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2270.pdf/18

此页尚未校对


頭湖臨川志在臨川縣。坦頭湖饒州府志在餘干縣。鎮頭湖郡縣志荆州府。枝江

{{雙行註文|縣。順頭湖長沙府志在長沙縣。饒州府志在餘干縣。縮頭湖輿地紀勝繫年録云。紹興初。張榮任

通州。以地勢不利。乃引舟入縮頭湖。作水寨以守。碩項湖淮安府志在沐陽縣東九十里。東西闊四十里。南北長八十里。

與安東縣海州。各分湖三之一爲界。按輿地要覧云。秦時童謡曰。城門有血。城當陷没。後有殺犬以血塗門。毋見便走。水至城陷。今俗呼爲大湖。

澁口湖池州志在東流縣南三十里。源出禾城山。北流二十里入湖。又三里入大江。其灘口淺澀。因名焉。腦口

武陵圖經在武陵縣。澧陽分界。五丈湖郡縣志壽昌乘。在武昌府郡東八里。舊曰。南湖太平御覧。引武昌記曰。長

湖通江。夏境有水。冬則涸。于時靡所産植。陶侃作堤以遏水。由是水常不竭。因取琅琊隔湖。魚菱以箸。湖内。菱甚甘美。異於他處所産。鮒魚乃長三

尺。永嘉初頽破。太守褚隽之修復。尋又杇壞。魚菱不復蕃息矣。臧質敗走南湖。以荷自蔽。即此湖也。水經注云。江東得五丈口。則五丈之名。亦古也。

今湖有小磁之目。即水經注。又得次浦者是。五重湖武昌府志在嘉魚縣東北八十里。五葉湖

元一統志在江陵縣。荆南志云。昔湖側有土人張被五葉同居。因以爲名。江陵續志云。監利亦有五葉湖。五升湖臨川志在

臨川縣。五碧湖饒州府志在餘干縣。五塘湖郡縣志在武昌府。咸寧縣北一里。五步

無錫志其湖去州東北七里。天授鄉東西二十里。南北一十里。南徐記云。五湖其源濁而流清。溉田百餘頃。或云。即陶榖所隱之處。梁載

十道四蕃志云。漢末錢塘縣陶榖有道藝。隱居五部湖。時大旱蝗。太守奉印綬請爲無錫令。榖退而嘆曰。郡界有災。安得懷道而不救之。到城修六

事。行弭災之術。三日雨。蝗盡死。榖乃遁去。今此湖皆塞爲良田。惟所經之道稱五步塘。今之塘所即其地。五瀉湖大德毗陵

志郡治東北一百四里無錫。北一十四里。發源自上湖。北經江陰晉陵兩界。以入大江。七里湖武陵圖經其湖在桃源縣

七里村。産菱有異味。昔楚平王嘗采以餉秦。故旁有采菱城。城有采菱亭。武陵按沈林子。斬郭亮之子七里澗。即其所也。語在采菱城條。沈約傳