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諭内閣 (四庫全書本)/卷135

卷一百三十四 上諭内閣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世宗憲皇帝上諭内閣卷一百三十五
  雍正十一年九月
  上諭六道
  初五日奉
  上諭向來倉場事務廢弛已極乃朕所親見者經理之初難於整頓是以經九卿㑹議將殫心供職辦事才能之滿漢監督定為三年任滿即陞之例以示鼓勵十年以來經朕留心整理又復時時降㫖訓飭各官屏除弊端堅修厫座稽查盜竊禁止侵漁其有益於倉場者悉令舉行今倉務漸次清釐無復從前之陋習嗣後之為監督者但能謹守成規便可稱職亦不似從前之難於辦理矣若仍照三年任滿即陞之例似覺太優著大學士九卿㑹同倉場總督酌量定議具奏
  二十日奉
  上諭據山西廵撫石麟奏稱太原府知府劉崇元詳稱崇元係正紅旗李永安佐領下人本年二月内送親姪回旗到京時李永安親至崇元家數次百般需索要去銀一百二十兩又陸續要去馬匹衣服等物今復差人到太原府投書一封索助銀三二百兩又開單索取騾頭氊片潞綢等物理合據實首報等語向來旗員之為外吏者每受該旗都統參領等官之挾制苛求及族黨親戚之需索無厭以致不能固其所守虧空國帑剝取民膏弊端甚多大有關於民生吏治是以屢經降㫖嚴行禁約數年以來旗員漸知歛跡不意李永安仍敢藐視功令向本佐領之外任官員横索財物甚屬可惡著交與該旗大臣嚴行查奏石麟據實糾參不肯代為隠匿甚屬可嘉著交部議叙
  二十二日
  諭大學士九卿等爾等既為大臣須務其大者逺者如國家之水旱生民之凍餒一夫不獲其所即係朕與諸大臣之責至犯法論死本由其人自取原不必過為寛縱或謂刑官開釋罪人可以積隂徳於子孫此大不然如果秉公據法使刑皆當罪則慶流子孫此理之可必者如將殘忍凶惡之人屈法姑容欲邀一已之福而令死者含寃於地下不但不能致福且足以召殃有罪之人法所難貸爾等原不得任意從寛也夫寛且不可任意而况於嚴乎朕處事惟以至公無私只據案件而論其事之是非初不先存一毫意見至於平日不能化導使不犯罪朕與諸臣方且抱愧㫁無以不殺人為刑措之理此理朕見之最眞最切特與爾諸大臣言之二十四日
  諭刑部諸臣所進招冊俱係細加斟酌擬定情實但此等罪人内有一線可生之機爾等亦當陳奏在前日擬定情實自是執法在此刻勾到商酌倘有可寛之處又當原情二者原不相背斷不可因已定情實欲符前奏難於更改遂隠黙不復再奏也執法原情總歸於大公至當而已
  
  諭大學士九卿等朕閲法司招冊得寛一犯便心意順適若不能寛便覺不快諸臣自同此心即質之天下之人自亦同此心斷未有以多殺一犯為快者但犯人情罪必實有可寛之處而後予以矜全此心順適方出於自然若犯人情罪實無可宥勉強求一時之順適屈法從寛致令惡人無所儆懼恣肆妄行則罹於法網者必多皆此姑息之一念貽之害也辟以止辟欲求斯民之遷善遠罪正不得暫圗一時之順適耳語曰願天多生好人願人常行好事朕於此實有厚望焉
  又禮部議覆福建學政楊炳條奏鄉㑹試論題專出孝經題目無多請與性理間出奉
  上諭朕前降㫖令鄉㑹二場論題專用孝經者誠以孝為百行之原孝經一書言簡而意深學者當時時覽誦悉心研究以為明倫敷敎之本至於性理一書乃裒集宋代諸儒論説不能有醇而無疵其精微義藴則皆原本於論語學庸非别有所發明也朕令天下學士大夫留心理學葢欲其實體聖賢之徳性非徒記誦宋儒之文辭今若以聖人之孝經與宋儒之性理相並出題於義未協著仍照舊例行











  世宗憲皇帝上諭内閣卷一百三十五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