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丹谷先生集
卷五
𡺽
1786年
卷六

墓碣銘 编辑

成均生員黃公墓碣銘幷序 编辑

三韓著姓。其一黃氏。出於昌原。高麗名相諱石柱之裔。代有偉人。歷軍簿判書諱英烈,舍人諱裕,寢園署令諱眞伯。至中郞將諱承厚。移居順興。歷數世至縣監諱永孫。實爲公高祖。是生諱㻛。是生諱漢弼。博學積德。敎授生徒。實錦溪黃俊良之外王父也。錦溪嘗受學焉。是生部將諱寬。爲公皇考。妣花園徐氏震之女。公諱得謙字汝益。生於正德乙亥十一月二十七日。卒于萬曆丙申十二月二十三日。享年八十二。葬于小白山柏庫後午向之原。前墳卽夫人宋氏。後三墳乃諸子婦也。公幼有大志。貫通經傳。中己酉司馬。見時不利。卷以懷之。躬耕以自樂。愿愨朴實。持身以古人自處。非義所在。絲毫不敢取。平生與人無皺眉色。眞聖代逸民也。配宋氏。參奉琇之女。生二子。長僉正墀。次判事墉。皆謹厚克肖。墀二子。長以藩直長。次以茂。二女適金鎏,金汝煥。墉一子以久。以藩三女一子。子曰潚。女適金汝柱,許身契。以茂一女二子。女適金時端。子皆幼。以久二子三女皆幼。𡺽之先君子。與公爲同年司馬。終始麗澤。而公與𡺽外王父又爲表兄弟。羈丱承誨。親炙德義。墉氏攜其子以久。授管于𡺽。使序顚末。願鐫于石。吁。揄揚德業。𡺽豈其人哉。後必有豐碑大字以顯幽墟者。姑不敢辭。乃爲之銘曰。

壽有限止八旬。德不朽暎千春。綿餘慶玉生崑。窒而達大其門。

忠義衛權公墓碣銘幷序 编辑

公姓權諱懽字應和。安東大姓。麗朝永嘉府院君諱溥之後。有陽村先生文忠公諱近。事我康獻大王。卽公之六代祖。是生文景公諱踶。是生贈資憲大夫左參贊行縣監諱摩。是生贈崇政大夫左贊成行郡守諱僑。是生別提諱勑。是生忠義衛諱輥。娶進士黃彬之女生公。公幼孤。聞敎三遷。貞愨養性。旣長履道遯世。與母弟生員協端居。律身以禮。出言有章。接人和而介。焯有家聲。遠邇咸服。生於嘉靖甲辰。終於萬曆丁巳。壽七十有三。卜葬於古順興府浮石里南木谷离向之原。公配羽溪李氏。處士弘基之女。先公卒。葬于阡上三里許粉梯洞辛坐之原。有二男。長謇。次諅。謇二男。長揆。一幼。二女長適進士金汝煜。一幼。諅三男皆幼。一女適士人安以遺。吁。公之德業家範。非詞伯莫堪詒昧。而𡺽與雙璧有麗澤之分。承謬托。不敢以賤辭。略叙始終。繼之以銘曰。

不出庭利幽貞。維德馨孝不匱。光而啓垂永世。

成均館正字李公墓碣銘幷序 编辑

崇禎元年六月己亥。李進士崇彦袖啣白冊黃管。授丹谷居士郭𡺽曰。先人不幸早世。二子皆幼。幽墟無標。罔以詒昧。願乞一言鑱石。𡺽曰吾不死在世。忍爲正字銘乎哉。且文不腆。人誰信焉。進士起拜曰華藻不願。只願知先人心。寫出以實。庶圖不朽。余謝曰若然則吾亦可得以言矣。謹按李氏之名於世尙矣。新羅初。諱謁平爲佐命元勳。代有偉人。麗末諱達衷。以剛直文章冠一世。官至門下侍中。封雞林君號霽亭。傳德襲訓。備載國乘。我光廟朝諱興商。襲封雞林君。是爲公七代祖。曾祖諱善童。祖諱𥩲。考諱介立。孝廉選。除山陰縣監。强起未幾。解綬歸田。敎育後進。遠邇矜式。妣閔氏進士雲瑞之女。生二男。公其長也。生而穎悟。六歲學字。七歲綴文。善鍾王書法。旣長經史一覽不再讀。器局峻正。寡言笑。動遵繩墨。人謂山陰有子矣。辛丑俱中司馬兩試。丙午登式年乙科。然應擧以悅親。無仕進意。嘗曰士之行藏。自有其時。每以循道長終。爲究竟業。非其義也。千駟不顧也。公生於萬曆乙亥十月初七日。己酉八月十六日。以疾終于正寢。壽三十五。先山陰卒。士林相吊曰善人夭矣。庚戌正月初五日。葬于榮川郡西石宗山离向之原。卽公外家壠也。公之配安東權氏。通禮斗文之女。媲德娠賢。生二男三女。男長崇彦進士。生二男達意,遠意。方髫。文辭氣度。稱其家兒。次尙彦。累擧有名。生二男。見意,仁意。女長適生員張龍遇。次適權浚。季適秦必亨。進士兄弟。能守家範。餘事學文。焯有聲譽。有孫幼而皆肖。天將不匱。何其子孫之多賢也。夫人處喪。哀毁過制。不進𩜾粥。只以米汛沃口。風雪伏殯次。盡日哭。遂致羸憊。庚戌十二月二十九日繼逝。乃合葬焉。公諱徽音字汝翕。弟希音進士。方執家庭鑪鞴。銘曰。

