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4999.pdf/27

此页尚未校对


五。九六相會。故曰剛柔際。泰九三遇六四。正當乾坤二體之會。故曰天地際。李簡學易記九三。无平不陂。止天地際也。否泰之道如循環。終則有始。

三居泰之中。在諸陽之上。泰之盛也。然處下卦之終。而當天地相交之際。可不豫為之戒乎。城復于隍。則无及矣。戒之曰无常安平而不險陂者。謂

无常泰也。无常徃而不𨑰者。謂陰當復也。平而陂。徃而復。泰而否。理之常也。當知天理方泰之時。不敢安𨓜。常艱危其思慮。正固其施為。此即持盈

之道也。故得无咎。處泰之道。既能艱貞。則可常保其泰。不勞憂䘏其陂復之理。謂必然循環而莫之改也。故曰勿䘏其孚。如是。則于其禄食當有福

益。善處泰者。其福可長也。故關子明曰。天人有交勝之理。治亂有可易之道。大哉人謀。其與天地終始乎。集保八原㫖九三。陽居健極。泰之盛也。

无平不陂。天道好還。未有平而不陂者也。无徃不復。无不𨑰之理。三陽極盛。天地交際之時。泰將否也。艱貞无咎。當此之時。克艱正固。可以保

其常泰。故无咎也。勿䘏。如此則不勞憂䘏。而自能无遷變矣。其孚不遷不變。誠之至也。于食有福。盡其孚誠。則能享其所有之福矣。象曰。

无徃不復。天地際也。君子體而用之。此爻正當天地交際之時泰將否也。知幾之君子可不慎乎。胡震衍義九三。无平不陂。止天地際也。三居下體

之上。上下之交。否泰相反之際也。聖人預為之戒曰。无有安平而不險陂者。謂无常泰也。无有常徃而不反者。謂陰當復也。平者陂。徃者復。則為否

矣。扵此知天理盛衰消長循環之道。不敢安𨓜。艱難守正。以人待天。以義勝命。則可以保泰而无咎。故曰艱貞无咎。以天人有交勝之理故也。不失

所期為孚。禄食。謂福祉也。善扵處泰。則不勞憂䘏。得其所求。扵其禄食自有福益也。夫徃復平陂者。天運之不能无。艱貞勿䘏者。人事之所當盡。處。

其交。履其會。必有變化持守之道。如明皇開元之治。自是好了。若但能把捉。不至如天寳之放肆。則後来亦不應如此狼狽。皆不知艱貞之義也。徐

氏曰。小人所以勝君子者。非乗其怠。則攻其隙。艱則无怠之可乗。貞則无隙之可攻。如此則可以无咎。可以勿憂其孚矣。小象曰。天地際也。謂陰陽

交際。如否泰之相因。陽降扵下。必復于上。陰升于上。必復于下。屈伸徃来之常理也。因天地交泰之道。明否泰不常之理。以為戒也。昔者唐虞盛時。

禹臯在位。稷契在職。元凱在官。四岳在國。當時諸君子。知无虞之可戒也。知巧言令色之可畏也。而所以處之者。則有道焉。惟艱之說。克艱之說。交

相警戒。精一執中之相勉。同寅協衷之无間。泰和之福。民到于今稱之。又何憂乎平陂徃復之厄哉。保泰之道。要當以唐虞君臣為法。所引楊氏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