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4999.pdf/15

此页尚未校对


噬嗑。食也。二上之五㨿。四則三乗二。故于食有福也。司馬温公說泰。九三。无平不陂。无徃不復。艱貞无咎。勿䘏其孚。于食有福。何也。夫物極則反。天

地之常也。是故治者。亂之原也。通者。塞之端也。三居天地之際。剛德將退。柔德將進。故曰无平不陂。无徃不復。君子扵是時也。何為而可哉。必也執

節守道。而獨行其志乎。故曰艱貞无咎。君子之扵道也。患志之不篤。不患人之不信。譬如農夫。是穮是穰。雖有飢饉。必有豐年。故曰勿䘏其孚。君子

之千禄也。修其性。俟其命而已矣。然後能永享安榮也。故曰于食有福。詩云。愷悌君子。求福不回。此之謂也。都潔易變體義此泰之臨也。而爻辭云

爾者。夫乾下而坤上者。泰之成卦。故曰天地交泰。而以上下交為義。坤上而兊下者。臨之成卦。故曰澤上有地臨。而以上臨下為義。泰雖以上下交

為義。而過中則必辨。若天之際地而平。雨之所以施也。然未嘗不終扵陂。若地之際天而徃。雲之所以行也。然未嘗不終扵復。君子之臣其君也。知

天地之交際。无平不陂。无徃不復。故艱不敢易。正不敢僣。而上下之分扵是乎辨。上下辨分。則以上臨下之義行焉。是始扵泰之交。而終扵臨之辨

也。盖與臨之本體異矣。趙復齋說九三。无平不陂。无徃不復。下卦極泰之盛。上卦極泰之變。盛故存人事以致戒。變則推天行之必然。平陂徃復。理

有可懼。泰盛宜戒也。城復于隍。勢不可遏。泰變可推也。内卦方天地交際未解。故時與上六不同。勿䘏其孚。不徃應上。項安世玩辭无平不陂。為

三陽言之。无徃不復。為三陰言之。兩言无不者。明此皆天運之必至而有孚者也。人能知此。則當泰之極。不可不盡人事以防之。艱則不敢易也。貞

則不敢弛也。旡極泰之運。而操心之危如此。則舉動之際。必无過咎。夫然後彼之必至之孚。可以勿䘏。我之固有之福。可以長亨矣。乾之九三。固能

乾乾夕惕。雖危无咎者也。用以居泰。不亦宜乎。蔡節齋訓解九三。无平不陂。无徃不復。陂。險也。言无有陽常平而不險者。无有陰常徃而不復者。此

乃其理之信然。當三陽將極之時。故發此義。艱貞无咎。勿䘏其孚。于食有福。艱。猶苦也。䘏。憂也。孚。信然之謂也。食。享也。君子居三之時。艱苦剛貞。

不可以已之將陂而怠其心。乃可无咎。勿䘏其孚。又不可以陰之必復而動其心。庶幾盡享其合有之福也。馮椅輯註九三。无平不陂。无徃不復。陰

陽各欲復其所之象。陂。彼僞反。傾也。或破何甫寄。二反非。陽平在下。升上則傾矣。陰徃在外。降下則復矣。艱貞无咎。勿䘏其孚。于食有福。占能知艱

而復上之正。可以无咎。䘏。憂也。朱子曰。孚。所期之信也。謂勿憂其上之相孚。但徃上而自有食禄之福矣。于。徃也。趙汝梅輯聞九三。无平不陂。止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