壽過顔氏。只是三春。旣達而窒。歸成後人。

通禮院引儀黃公墓碣銘幷序 编辑

黃氏出於平海。而爲一國著姓。麗朝有諱仁溫。爲世子檢校。世有顯聞。諱瑾。恭愍朝登第爲獻納。䟽論地震忤旨。謫官沃川有詩。四佳公謂有關風化。是生諱有定。仕本朝官至工曹判書。實文節公金淡外王父也。是生諱銓。十八以學行薦爲持平。二十一知淸道郡事。卒于官。歷數世。曾祖諱俊仝。朝奉大夫。祖諱瑀。敎授。享年九十。休休長者。人無間言。黃同知應奎輓云持身無外飾。待物以春風。考諱彦良。純陵參奉。娶生員尹德亨之女。卽淸白名臣直提學碩輔之孫。生一女二男。女卽吾先君姓郭諱瀚生員。男長怡生員。次卽公。諱忱字汝誠。生於嘉靖丙午。卒於天啓壬戌。享年七十七。公生而質美。無表襮。書足以從事藝苑而不利於求售。晩入廕仕。除通禮院引儀。棄歸以躬耕食力爲務。而非義營求。絲毫無犯。所謂不忮不求。其若人之儔歟。公少也。學書于先君。及長相好之情。無異同氣。至老不衰。蓋公之性。與人交。恩小不忘。過舊不念也。前娶僉知南忠宗之女。生二男。敬甲,善甲。後娶林伏龍之女。生三女。適士人安㻛,進士宋大庭,士人黃有淳。敬甲生二男一女。男㽦,熒。女幼。善甲生五男二女。男煃,燖。方業詩書。餘皆幼。敬甲先引儀卒。善甲善居鄕。以勤幹名。𡺽於諸甥中。受恩偏厚。公愛之如子。表弟善甲委索拙文。欲表幽墟。不敢辭。謹爲之銘曰。

古貌古心。耕稼自任。不慕官簪。有子有孫。玉生于崑。餘慶溢門。

墓誌銘 编辑

成均進士張公墓誌銘幷序○公諱汝華號砂溪 编辑

公在乙卯。病幾危。自製碣文。旣而蘇。男長龍遇。生一男。龍變生一女。龍見,龍慶皆弱冠。女未笄。公至天啓元年辛酉六月初一日遘癘而終。公之配義城金氏。判事克一之女。有家法閨儀。公之死。號哭不食。遂疾革。越二十八日亦逝。善不獲祐。理之乖也。其年十一月戊申。合祔于蟠谷先人之兆酉坐原。吁。公孝悌出於天。忠信過於人。非其道也。千駟不顧。眞儒者也。不贏其躬。維後之昌。四男皆遵家範。公之代序。略載自製文。銘曰。

力行爲善。確乎不變。玄宮不昧。白璧留彩。

李正字墓誌銘幷序 编辑

有李公諱謁平。降于慶州瓢巖峯。佐命新羅始祖。積德基慶。世襲冠紳。麗末有諱達衷。門下侍中封雞林君號霽亭。剛直文章。山斗于世。有識鑒。我康獻大王微時。一見跪飮曰異人。忤旽歸第考終。入本朝有諱興商。事我光廟。襲封雞林君。是正字七代祖。子孫至今被蔭焉。至諱善童。爲正字曾大父。諱𥩲爲大父。諱介立卽皇考。早登進士。隱居行義。宣廟朝以孝廉選。屢調察訪縣監。皆不赴。除山陰宰。棄官歸田。踐履篤實。慈孝愿謹。稱省吾堂先生。先生伯氏中立名文學冠進士。不幸早世。先生執兄之喪。一從禮制。娶進士閔雲瑞之女生二男。長卽公也。諱徽音。汝翕其字。生而岐嶷。六歲學字。七歲屬文。沉厚精敏。於書過眼輒記。十六入鄕試。考官得製券歎服。俱中兩試。名聲燀爀。不以技藝自多。持己若虛。對人必恭。好善嫉惡。與所親者善謔。以寓規風。人不厭聞。不爲崖岸。內守壁立。外物不能動。居家克盡孝友。歲丁酉。先公被武夫之讒。非罪繫獄。罰米四十斛。而家無甔石。公躬自懋遷納官。士林服其誠孝。中辛丑司馬兩試。登丙午文科。輩流目之曰事君盡忠。愛民以誠。必此子也。公生於萬曆乙亥。己酉以疾卒。壽三十五。知不知咸悼惜焉。庚戌正月。葬于榮川郡石宗山外家之壠离向之原。配安東權氏。通禮斗文之女。貞淑克配。有二男三女。長崇彦。達意,遠意卽二男也。次尙彦。見意,仁意其二男也。皆砥礪名行。餘事文藝。諸孫幼而皆有乃家風。蘊必發。其起而大乎。三女生員張遇龍,士人權浚,秦必亨其壻也。夫人遭憂哀毁。廢粥飮。哭殯次不輟。遂於庚戌十二月二十九日不救。葬同穴焉。𡺽與正字爲同年司馬。交遊最久。欣慕愛悅。如祥麟瑞鳳。祖子孫三世。懿德茂行。知之旣熟。故令胤進士謬索俚語。欲表幽宅。不敢辭。拭淚而銘曰。

