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8 (1700-1725).djvu/5

此页尚未校对

龍王廟 在西門外

二王廟 在城西

東嶽廟 ,距紅橋二百步。

超山廟 :距縣城八十里。世傳晉范登雲「尸解」 於此,因祀焉。

南神廟 在清潭山之巔,距邑六十里。

羅湖廟 在羅湖水口

高埂廟 在小港口

壺山廟 :在蓮花橋,距邑二十五里。所求即應。孫世祐有篆文及《靈祠記》。

進賢縣

社稷壇 在縣治西城內。明洪武初建。萬曆間改立西門外,後改立城隍廟。右即舊布政司遺址。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治東南,來撫門外二里。明洪武初,尹梁璧立。

邑厲壇 在縣治西,迎恩門外。

里社壇 各鄉都里凡一百六十有五。

密都統祠 在本縣欽風鄉。祀宋江西都統密佑。其地即死難之所,亦稱「忠烈祠。」

節士祠 在縣城北山龍岐。元末,龍興路判官辛敬奏建,祀義士樊明仲等。

舒文節公祠 在本縣城內仁行坊。

城隍廟 明洪武初,知縣梁璧建於縣治南。萬曆間,知縣黃汝亨建「儼若軒」 於廟右。

樊修職廟 在境縣北山,祀樊昌時、昌盛、昌諤。忠壯廟 在縣治之北,祀吳伍貟。康王廟 在壇石山。相傳敕封善利孚應康王之廟,主鎮鍾陵。

關王廟 :邑治水西門外。

三聖廟 在壇石山內

江東廟 在藏山

忠靖廟 在南城峰

黃司空廟 在縣治西歸仁鄉馬步塘之上。祀陳都督贈司空巴山。黃法𣰰漢王廟 在十五都羅石鄉。水旱祈禱輒應。《奉新縣》。

社稷壇 :在縣治西北。

風雲雷雨山川壇 舊在縣治南登市仙坊之西。明洪武三年,縣令余思濟築於縣治之南。十七年,縣令屠仕弘改築今地。

里社壇 共一百四十五所。

邑厲壇 在縣東北百步。

鄉厲壇 共一百八十五所。

劉樞密祠 。在奉新寶雲寺,祀宋知隆興府劉珙。以奏蠲同安、進成、新成三鄉浮產稅,故祀之。「張尚書祠 」 ,祀宋江西帥廣漢張均。

胡氏祠 在縣學講堂之西。祀宋光祿丞胡仲容、都官胡克順、尚書胡直孺。

沈、高二令尹祠 在城北獅山之下。祀宋知縣沈雲舉、高南壽。

忠節祠 在縣東,祀江西按察副使吳一貫、周憲,以舍人周幹、義士何沖霄配。

趙把總祠 在縣北隅。把總,逸其名。元至正十三年,賊攻縣,戰歿。祀於華豐樓。今廢。

馮令尹祠 在縣治南門外,祀知縣馮烶。李令尹祠 在縣治東二百步,祀知縣李允佐。李司李祠 在縣治東南一百步,祀司李李嗣京。

二胡生祠 在從善鄉

城隍廟 在縣治北城之外。宋天聖四年,縣令張惟周、主簿晏謁以舊祠頹圮,始加營繕。治平三年,縣令丁靖復廣祠宇、廳堂、門廡。洪武三年,縣令余思濟重建。萬曆二十一年,縣令馮烶復鼎建正殿、寢殿十三殿。正殿之左為觀音堂,右為官房,并十二鄉社令神祠。儀門之左為土地祠,右為丁公祠。

東嶽廟 在縣治東門外。

關王廟 在縣治東三百步許。舊係縣尉廳。明洪武二十年,始建今廟。

葆光廟 在縣治西二百步。晉劉真君之承事也。相傳真君仙去,兄弟四人為神,血食於此。漢吳二帝廟 在縣治東南三百餘步。祀漢昭烈帝備、吳大帝權。時權據吳,併有豫章,備以荊州牧過新吳之境,有德於民,故祀之。

順應廟 在縣城南鄉地,一名感古廟。祀吳都尉太史慈。廟在墓所,宋隆興元年,賜額「順應。」 五神廟 在奉新縣卯山。相傳五人與太史慈駐兵於此,因祀之。

余侯廟 在城西南車坪。祀邑人余孝頃。梁末起兵,保障鄉里,里人即其舊居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