇冠不可廢也。上古之制。唯此而已。且可以易備。則存羊之義。誠可愛也。至於深衣。寒岡先生甞言緣貧不能辦。今旣不備。則代以燕服。如今敞衣之屬亦何妨。但其色用素。盖尙其質也。且取近於深衣之色也。深衣未備。則是亦不得已從簡之意也。

大帶欲以黑繒絹之屬夾縫爲之。長廣如今人常時所係夾帶用之。未知如何。

古者大帶。所以束衣。革帶所以佩及佩玉之屬。儀禮三加之服。皆用鞸。而並言緇帶。則緇革通用於三加也。家禮初加用大帶。再加三加用革帶。則亦從時之宜也。儀禮䟽云緇帶黑繒帶也。士帶博二寸。再繚四寸。屈垂三尺。依此製之如何。

履當用何製。而不混於再加之皮鞋耶。

古者衣與冠同。屨與裳同。屨所以順裳色也。然而後世不用衣裳之制。不可一一依古也。星湖曰今人堂上不用履皆廢。至於鞾則乃後世用於公朝者。施之三加。然則履則設而不用。鞾則依家禮至三加而用之。或於從宜遵古之義似可耳。

再加帽子皁衫則今旣無之。儀節有代直領衣之文。而直領卽今道袍也。旣用於始加。則當以何服代皁衫耶。

帽子皁衫。朱子云士大夫居常服之。故家禮用之再加。然旣非古服。且不可考其制。丘氏儀節不用矣。星湖曰今之赴試儒生所戴皁巾。恐亦是帽之類。用爲再加之冠。順菴先生甞以靑色敞衣。爲再加之服。盖取其居常之服。而亦足以比倫於皁衫故也。再加之冠儒巾服敞衣。已有兩先生定論。知舊士友間。有遵而行者耳。

三加用幞頭襴衫絛帶皁靴。亦不悖於彌尊之義耶。幞頭儀節雖有代儒巾之文。服襴衫而冠儒巾。或不無貌樣之差異耶。雖不用公服。依五禮儀用幞頭如何。

幞頭襴衫。在宋時上下通服也。家禮以爲三加冠服者是已。至明朝惟有官者得用幞頭。而襴衫專爲生員之服。故丘瓊山已有代以時制之論。星湖亦言幞頭襴衫。不用無疑也。甞著冠儀曰笠子國俗奉祭接賓。以爲元服。道袍古者大裘之遺製。國俗以爲上服。遂定爲三加冠服。是誠斟酌從宜之義歟。

三加祝辭兄弟俱在一句。若無兄弟之人。則似不當稱。有人以此問於南溪。答云自親昆弟。至於緦服昆弟。皆可曰兄弟。周欽家則亦無袒免之親。何以變通措辭耶。

三加祝兄弟一句。若如朴說推之則袒免以外之親。亦兄弟之屬。至於姻戚執友之倫。亦莫不有兄弟之叙。似無嫌於兄弟之稱。然古人冠者。其祝辭增刪不一。隨時隨宜。改用其文。觀於何休王堪之禮。亦可知矣。近世炭翁星湖諸賢亦然。今以無兄弟。謂非辭腆。則雖刪之。亦何悖於禮意乎。