弘大溫恭。德備形完。奚養之違。飛不盡翰。劬躬燾後。有胤光前。餘慶未艾。福善者天。

竹林權公墓誌 编辑

惟宗簿寺副正安東權公旣歿之百有七十年。玄孫生員潫。請余曰吾先祖節義。宜有述。而先世以廢錮。墓碣壙誌。至今無辭以刻。願吾老一言以識之。嗚呼。公之名行。銘在口碑。不必待不佞之不文而揚之。然重子之堅懇。且樂誦義蹟。遂强顔就述焉。公諱山海字德甫。竹林其號也。曾祖諱希正。監察贈左議政謚文靖。祖諱軺。觀察使。考諱寬。經歷。娶金海崔氏。縣監仲雲之女。以永樂元年癸未月日。生公于龍宮大竹里第。公自髫齔。穎悟超凡。孝友純至。勤於爲學。嘗受業于從祖文景公。讀伯夷傳。三復太息曰有是人然後可以扶萬古綱常。文景公笑而奇之。及長器局峻整。惟義是求。見人之善。如就芝蘭。聞人之惡。如避蛇蝎。平居恂恂若無可否。至於判義理明是非。截然有不可犯者。蓋其天性然也。正統庚申。以才行薦爲昌德宮錄事。轉爲主簿。皆辭遞曰。內有椒闈之親。冒進干祿。非我志也。以夫人權氏於顯德后爲姊故也。景泰甲戌。除宗簿寺副正。公雖無意仕進。嘗感先朝之眷遇。欲報效冲王故始就。乙亥魯山遜位。公嘗懷慨惋。一心靡他。尋除察訪。稱疾不赴。翌年丙子。與權自愼,成三問等。謀復事覺。三問自愼皆就禽。公仰天雪涕曰此實天也。不死何爲。遂投閣以盡。夫人取書籍以焚之。以故得免孥戮之禍。公之弟壽海。與諸孤斂屍。藳葬于龍宮縣濂松山卯向之原。從先兆也。惟公稟質淸明。素履確如。祕跡林園。不動勢利。事親止於孝。事君止於忠。處難愈篤。殺身不悔。所立卓爾。炳如日星。惜乎。其平日著述。盡火於丙子。微言格論。不傳於世也。公娶景惠公權專之女。生一女四男。女適縣監鄭蘭元。男長哲祖,哲宗夭,哲命,哲孫。皆有後不可殫錄。

贈密直提學安公墓誌 编辑

贈密直提學安公十一代孫德麟泣謂余曰。吾先提學嘗居竹溪。墓在甁山。正統己未。公之曾孫判事耋刻石以顯。歲旣久。枿且埋幾無徵。吾於萬曆壬辰。始得焉。今將易之。不可無銘。試爲子請。密直生高麗。旣登第。遂隱不仕。以修善裕後。夫人安氏。檢校成器之女。封興寧君。媲德娠賢。生四子。軒判典客,軸文貞公號謹齋,輔文敬公,輯順興君。文貞若二季俱登第。而文貞,文敬兼元朝制科。今配文成公享紹修廟。典客五傳而屬外支。順興生左尹永孚。耋其血胤。文貞餘慶最隆。歷文簡公宗源,良度公景恭,靖肅公純,文肅公崇善。三首勳封五典文衡。傳德襲訓。焯有聲譽。垂三百有餘祀。迄于今。據台鉉翔郞署者。公之裔爲多。豈非旣達而窒。歸成後人邪。竹溪舊址有井。周侯世鵬號之曰四賢。聞風而感發者歟。余起拜曰提學誠有孫矣。吾東稱茂閥者。以順興安氏三派爲甲。而提學其一也。然遺墟未表。孰昧之詒。子奉先竭悃。以圖長存。而公之內外遺紹。散居鄰城者殆累百餘。咸起而助之。至於僉知好義吳府尹澐。尤致力焉。可尙也已。子以是求於今之右台相公。相公源接于公。以文章名。可傳不朽。余何敢當也。公諱碩字某。考諱希諝。祖諱得財。皆以謹齋貴贈云。

雜著 编辑

記夢幷序 编辑

萬曆庚申臘月旬一。余與許丱永宗。宿隱求堂。夢入無何一室。拜晦菴朱文公。呂東萊同在座。各有問酬。覺而有感。文以寓懷云。

紹千聖之統而爲萬世之宗。惟我考亭夫子。契兩賢之美而流百代之譽。亦有東萊先生。去古今七百餘年。拜儀刑丈一間席。於戲。昨夜之夢。彷彿前代之師。獲接一場講劘。始定半生歸宿。今夕何夕。數仞宮牆。古人今人一箇天性。誰言末路。被此耿光。點瑟回琴。未足喩其樂。賜疑參唯。恍若得乎心。磨鈍警惰之功。自此愈勵。向上希賢之志。寧或暫忘。明燭書紳。誓神刻骨。

