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3010.pdf/7

此页尚未校对

{{{caption}}}

文曰。親其所親。則踈者隔矣。黨其所黨。則逺者疑矣。不亦吝乎。 初與三皆近而其情相得。又離之爲卦本以一陰麗於二陽之間。其相與之同。决

非乾之三陽所能。間矣。特同人之義。貴乎大同。不貴乎自私也。右明象占程可乆曰。當同人于野之時。僅同于宗所以吝也。張敬夫曰。同人于野。

則曰亨。同人于門。則曰无咎。同人于宗。則曰吝。推此則聖人之心可見矣。卦曰同人于野亨。與二也。爻曰同人于宗吝。不與二也。同此六二。而一

與一不與。何也。卦論成卦之體。爻論一爻之義也。右明爻義田疇學易蹊徑同人六二 同人之乾

離下乾下 父之族爲宗。上卦乾爲父。下卦復變爲乾。同人于宗之象。

乾下乾下 巽爲羞吝之象。巽爲股。離爲相見之地道之象

六二同人于宗吝。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王輔嗣。孔氏皆以此爻係應在五。爲同宗之象。諸家因之。在易異體爲配。同體爲宗。異類爲配。同類爲宗。

豈有二五相應之爻。各處上下之卦。而反爲宗耶。故嘗爲之說曰。同人以二爲主。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者。是也。五爻屬陽。而一爻屬陰。六二變。則

六爻皆陽。其卦爲乾。上卦乾。下卦亦乾。從其類也。從其類者。同其宗也。詩公尸來燕于宗。在宗載考。是宗族所會聚之地。君子公以與人。虛以容物。

來者不拒。徃者不追。夫然後能大同也。今同人于宗者。私其家者也。私其家者。隔樊墻而分爾汝。是以親其所親。則踈者隔矣。黨其所黨。則逺者疑

矣。不亦吝乎。雖然人道親親爲大。君子之仁愛。必自親親而始。同人爲宗。固是私吝。然亦是人所共由之道。而非其他私意者之比也。故孔子釋其

象。而謂之道也。深意在此。卦變爲乾。乾。父道也。宗在三族之中。爲父之黨。故爲同人之乾。魏了翁集義藍田吕氏曰。六二獨應。其志狹吝。非同人之

公也。所引龜山楊氏曰。漢上朱氏曰。見前楊龜山經說。朱漢上傳鄭汝諧翼傳從程氏趙以夫易通二用而剛六爻皆陽。同于其宗。是爲純乾不還。

其柔雖謂之吝。揆之於道何則當然也。。易祓緫義二爲卦主。而言同人于宗。何也。謂係於所應而已。以一陰爲衆陽所歸。而乃樞於係應之私。惟同乎。

五。五與二中正而應。固有同人之道。然克敵而後相遇。則未能大同於物。亦吝道也。楊瀛四尚易通愚得之師曰。二爻同人之乾。異體爲配。同體爲

宗。二而之乾。上下皆乾矣。故曰同人于宗。雖不失其親。而同者嗇而不溥。故曰吝。愚曰。易隨時取義。彖賛其德之中正。爻乃曰吝。蓋同人之世。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