醮而字之之儀。不可闕。而戒宿賓等節。旣不克擧。則醴賓拜謝之禮。亦隨而闕之耶。

醴賓一獻之禮。簡而易行。且賓主醻獻。其禮頗重。故星湖雖刪節爲一加之禮。而未之廢也。

冠者見于尊長之時。家親在堂中南向之位。則周欽在東序諸叔父南向之位耶。在堂中而西向耶。堂室之制。欲以帟幕分定耳。

冠者見于尊長。尊長叙坐之儀。當準以冠時主人以下序立之禮可也。若祖爲主則設父位於祖位之右而少退耳。詳見冠禮圖如何。

冠禮之不行也亦久矣。俯詢儀節。猥及淺陋。不幾於問道於盲。而肯亦不知而妄對者乎。然盛意不可虛也。略考前賢成說條陳之。幸須博訪於知禮君子。裁擇行之。區區之望也。

與愼文玉書

编辑

某聞傳曰君子一言以爲知。一言以爲不知。言不可以不愼也。昔韓愈論孟子之文。並列於屈原,相如之倫。朱子譏其無見識。蘓軾論孟子之功。繼叙以司馬遷,李白之徒。朱子斥其不成議論。嗚呼。朱子豈欺我哉。盖韓蘓二氏。文學自任。大有時望。其原道篇佛骨䟽。見稱於世。中和院大悲閣等記。間有詆斥釋敎之語。然跡其所寄。不越乎言語文字之間。自昧乎道軆之大本大原。宜其見識之差。論議之謬。故朱子甞誡其杯水車薪之救。束蘊灌膏之赴。愚每尙論古今。未甞不爲二氏惜之也。近年以來。吾道益衰。士趨漸乖。壞於詞章者有之。誘於名利者有之。尤其卑畀則往往入於詖邪之辭。矯誣上帝。斁敗民彜。近理亂眞。殆有甚於老佛。識者之憂。容有旣乎。竊觀尊兄。自任闢邪。直前擔當。發諸言議。形諸書讀。振拔頹俗之洿。自負世道之責。豈不稱毅然大丈夫哉。槩聞尊兄抵尹士眞甫書。論順菴先生闢異一段。繼之以艮翁李判尹所著文。對擧幷叙。有若一軆而同道者。何其擇之不精。語之不詳也。惟我先生。承星門之嫡傳。接陶山之遺統。道巍而德尊。業廣而功崇。發揮經傳之旨。繼往開來之功。近世諸儒名家專門。莫能造其閫域。凡至異端雜學之流。靡不究其源委。辨其紫䵷。若天學考辨及答問等篇。參古訂今。明白詳備。其義質鬼神而無疑。其言俟百世而不感。使斯世斯人。曉然發蒙。復知有聖賢禮義之敎。不至於夷狄禽獸之域者。卽先生衛道之功也。孟子距楊墨。程朱闢老佛。而先生斥西學。前聖後賢。其揆一也。若至李公。其文宗馬也。其詩學杜也。闢異一書。辭意見得。亦可尙也。爲後進者。讀其文誦其詩而稱其人曰。文苑巨匠可也。近世名宰亦可也。然如其比列於斯文宗師。則固不可同年而語也。若統言其道學地位則何曾比於是也。若專言其闢異事業。則近日吾黨諸人。或私自著述而排之。或謄諸章奏而斥之者。指不可勝屈。則其可以一幷擬議於先生耶。盖其措辭命意。謂之如陰陽消長之對待者。不然也。謂之如尊卑大小之雙關者。不然也。或謂之如君子小人善惡之分。一褒一貶。兩邊說去。則尤無着落。大不然也。竊甞求其說而不得也。晉之裴頠著崇有論以斥老莊。唐之傅奕上闢佛䟽以汰僧尼。當世稱之。史氏記之。然未甞與孟程朱諸大賢𪢬圇說出。比其功而幷其武。若如尊兄所論。則是所謂不齊其本而齊其末則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樓者也。今之吾黨後進。未必皆謂之德谷丈席講業傳受之士。而若一造覿德則當置及門之列。百世聞風則當在私淑之徒。毋論知愚賢不肖。莫不曰星湖後一人而已。人雖或知之有精粗。見之有大小。不可以一槩言之。然猶諉諸不得其門而入者也。至夫肆然貶薄。置諸詞章小技之列者。從今而溯而上之。未之有聞也。夫物必先腐而虫生之。人必內羸而病售之。吾道不尊而後異端闖而入焉。荀况以思孟叙於十二子。而申韓皷其說而從之。李贄以程朱列於五經之儒。而王氏倡其學而導之。若况若贄。自爲異端之嗃矢。則雖欲原情差罪。稍從末减之科而不可得也。朱子甞言致一吾宗。苟不知宗乎一。則是二本也。吁可戒也。又何以效尤也。尊書一出。旣曰闢異。則播傳人口。人或以爲其言之可信也。竊恐後之說者。由是而不得聞尊師之義。謂是固然。恬不知恠。視之若騷人韻士輩。不幾於斯文喪而吾道失其傳乎。當是時。有有識者出。而推原其始。謂之作俑。則固有所不得辭其責也。先集之霰。知其雨雪。寸膚之雲。至於漫天。微不可不防也。漸不可不杜也。君子必於是乎三致誡焉。某雖不武。敢不直截剖析。極力而明辨之乎。山頹以後。世之知先生之學。尊先生之道者。盖鮮矣。邪說詖行之作。無足恠也。伊川之爲明道墓碑曰。學者知所向然後見斯人之爲功。知所之然後知斯名之稱情。誠使吾黨之士。有能言先生言行先生行。學先生之心法。則庶或知先生道學功業。追配古賢而無遜也。惟彼異言者。亦不敢肆。如雪見晛。抑亦爲世道之幸也。某之平日所聞者。惟在乎上不得罪於聖訓。下不流害於後學。是乃先生第一等闢廓底道理。某愚昧蔑裂。不能闡明師敎。竟使賢如尊兄者。猶未免自墮於韓蘓輩一套裏。每一念至。自不覺愧汗沾衣也。頃者城偶奉遌。旣討其槩。巽言繹之。法語改之。古之訓也。未知曾入之思擬乎否。不以腐儒迂言而斥之。何幸如之。不任悚仄之至。

戊午三月。先生旣裁書將傳致。是時洛中衆議朋起。漸生乖角。先生聞之。知其無益於本事。而慮其反生紛紜之弊乃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