丹谷蟄窩說 编辑

不出世路。身之蟄也。不言世事。口之蟄也。蟲之蟄。逢春而啓。人之蟄。何時而啓。啓與不啓。蓋亦數耳。

枯竹說 编辑

余癖於愛竹。常恐一日無也。金花社畔。植花卉數行。又得綠篁一叢。㘽而植之。蓋今三歲矣。初年秋。遇霜而枯。余謂其移植未久。托根不固而然也。二年春。筍生古根。蒼蒼然長可數仞許。喜其漸茂而可賞也。悴於秋則如去年矣。余索然無歡。而猶待夫今歲矣。今歲之春。叢生之蔓延於左右者。添累十挺。其長也籊籊。其盛也猗猗。綠葉交森。靑陰遠覆。日出而影扶踈。風來而響蕭瑟。雖樂天東庭之翫。子瞻幽軒之賞。無以過也。余日徘徊於其下。撫其枝而嘉之曰竹乎竹乎。根本已深矣。竹乎竹乎。今可以傲霜矣。歲晩襟期。將與爾而共披矣。然而猶懼其或傷也。令童子未霜而裹之以芻。擁之以糠。使饕風虐雪。不得以奪其操也。及春而視之則又無生者焉。枯竿無色。病葉欲墜。憔悴如澤畔之放臣。凄凉似雪窖之飢客。余乃悄然而悲。如失良友。久而反解之曰竹乎竹乎。是豈爾之性哉。不得其土之故也。夫竹稟純陽者也。故排寒保節似賢矣。然而其氣也過於淸。不若松柏之堅厚。故松柏能盛於北方。而竹則不能耐也。惟於南方有之。北方之人。愛而種之。則必擇其地之燥且厚也。風氣之所未及也。養之如芝蘭。然後可以禦冬也。今余寄汝以短砌。培汝以泥土。托根不盈數步。四面皆爲濘濕。寒氣迫於下。獰風撼其外。根不能穩著。榦不能靜立。日夜侵削而毁拉者。無異刀鋸之斬伐。則爾安能獨保哉。夷齊際商衰而餓死。廵遠遇安史而敗衂。文陸丁宋亡而隕首。此豈爲節義之罪哉。由於不得其時不遇其人而然耳。非獨此也。今夫性迂而才踈。志高而言大。不知世俗之艱虞人情之變遷。而妄許交遊爲鄰爲友。則身不得必保。入山而薪。耕田而稅。不知名利場態宦海中味。而躁進風波。出頭出尾。則節不得必固。其終與枯竹何異哉。嗚呼。竹不能自植其根。而爲人之所誤。人可以自處其身。而復爲竹之所笑則豈不可悲也哉。於是乎感而爲之說。

竹品優劣辯 编辑

白雲院庭。舊有竹林。烏者爲衆。淡者間數叢。邑侯蒼石翁。一日徘徊於林下。怪而歎之曰。竹之烏者。標格不凡。旣爲庭實。彼淡者何復於此混焉。亟命奚斲而去之。余對曰凡人之所貴乎竹者。傲霜雪不變操而已。則烏與淡。初無異也。侯何取舍焉。侯曰不然。烏者其莖瘦勁。其葉踈淡。裊裊然翛翛然。令人愛玩。愛玩之不已。畫諸堂壁以賞之。皆烏也。子寧見古今畫竹者有取於淡者乎。余不敢强也。取其一根。歸種于山窩小塢上。與烏者雜。今三載矣。饕風虐雪。千林蕭索之日。開戶視之。則蒼蒼之色。烏與淡一般也。况烏者大不中瓦中筒。小不中杖中竿。而淡者頗有用焉。刈其長者以爲箭。短者以爲筆。箭可以備寇盜。筆可以寫文籍。其功豈細乎哉。余於是喟然歎曰。人之愛乎烏者。以其外也。以其名也。視其節究其用則淡居先。孰謂蒼石之具眼。亦昧於斯也。具眼尙然。况於肉眼者乎。論竹且然。况於論人者乎。遂爲之辯。

勉金生卒業小學說 编辑

金生首露後也。儀貌拔俗。幼號聰敏。去年冬。從余學小學。學未畢而國有寇亂。撤歸其家。今復再來。從余請學詩。余曰詩固可學也。孔子之敎伯魚。必以此焉。則子亦有聞於斯者乎。雖然人生八歲。皆入小學。則子之年過二八矣。其於灑掃應對禮樂射御書數。尙未盡習。則捨此而學詩。其如躐等何哉。先師云小學聖賢之坏墣。又曰做人底樣子。初學之士。固不可不爲之先習也。子於此實欠究竟功夫矣。半塗而廢。不可也。未知下學。不可也。甜桃纔嚼而郤之。美珠欲買而旋退。今雖學詩。豈能無面牆之歎乎。吁吾少也。學失其方矣。不能著力於小學之道。至今六十歲。未免墜身窠臼中也。每念寒暄先生一生喫緊用力於小學一部。未嘗不赧然而愧。惕然而懼。思欲夜燭而行更讀內外篇也。敢以警乎吾者。爲吾子勉焉。子其思之哉。孔夫子敎詩之日。必非小學之年。朱夫子小學之敎。實在學詩之前。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幹巖說贈玹 编辑

