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8 (1700-1725).djvu/109

此页尚未校对

紀於辰在丑,吳越之分野。

唐僧一行云:「南斗在雲漢下流,當淮海間,為吳分。」

《宋史天文志》:「天市垣二十二星,東南各列十一星,其東南垣第六星曰吳越。」

《元史天文志》:「斗四度三十六分六十六杪。入吳越星紀之次。」

《清類天文》吳分野,斗牛在丑,自斗三度至女一度,屬吳越,分揚州。

《一統志》:「斗六星,二十五度,為吳之分野。」 南昌入斗八度,饒州、廣信同居七度。

廣信府山川考一       通志

本府。上饒縣附郭。

靈山 在府城西北七十里。道家書列為第三十三福地,實府之鎮山也。山有七十二峰,約高七千餘丈,綿亙百餘里,上有龍池。東北峰挺立孤石,高百餘丈,宛若人形,下有石井石室。西峰絕頂有葛仙壇遺址。溪五派西流入江。唐天寶中,嘗投龍於此,遇旱禱之輒應。明大學士夏言詩:「立壁峭崖森似戟,攢峰懸嶠蹙如螺九華五老虛攬結不及靈山秀色多。」 大學士鄭以偉詩:「靈山七十二,面面生奇峰如琢亦如削,或開玉芙蓉。」

南屏山 在府城南二里許。有峰尖聳,名狼牙,勢自東南來,拱抱府治。南之諸山,獨此峰為秀,中有東岳廟。

石橋山 在府城西二十里石橋鄉。脈由靈山來。其巔平坦可縱步,山半一穴嵌空穿透,中有老木扶疏,遠望如月。又名月巖。宋朱喬年詩:「鑿透巉巖不記春,山腰千古掛冰輪。」 元趙孟頫詩:「月巖如偃月,風泉灑晴雪。仙境在人間,真成兩奇絕。」

茶山 在府城北。唐陸鴻漸嘗居此,號東岡子。刺史姚驥嘗詣其所居,鑿沼為溟渤之狀,積石為嵩、華之形。後隱士沈洪喬葺而居之。唐皇甫曾《述陸鴻漸山人採茶》詩:「千峰待逋客,香茗復叢生。採摘知深處,煙霞羨獨行。幽期山寺遠,野飯石泉清。寂寂燃燈夜,相思磬一聲。」

銅塘山 在府南百里。險塞危峻,郡之一要害也。中產銅鐵。明景泰間,沙縣寇鄧茂七盜冶銅鐵,永豐知縣鄧顒追捕遇害,都御史韓雍平之,遂禁冶,設隘戍守其地。

皇清順治九年,奸徒獻議,復行「開採郡縣」,力陳利害。

奏請加禁勒石紀事

鐵山 在府東南六十里。舊嘗冶鐵,故名。今不產,因更名「丁溪山。」

銅山 在府西四十五里。《方輿記》云:「下有天井,廣一丈餘,有石倒懸四五尺,如蓮花覆蓋。」 其水碧色,莫測深淺,春夏不竭,溉田五頃。天欲雨,井中即有白霧上騰。

烏石山 在府南七十里開化鄉。形勢巉巖,如累黑玉,又名「溪傍山。」 山半有一穴,橫深十餘丈,中有石觀音一座。

烏龜山 在府西南五里開化鄉。其形如龜,故名。諺云:「水打烏龜石,信州出狀元。」 宋徐元杰嘗應其讖。

石人峰 ,在靈山東北,孤石挺立,宛如人形,其下為「李將軍廟。」

南巖 ,一名「盧家巖」 ,去府治西南十里。谺然空嵌,可容千百人。下有僧舍十數楹,不假瓦覆,雖大雨,無簷溜聲。上有一滴泉、五級峰。幽人詞客,多題詠焉。

婦石 一名「緝女石。」 郡西三十五里石橋鄉,山頂圓如毬,又名「毬山。」

上饒江 在府城北。上流會諸溪水,下經弋陽、貴溪,流入饒州府境。

破石水 在府城西六十里乾元鄉。源出福建建陽縣界,北流六十里入上饒江,可通小舟。靈山水 在府東二十五里崇孝鄉。源出靈山之南,流百里入上饒江,可通舟楫。

宋溪 在府城西八十里石橋鄉。源出靈山,西流一百二十里入上饒江。《舊經》云:「昔有宋氏,居此溪側。」 唐天寶六載,敕改為宋氏水。

櫧溪 :在府城西一十里開化鄉。發源靈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