家督編茅于丹谷之口。谷之東肢。迤而南爲龍。龍之頭有巖陡起。裂而爲三。上可坐十數人。巖之下。種桃栗梧柏。成陰而爲榭。榭之東。鑿小塘貯活水。遂請名於余。余謂巖在龍。龍爲震。震乃長男。於是乎以幹名焉。客語余曰敢問幹字之義何居焉。曰易不云乎。幹父之蠱。有子考无咎。吾竊取焉。吾之子幹乎吾事。吾子之子。幹乎吾子事。至于千葉。以幹相承。與茲巖不朽不壞。則豈非吾家之第一能事也哉。曰然則所謂蠱者。果何事歟。曰蠱之象曰振民育德。振民非匹夫之事。而育德誠儒者之務也。嗚呼。遊茲巖者。其有思乎徘徊梧柏之陰。勵不變之節。翫詠淸池之上。去舊染之汙。涵養其德。日新又新。父以詔乎子。子以繼乎父。則一家之樂。孰有加於此者哉。客曰主人之意。固善矣。然言易湮。盍鐫斯石。余謝曰唯唯。然銘於石。曷若銘於心哉。願玹銘于爾心。又使爾子爾孫皆銘于心。則老翁之願畢矣。

裵純傳 编辑

裵純。水鐵匠也。不知何地産也。而徙居于豐殆三十稔餘。結店于竹溪上流平章洞口。以冶爲業焉。凡冶者其器罅則塗之以埴。漏則塡之以蠟。頗飾僞而罔利。純則反是。器之罅者告人曰罅。直隨而低之。器之漏者告人曰漏。直隨而下之。吾以是知純之直也。性喜養蜂。蜂幾累十筒矣。而未嘗滅蜂盡取。但以時把匙開蓋。略取其淸者而已。吾以是知純之廉也。純舊居宣城之界。退溪先生終。服心喪三年。鑄鐵像以祀之。其慕賢之誠至矣。昭敬大王捐國。純又服三年。服闋設禫祭。其愛君之誠至矣。吁純之善行。求諸士君子。亦未多見。而鍾淑皁賤。乃至此也。噫凡人之心。有所爲而爲善者。不能持久。或始勤而終怠。或幼良而老悖。甚者一二日之間。亦或變易。况於三年乎。況於終身乎。純八十而死。其心如一。則吾知其非假也。世之才子名卿。其心孰不欲賭美名而耀一世哉。然且鮮能。則非其才識不及純也。得於天而主乎心者。有所奪也。惜乎。純也已與草木同腐矣。泉壤冥冥。孰昧之詒。純三子八孫甚蕃。豈種德之效歟。吾敢略叙顚末。以獻仁侯。侯之好善誠也。吾意純不至泯滅也。時侯蒼石也。轉報棠陰。啓聞于朝。旌其閭。

闡幽錄 编辑

榮之沃川金丈。幼而力學。有繼先烈之志。中歲丁內艱。殯殮以禮。去墓五里許。晨昏哭墓。至三年如一日。晩釋褐爲關東湖西兩道亞使佐幕。莅事以勤幹稱。除沃川。沃乃殘邑也。兵火之餘。黎庶喁喁。公纔下車。盡誠措置。職事修而人民蘇。闔境賀曰天賜公活我一州之命。未三月。大人以疾卒于家。公奔哭。川之民泣而思之。致賻以祭之。立石以頌之。吁公事親以孝。居憂以禮。初喪不進粥不梳髮不濯衣。日夜哀號不止。旣葬。祭奠之具必躬執。不使僕隷替之。三載居廬。晨昏哭墓。不以風雨廢。如前喪焉。以此羸毁病深。至再朞力疾行祀。而氣將絶。舁歸因不起。識與不識。咸悼惜焉。噫公懷道守義。一生不求知於人。故先達之士。莫爲之前。雖美而不彰。竆約而終身。世末俗汙。濁滓橫流。而公之一室。獨守淸芬洒如也。若使公假之以年。則廉頑立懶爲如何哉。而不幸早世。門無旌表。獨芝蘭滿庭。馨德藹然。天之報施。將在餘慶歟。吾鄕有龍山安丈。篤志劬書。三刖而退。韜光竆谷。齒今六十餘矣。公之懿行。鄕里莫不稱。其大人晩歲鰥居。公晝夜侍奉。未嘗須臾離側。先以身入于衾以煖之。其有疾病。爲之嘗糞。其終也葬祭以禮。至今孺慕不衰。古之能養志善居喪者。公其庶幾焉。又有甁庵南丈。博洽羣書。屢偕計吏。而有司不報。廢擧杜門。讀朱文公書。尤深於禮經。斟酌古今禮文。裒爲四卷。吉凶皆合節目。氣節堂堂。處心磊磊。俯視一世人物。鮮有許可。而一芥不累於心。所居不蔽風雨而怡然也。傲睨公卿。脫略機權。眞所謂古之逸民。而聞嚴子陵,鄭子眞之風者歟。榮鄕又有勿巖金處士。器局峻嚴。論議正直。平生用力。在孝友忠信上。餘事學文。而不喜擧子業。以親老屈意場屋。竟不成。其所居之室。與親舍稍間。而晨昏定省。一如古禮。如得適口之味。雖微物必奉進。竭誠孝養。且其居鄕處身。一以禮法從事。而誨人勤。待朋友信。處兄弟怡怡。遇親族欵睦。好施人周急。此固得於天者。而亦師友之力也。道村又有權上舍。蜚英蓮榜。早遊賢關。將以父母榮也。屢進不得意。遂還鄕里。推其所學。敎育後進不倦焉。居鄕謹度。事親以孝。親病之日。穢衣衾手自洗濯。不使婢僕代執。且其管鄕堂學堂之任也。雖或有事於彼。而必冒夜歸寧。厥明又必到學堂。常常如此。無一日出宿外也。親沒愼終追遠。盡人子之道。蓋聞曾閔之風而感發者歟。又有進士權公者孝子也。壬辰之歲。其嚴府通禮丈守平昌。公隨之。年纔志學也。全家避賊于巖窟。賊踵而劫之。通禮貳室投死巖下。公與通禮被擄。賊以爲奇貨。促鞭逾險阻。兩日達原州大陣。鎖紐置高樓。以累百刀斧手環守之。馳報其將。以爲之處。賊之大將時在京城。往返不易也。通禮擄歸之日。折足指。腫作不能運跬步。且縶縛之偵伺之。晝不少釋。夜則明燈不寐。刀斧二人當門而坐。無所逃也。公熟視所寓之室。一壁積版籍冊子至于梁。壁外近土牆一丈許。牆上接小屋簷。若出此壁。便登牆上。則蛟龍放柙中也。公於是托以灸艾腫腳。盛火塊于瓦片以入。時其守者少怠。移冊子累十卷。潛手穴壁。將火爇壁間細木。賊來則止之。如是者凡五六日。壁成穴僅容身。又用火爛去鐵鎖一節。然而守者不離。通禮且不起。柰無計也。忽聞翌日賊將回報定至。通禮將莫保。泣謂公曰兒乎。吾得出此壁則虀粉亦無憾也。會陰雲四合。大雷驟雨。雨下如注。咫尺不分。時夜將半。守者皆寢。公扶通禮出壁穴。直超牆上。蓋公於前日豫得一丈木置諸壁下。故仗而跨之也。遂上小屋。推轉而下。公載負載扶。出大門。門者亦畏雷霆而屛伏故也。艱到百步許地。則設伏之賊。處處屯守。明燈喧鼓。而亦不能察也。寸寸而行。入南山腹。日欲明矣。賊覺逃。大軍擁出四捕。公緣澗懸崖而遁。小無痕跡。故獲免焉。公之初被執也。路逢一老嫗。見而憐之。囊盛煮豆一掬以與之。公受而歸。幽繫之日。凡所食皆陋惡不可入口。朝夕喫桃實療飢。然而不食煮豆者。欲作逃歸糧也。公至是采葛葉軟者。包豆數枚。進于通禮。飮之以水。數日不飢死者。正賴此也。通禮身無尺布。腳且大痛。泣謂公曰賴汝救父之誠。吾得至此。死無愧矣。今復被執則是壞吾臣節也。伺公小出墜崖。自轉身。掛巖隙不能自下。公來尋問其故。大痛曰已脫檻穽。無故自毁。何忍爲此。急取葛莖。垂于巖面。請通禮繫身以上。於是得復全。潛行草莽數日後。得達山村。村翁解衣與之。摘蔬炊飯以待之。使其男馬載通禮若公。送于官。吁通禮之得脫虎口。至今享壽者公也。公之誠上徹于天。而天降雷雨。古人云至誠未有不動者。公之謂也。蓋公富於文詞。年未强仕。機警善謀。國有急難。公可屬。噫前數君子。皆尊德抱義。名播一路久矣。未知自今以後。旌其門記諸史。如古人之流芳也邪。凡士之守道善行。盡吾性而已。人之知不知何與焉。獨恨其魯人不識東家。相與蔽美而嫉能。使同腐於草木也。如愚之愚。身爲男子。無一善狀。仰止高山。不勝欽豔。而地賤言微。安能闡其幽光。垂耀後日邪。襲芳之餘。謹錄大槩。金沃川諱蓋國字公濟。安丈諱應一字仲賀。南丈諱𣽤字汝潤。金處士諱隆字道盛。權上舍諱虎臣字伯武。權進士名𪐴字子止也。

師友錄先生易簀日絶筆 编辑

禮安琴河陽。諱應夾字夾之。退門高弟。一生以孝悌爲本。大夫人年逾九旬。朝夕奉養。兄弟必整衣冠。親梳髮洗面。手執甘旨。盡誠勸進後。退坐外廳。接賓客。日以爲常。與弟堤川。老而同居。未嘗分異。近境多士。莫不尊慕。而西厓,鶴峯,月川皆爲同志。余於河陽表姪也。相愛之情。倍於諸生。垂槖而往。囷載而歸。飮德洋洋之意。不敢暫忘焉。

豐基黃同知。諱應奎字仲文。貳相公次子也。貳相文章耀世。位至一品。同知續升桂籍。歷敭四郡。一以廉簡從事。所莅政聲洋溢。以訓誨人材爲務。與吾先君子爲知己之友。吾未能挾冊受業。而有時聽訓誘掖之功。優於受業。晩年其胤子大憲承旨兩令公。交相侍側。亦加鐫誨。大憲名暹字景明。承旨名是字是之。皆以文詞淸簡著世。同知自號松澗也。公之伯鄕丈諱潤奎字長文。亦吾先子知己也。其胤子名晛。與吾亦相愛焉。

榮川勿巖金表兄。諱隆字道盛。師事退陶先生。服心喪三年。平生以孝悌忠信爲本。學文餘事矣。余未能逐日受業。而誘掖磨琢之功。不可勝記。其伯氏表兄亦端雅宿儒。諱陶字甄叔。

玄風存齋郭安陰。諱䞭字養靜。師裴洛川紳。篤志博學。尤事禮文。與大菴朴正郞惺。同志修道。一生功力。專在於小學。於吾爲七寸叔也。壬辰倭亂。一室三綱。皆蒙旌表。此固後人之所矜式者也。其弟處士諱赾字穉靜。

安東權師傅。諱宇字定甫。出入退陶門下。文章早成。蜚英國學。以正論直氣。名冠一世。人以國士目之。余晩得識荊。便如舊交。稱之以賈誼。

榮川金山陰。諱大賢字希之。先世以博學宏儒。出入淸班。相傳七八代。至于公。寶樹盈庭。文星耀彩。居家以孝友爲事。行身以廉義爲本。余於右丈齒下十五六年。而右丈有大人風度。不拘細節。待以執友。交分視諸丈最厚。伯仲兩胤。與吾同年司馬。其餘諸胤皆與我情好亦深。高門赫業。史筆流芳。吾不復贅說。

榮川柏巖金參判。諱玏字希玉。鴻功重名。載在國乘。吾何敢言。而相公於吾族也。愛我偏厚。其長胤幾善。情如兄弟。次胤止善。爲吾同年壯元。

榮川金沃川。諱蓋國字公濟。平生以至孝名。立朝未久。廉名大振。終雖不遇於世。而少不貶道以求人知。可想其自守之篤。而又有子弟熾昌。實餘慶也。

榮川權通禮。諱斗文字景仰。性質醇厚。氣度魁梧。福德兼隆。早歲騫騰。吾自少出入門下。公之兩胤點,𪐴。與吾爲兄弟之交。

禮安金翰林。諱垓字達遠。從事退陶門下。夙讀性理書。存心以敬。律身以禮。事親盡孝。待人盡忠。後生師範。其在斯人乎。余自少面承提警。至於書帖垂誨。積卷盈箱。而盡失於壬辰兵火。只存短簡若干紙。常披閱淚下。

仁同旅軒張參判。諱顯光字德晦。稟性純正。做工篤實。潛心性理之書。旁通象數之奧。鬱然爲儒林師表。余自少欽愛。就其近地必覿德。及報恩解綬之歸。拜若木村舍。老病後不得源源奉拜。

仁同又有宿儒金公。諱宗孝字行初。能文耿介之士。又有宿儒張公。諱乃範字正甫。淳謹守古。又有上舍張公。諱悌元字仲順。豪放拔俗之士。此皆吾少年同榻同志之友。

榮川朴同知。諱漉字子澄。嘯臯先生之長子。志氣豪爽。議論卓犖。少好詩書。不屑名利。晩隱溪澗。世味不相知五十餘年。近方多士皆以地上仙稱之。

榮川張忠義。諱汝𡸜字山甫。於𡺽爲妻兄也。氣像恢廓。言論豁達。爲多士中標準。余出入其門下十餘載。極蒙誘掖之功。季進士公亦善士也。持心以正。處事不苟。名汝華。茂甫其字。自號砂溪。

吾鄕有愚洞權丈。諱懽字應和。端雅溫順。異於凡人。此則生員協之兄也。其長胤名謇。風儀秀拔。襟期和易。吾甚愛公。杯酒從遊之樂。白首不替。

豐基顧齋南丈。諱𣽤字汝潤。博學宏詞。高談峻論。獨立一世。萬夫莫回。竆探古書。又精禮書。命道奇薄。齎志而歿。子德柄氏爲吾私兄。

豐基安丈。諱應一字仲賀。篤志劬書。屢擧不中。韜光竆巷。事親以孝。曾於闡幽錄詳叙顚末。公於吾有世分。且與吾仲氏五一堂情義相孚。其胤子上舍頊。

榮川李典籍。諱汝馪字德熏。淳愨之質。篤實之功。非凡人所及。晩而登第。深恥鑽進。而家貧親老。暫就碧沙郵官。親沒後遂絶意仕宦。守拙田廬。以文籍自娛。事在哀詞中。其弟汝馣字仁熏。汝馝字善熏。皆良士也。

榮川朴都事。諱善長字汝仁。器局嚴正。操履信實。著力典墳。有若芻豢之悅口。晩登仕路。猶且手不釋卷。余自少見愛。琢磨薰襲之功。白首不敢忘。其子弟亦有兄弟之義。名璥,𤥚。

大邱樂齋徐淸安。諱思遠字行甫。淳眞氣度。朴實功程。逈出尋常。余愛悅之。相見必致欵。從容夜話。間誦南岳唱酬。令人斂袵而聽。至今餘馨尙在耳畔。不能忘也。

豐基金同知。諱九鼎字景鎭。早捷司馬。連登龍榜。珮符五六邑。位至二品。而居鄕謹密。待人謙恭。福祿兼全。壽踰八旬。詩酒以自娛。世稱地上仙。余有同鄕之分。有時投拜。公亦或枉訪山齋。遂作忘年契。

榮川琴僉知。諱復古字皥如。詩書世業。儒素家風。才藝早冠儕輩。而未得大施。養閒田里。於吾族兄也。

其鄰李上舍。諱興門字善應。志氣倜儻。其所自娛者。詩酒棊射也。其子生員汝馦。

道村權上舍。諱虎臣字伯武。居鄕謹度。事親以禮。親病之日。穢衣裳手自洗濯。不使婢僕代執。余常欽服其誠孝。其弟上舍。名俊臣字士英。亦有名賢關。

堤川尹正字。諱昌明字景時。直提學碩輔之曾孫。傳家淸白。瑞世文章。於吾族叔也。愛我如親子弟。敎訓之功極多。其長子監司。名調元字正平。睦族愛人。輕財周急。特異於常。其弟淸安。名贊元字仲平。司果名燮元字季平。

醴泉李山陰。諱介立字大中。早登進士。遂隱居行義。孝廉選赴山陰宰。未久解綬歸田。敎育後進。遠近士子聞風矜式。號省吾堂。長胤正字公。名徽音字汝翕。次胤進士。名希音字汝純。守其家法。動遵繩墨。余景慕山陰之風。托契兩胤之賢。從遊最久。不幸正字早世。士林相吊焉。其長胤崇彦。亦爲正字。次胤尙彦。亦能文隆譽。

尙州蒼石李承旨。諱埈字叔平。直諒仁和之氣像。錦繡星斗之文章。滌籒吾邑之後。偏蒙愛恤。或枉駕於丹谷草廬。論文於白雲書院。面承謦欬。欽仰懿範。以此其子弟亦相愛焉。

豐基進士韓丈。諱山斗字士瞻。其大人上舍丈。與吾先君子托契不淺。以此吾兄弟。與右丈世分亦深。其器局深重。文詞富贍。同榻做工數十稔。晩又同年進士。其胤雙璧亦相切焉。

安東豐山金開寧。諱允明字守愚。年齡二倍於吾。而相愛之深。竟作忘年交。不事表襮焉。右丈出入西厓門。言論淸深。氣度軒昂。吾於熏襲之功不少焉。

安東水谷柳丈。諱復起字聖瑞。鶴峯之甥也。先世以儒風相傳。處身行義。人皆欽敬。余亦有時相遇。必致欵焉。其長胤友潛亦佳士也。

善山盧星州。諱景任字弘重。旅軒之甥也。早學詩禮。常事操持。爲寧海之日。遭國恤心喪三年。對人設肉饌。而人不知其不食肉也。且不入衙內。非素養之篤。其何以至此也。士子師範。其在斯人乎。

豐基黃主簿。諱彦柱字子建。司諫孝恭之孫也。性本樂易。筮仕未幾歸鄕里。樂於耕釣。待賓以禮。余自少相好。至老不衰。其三胤亦親愛也。

豐基李鄕丈。諱弘基字彦秀。羽溪名族也。氣稟卓犖。心行峻正。居家處鄕。無一毫苟且之事。一以正己而物正。爲行身之本。至今一鄕老少。莫不欽想而稱贊之。與吾先君交契最厚。

咸昌郭察訪。諱壽智字景含。少年才藝。自出凡人。晩居基川之東村。與吾一家托契最深。而嗜酒不愼。中年先逝。

醴泉鄭察訪。諱允穆字穆如。氣宇奇古。衣冠簡朴。藥圃相公之季胤也。文章豪邁。筆法遒健。余相遇白雲洞。酒半題三五七言以贈之曰。淸風子。古之人。江湖爲室廬。水月爲精神。歲晏相逢白雲洞。翠柏蒼蒼長帶春。後以書投我曰翠柏蒼蒼長帶春。何日忘之。瑤音忽落。再攀瓊樹。六日尙留。一會有期。不在雪月。卽是鸎花云。

禮安任參奉。諱屹字卓爾。性度高亢。才藝超絶。眼高四海。對人少許可。與世抹摋。不出鄕里。以書籍自娛。余自少年。托契不淺。且有族分。與之來往於德臯山水間。襟期相照焉。

原州安上舍。名崇讓字仲禮。孝友出天。信義過人。遭壬辰寇。雖在亂中。事父母以誠。率妻子以禮。待寡妹以義。有古賢士之風。且議論宏偉。機智愼密。可任大事。屢名薦書。終於家食。

愚洞權上舍。名恊字應諧。端雅風儀。篤實文學。一時儕友皆推之。所居愚洞。與吾丹谷溪庄相近。故托契尤切。其胤子詹。亦於我相厚。風流氣槩。不能忘也。

豐基黃直長。諱秀奎字文卿。儀度出羣。有長者風。爲壬午司馬。與吾家作世交。

榮川申敎官。名璨字彦輝。能通經史。早有名譽。余相從學堂久矣。不幸先逝。公之兩季。遇我亦厚。璡,瓛其名也。

安東權監司。諱泰一字守之。司諫之養子。鶴峯之長壻也。端詳英敏。早歲立揚。與我相厚。守豐之後。愛之益深。吾亦不能忘也。

咸昌鄭判校。諱彦宏字汝廓。信厚之資。淳眞之志。出凡人。而相去之遠。不得源源相見。

豐山琴上舍。名夢馹字趕夫。氣像軒昂。儀容秀美。早中司馬。名高道內。進士諱鳳瑞之胤也。吾於少時。契眷非常。而不幸早世。其次子譓爲吾長壻。而亦妙齡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